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馮峰: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
在 2009/12/19 14:50:56 发布

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

(首發)

 

馮峰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博士研究生

 

棗莊東江小邾墓地的發現是近年來東周考古的重要收穫墓地發掘和盜掘出土的青銅器上多有銘文 [1],其中涉及的人名資料非常豐富,學者們已進行了重要的考釋[2],但存在着一些分歧。筆者在學習過程中,對部分人名也産生了一些不成熟的 想法,因撰成小文,請大家批評指正。

.霝父君  

東江M1出土的“霝父君(下以“△”代之)父 ”,造型奇特(圖一);作器者“霝父君 父”,學者有不同理解。李零先生認爲“霝父”和“父”均爲小邾君名,後者爲前者之父[3]。王恩田先生主張“霝父”爲“國名”,“父”爲“霝父國君的私名” [4]。李學勤先生則將“霝父”理解爲“媿靈之父”,“父”爲其名 [5]

 

 

圖一  霝父君及其銘文

 

父”人名學者意見一致,分歧在於對“霝父” 的理解。筆者認爲王恩田先生的觀點是可取的。“霝父君△父”與“邾君慶”稱謂結構相同,“君”表其邦君之身份,“ 君”前爲邦(邑)名,“君”後爲人名;只是這個“金文初見”的“霝父”邦,並非如王先生所説的 “無考”,它在傳世文獻中其實是有記載的。

《管子·小匡》:“(齊桓公)築蔡、鄢陵、培夏、靈父丘,以衛戎狄之地,所以禁暴諸侯也。”《國語·齊語》有相近記載,只是“靈父丘”作“領釜丘”。筆者認爲,“霝父”就是《管子》所載的“靈父丘”。“霝父”通“靈父”是絶無疑問的;又因是兩字以上的地名,同名異地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論證的是“靈父丘”可省作“靈父”。(邑)名省“丘”之例,金文可見。《左傳》襄公四年所載之“狐駘”,金文作“虖佁”,同時又可作“虖佁丘”[6];其君長既可稱“虖佁君”[7],也可稱“虖佁丘君”[8]。既然金文中“虖佁丘”可省稱“虖佁”,“霝父丘”省稱“霝父”也就完全有可能了。

“霝父丘”具體地望目前不可確考,但 尚有綫索可尋。《管子·小匡》之“霝父丘”,張佩綸云:“疑即靈丘,趙岐《孟子注》‘靈丘,齊下邑’。”[9]趙岐所言,即《孟子·公孫丑下》所載之“靈丘”[10]。據《史記》之《趙世家》、《六國年表》,靈丘爲戰國時期齊邦西鄙城邑,諸侯多次攻齊至此[11];從趙曾單獨伐齊至靈丘推測,該邑可能位於齊、趙邊境,即今山東聊城市西部一[12]。據金文“虖佁丘”可省“虖丘”[13]看,“靈父丘”簡稱“靈丘”也並非有可能若靈父丘果真是靈丘[14],則其地距離小邾所在的今棗莊一並不遠,其君之器葬於小邾墓地可能與饋贈或賵賻有關。

 

.君妇媿霝

東江M3出土一對“*(下文以“▲”代之)君婦媿霝壺”(圖二),傳

世還有同一人所作鼎、盉二器,學者多已指出。“媿霝”媿姓名霝之女子,有爭議,分歧在於對“君婦”的理解。王恩田先生認爲“昆君婦媿霝,可以解爲昆國國君爲女性”。李零先生説:“按:‘▲’,或以爲從囗從昆,疑是媿霝所出之國,對夫而稱母氏。‘君婦’,則是小邾君的兒媳。”李學勤先生對“▲君婦”未有明確解釋,但指出媿霝“很可能是墓主的母親”。筆者認爲,“▲”應爲邦名,“▲君”如同“邾君”、“霝父君”,是▲邦邦君之稱,這一點上王恩田先生的理解是合理的;但“▲君婦”則當理解爲▲君之配偶,而不能認爲是▲君本人。

