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古廣政:上博簡《吳命》與甲骨文“样”字合證
在 2024/11/14 21:42:29 发布

上博簡《吳命》與甲骨文“样”字合證

(首發)

古廣政

中山大學中文系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

《上博七·吳命》圍繞魯哀公十年楚軍伐陳、吳救陳的歷史事件展開,記載了吳、楚兩國使臣的對話。其中簡1引用了一句先人的譬語(釋文用通行字):

二邑,非疾瘟焉加之,而殄絕我二邑之好。先人有言曰:“馬將走,或動之,速。”[[1]]

“速”後一字從羊、木、止,可隸定作“”。此字的釋讀尚未達成共識,大致有兩方意見。一是從“羊”得聲。整理者讀“仰”,指馬受驚而仰。范常喜讀“殃”,即禍殃。魯家亮讀“祥”,指凶災、妖異。楊澤生讀“傷”,即受傷、傷害。禤健聰同意讀“殃”,與“危”相對應。史傑鵬讀“踼”,跌倒。何有祖讀為“養”。二是與上博簡《周易》用為“衢”之字繫聯。如陳偉主張讀為“瞿”或“懼”,侯乃峰從“飛虎”之說讀為“蹶”。[[2]]

陳劍先生總結諸家說法認為:

按讀“瞿”或“懼”從文意看不好,讀“蹶”則於音不甚合。但其自既以“止”為意符,說為表“(馬)蹶”一類義,又要勝於讀為“殃”等。[[3]]

楚簡“样”“㭉”[[4]]字形相似,其區別在於上部寫法。《上博三·周易》簡23“何天之”,今本《大畜》卦上九爻辭作“衢”,馬王堆帛書《周易》11下作“瞿”。此字當與《說文》訓為“兩刃臿也”的(或作“釪//钁”)認同,古音在見組魚部。“㭉”應有自己獨立的來源。《說文》謂“从木,𠁥,象形”,雖未見其源,但據此合理推測,上部“𠁥”有可能即“鏵”字初文,取象于V字形鏵冠[[5]],所謂“羊”形、“丘”形皆是後來訛變的結果。郭店簡《性自命出》24“羴”字作,“羊”旁偶可變作類似“丘”形。但“丘”形似未見變作“羊”形的例子。由此觀之,上博簡《周易》應與《吳命》分開看待:前者為“㭉”,後者分析為從止、样聲比較合適。

現在來看《吳命》“”字的讀法。研究者已經舉出可與本句對讀的傳世文獻,主要出自枚乘上書諫吳王劉濞的話[[6]]

馬方駭而重驚之,係方絕而重鎮之。係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說苑·正諫》)

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絕,又重鎮之。係絕於天,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漢書·枚乘傳》)

馬方駭,鼓而驚之;繫方絕,重而填之。馬奔車覆,六轡不禁;繫絕於高,墜入於深,其危必矣。(《孔叢子·嘉言》)

《吳命》的“馬將走,或動之,速”,“速”對應的是“隊(墜)入深淵”“馬奔車覆,六轡不禁”等辭,意在強調驚動奔馬產生的負面結果。吳國使臣引用此句以勸告楚國避免局勢惡化,達到議和退兵的目的。古書中有“速”與“禍”搭配之例。《逸周書·酆保》:“十敗……四女貨速禍。”《左傳》隱公三年:“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又有“招殃”等表述。《呂氏春秋·孟春紀》:“夫死殃殘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焦氏易林·乾》:“招殃來螫,害我邦國。”又《井》:“无事招禍,自取災殃。”將簡文讀為“祥/殃”文意上是合適的。前引陳劍先生注釋以“止”作意符而質疑讀“殃”不如“(馬)蹶”一類意義,不過“止”也可能是古文字中起繁化作用的“動符”[[7]],尚未構成致命反證。楚簡中{}主要用“央”聲字表示。如郭店簡《六德》簡3-4:“親父子,和大臣,寢四鄰之央(殃)虐,非仁義者莫之能也。”《上博五·三德》簡4:“女反之,必遇央(殃)。”讀“”為{},用字及語音上皆稍有距離。從“羊”聲系字考慮,前引魯家亮等讀為“祥”在諸說中最為可取。“祥”有凶兆之意,《說文》“祥”字下段注謂“凡統言則災亦謂之祥,析言則善者謂之祥”。《左傳》昭公十八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産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亡。’”杜預注:“祥,變異之氣。”這是為人所熟悉的。出土文獻例如《楚帛書》乙篇:“地□夭(妖),天地作羕(祥)。”《清華一·尹至》簡3:“惟胾(滋)虐德、暴(重)、亡典,夏有恙(祥)。”[[8]]《清華十一·五紀》簡102:“黃帝悎(慼)[[9]]永(祥)。”又簡103:“群永(祥)乃亡,百神則寧。”“祥”指“變異之氣”,亦即凶兆之義[[10]]。《吳命》簡文說“馬將走,或動之,速祥”,意思是馬將要奔跑,又驚動它的話,就會招來凶災。

