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編《光華向日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畢業生論文選》出版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光華向日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畢業生論文選》于2025年3月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定價168元。以下是該書的封面、目錄、前言。
封面
目錄
葛亮: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 1
金赫:釋殷墟卜辭中所見的“”和“
” / 24
郭理遠:從甲骨文的“矚”“燭”説到古代“燭”的得名原因及其源流 / 30
張昂:説“死”“葬” / 52
苗豐:卜辭“中录”補證 / 75
李霜潔:殷墟卜辭中的貞人網絡——兼論運用圖論中的完全圖來交叉確定多人共時關係 / 79
毛祖志:現有甲骨文字典、詞典及其存在的問題概述 / 96
高中正:弭仲簠考釋 / 123
盧路:競孫鬲器主名之字考釋 / 132
傅修才:狐駘丘君盤新考 / 137
應金琦:釋西周金文的“送”字 / 146
程少軒:説九店楚簡《告武夷》的“桑林” / 166
侯乃峰:清華簡七《趙簡子》篇从黽之字試釋 / 171
何家興:清華簡《迺命》《四告》與諸梁鐘合證及其他 / 181
暨慧琳:清華簡《子犯子餘》“邦乃遂亡”及相關問題試析 / 190
王其秀:略論丁佛言的古璽文研究 / 200
徐淵:“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古曲定名新證——兼論春秋戰國新聲的興起及其地域特徵 / 208
姚明輝:談《秦文字編》存在的幾個問題 / 222
趙争:馬王堆帛書《陰陽脈死候》成書問題核論——兼談早期“決死生”之術的成書 / 233
杜新宇:説帛書《經法》等四篇“物乃下生”與“刑法不人” / 245
張婷:馬王堆帛書《陰陽五行》甲篇《刑日》章“刑日”推算方法及相關問題研究 / 251
沈思聰:肩水金關漢簡複姓、雙名校札十則 / 273
徐婉司:窮日考 / 280
鵬宇:釋漢代鏡銘中的“微”字 / 292
王倩倩:漢建安弩機“市”字考 / 302
韋玉熹:幽州書佐秦君闕柱銘文新釋 / 307
歐佳:繁華致飾——説洛陽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石楬中的“挍”及相關問題 / 313
孫幼莉:敦煌寫本詩歌校讀札記 / 330
郭洪義、蔡明秀:唐代墓誌生僻典故詞語釋證 / 339
傅及斯:“”字新解 / 355
沈偉:“床前明月光”新解質疑——與周同科先生商榷 / 368
丁唯涵:説“月明滄海”琴與龍陽子冷謙 / 380
楊艷:黄氏、黎氏兩種語類編本比較研究 / 398
魏慶彬:《茶香室經説》整理札記四則——附古籍標點的若干規範問題 / 421
劉思亮:據元代曹善抄本《山海經》看今本存在的問題 / 429
蔡偉:《尚書·顧命》“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的斷句問題——兼釋上博五《三德》之“天乃降” / 447
周碩:《吕氏春秋·音律》“陰將始刑”新詁 / 450
花友娟:《方言》“丸”考 / 454
蔡一峰:從出土文獻看上古漢語對稱代詞“而”的若干問題 / 465
李豪:“壻(婿)”字古音考 / 478
馮先思:《説文》段注校議二則 / 490
王鵬遠:讀傳抄古文札記 / 494
孫超傑:傳抄古文札記一則 / 509
前言
2025年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中心籌劃了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向歷届畢業生(包括博士後)徵集學術代表作選編一本集子,作爲中心二十年來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通知發布後,畢業生踴躍投寄自己的代表作品,經中心教師審議選出43篇,研究方向涵蓋甲骨文研究、金文研究、戰國文字研究、秦漢文字研究、敦煌文獻研究、漢語俗字研究、古籍整理與訓詁、上古漢語研究等,取名爲“光華向日新”。
“光華”是中心所在光華樓的名字,同復旦大學的校名一樣,也是取自《尚書大傳》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光華向日新”既藴含“復旦”之意,也藴含“苟日新,日日新”之意。這是中心對畢業生的希冀,也是對未來的希冀。
古文字學成爲一門現代意義上的學科,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骨文、漢晋簡牘的發現和研究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不愛寶,山川呈瑞,各類古文字資料層出不窮,特别是大量簡牘帛書出土,對古文字學、古典學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出了迫切需求。但長期以來古文字學因爲自身交叉學科的屬性導致學術門檻高、成果産量低,正所謂“用力多而成功少”,始終面臨從業人員少、人才培養難的困境。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絶學’、冷門學科。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還有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將古文字學等冷門絶學的人才培養提高到文化傳承的戰略高度。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强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教育部2020年初啓動“强基計劃”,將古文字學列入重點招生專業。
二十年來,中心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兩個二級學科招收研究生,共培養碩士研究生97人、博士研究生86人、博士後13人,在讀(在站)69人。畢業生去向包括高校或研究機構、文博機構、出版機構、基礎教育系統、企事業單位等,可以將古文字的種子播撒在各行各業。此外,中心還接收訪問學者、進修生若干,中心教師也以各種形式爲兄弟高校開設古文字課程、講座等,擴大了人才培養的輻射範圍,也提升了中心的學術影響力。
值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之際,畢業生學術代表作結集出版,於他們是對在復旦光華樓讀書歲月的最好紀念,於中心則是二十年來人才培養成效的集中展示。感謝他們惠允將學術代表作收入這本文集。
文集作者絶大部分入職高校或研究機構,繼續從事古文字學、古典學研究,有些已成長爲學術骨幹和中堅力量。我們相信,有他們在,古文字學一定會“有人做、有傳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二十年對於人才培養來説不算長,但對於個人成長來説却不算短。我們欣慰地看到,中心畢業生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勉向上,既爲集體、爲社會做出貢獻,也爲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衷心祝願他們走好學術之路,走好人生之路!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