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臺魏晉墓出土帛書〈恭、寬、信、敏、惠之道〉校釋》札記
(首發)
抱小
最近讀到韓高年先生《高臺魏晉墓出土帛書〈恭、寬、信、敏、惠之道〉校釋》(《絲綢之路》2023年第2期,又見“簡牘學”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ySDod4Sme2PQZ3MlWcywNw)一文(以下簡稱“韓文”),略有臆見,條記於此。圖版則有韓文所附及《張掖文物》[1]所載。又據韓文云,其所作的釋文是建立在甘肅省博物館李永平研究員的釋讀和整理基礎之上的,但我們看韓文的釋文仍存在很多問題,希望今後能有更清晰的圖版來作進一步的研究。
一、釋字問題
1.第2行:道在君臣父子,本有一定之□。苟無矣,以充乎內,則百体(體)□屬,曠官者倫類,皆為虛位也,茲則道之所在,即為志之所專,絕不知天壤間更有何事焉,可以移吾之志也,□趣□□……
“本有一定之□”,“之”下之字,圖版作,疑是“經”字。如第25行有“經費有定制,不耗宮府之藏,然則為也用也,詎可忽乎哉!國家興作之功,原有一定之經”,其中的兩“經”字分別作:、,可證。“本有一定之經”與“原有一定之經”文意相近。
又,“体(體)”下之字,圖版作,韓文文末有注云:
李釋作“雙”,今觀帛書圖版,不能確定,姑且存疑。
疑是“自”字。謂“身體的各個部分自相連屬”。
又,曠官者倫類,皆為虛位也。
可斷句為:
曠官者倫,類皆為虛位也。
2.第4行:斯誠卓立而不回者興
“興”,圖版作,疑是“與”字,同“歟”。“者與”,習見於《論語》。案第5行有:斯□統精粹,以精者興,“斯”下之字,韓文謂“李釋作“詔”,今觀帛書圖版,不能確定,姑且存疑”。圖版作,疑是“誠”字,其所謂的“興”字,圖版作,韓文謂“李釋為‘與’,今據圖版改釋。”案釋“與”可從,即“斯誠統精粹以精者與?”此二句句法相似。
又,即具眾理之純備,而理與心相洽,自有□□……
“自有□□……”,“有”下之字圖版作,疑是“道”字。
又“雖然,猶未底乎安也”,據圖版作,“乎”字當改釋為“於”。
3.第7行:如巡狩述職,無非□
“無非□”,圖版作,“非”下之殘損字,依下文文例“無非為農夫”之圖版作,則蓋是“為”字。如此,則第7行+8行相關文句為:
如巡狩述職,無非為民事也。
4.第10行:非止補偏敕敷已也
“敕敷”二字於義不可通,檢帛書作,當釋為:救獘/??(弊)。《漢書·董仲舒傳》:“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處,故政有眊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弊而已也。”宋代魏了翁《鶴山文集》:“臣願陛下以臣前所陳未喻六條行之,以明白洞達為目前補偏救弊之策。”可為其證。另據韓文引用甘肅省博物館李永平研究員對帛書的釋讀和整理,知“李釋為‘蔽’”,尚不算誤。
5.第13行:誠之於思,而欲不□□者,萬善之推有本也。
而欲不□□者,圖版作,韓文文末有注云:
李釋為“得”,觀圖版似非是,姑且存疑。後一字李釋為“恭”,觀圖版其字形從“ム”,與帛書中其他兩處“恭”字寫法不同,姑且存疑。
李釋為“得”,可從。“得”後之字,即“參”字的俗體。故此句的釋文當為:
誠之於思,而欲不得參者,萬善之推有本也。
6.第15行:掠充而力求其大
所謂的“掠”字圖版作,根據字形及文意,此字疑應釋為“擴”,如第21行“擴充”作,二字字形相近,可證。
7.第17行:所以古之仁人內省常毖,心之所專注,即為仁之所周獲也。
所謂的“獲”字,圖版作,案第21行有“獲”字作,故此字疑當釋為“挟(挾)”。《荀子·王霸》:“制度以陳,政令以挾。”楊倞注:“挾讀爲浹,洽也。”《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審禮以方皇周浹於天下。”《史記·禮書》:“房皇周浹,曲直得其次序,聖人也。”《索隱》:“周浹猶周匝。”《荀子·禮論》又寫作“方皇周挾”。
8.第21行:今為我之畢照遺也。
圖版作,知“照”下漏釋“無”字,當補。
9.第22行:知無二理,然而其苦殊焉矣。真積之功能,亦匪朝伊功,而未會於達化窮神之體,故匯粹百戴(代)之功也。
“匪朝伊功”,圖版作,“伊”下之字與“功”的字形不合,根據文意及字形,應釋作“夕”。《周書·文帝紀上》:“今若召悅授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唐·李如林甫《嵩陽觀紀勝德感應頌》:“匪朝伊夕,不可勝記。”後世或作“匪伊朝夕”,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我有志,匪伊朝夕。”李劍農《武漢革命始末記》:“愛國志士,思政治革命,非先種族革命不為功,於是蓄志密謀,匪伊朝夕。”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第四節:“不料滿清異種,橫侵政權,二百年來,慘無天日。我族痛心疾首,久思光復故物,克纘先烈,臥薪嘗膽,匪伊朝夕。”