楚文字中主要以“羊”“羕”“恙”“”“𧒃”等表示{}[[11]],又偶用“永”字[[12]],以“样”表{}與上述用字並無根本衝突。下文將提到“样”用作{}其實是傳承自殷墟甲骨文中的用字習慣,彼此可互證。

除《吳命》外,戰國文字中與“样/㭉”有關之字尚有如下一些。包山簡有一部分“样”及從“样”之字,羅小華、侯愷文先生改釋為“音瞿”的“㭉”[[13]],文中亦以上部寫法區分“样”“㭉”二字,大致可從,但將“㭉”分析從丘聲通“衢”則非是。包山簡諸字用作人名、地名,義無可說。《清華十·四時》簡14:“七日十三時作焉,融門昏(燭),天乃睨,驟雨作。”原形之字整理者讀為“衢”,“天衢”指房宿之黃道。此處所指及與《楚辭》“天衢”關係尚有疑問[[14]],加之此形上部作“羊”頭而不作“丘”,故我們暫不將此字與“㭉”認同。嚴倉楚簡遣策中有從“木”從“样”之字(簡12),辭例為“一𥰶(蓋),厀(漆)~喿(瑵?)[[15]]。“”大概是形容“喿(瑵?)”的質地,待考。《安昌里館璽存》收錄一方楚璽“旅鉨”,第一字裘錫圭先生疑為“样”字異體,可從。[[16]]

殷墟甲骨文中的字,各種工具書及文字編或列為不識字,或列在“㭉”字頭下,此不詳舉[[17]]。其中有一類辭例作動詞用法:

1)癸卯[],永旬亡𡆥。王占曰:有咎、顛[[18]],其有[來艱]。四日丙午,允有來艱。友唐告曰:𢀛入于萈。(《綴集》135〔《合集》6065+8236=《合補》1767

2a)貞:王夢,有兔十,惠十一,不唯

2b[貞:王夢][]。(《合集》17391

1字羊與木分離,徑寫作上羊下木之形[[19]]。或將“样”與“其有”連讀,實當在“样”字後點斷。它的用法與例(2)同是災咎義,可見這一系字釋“㭉”不妥,上部應是“羊”頭,“羊”有可能作聲符。謝明文《釋“顛”字》一文引用這條卜辭,在“”字後面括注“(?殃?)”,[[20]]我們認為這一方向可取。本條占辭出現了“咎”“顛”“样”,乃是三個災咎義動詞連用。《合集》137+16890反有“王占曰:有咎、有,其有來艱”之語,“咎”“ [[21]]也是災咎義連用,可參。甲骨文“样”字亦當讀為災祥之{},與《吳命》中從“样”之字用法相同。此辭謂王占卜得出將有災咎、顛隕、妖祥之事,結果第四天的丙午得到消息,𢀛方侵入了萈地。例(2)大概是說王做了夢,貞問是用“”(椎殺) [[22]]的方法處理十隻兔子抑或是十一隻兔子進行祭祀,是否會遭到災禍。甲骨文“样”有用作地名者(《合集》11981),其餘辭例殘缺或難以論定,這裡暫不討論。又有從“目”之字作(《合集》2824),用作人名。此字可能以“样”為聲符。