 

  

圖二  ▲君婦媿霝壺及其銘文

 

在先秦文獻中,“婦”常與“夫”並稱, 妻子之意。《左傳》隱公八年:“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嬀。……鍼子曰:‘是不爲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何以能育﹖’”“夫婦”即指公子忽和婦嬀。《左傳》襄公十二年:“天子求后於諸侯,諸侯對曰:‘夫婦所生若而人,妾婦之子若而人。’”此“夫婦”指諸侯及其夫人。此外,《左傳》昭公四年之“命夫命婦”、“大夫命婦”,即《左傳》莊公二十四年之“大夫宗婦”,是大夫與其嫡妻之並稱。有時,單稱“婦”也可明確有配偶、妻子之意。《左傳》成公十一年:“聲伯以其外弟爲大夫,而嫁其外妹於施孝叔。郤犨來聘,求婦於聲伯。聲伯奪施氏婦以與之。”“求婦”,即自求配偶,施氏婦即施孝叔之妻、聲伯之外妹。值得注意的是,文獻中“婦某(姓)”之稱,多調其妻子的身份。如上舉“婦嬀”,即公子忽之妻。另,《春秋》文公四年:“夏,逆婦姜於齊。”《左傳》:“逆婦姜於齊,卿不行,非禮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此之“婦姜”即出姜,乃魯文公自齊所娶之夫人。此外,魯逆“婦姜”的記載還兩次見於《春秋》經、傳(宣公元年、成公十四年),“婦姜”皆時任魯侯之夫人。因此,將“▲君婦媿霝”解釋▲君之配偶(夫人)是有文獻依據的 [15]

周代金文材料可以進一步證明之。傳世內(芮)公鬲(一組三件)是芮公爲京(仲)氏婦叔姬所作媵器[16]。芮爲姬姓[17],“叔姬”當爲芮公之女(或姑、或姊妹),其之所以稱“京(仲)氏婦”,是由於她嫁給京(仲)氏爲妻,例同上舉文獻中之“施氏婦”。現藏上海博物館的王婦孟姜匜[18]也可作爲旁證,器主孟姜爲姜姓國之女,“王婦”顯然以解成王之配偶最爲合理。京氏婦、王婦含義既明,將▲君婦解爲▲君之配偶也就合情合理了。

傳世有邛君婦龢壺[19],器主“邛君婦龢”姓名格式與“▲君婦媿霝”很相似,只是缺姓字。“邛”即文獻中的“江”,“邛君”即江邦邦君。郭沫若先生謂此壺“乃江君之妃名和者所作”[20],已解“婦”爲“妃”,是非常確當的。上文之論述也可作爲郭氏觀點之論證。

總之,“▲君婦媿霝”即▲君之配偶媿姓名霝者,與小邾並無直接關係,其器出現在小邾墓地當另有原因。

                    

.滕侯,文考滕仲

東江墓地被盜器物中,有兩件滕侯盨(圖三),銘文資料僅有一張不甚清晰照片(圖四),有些文字(包括滕侯之名)已很難辨識。李學勤先生的釋讀是“滕侯□作厥□□滕仲旅簋,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其實,同一人所作的同類器此前已有發現,即上海博物館所藏的滕侯[21]。該盨銘文爲三列:能清晰釋讀:滕侯作厥文考滕仲旅簋其子子孫萬年永寶用。比較兩篇銘文,東江滕侯盨無法釋讀的文字即可補出:模糊的滕侯之名可隱約看出似“魚”,實即“”所從之“魚”;“永”上實缺“萬年” 兩字而非三字;“孫”下也可能没有重文符號。

銅盨滕侯文考滕仲所作。一般來説,諸侯之父考也是諸侯,金文一般稱某侯或某公,如應侯視工鼎銘之“剌考武侯”[22]、晉侯喜父盤銘之“文

 

圖三 東江墓地被盜的“滕侯盨”

 

    

圖四 東江墓地出土滕侯盨銘文      圖五 上海博物館藏滕侯盨銘文

 

