广濑薰雄研究员,1975年10月生于日本大阪。1994年4月至1999年3月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1年3月在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攻读硕士学位,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1年4月进入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3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所撰博士学位论文《战国秦汉時代法与诉讼之研究 ——构建新中国古代法制史之尝试》于2008年11月答辩通过。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高级进修生,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后改称历史学院)留学。 2006年4月至2008 年8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在日本埼玉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讲师。2010年10月起任副研究员,2019年12月起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法制史、出土文献的研究。
著作 1. 《秦漢律令研究》,汲古书院,2010年3月。 2. 《简帛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 ○《包山楚簡に見える証拠制度につい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楚地出土資料と中国古代文化》,汲古书院,2002年3月。※中文版:《包山楚简所见的证据制度》,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编《日本学者中国法论著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包山楚简中所见的盟》,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二○○二、二○○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包山楚简131~139号简文书所见“佥杀”之“佥”字之释祛疑》,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等编《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华书局,2016年10月。 ○《郭店楚简〈尊德义〉和〈成之闻之〉的简背数字補论》,简帛网,2008年2月19日。 ○《释清华大学藏楚简(叁)〈良臣〉的“大同”——兼论姑冯句鑃所见的“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3年4月14日;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编《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辑,中华书局,2014年9月。 ○《新蔡楚简所谓“賵书”简试析―兼论楚国量制》,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复旦大学中文系编《卿云集三编——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发展八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释卜缶》,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10月。 ○《释卜鼎——〈释卜缶〉补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 ○《淅川下寺3号墓出土的“瓮”》,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也談里耶秦簡〈御史問直絡裙程書〉》,簡牘與戰國秦漢歷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香港,2012年12月12日—13日。 ○《益阳兔子山遗址J9⑦出土简牍初探》,徐少华、谷口满、罗泰主编《楚文化与长江中游早期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 ○《谈小方盘城出土汉简中的“诣府”簿与“诣府”文书》,邬文玲、戴卫红主编《简帛研究二○一八(秋冬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中所见的“山徒”小议》,黄正建主编《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 ○《安徽天长纪庄汉墓“贲且”书牍解释》,卜宪群、杨振红主编《简帛二○一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拼缀二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十六辑,中西书局,2017年9月。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遣策释文考释商榷(六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 ○广濑薰雄、古桥纪宏《王肃〈丧服要记〉与汉魏时期的丧葬习俗》,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九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五十二病方〉的重新整理与研究》,《文史》2012年第2辑,中华书局,2012年5月。※日文版:名和敏光译《『五十二病方』の新たな整理と研究》,《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17号,中国出土资料学会,2013年3月。 ○《马王堆汉墓帛书〈导引图〉整理琐记(三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延世大学人文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合编《文字与解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西书局,2015年1月。 ○名和敏光、广濑薰雄《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五行〉甲篇整体结构的复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五辑,中西书局,2016年7月。 ○《谈〈太一将行图〉的复原问题》,湖南省博物馆编《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2016年10月。 ○《秦汉时代律令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七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 ○《秦漢墓葬出土律令的資料性質試論(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學研究論壇:中國古文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2014年10月30日—31日。 ○《出土文献中的廷尉决事》,黎明钊编《汉帝国的制度与社会秩序》,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年。 ○《青川郝家坪秦墓木牘補論》,藤田胜久、关尾史郎编《簡牘が描く中国古代の政治と社会》,汲古书院,2017年9月。※中文版:《青川郝家坪秦墓木牍补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编《简牍学研究》第7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 ○《张家山汉简所谓〈史律〉中有关践更之规定的探讨》,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4年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论松柏1号墓出土的记更数的木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 ○《读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小札——兼论张家山汉简〈脉书〉的一处释文》,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敦煌汉简中所见的韩安国受赐医药方的故事》,《中医药文化》,2018年第1期(第13卷总第74期),2018年2月。 ○《老官山漢簡醫書に見える診損至脈論について》,谷中信一编《中國出土資料の多角的研究》,汲古书院,2018年3月。※中文版:《谈老官山汉简医书中所见的诊损至脉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中西书局,2019年11月。 译著 1. 藤田胜久著,曹峰、广濑薰雄译《〈史记〉战国史料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 2. 工藤元男著,广濑薰雄、曹峰译《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1月。 3. 林巳奈夫著,广濑薰雄、近藤晴香译,郭永秉润文《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一卷·殷周时代青铜器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 4. 林巳奈夫著,广濑薰雄、近藤晴香译,郭永秉润文《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二卷·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2月。 5. 林巳奈夫著,广濑薰雄、近藤晴香译,郭永秉润文《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三卷·春秋战国時代青铜器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9月。 编著 1.高村武幸、广濑薰雄、渡边英幸编《周縁領域からみた秦漢帝国2》,六一书房,2019年9月。 散见论文 1.《包山楚簡〈所䛠〉研究》,“重建古典学”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郭店楚簡の思想史研究》第五卷,2001年2月。 2.《关于〈鲁邦大旱〉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2004年7月。 3.《包山楚简102号简分析》,《中國出土資料學会会報》第27号,2004年12月。 4.《〈二年律令·史律〉札记》,丁四新主编《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5.《楚国行书制度管窥》,楚文化研究会编《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6.《荊州地区出土戰国楚簡》,《木簡研究》第27号,木简学会,2005年12月。 7.《额济纳汉简新莽诏书册诠释》,简帛网,2006年8月16日。 8.《包山楚简〈受期〉“阩門又败”再探》,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 9.《王杖木簡新考——漢代「律令學」の角度から——》,《東洋學報》第89卷第3号,2007年12月。 10.《东牌楼东汉简牍五六号牍试探》,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 11.郭永秉、广濑薰雄《绍兴博物馆藏西施山遗址出土二年属邦守蓐戈研究——附论所谓秦廿六年丞相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12.《说俞玉戈铭文中的“才林田俞”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 13.《探寻汉代酒泉郡表是县城遗址——兼草沟井城调查记录》,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秦汉史论丛》第十四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日文版:《漢代酒泉郡表是県城遺跡を探して——草溝井城調査記》,高村武幸编《周縁領域からみた秦漢帝国》,六一书房,2017年9月。 14.《论“邁”字的一个特殊形体》,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吉林大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2018年8月。 15.《也谈玉门都尉府与玉门关——以小方盘城出土汉简为线索》,敦煌市博物馆编《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万卷出版公司,2019年8月。 16.《1998年敦煌小方盤城出土簡牘初探——兼ねて玉門都尉府と玉門関を論ずる》,高村武幸、广濑薰雄、渡边英幸编《周縁領域からみた秦漢帝国2》,六一书房,2019年9月。 17.《读〈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1月。※日文版:《『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考》,工藤元男先生退休記念論集編集委員会《中国古代の法·政·俗》,汲古书院,2019年12月。 18.《天回老官山汉简〈别脉〉初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1月。 19.《说楚文字“ 20.《读秦汉简帛医书札记(三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7月。 21.《清华简中所见墨家著作考》,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26号)》,2022年7月。 22.《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分类研究(之一)——长沙郡文书》,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印《第十二届汉代文学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2022年9月。
|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4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