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喻威:《天回醫簡》字詞訓釋零札  
在 2023/3/23 13:14:49 发布

《天回醫簡》字詞訓釋零札

(首發)

喻威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天回醫簡》是一批寶貴的出土醫學文獻材料,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近日,我們在研讀《天回醫簡》時,對其中的一些字詞訓釋問題產生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今不揣譾陋,將其寫出來,希望能與大家交流、討論。

一、齊刀

《療馬書》簡19云:

治馬齱者,齊刀?(刺)(?)血,已,多出血,已,即如食頃而食之,初(?)勿禾,瘳。

上引簡文中的“印”“初”,整理者未釋,現由謝明宏補釋出來了;[1]“齱”指的是齒不正、齒不齊;“”,整理者讀爲“腭,袁開惠、趙懷舟改讀爲“?”,訓爲“牙齦腫起”。[2]可知這條簡文是講治療馬齒不正的醫方,其主要治療方法就是用刀刺破腫起的牙齦,進行放血。其中的“齊刀”,整理者解釋爲“戰國齊國貨幣”。[3]戰國時期齊國確實流行齊刀這種貨幣。齊刀確實呈刀形,其尖端處較爲鋒利,它與畜牧業所用的曲刃銅削有淵源關係。[4]先民進行畜牧活動時,確實會使用這種曲刃銅削來從事修整車具、割斷皮革製品等活動,當然也可能用齊刀來進行治療活動。但出土資料表明,齊刀主要通行於齊國境內,在齊國以外的地區極少發現。[5]可見齊刀通行區域有限。而且若認爲給馬穿刺放血非要使用齊刀這種工具,亦不甚合乎情理。

我們認爲“齊刀”之“齊”可讀爲“資”或“??”,訓“利”;“齊刀”即“利刀”。齊聲、資聲、??聲相通。《説文·韭部》:“?,墜也。从韭,次、??皆聲。??(齏),?或从亝(齊)。”“?”是由“次”“??”組成的雙聲符字,與“齏”爲異體字。《説文·食部》:“餈,稻餅也。从食次聲。?,餈或从亝(齊)。粢,餈或从米。”“餈”與“?”爲異體字,僅聲符不同。典籍中有表示“利斧”的“資斧”“齊斧”。《周易·旅卦》:“于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陸德明《釋文》:“《子夏傳》及眾家並作‘齊斧’。”《漢書·王莽傳》“喪其齊斧”,顏師古引應劭注:“齊,利也。”《後漢書·杜喬傳》“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李賢注引《漢書音義》:“資,利也。”段玉裁指出訓“利”的“資、齊”皆爲“??”的假借字。[6]《説文·金部》:“??,利也。从金??聲。讀若齊。”《玉篇·金部》:“??,刀利也。”如此説成立,“齊刀?(刺)”一語正可與《療馬書》簡81“以利刀刺”相比觀。在天回醫簡《脈書·下經》中還有“如以箴(鍼)?(刺)之”(簡17)、“如以錐?(刺)之”(簡84)之語,“錐”“鍼”與“利刀”皆屬尖銳之物,可爲旁證。

二、籥

《療馬書》簡80-82云:

治馬目昏者,取醯母乾治<>,殽美鹽各等,并,取最(撮),以籥□入其目中,□□□□□□倍馬□□□以利刀刺,剥去之,即冶善、美鹽相殽,堵二鹽一,并,以一最(撮)入其目中,不過三日已,瞻視如故。

簡文講述了對馬目昏眩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給馬眼睛上藥,並且用刀剥去馬眼睛上的膠質物,再次上藥。所用之藥物包括研磨後的醯母、鹽等,將這些粉末狀的藥物灌注到馬目上的工具爲“籥”。對於“籥”,整理者注釋云:“同‘龠’,《説文》:‘樂之竹管。’《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郭璞注:‘籥,如笛。’”[7]似乎整理者將“籥”理解爲一種管制樂器。其實此處的“籥”可以直接讀爲“管”,這反映了上古漢語的宵元通轉現象。我們曾對此種通轉現象做過探討,[8]可以舉出一些通轉實例。清華簡(三)《良臣》簡6-7:“齊桓公有龠寺(夷)(吾)。”“龠寺”就是古書中的“管夷吾”。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牝痔》第275行:“一,巢塞直(?)者,殺狗,取其脬,以冒籥,入直(?)中,炊(吹)之,引出,徐以刀【剶(剝)】去其巢。”整理者、周祖良、張雷等都認爲“籥”在此指竹管。[9]我們指出這裡的“籥”可讀爲用以吹氣的“管”。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治》簡1:“夏后受之,作政用御,首服收,祭器四璉,作樂《(管)》九成,海外有不至者。”整理者認爲“”从龠,?聲,爲“管”之“管”的專字。[10]其實“”是由龠、?組成的雙聲符字。在戰國到西漢的楚文獻中“龠”“管”相通十分常見,所以“以籥□入其目中”之“籥”也可以讀爲“管”,訓“竹管”。