然則“真積之功能(“能”字疑為衍文),亦匪朝伊夕”,就是“學問或德行方面深厚的積累,是不止一個早晨一個晚上(這麼短的時間)”的意思。
又釋文“百戴(代)”,圖版作,故“戴”為衍文,則釋文當徑釋為“百代”。
10.第34行:彝詞為經,於德音不聵
韓文出注:
彝詞為經:蘊含常理的話就成為經典。
所謂的“詞”,圖版作,當釋為“訓”。《書·酒誥》:“聰聽祖考之彝訓。”劉勰《文心雕龍·四論》:“聖哲彝訓曰經,述經敘理曰論。”可為其證。
又所謂的“聵”,圖版作,當釋為“瑕”,《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即此文之所本。
11.第35行:則始見有真君子也,而知其藹藹生於於翼翼。
檢圖版作,則此句當作:
則始見有真君子也,而知其藹藹自生於翼翼。
12.第41行:境既遷而後續志,愈久而彌純,則此際之功力殫於月月而莫罄,……
,應釋為“復”。而斷句當為:
境既遷而復續,志愈久而彌純。
13.第54行:夫天有當然之雲雨,而於斯乃有未必然之勢,非天之率不雲雨也。
所謂的“後”,圖版作,應釋為“卒”。
二、斷句問題
1.乃足以知天秉彝,物則之良,志學之後,必有不可踣等之,學焉惟……
此文或可斷讀為:
迺(乃)足以知天秉彝,物則之良,志斈(學)之後,必有不可踣等之斈(學)焉,惟□□□□□□□……
2.第6行:進□□目精察力行,固當積小以高大,而固□誠,尤貴安宅以利用。成性存,存於此息,安靜以致遠。
案“成性存,存於此息,安靜以致遠”,或當斷讀為:成性存存,於此息安,靜以致遠。“成性存存”語見《周易·繫辭》: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3.第9行:春日遲遲,樂其耕之澤澤,行慶者而膏澤徧及,誰慮君恩之不下?究抑斂之□
案“誰慮君恩之不下?究抑斂之□”,當斷讀為:
誰慮君恩之不下究?抑斂之□。
檢《漢書·燕剌王劉旦》云:“惡吏廢法立威,主恩不及下究。”顏師古注:“究,竟也。言不終竟於下。”《淮南子·主術》云:“是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皆“下究”二字連文之證。
4.第19行:今天,氣極清質極粹,非駕乎!
“今天”,圖版作,“天”疑是“夫”。第25行“今夫力役無苛征”之“今夫”作,可為其證。故此句可讀為:
今夫氣極清質極粹,非駕乎!
第19行又云:天縱其姿夫,其所分能為,而從知遙矣。
可讀為:
天縱其姿,夫其所分能為,而從知遙矣。
5.第26行:錫予四散太府之藏,或不過耗匱乏警。有司之吝,舊□(只)遵天官,故貫仍長府。
疑可斷讀為:或不過耗匱乏,警有司之吝,舊只(?)遵天官,故貫仍長府。
《論語》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或即此文所本。
6.第50行:其道國者,處之固在,在有以昭其敬也,事大者以無輕心。
或可讀為:
其道國者處之,固在在有以昭其敬也,事大者以無輕心。
7.第54行:夫天有必然之雲雨,而於斯有顯然之象,非天終不雨也。天下事不迫於急者,其雲澤也,不顯其降澤也,亦不□□而天,則不先時而雲雨矣。
韓文出注云:
不顯其降澤:無法顯示天降的恩澤,指不是在大旱之後的正常的降雨。
案此文或可讀為:
夫天有必然之雲雨,而於斯有顯然之象,非天終不雨也。天下事不迫於急者,其雲澤也不顯,其降澤也亦不□□,而天則不先時而雲雨矣。
8.第55行+第56行:有渰萋萋,興雨祁祁,天有順時之雲雨也。然於光天化日之際作雲雨也,其常而於炎赫熾甚之。是雲雨也,其變止!惟其變也,而思有以彌其變。
案所謂的“是雲雨也”之“是”,圖版作,韓文引李永平釋為“日下”。據下文文例,第56行“然於優渥沾足之日,不雲雨也”,當釋為“日不”。故此文可讀為:
有渰萋萋,興雨祁祁,天有順時之雲雨也。然於光天化日之際作雲雨也,其常而於炎赫熾甚之日,不雲雨也,其變止!惟其變也,而思有以彌其變。
三、通假問題
1.第46行:然凡物,必先有植樹之處而後發榮滋長,可以徐觀其後起之所成,未有本實先發,而尚能相求皇降之初者也。
“本實先發”,疑“發”可讀為“撥”,即本於《詩·大雅·蕩》“本實先撥”。
2.第49行:神昏氣愔,欲其執事咸宜,□必不能也。
韓文注:
神昏气愔:精神恍惚,意气低落。
案“愔”即用為“暗”字。
3.第65行+66行:言議禮不能必天下之皆從,言制度不能必天下之皆守,言考文不能必天下之皆遵。
“議”可讀為“義”。“議(義)禮”與“制度”“考文”相對。
四、注釋問題
1.第38行:怠沉其力而無少荒,所謂與時之將進
韓文出注說:
與時將進:即與時俱進。《周易·乾卦·文言》曰:“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韓文謂“與時將進”即“與時俱進”,在訓詁上是無據的。案“將”“進”為同義平列結構,[2]“與時之將進”,猶云“與時行進”“與時前進”。
2.第56行:而雲漢昭回,明星有爛,天亦有不雲雨之候也。然於優渥沾足之日,不雲雨也,
韓文出注說:
優渥沾足:指雨後空氣濕潤的狀態。渥,沾潤。沾,同沾,浸潤;浸濕。《詩·小雅·信南山》:“既優既渥。”《曹全碑》:“惠沾渥。”《白石神君碑》:“澍雨沾洽。”
案韓文所引《詩·小雅·信南山》“既優既渥”後尚有“既霑既足”語,即此文之所本。
五、時代問題
關於這篇帛書時代的問題,韓文說:
帛書初釋者及前述諸家均以為此帛書出自魏晉墓,故確定其時代為魏晉之時。然筆者至今未見到正式發表的關於帛書出土細節的考古報告,加之帛書14行“民胞物與”一詞,在傳世文獻中最早見於北宋張載《西銘》:“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因此,對於帛書的時代,仍需依據文獻和書體等要素,謹慎考論。
不失為審慎之言。案帛書第68行:士能斂議,而急行躁進之見可徐融。 是故人事之勤,足補維皇之缺,此用學者變化氣質之修也,……
韓文出注:
氣質:指人的個性特點。張載《語錄鈔》:“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元好問《送劉子東遊》詩:“劉郎世舊出雄邊,生長幽並氣質全。”
又帛書第5行:無擇執之功,何以見性情之正,
韓文出注:
擇執之功:指排除外在干擾的修養功夫。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乃其藉擇執之功,己千己百而後得者,必於私欲之發,力相遏閟,使之出而無所施於外,入而無所藏於中。”
又帛書第6行:利欲以熏心,猶恭,必有以止。其始而後為之。進□□目精察力行,固當積小以高大,……
韓文出注:
利欲以熏心:被利益沖昏了頭腦。黃庭堅《贈別李次翁》:“利慾薰心,隨人翕張。”
精察:仔細察看。《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太子為政精察,而中常侍宗愛,性險暴,多不法,太子惡之。 ”王守仁《〈大學〉問》:“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詳審精察之,而能慮矣。”
又第39行:所誦文而擾繞其義,踐跡而更求諸心,可知無作荒之歲月。
<韓文出注:
作荒:指荒年將至,百姓飯量增大的現象。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歲將饑,小民餐必倍,俗謂之作荒。”
又第53行:
苗之槁也,槁於旱矣,其時也,農夫相與越於野,行旅相□□於途,商賈相與□□入於市、雖邊人而箸書之究,莫為其力也。
此與蘇軾《喜雨亭記》“官吏相與慶于廷,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的句式相類。
從上引這些文句的詞彙用語來看,都可見帛書時代之晚,不太可能會早到魏晉。
又第29行有下引文句:
數十載矣!澤門起謳,必害耕耘之月,篪官告藏,難言廉儉之風。
韓文出注:
篪官:當為古代樂官。篪,竹塤,一種吹奏樂器。
所謂的“篪官告藏”,檢圖版作,應釋為“虒宫告蕆”,,第25行及26行皆有“藏”字,分別作、,與有明顯的區別,可知不當釋為“藏”。
“虒宫告蕆”,“虒宫”疑即虒祁宫”割裂而成,以與“澤門”屬對,是古文中常見的修辭方式。我們知道,虒祁宫是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平公於前534年建造的一座宮殿,是晉國三大宮殿之一,與同時期楚國楚靈王建造的章華宮齊名。然則“虒宫告蕆”是說虒祁宫告竣,因虒祁宫以華麗著稱,故下文言“難言廉儉之風”。
如果拙說可信,帛書確是“告蕆”的話,而“告蕆”一詞,最早見於清代文獻,如:淸林則徐《批上海縣請疏浚李從涇、新涇河工程稟》:“一面趁此天晴,上緊多集人夫,勒限妥速照估如式儹辦,剋期告蕆,報候驗收,勿任草率延誤。”《淸史稿·仁宗紀》:“軍務即日告蕆,安插鄉勇爲善後要事。”
則帛書的時代更加靠後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不能再作深入的探討,拋磚引玉於此,希望有關的文物鑒定專家能參與其中,以解帛書的謎團。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3年8月9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3年8月9日
点击下载附件: 2339抱小:讀《高臺魏晉墓出土帛書恭、寬、信、敏、惠之道校釋》札記.docx
下载次数:24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