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蔣魯敬:據王家嘴楚簡《詩經》解讀《左傳》引“詩”一例 ——兼談《詩經》在楚地的流傳
在 2023/5/16 9:19:52 发布

據王家嘴楚簡《詩經》解讀《左傳》引“詩”一例

——兼談《詩經》在楚地的流傳

(首發)

蔣魯敬

荆州博物館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錄了楚莊王與潘黨的對話,其中楚莊王敘及周武王克商之事,引用了部分詩句,相關語句如下:

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其三曰:“鋪時繹思,[1]我徂維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2]

杜預注:“其三,三篇。其六,六篇。”[3]

“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楊伯峻注:“句今在《周頌?賚》篇,《左傳》以爲《武》之第三章,蓋古今詩之篇次不同。”“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楊伯峻注:“句在今《周頌?桓》篇。此作《武》之第六章,亦古今篇次不同之故。”[4]

上述《左傳?宣公十二年》引文中的“卒章”,是指詩《武》的最後一章。表示詩的“卒章”屢見於《左傳》,如《成公九年》“《綠衣》之卒章”、《襄公十四年》“《巧言》之卒章”、《襄公十六年》“《鴻雁》之卒章”、《襄公二十年》“《魚麗》之卒章”、《襄公二十七年》“子產賦《隰桑》,赵孟曰:‘武請受其卒章’”、《昭公元年》“《小旻》之卒章”、“《野有死麇》之卒章”、《昭公二年》“《綿》之卒章”、“《節》之卒章”、《昭公四年》“《七月》之卒章”、《定公十年》“《揚水》之卒章”。

2021年,荆州王家嘴M798 出土3200多枚戰國楚簡,按照內容可以分爲《孔子曰》、《詩經》和“樂”類文獻。竹簡中的《詩經》部分大多可以和今本《毛詩?國風》相對讀,還有少量內容不見於今本《毛詩》,可能屬於“逸詩”。竹簡《詩經》各篇皆有篇名,每篇分章清晰。王家嘴出土的戰國楚簡《詩經》最顯著的一個特色就是有關每一詩篇的分章。每一詩篇除第一章不作提示,其餘各章均有明確的分章標注,如第二章就用“其二=(其二)”、第三章就用“其三=(其三)”、第四章就用“=(其四)”來標注,并且標注分章的“其二”“其三”“其四”等皆用合文。[5]如簡1850(圖一):

【?】==(歸哉歸哉)。其三=(其三):(殷)亓(其)

根據簡文內容,應是對應今本《毛詩?召南?殷其靁》的詩句。由於竹簡殘斷,第一字僅有一“止”形,可據今本《毛詩》與安大簡《詩經》擬補爲“?(歸)”字。“歸”與下一字“才”均有重文符號,與安大簡一致。簡文中的“亓”,安大簡作“矣”。安大簡整理者指出,“”,从攴,聲。,屬影紐真部,殷,屬影紐文部,二者聲同韻近,可通。毛傳:“殷,靁聲也。”[6]簡文中的“其三”就是指《殷其雷》的第三章。

根據王家嘴楚簡《詩經》中的分章提示來看,上述《左傳》引文中的“其三曰”“其六曰”亦應是指詩的分章,并且是相對於前文中的“其卒章”而言,故“其三”“其六”是分別指《周頌?武》的第三章和第六章。

《賚》與《武》還見於郭店《性自命出》簡25“觀《賚》、《武》”,簡28“《賚》、《武》樂取”。研究者根據郭店一號墓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徵,推斷墓葬年代大致在戰國中期晚段。[7]李學勤先生指出,墓內出土的竹簡典籍的書寫時間可能還更早一些。[8]由此可見,至遲在戰國中期,《賚》已從“《武》”篇中分離出來,并且作爲單獨的樂舞與“《武》”并列。

從《左傳》中的敘述和王家嘴楚簡《詩經》中的分章提示來看,“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維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應該都屬於《周頌?武》,《武》也應至少包含七章。據《左傳?宣公十二年》可知,時代在春秋中期的楚莊王當時看到的《詩經?周頌?武》應包含七章。王國維先生在《周<大武>樂章考》中指出,《武》之舞凡六成,其《詩》當有六篇,次序依次爲《武宿夜》、《武》、《酌》、《桓》、《賚》和《般》。[9]今本《毛詩》中《武》、《酌》、《桓》、《賚》和《般》均各有一章,[10]這五篇若合在一起也只有五章,與《左傳?宣公十二年》所暗含的“七章”有差異。換言之,今本《毛詩?周頌》中的《酌》、《桓》、《賚》、《般》均應歸入《武》篇。

《左傳?宣公十二年》徵引詩《武》篇中的“其卒章”“其三”“其六”中的分章標示,與王家嘴楚簡《詩經》的分章標示也完全一致。由此推斷,類似王家嘴楚簡《詩經》中有分章標示的抄本,至遲在春秋中期楚莊王時就已在楚地開始流傳。

出土的戰國楚簡《詩經》已有荆州夏家臺楚簡《詩經》,[11]安大簡《詩經》[12]和本文討論的王家嘴楚簡《詩經》三個抄本。這三個抄本在内容上的一个共同特徵是均與《毛詩》“國風”有關,夏家臺楚簡《詩經》僅涉及《毛詩?邶風》十九篇中的前十四篇,安大簡《詩經》涉及《毛詩》“十五國風”中的六國國風,王家嘴楚簡《詩經》涉及《毛詩》“十五國風”。由此可知,戰國時期在楚地流傳的《詩經》抄本,既有安大簡《詩經》抄錄部分“國風”,也有王家嘴楚簡《詩經》的較全本的“國風”,還有夏家臺《詩經》中選取某一“國風”中的特定詩篇。這對於認識《詩經》文本在楚地的流傳具有重要價值。

圖一、簡1850



[1]鋪,《毛詩》作“敷”。[]阮元 校刻:《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605頁。

[2] 屢,《毛詩》作“婁”。[]阮元 校刻:《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604頁。

[3] []阮元 校刻:《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882頁。

[4]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第814頁。

[5] 蔣魯敬、肖玉軍:《湖北荆州王家M798出土戰國楚簡<詩經>概述》,《江漢考古》2023年第2期。

[6]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第91頁。

[7] 湖北省荆門市博物館:《荆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1997年第7期。

[8] 李學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14頁。

[9] 王國維 著、彭林 整理:《周<大武>樂章考》,《觀堂集林》(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0頁。

[10] 《武》一章七句;《酌》一章九句;《桓》一章九句;《賚》一章六句;《般》一章七句。[]阮元 校刻:《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598604605606頁。

[11] 田勇、王明欽:《湖北荆州劉家臺與夏家臺墓地發現大批戰國墓葬》,《中國文物報》201648日。

[12] 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3年5月16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3年5月16日

点击下载附件: 2333蔣魯敬:據王家嘴楚簡《詩經》解讀《左傳》引“詩”一例 ——兼談《詩經》在楚地的流傳.docx

下载次数:122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