在天回醫簡《治六十病和齊湯法》中也有這種用以裝藥、裝酒的“籥(龠)”,其辭例作:

五十治內癉。?(屑)土蔞、消石等,并合,已餔食,取藥一籥(龠),以(漿)(餐)之,??日已。·毋禁。(簡170

五十四  治隔中。?(屑)圭(桂)、細辛、疾胡、大黃皆等,以竹籥盛酒少半升,入藥二撮亓(其)中,撓,常先餔食酓(飲)之,日三,十五日已。(簡180

五十七  治血暴發者。?(屑)土瓜二,牡蒙,菌(箘)圭(桂)各一。取一籥(龠),溫美酒半升,莫(暮)毋食,旦酓(飲)之,日一,五日已。禁。(簡186

整理者將“籥”讀爲“龠”,而無更多説解。其實這些“籥”也應該讀爲“管”。用竹管裝粉末狀藥物或者液體是很常見的行爲。以“籥/龠”記録{}這種用字習慣多見於出土簡帛材料,這是頗值得重視的用字現象。

三、屬

《療馬書》中的第130號簡是一枚散簡。其文曰:

搔摩□盡尾部下,及啟三封??(脊)間,見血,已。

簡文中的“啟”,整理者解釋爲“砭刺”;“三封”,整理者引《齊民要術》卷六“三封欲得齊如一。三封者,即尻上三骨也。”釋之。[11]可知簡文講了對馬尾部按摩和對馬尻部進行砭刺的治療方法。“三封??(脊)屬間”正限定了對馬施加砭刺的部位範圍。其中“三封”爲尻上三骨,“??(脊)”爲脊背,那麼“屬”應該是什麼部位呢?整理者對此無説。我們認爲“屬”當讀爲“?”,訓“臀”。

《説文·尾部》:“屬,連也。从尾蜀聲。”蜀聲與豖聲相通。《説文·攴部》:“斀,去陰之??也。从攴蜀聲。《周書》曰:‘刖劓斀黥。’”段玉裁注:“《大雅》‘昏椓靡共’,鄭云:‘昏,椓皆奄人也。昏,其官名也。椓,毁陰者也。’此假椓爲??也。”[12]張家山漢簡《盜跖》簡24“黃帝戰獨椂之野”,其中“獨椂”即“涿鹿”。[13]《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召顏涿聚之子晉。”“顏涿聚”在《説苑·正諫》作“顏燭趨”,在《漢書·古今人表》作“顏燭雛”。《説文·口部》:“噣,喙也。”段玉裁注:“亦作啄。《詩·韓奕》傳:‘厄,烏噣也。’厄同軛。‘烏噣’,《釋名》《小爾雅》作‘烏啄’。[14]由以上數例可推知“屬”能讀爲“?”。

“?”可以表示臀部及肛門。《廣雅·釋親》:“?,臀也。”《玉篇·肉部》:“?,尻也。”《廣韻·屋韻》:“?,尾下竅也。”“?”又音轉作“州”“醜”“騶”。《説文·馬部》:“驠,馬白州也。从馬燕聲。”段玉裁注:“《廣雅》曰:‘州、豚,臀也。’郭注《爾雅》《山海經》皆云:‘州,竅也。’按:州、豚同字,俗作??。《國語》之龍??,《史》《漢》《貨殖傳》之馬敫皆此也。《蜀志·周羣傳》:‘諸毛繞涿居,署曰潞涿君。’語相戲謔。涿亦州、豚同音字也。”[15]《爾雅·釋畜》:“白州,驠。”郭璞注:“州,竅。”王念孫曰:“《廣雅》‘尻、州,臀也。’故馬尻亦謂之州。《北山經》曰‘倫山有獸焉,其州在尾上’,郭彼注亦曰:‘州,竅也。’《內則》曰‘鱉去醜’,郭注:‘醜,謂鱉竅也。’‘醜’與‘州’聲近而義同。”[16]銀雀山漢簡(二)《相狗方》簡2145-2146騶長寸,及大禽,騶下欲生毛。凡相狗,郤(腳)高於厀(膝),尻高於肩。整理者懷疑要讀爲涿[17]此説雖屬推測,但頗有理據。《呂氏春秋·恃君覽·觀表》記載了古代相馬者的情況,其所相部位有“口齒、頬、目、髭、尻、胸脅、唇吻、股腳、前、後”。劉釗指出“前”爲馬的陰部,“後”爲馬的肛門。[18]與相馬類似,《相狗方》中的“騶”很可能也表示臀部,爲所相之部位。芻聲與屬聲相通。《説文·女部》:“媰,婦人妊身也。从女芻聲。《周書》曰:‘至于媰婦。’”《尚書·梓材》作:“至于屬婦。”而屬聲、豖聲相通,所以“騶”讀爲涿/?的可能性非常大。