考剌侯”[23]。但此之滕侯卻稱其考為“滕仲”,比較特殊。從文獻記載看,春秋早期以邦名加行字者身份一般爲諸侯之弟,如《左傳》桓公十年之虞叔、桓公十七年之蔡季即分是虞公和蔡侯之弟;“滕仲”同樣也不會是一位滕侯,而最有可能是某位滕侯之兄弟;滕侯滕仲之子而能繼承侯位,很可能是旁支入繼大統者,有點類似齊之公孫無知(《左傳》昭公四年又稱“仲孫”)和衛之公孫剽(《史記·衛世家》稱“殤公”)。 滕侯在繼位後仍作器祭祀自己並非滕侯的文考[24],是值得關注的一種現象。

 



[1] 東江墓地出土銅器資料集中發表於《小邾國遺珍》(棗莊市政協港澳僑民族宗教委員會等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下引器物資料,均出自此書。

[2] 除下引李零、王恩田、李學勤三位先生的文章外,比較重要的還有林沄:《棗莊市東江墓地青銅器銘文部分人名的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年。

[3] 李零:《讀小邾國銅器的銘文——兼論東江墓地的墓主和年代》,政協棗莊市山亭區委員會編《小邾國文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4] 王恩田:《棗莊山亭郳器與郳國》,政協棗莊市山亭區委員會編《小邾國文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5] 李學勤:《小邾墓地及其青銅器研究》,李學勤著《文物中的古文明》,商務印書館,2008年。

[6] 李魯滕:《“虖台(丘)”略考》,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編《古代文明》(第6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該文列舉有關“虖佁”的金文(璽文)共7例,其中虖佁丘君盤銘文爲首次發表。

[7] 李魯滕文圖二:4(于省吾《商周金文遺》79)。

[8] 虖佁丘君戈、虖佁丘君盤,見李魯滕文圖二: 1、圖一:2.

[9] 郭沫若等:《管子集校》(一)(《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五卷),第581頁,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 《孟子·公孫下》:“孟子謂蚔鼃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

[11] 《史記·趙世家》:“(敬侯)二年,敗齊靈丘。……(惠文王)十四年,相國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史記·六國年表》:“(魏武侯九年、韓文侯九年、趙敬侯九年)伐齊至靈丘。”

[12] 楊伯峻:“靈丘——齊國邊境邑名。江永《群經補義》以爲在今山東的聊城,又有人以爲在今滕縣附近,都無實據。(《孟子譯注》,第9697頁注②,中華書局,1960年。)江永之因手頭資料不足,未能核實原文。

[13] 虖丘鼎,見李魯滕文圖二:2(《殷周金文集成》2082)。

[14] 《管子·小匡》中與父丘並稱的“培夏”,《國語》作 “負夏”,《孟子·離婁下》:“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趙岐注:“諸馮、負夏、鳴條皆地名,負海也。在東方夷服之地,故曰東夷之人也。”《禮記·檀弓上》:“曾子吊於負夏。”鄭玄注:“負夏,衛地。” 由齊桓公築負夏、霝父丘“以衛戎狄之地”,知兩地均與戎狄相鄰;齊桓公時,對北方諸侯威脅最大的是狄人,曾滅邢亡衛,負夏若是衛地,則在此築城即可理解;戰國時的靈丘,齊桓公時正臨近邢、衛,直接面臨狄之威脅,因此結合歷史背景,可以説霝父丘是霝丘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

[15] 需要指出的是,李零先生將“君婦”理解國君兒媳,也非無根據 文獻中,“婦”有時含兒媳之意,但在這種情況下,“婦”均與“姑”(還可包括“舅”)相對稱,如《左傳》襄公二年:“君子曰:‘非禮也。禮無所逆。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 又如《莊子·外物》:“室無空,則婦姑勃谿。”

