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中心張小豔教授入選《澳門語言學刊》“70後學人風采”欄目
在 2025/4/9 19:29:00 发布

中心张小艳教授入选《澳门语言学刊》“70后学人风采”栏目

钟馨

70 后语言学优秀学者”是国际语法研究学会委托《澳门语言学刊》编辑部承办的一项国际性学术年度评选活动。从2023年起,《澳门语言学刊》组织的评审委员会每年从197011日至19791231日出生的语言学领域华人学者中择优评选四位予以公开表彰,并在《澳门语言学刊》“70 后学人风采”栏目推介。评选标准是候选人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做出过原创性和体系性的优异学术贡献。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张小艳教授入选第三期“70后学人风采”栏目,以下为“70后学人风采”栏目遴选标准与第三期入选名单。

第三期“70后学人风采入选学人

(按音序排列)

董正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代表性学术创新贡献主要有三:(1)凝练出汉语全量表达的五个句法要素,建构了汉语全量表达句法系统演变框架,梳理历时发展脉络,提炼出句法嬗变规律。代表作有《汉语全量表达句法系统的历时考察》(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2)基于构式语法和小句整合理念,搭建了包含结构省缩结构增扩两种类型在内的汉语构式变化的理论模型。代表作有《无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其句法语用后果》(《中国语文》2013年第4期)、《结构省缩与情态依附——以让步条件结构式为例》(《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第4期)、《从构式变化看情态副词少说的产生与发展》(《世界汉语教学》2020年第3期)。(3)站在人类语言语义演变的大背景下,挖掘汉语语义演变的共相与殊相,推动了汉语历史语义学的发展。成果有两类:一是发现人类语言中存在手部动作>口部动作>言说的语义演变规律,代表作有《词义演变中手部动作到口部动作的转移》(《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二是基于与量范畴密切相关的语义范畴,建构出量范畴语义来源及演变的若干路径,代表作有《汉语中序列到量化的语义演变模式》(《中国语文》2015年第3期)、《汉语中约量到可能认识情态的语义演变——多半为例》(《中国语文》2017年第1期)、《不折不扣十足的用法及其语义演变》(《中国语文》2024年第2期)。所取得的观点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和引用,启发并推动了相关研究。

姚双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主要学术贡献有二:(1)聚焦连词与话语标记两类语法范畴,采用会话分析与互动语言学的研究视角,系统考察两类实体的互动功能与话语特征,发展了口语语法研究范式,代表作是《自然口语中的关联标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连词与口语语篇的互动性》(《中国语文》2015年第4期)。此外,也关注韵律特征、序列位置与认识状态对互动功能的塑造,相关学术思想见于《敏感位置、认识状态对互动功能的影响——以独立话轮然后(呢)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期)等论文。这些研究为汉语语法问题的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被学界广为引用。(2)引介互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口语语法研究的本土化理论。通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部译著——《汉语口语语法研究新探》(2023)、《汉语会话中的多模态、互动及话轮转换》(2023)、《互动语言学:在社会互动中研究语言》(2024),系统介绍了互动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与前沿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口语语法研究的原创理论,主张口语语法研究从句子结构转向社会行为,从结构描写转向行为解释,从形式本位转向功能本位,代表性成果是《行为本位与口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24年第1期)。相关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密切关注与广泛引用,对推动口语语法研究的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张小艳,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代表性学术创新贡献主要有三:(1)搭建体裁语言研究的理论框架,探究体裁语言的构成特色及研究方法。特定体裁的文献,往往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针对具体的特征,运用恰切的方法,对相关文献作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从而为体裁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代表作是《敦煌书仪语言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其中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结构框架等,受到学界较为广泛的关注和称引,启发不少后来者加入体裁语言研究的行列。(2)敦煌吐鲁番文献疑难字词考释。对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的俗讹字、通假字和疑难词语作精详的考释,其成果对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文辞书编纂及相关文献的整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代表作是《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论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22)及论文《敦煌变文疑难词语考辨三则》《吐鲁番出土文献字词考释》等。这些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敦煌吐鲁番文献词语的研究和相关文献的整理,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一批青年学子从事相关的研究。(3)汉语词汇的个案研究。利用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从字形演变、字词关系、音义关联和词义演化等方面,对一些具有特色的词语作全面的梳理和详实的考证,从中勾勒出其形成、发展、演变的生命历程。代表作是《”——中古名物系联例释》《说》《说》。这些成果得到学界较为广泛的关注,引致一批青年同好从事相关的研究。

赵春利,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代表性学术创新贡献主要有四:(1)从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和方法论角度论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义语法理论,提出了语法意义决定并解释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制约并验证语法意义的形意辩证论,并用于对形名组合、句末助词、情态副词等的研究,发掘出体现汉语语法特点的语法规律。代表作是《关于语义语法的逻辑界定》(《外国语》2014年第2期),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引用并使用语义语法理论。(2)揭示了主体、事体、物体、时空、评价五种形容词与主体、事体、物体、时空、逻辑五类名词的语义组合规律、十种语义关系类型及其在句子中的分布规律。代表作是《现代汉语形名组合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促进了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规律研究。(3)提出了通过句子功能、句法位置、同现副词、话语标记、主谓类型等精确定位句末助词句法分布的方法论,据此验证了不同句末助词的语法意义,并通过语义地图勾勒出句末助词的认知、情感、意向和态度之间的因果关系。代表作是《现代汉语句末助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19年),有力地推动了句末助词语义提取的科学性。(4)发现了情态副词存在着由逻辑关联、语义关联、情态关联组成的话语关联,提出了从话语分布、句法分布到语义提取、认知解释的研究思路,明确了形式印证、正反验证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论。代表作是《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24年),有力地推动了情态副词语义提取的精确性。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