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赵平安教授《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出版
在 2010/3/7 15:00:30 发布

赵平安教授《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出版

 

清华大学赵平安教授的论文集《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于2009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收录了赵平安教授在古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简帛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全书为32开本,共415页,定价28元。

 

 

附:书影、目录、序言、后记

 

书影

 

目录

 

新出简帛与古文字考论

释甲骨文的“image056”和“image051

  []从语源学的角度看东周时期鼎的一类别名

  []谈一种铸有齐文字的楚国金币

  []字的释读谈到族的来源

续释甲骨文中的“乇”、“”、“”——兼及舌()的结构、流变以及其他古文字资料中从舌诸字

战国文字“”与甲骨文“”为一字说

从楚简“娩”的释读谈到甲骨文的“娩女力”——附释古文字中的“冥”

从失字的释读谈到商代的佚侯

甲骨文“”即“曷”字说——兼谈羯的族源

“逹”字两系说——兼释甲骨文所谓“途”和齐金文所谓“造”字

  []“達”字“针”义的文字学解释——从一个实例看古文字字形对于词义训诂研究的特殊重要性

关于“夃”的形义来源

释古文字资料中的“”及相关诸字——从郭店楚简谈起

释“”及相关诸字

释“罙”

释“”及相关诸字——论两周时代的职官“醓”

战国文字中的盐字及相关问题研究

战国文字中的“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两种汉代瓦当的释读

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与假借改造字字源考证

秦汉简帛通假字的文字学研究

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义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

 

新出简帛与古文献求索

《穷达以时》第九号简考论——兼及先秦两汉文献中比干故事的衍变

楚竹书《容成氏》的篇名及其性质

《容成氏》所载“炮格之刑”考

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10号简考辩

对上古汉语语气词“只”的新认识

周家台30号秦墓竹简“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的定名及其性质——谈谈秦汉时期的一种随葬竹书“记”

新出《史律》与《史籀篇》的性质

“君子不重伤”正解

“大布黄千”的读法及其蕴义——学术史中的一件个案研究

 

新出简帛释读研究

 

河南淅川和尚岭所出镇墓兽铭文和秦汉简中的宛奇

释曾侯乙墓竹简中的“image384”和“image386”——兼及昆、黽的形体来源

夬的形义和它在楚简中的用法——兼释其他古文字资料中的夬字

释包山楚简中的“”和“

试释包山楚简中的“

释郭店简《成之闻之》中的“”字

上博藏《缁衣》简字诂四篇

上博简《三德》“毋奡贫”解读

睡虎地秦简“伊”和“旅二札”新诠

云梦龙岗秦简释文注释订补——附论“书同文”的历史作用

“足下”与“马足下”——尹湾汉简词语札记之一

尹湾汉简地名的整理和研究

汉简中有关印章的资料

 

后记

 

 

李学勤先生序

  赵平安教授将其近年论著辑集修订,汇成《新出土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一书,即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把书的校样送给我看,翻阅一过,深深感到所收内容尽管大多数是我以前在报刊上读过的,然而集中在一起,更显示出他在学术研究上的风格特点。用我的感受来说,就是在踏实的训练、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善于及时探讨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使自己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

  1993年,我曾为赵平安教授的《隶变研究》初版写序。当时他还在河北大学中文系任教,已经就七十年代以来出土的简牍帛书做了较深入的研索。那段时间有一系列重大的简帛发现,例如临沂银雀山汉简、长沙马王堆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等,都在学术界造成轰动,而其所属时代主要是秦至汉初这一中国文字演变嬗化的关键时期。怎样从商周古文,变革成为汉以下的所谓“今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过去材料缺乏,学者想要研究也无法着手,上述这些简帛正好属于这个段落,为研究者提供了机遇。赵平安教授的《隶变研究》把握住这一机会,探讨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于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九十年代初,曾有学者叹息简帛出土一时沉寂,似乎七十年代开始的盛况已归衰歇。谁想就在1993年,荆门郭店楚简发现的消息,迅速传遍国内外学术界。随后,1994年又有上海博物馆入藏的楚简。这两批简以及其他一些新出材料,在九十年代末激起了新一轮研究讨论的热潮,越过世纪,迄今未衰。

  郭店简、上博简等一系列楚简的出现,进一步补充了中国文字发展研究中的又一薄弱环节,便是战国时期东土六国,特别是楚国的文字。经过王国维先生以来,许多学者的长期探索,战国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而当时文字大别为西土即秦,东土即六国已成定论,而六国古文在许多方面较之秦的文字更接近商与西周的文字。及至秦并兼六国,在文字方面也推行强力统一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六国古文遂被废弃,汉以下的“今文”,后世所说真草隶篆,一概出自秦的文字。即使是汉初的孔安国,晋世的荀勖、束皙,看到那时发现的“孔壁中经”、“汲冢竹书”,释读也非易事,况且宋代以下,汉晋古文之学也湮没失传了。战国楚简的出现,正又为研究者提供了机遇。

  《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这部书,充分表明赵平安教授再次把握了新的机遇,而且是更广泛地探讨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对简的文字进行释读,对简的内容作出分析,而且自简上文字解读出发,上溯商西周,下及秦汉,对特定文字的整个演变过程提出看法。如书中“新出简帛与古文字考论”部分,多据简文推论商代甲骨文中的疑难文字,有不少精彩出人意外之处,很值得推荐给读者们。再有《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与假借改造字字源考证》到《隶变对汉字的影响》等几篇,可说是他《隶变研究》的深入继续。至于“新出简帛与古文献求索”、“新出简帛释读研究”两部分,就更多涉及文献学、历史学了。

  2008年秋,清华大学新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在媒体上通称为“清华简”。这批简和郭店简、上博简一样,内容都是书籍,但郭店简、上博简是以儒道学术著作为主,而清华简多系经、史之类典籍,性质有所不同,可说为研究者又提供了新的机遇。使我们高兴的是,赵平安教授已来清华,参加这批简的整理研究工作。相信在今后若干年内,读者会不断看到他新的研究成果。

李学勤

20091020

于清华园

 

后记

  新出简帛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这方面所写的文章占我全部文章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有关于简帛本体的,有以简帛研究文献、考释文字的,有探寻汉字结构、汉字演变、用字特点的。与简帛有关的文章,凡公开发表的,大多已收入本集。

  这些文章时间跨度大,发表刊物多。原来有简体有繁体,有横排有竖排。标点符号,引文注释,规范各不相同。这次结集都已统一。至于内容方面,除纠正排印错误外,基本保持原貌。偶有新的信息需要补充说明,则出“编按”加以区别。

  李学勤师拨冗为本书赐序,吴福祥、周洪波、陈双新先生大力推动本书出版,责编李晓静女士严格把关,付出许多辛勤劳动,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赵平安

2008720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