再回過頭看《療馬書》簡文,似可將“及啟三封??(脊)屬間”改讀爲“及啟三封、??(脊)屬(?)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又對馬的尻上三骨、脊背到臀部之間的地方進行砭刺。

四、段

《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簡126-128云:

【卅】  治嬰兒閒(癇)方。漬黍米,取瀆汁六斗,漬月布亓(其)中,令色如赤叔(菽)汁,浞(捉),去布;因莝(剉)穀莖五斗,??三罷(把)。父(?)且(咀),段(煅),并內(入)汁中;炊如孰(熟)羹狀,汁可四斗,灑<>去宰(滓),置新煎彘膏一升半中,撓。適寒溫以浴嬰兒,道顛上灌,摩下至足,以孰(熟)爲故。

這是一則治療小兒癲癇的醫方。其中對藥物穀莖、??的處理方式有“?咀”和“段”。“?咀”本來是指用口將藥物咬碎成小塊以便煎服,後來也指將藥物切片、搗碎或銼末。這裡的“段”,整理者括注爲“煅”,似乎是理解爲煅燒。實際上這並不是很準確。張顯成、杜鋒對醫籍中的炮製法“煅法”做過探討。他們指出在炮製藥物時,簡帛醫書中有“燔、燒、煏、熬”等法,《本草經》有“煉、熬、燒”等法,《傷寒論》《金匱要略》有炒、炮、炙、燒、熬等法,明確提出“煅法”的時間不晚於宋初。[19]所以,此處的“段”應該訓爲“棰擊”。《説文·殳部》:“段,椎物也。”在簡帛醫書中這類用法的“段”非常常見。如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114行:一,瘨()疾者,取犬尾(??)及禾在圈垣上者,段冶,湮汲以?()之。”“段冶”就表示“棰碎”。[20]馬王堆帛書《房内記》第4行:·內加及約:取空壘二斗,(?)(),段之□□成汁,若美醯二斗漬之。整理者將“段”解釋爲“椎打”。[21]這裡“父(?)(),段之”與上引簡文“父(?)且(咀),段”文例相同,這也可以説明《治六十病和齊湯法》中的“段”應該訓爲“棰碎”。

五、灑[22]

《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簡126-128云:

【卅】  治嬰兒閒(癇)方。漬黍米,取瀆汁六斗,漬月布亓(其)中,令色如赤叔(菽)汁,浞(捉),去布;因莝(剉)穀莖五斗,??三罷(把)。父(?)且(咀),段(煅),并內(入)汁中;炊如孰(熟)羹狀,汁可四斗,<>去宰(滓),置新煎彘膏一升半中,撓。適寒溫以浴嬰兒,道顛上灌,摩下至足,以孰(熟)爲故。