金文“样”字見亢鼎(西周早期,《新收》1439,《銘圖》2420),用為人名[[23]]。綜上,“样”字的演變脈絡可大致描述為:。古文字中的“样”當與《方言》“自關而西謂之槌,齊謂之样”的“样”為同形字關係。從各種寫法中“羊”旁經常位于“木”旁上方且“共用筆畫”這一特徵來看,或許“样”最初是一整體象形字,取形自某種樹木,上部改造為與之音近的“羊”以提示全字的讀音。

上博簡《吳命》與甲骨文“样”字合證,所在文例讀為災祥的{},豐富了我們對相關字詞關係的認識。《吳命》引用的這句譬語,可能保留了所抄底本“样{}”較早的用字習慣,因而繼承殷商甲骨文的字詞用法。

202413日初稿

20241031日修改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06頁。

[[2]] 參見許佳瑩:《出土先秦秦漢文獻疑難譬語彙釋》,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鄔可晶),20235月,第30頁。

[[3]]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儒藏(精華編二八二)》,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4月,第49-50頁。

[[4]] 嚴格隸定當作“”,為減少造字,下文統一作“㭉”,敬請諒解。

[[5]]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頁。

[[6]] 參范常喜:《〈上博七·吳命〉“殃”字補議》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16日。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的“先人”之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917日。

[[7]]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修訂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9頁、340頁。

[[8]] 鄔可晶:《〈尹至〉“惟胾虐德暴亡典”句試解》,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9輯,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第161-169頁。

[[9]] 蔡偉:《古文獻叢札·讀清華簡〈五紀〉小札三則》,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2年,第39頁。鄔可晶:《釋清華簡〈五紀〉的“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第254頁。

[[10]] 鄔可晶:《釋清華簡〈五紀〉的“介”》,第253頁。

[[11]] 李美辰:《清華簡字詞關係專題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陳斯鵬),20205月,第166-167頁。

[[12]] 見前引《五紀》“永(祥)”例。鄔可晶先生認為“永”是“羕”的省訛或特殊省體。鄔可晶:《釋清華簡〈五紀〉的“介”》,第253-254頁。

[[13]] 羅小華、侯愷文:《包山楚簡中的“”和“”》,《張江文明》2022年第1輯,第4-7頁。

[[14]] 林煥澤:《出土戰國秦漢文獻所見時空觀念考論》,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陳偉武),2023年,第70頁。

[[15]] 李天虹主編,荊州博物館等編:《湖北出土楚簡五種(壹)》,北京:文物出版社,2024年,第28240頁。

[[16]] 裘錫圭:《“諸侯之旅”等印考釋》,《裘錫圭學術文集·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91-296頁。

[[17]] 如劉釗主編:《新甲骨文編》(增訂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62頁、960頁。李宗焜《甲骨文字編》,中華書局,2012年,第517頁。

[[18]] 蔣玉斌《釋殷墟花東卜辭的“顛”》(《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3期,第107-110頁)讀為“沴”。

[[19]] 此字“木”頭部略彎曲,可參“休”字中的“木”形,也可能是出於書寫避讓的需要。《甲骨文字編》(517頁)、《大系》13162釋文皆認為從“禾”,不確。退一步說,即使下部不從“木”,此字從“羊”聲應可信。

[[20]] 謝明文:《商周文字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16-24頁。

[[21]] 參何景成:《试释甲骨文字“寤”》,《文史》2014年第1期,第275-278頁。

[[22]] 陳劍:《試說甲骨文的“殺”字》,《古文字研究》第29輯,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第9-19 頁。方稚松:《甲骨文用牲法詞語連用之句子結構及語義關係——兼談“”的釋讀》,《文史》2019年第4期,第19-30頁。

[[23]] 商代族名金文(《集成》7156)、(《集成》7015),謝明文《商代金文研究》釋“㭉”(中西書局2022年,第339頁)。從字形看也有可能是“样”。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4年11月9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4年11月14日

点击下载附件: 2422古廣政:上博簡《吳命》與甲骨文“样”字合證.docx

下载次数:23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0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