[16] 《殷周金文集成》3.711712743

[17]《世本》,芮姬姓。金文也另有證據,如王壺銘(《殷周金文集成》15.9630)言芮姬作器。

[18] 《殷周金文集成》16.10240。陳佩芬著:《夏商周青銅器研究》西周篇下,器四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9] 《殷周金文集成》15.9639

[20]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考釋》(二)(《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八卷),第368頁,科學出版社,2002年。

[21] 《殷周金文集成》9.4428筆者未見器形,形當與東周二盨近同。

[22] 陳佩芬著:《夏商周青銅器研究》西周篇下,器三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3] 上海博物館:《晉國奇珍——山西晉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第67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24] 還有一種可能性,滕仲並非滕侯之生父,而是其叔父或伯父,叔父、伯父也可稱“考”。但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大。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219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219

点击下载附件:

0581棗莊東江墓地出土金文人名釋解(三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shing 在 2009/12/19 16:52:01 评价道:第1楼

     即“穌”之異構,“木”、“禾”可互易。《說文·卷七·禾部》:“穌,把取禾若也。从禾魚聲。”“”用作人名,亦見於金文,如“晋侯穌”等。

  • 云间 在 2009/12/19 22:43:41 评价道:第2楼

    初看之下,上述诸器都是东周早期偏早的器物。

    瓶的器型特殊,回忆寺国墓里出的一件半壶,料想与戎狄有关。

    管子已称邱,丘是类似于里、亭之类的政区名称。从后世的某某君来例,此君可能不是小国诸侯。

    最近读到刘宋时期的中原诸蛮,为啥在腹地会有戎狄势力反复扎根呢,这个问题比较有趣。

  • 海天 在 2009/12/20 8:07:57 评价道:第3楼

    “▲君婦”則當理解爲▲君之配偶,而不能認爲是▲君本人

    -------------------------------------------------------------------------------------

    五年琱生簋:「婦氏壶告曰:『君氏令(命)曰:......』

    此例可以補證。

  • 續逸 在 2009/12/24 15:15:20 评价道:第4楼

    “▲君婦媿霝”解釋爲“▲君之配偶”,陳英傑《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750頁在討論傳世的▲君婦鼎已经指出。

  • 淄泷 在 2009/12/27 22:40:32 评价道:第5楼

    續逸:

    “▲君婦媿霝”解釋爲“▲君之配偶”,陳英傑《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750頁在討論傳世的▲君婦鼎已经指出。

    先生提醒!回頭學習。

  • 淄泷 在 2009/12/27 22:46:44 评价道:第6楼

    云间:

    初看之下,上述诸器都是东周早期偏早的器物。

    瓶的器型特殊,回忆寺国墓里出的一件半壶,料想与戎狄有关。

    管子已称邱,丘是类似于里、亭之类的政区名称。从后世的某某君来例,此君可能不是小国诸侯。

    最近读到刘宋时期的中原诸蛮,为啥在腹地会有戎狄势力反复扎根呢,这个问题比较有趣。

        謝謝指教!器物都是春秋早期的,類似霝父君瓶的器物目前似乎只在海陽嘴子前春秋中期墓中出土過一件,還是木器;器、身貫耳相通的作風倒是流行於春秋早期,如目前已多有發現的貫耳小壺(唯一有銘文的一件出土上村嶺虢國墓地M2012,器主梁姬)。另,“霝父丘”的的“丘”似乎還是應該理解爲地名用字,如商丘、犬丘等。

  • 虎夷 在 2010/6/2 1:03:28 评价道:第7楼

    靈父丘”簡稱“靈丘”也並非有可能若靈父丘果真是靈丘[14],則其地距離小邾所在的今棗莊一並不遠,其君之器葬於小邾墓地可能與饋贈或賵賻有關。

    此地不远,真有灵丘城,也称“斗城”。在今日山亭区桑村镇境内,和东江也就大约10余公里,在其西北方向。距离李鲁滕先生所谓“虎丘”,也大概仅仅几公里,在其北面,两地可以相望。

  • 虎夷 在 2010/6/2 13:32:30 评价道:第8楼

    灵丘城、虖台丘、东江示意图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