按照全書體例,可知整理者將簡文中的“灑”視爲“漉”的訛誤字。檢圖版,“灑”字作。原簡字形清晰,而且“灑”與“漉”字形不是很近,我們認爲“灑”應該並非誤字。

由簡文“灑去宰(滓)”表示要過濾掉藥渣,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表示過濾的“灑”可讀爲“釃”“??”“籭”。“灑、釃、??”皆从“麗”聲,相通無礙。《墨子·兼愛中》:“灑爲九澮。”孫詒讓閒詁:“灑,釃字通。《漢書·溝洫志》云:‘禹廼釃二渠,以引其河。’注‘孟康云:釃,分也,分其流泄其怒也。’”[23]《説文·酉部》:“釃下酒也。”段玉裁注:“《小雅》曰‘釃酒有藇’,又曰‘有酒湑我’。傳曰:‘以筐曰釃,以藪曰湑。湑莤之也。’引申爲分疏之義。”[24]《説文·水部》:“湑,莤酒也。一曰浚也。”《集韻·語韻》:“醑,釃酒。”《廣韻·語韻》“醑,簏酒。”可見“湑、醑、浚、釃、簏”皆表過濾之義。又,《玉篇·网部》:“????也。”《説文·竹部》:“籭,竹器也。可以取粗去細。”段玉裁注:“俗云簁籮是也。《廣韵》云:‘籭,??也。’能使麤者上存,細者??下。籭、簁古今字也。《漢·賈山傳》作篩。[25]如段注所云“籭、簁古今字也”,“簁”也可以表示過濾。《抱樸子·仙藥》:“丹砂一斤,搗簁下。”嵇康《聲無哀樂論》:“肌液肉汗,踧笮便出,無主於哀樂,猶簁酒之囊漉,雖笮具不同,而酒味不變也。”後來表示過濾時一般用“篩”,如《水滸傳》第五回:“那莊客旋了一壺酒,拿一隻盞子篩下酒,與智深吃。”“釃、??、籭、簁、篩”雖字異而音義相通。故簡文“灑”不必被視爲“漉”之誤字。

六、捐

《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第42則是關於治療心腹病的藥方。這則藥方中有這麼一段內容:

(烈)藥也,服之=(之之)時,使人腸甬(痛),少=(比比)出,即其病之劇,捐而靡??(散)者也。令稍酓(飲)卵廿,腸甬(痛)即已。(簡142-143

這裡主要講了服用這種“猛藥”的效果及注意事項。其中“=”,整理者疑讀爲“比比”,訓“頻頻、屢屢”。[26]這種意見應該是對的。比聲、頻聲相通。《詩經·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國步斯頻。”鄭玄箋:“頻,猶比也。哀哉,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漢書·哀帝紀》:“郡國比比地動。”顏師古注:“比比,猶言頻頻也。”簡文中的“惡”,整理者未出注。[27]其實“惡”可以理解爲“糞便”。《漢書·武五子傳》:“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如是青蠅惡矣。”顏師古注:“惡,即矢也。越王勾踐爲吳王嘗惡,亦其義也。”《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適遇吳王之便,大宰嚭奉溲惡以出。逢戶中,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凶,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溲惡”即大小便。“少比比惡出”大概跟“頃之三遺矢”(《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意義類似。簡文前面説心腹病患者腹部像有蠅蛆、蛟、蛔等寄生蟲在不停蠕動,以手觸碰到腹部還能感覺內部作響、腫脹。而這些寄生蟲可以用藥物打殺並通過排泄等方式驅除的,所以“少比比惡出”很可能也是對藥物生效、人體排蟲的描述。

對於簡文之“捐”,整理者注云:“捐,損減。《韓非子·有度第六》:‘皓曼所以悅情也,耽之過度則捐精。’”[28]我們核驗了《韓非子》原書,未見此文句。不過《韓非子·揚權》中有這麼一句話,其文曰:“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齒,説情而捐精。”舊注云:“香肥所以甘口也,用之失中則病形;皓曼所以説情也,耽之過度則捐精。”整理者所引書證當源於此。“説情而捐精”之“捐”,孫貽榖云:“《意林》及《文選·七發》注皆作‘損’。”顧廣圻云:“‘捐’,亦當從《七發》注引作‘損’。”[29]我們認爲當以“損精”爲是。《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抱樸子·暢玄》:“冶容媚姿,鉛華素質,伐命者也。”馬王堆漢簡《天下之至道談》簡40-41:“故貳生者食也,孫(損)生者色也,是以聖人合男女必有則也。”[30]馬王堆帛書《養生方》第200-201行:“益產(生)者食也,損產【者色】也,是以聖人必有法廁(則)。”[31]古人認爲“精”與“生”密切相關,如馬王堆漢簡《十問》簡48-49“人氣莫如竣(朘)精。竣(朘)氣宛(菀)閉,百脈生疾;竣(朘)氣不成,不能繁生”。[32]所以“伐性、伐命、損生”與“損精”可以互證,“捐精”當爲“損精”之誤。簡文中“捐”的原字形作,可知釋字無誤,但是把“捐”訓爲“損減”似乎理據不足。“捐”與“損”在文獻中經常訛誤,[33]整理者可能正是基於訛錯的“捐精”,認爲“捐”有“損減”之義。大家知道當服用烈性藥物後副作用明顯時,一般要較少用藥量。所以將“捐”理解爲“損減”在文意上可從,那麼這個“捐”或許就是“損”的誤字。在此舉一個類似的例子。馬王堆帛書《養生方》第152-153行:“日益一垸(丸),至十日;日後日捐一垸(丸),至十日,日□□□□□□益損□,□之多日,令人壽不老。”蕭旭説:“‘捐’當作‘損’,形之譌也,與上‘益’字相對爲文。下‘益損’即承此而言。《説文》:‘損,減也。’《玉篇》:‘損,減少也。’”[34]減少劑量之後副作用一般會減輕或者消失。頗疑“捐<>而靡散者也”之“靡”當訓“盡”。《荀子·富國》:“以相顛倒,以靡敝之。”楊倞注:“靡,盡也。”“散”當訓“衰減”。《墨子·非儒下》:“奉其先之祭祀,弗散。”于省吾曰:“散,殺一聲之轉。《儀禮·士冠禮》‘德之殺也’注:‘殺猶衰也。’”[35]那麼“捐<>而靡散者也”或許意即:減少劑量後症狀都減輕了。或者將“靡”訓為“散”。《漢書·楊王孫傳》:“夫厚葬誠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顏師古注:“靡,散也。”那麼“靡散”即屬同義連文,文句意即“減少劑量後(疼痛)分散了”,這也是對症狀減輕的描述。簡文末句“令稍酓(飲)卵廿,腸甬(痛)即已”,是説服用蛋液以解毒,從而緩解腹痛。這樣看,似乎將“靡散”解為“分散”更合理。不過這兩種解釋也只是一點猜想,因爲句中的“者”字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36]這句話到底如何解讀,還有待探討。

附記:小文寫完後,曾呈送給李發老師、袁金平老師、杜鋒老師審閱,他們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對此高情厚誼,深懷謝忱。

2023319



[1] 謝明宏:《〈天回醫簡〉讀札(五)》,簡帛網,2023314日,鏈接為:http://www.bsm.org.cn/?hanjian/8923.html

[2] 袁開惠、趙懷舟:《老官山漢墓醫簡〈醫馬書〉簡27字詞考釋》,《簡帛》第25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第195-203頁。

[3]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33頁。

[4] 于嘉芳:《齊刀幣淵源初考》,山東省淄博市錢幣學會編:《齊國貨幣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第102-118頁;于嘉芳:《齊刀幣淵源再考》,山東省淄博市錢幣學會編:《齊國貨幣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第111-118頁。

[5] 高英民、王雪農:《古代貨幣》,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30頁。

[6]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1242頁。

[7]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40頁。

[8] 喻威:《也談清華簡〈五紀〉中的“磬龠”——宵元通轉例補說》,《戰國文字研究》第6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124-132頁。

[9]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伍)》,北京:中華書局,第264頁;周祖亮、方懿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年,第131頁;張雷:《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集注》,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第335頁。

[10]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第162頁。

[11]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32頁、第145頁。

[12]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224頁。

[13] 荊州博物館編、彭浩主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三三六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45頁。

[14]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94頁。

[15]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808頁。

[17]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253頁。

[18] 劉釗:《讀〈呂氏春秋〉札記一則》,《書馨集續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論叢》,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第375-383頁。

[19] 張顯成、杜鋒:《釋簡帛醫書中的“段”》,《中醫典籍與文化》2021年第1輯。

[21]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74頁。

[22] 小文草就後注意到網友“shanshan”也有類似觀點。其說見:shanshan:《天回醫簡〈治六十病和齊湯法初〉初讀》,簡帛網論壇,2023318日,第1樓發言。鏈接為: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799。但我們論證材料不甚相同,故亦不廢此說,僅供大家參考。

[23] 孫詒讓:《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109頁。

[24]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1296頁。

[25] 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341頁。

[26]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17頁。

[27]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17頁。

[28] 天回醫簡整理組編:《天回醫簡(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第117頁。

[29]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46-47頁。

[30]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167頁。

[31]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62頁。

[32] 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146-147頁。

[33] 喻威:《“捐”“損”形訛與古書校讀》,未刊稿。

[35] 王煥鑣:《墨子集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32-933頁。

[36] 袁金平老師指出,從字形來看,原釋“捐”之字或可釋為“揟”,讀為“疏”。則“疏而靡散者”可能是指前文之“惡”,也即糞便。這句話大意是指“經過(藥物)疏通而消解之物”。誌此待考。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3年3月20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3年3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 2323喻威:《天回醫簡》字詞訓釋零札.docx

下载次数:72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