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在 2025/4/28 19:04:46 发布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钟馨

202532930日,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下多简称“中心”)主办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两百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心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古文字研究的学术前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领导,“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领导,复旦大学领导,海内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知名知名学者,全国各大出版社嘉宾,复旦大学兄弟单位师友,中心部分毕业生,以及中心全体师生参加了这次会议。

大会现场

329日上午9点,大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202吴文政报告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主持人何婕主持。开幕式伊始,中心主任刘钊教授代表主办方致开场白。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先生,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先生,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首席专家、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先生,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王云路先生,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中文系顾永新先生,香港恒生大学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名誉教授张光裕先生,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创始所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凤瀚先生分别致辞。


刘钊先生致开场白

裘新先生致辞

黃德宽先生致辞

吴振武先生致辞

王云路先生致辞

顾永新先生致辞

张光裕先生致辞

朱凤瀚先生致辞

随后,与会嘉宾一起观看了中心二十周年纪念视频。至此,大会开幕式圆满完成。

现场照片

开幕式结束后,中心成立二十周纪念大会继续举行。会议首先播放了林沄先生、安平秋先生、李零先生、王素先生、王巍先生、张涌泉先生、卜宪群先生、沈培先生、尹涛先生等学界师友的寄语视频,以及中心教师、毕业生、在读学生发来的祝福视频。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学界贺信、贺联与贺礼展示环节,集中呈现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若干师友的十数封贺信与珍贵贺礼。凡此种种,均彰显了学界对中心二十周年成就的高度认可与深厚情谊。

接下来,大会进入中心师生代表致辞环节。中心首任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先生,中心教师代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法人兼秘书长汪少华先生,中心教师代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陈剑先生,中心毕业生代表、在读学生代表、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葛亮先生作了发言,回复了中心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并对各级领导、学界师友和社会人士的关爱和支持表达了感谢。

张涌泉先生发言

汪少华先生发言

陈剑先生发言

葛亮先生发言

纪念大会的最后一项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二十周年纪念特刊、《念兹在兹》与《光华向日新》三本新书的揭幕仪式。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岳娟娟女士、与会学者胡平生先生、李均明先生、黄天树先生、宋镇豪先生、曹锦炎先生、陈伟先生、张德芳先生、李运富先生、陈松长先生、刘绍刚先生为新书揭幕。

揭幕仪式现场

32914:00,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召开。大会伊始,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先生发表致辞,由刘钊先生主持。

刘钊教授主持会议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先生致辞

致辞结束后,大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第一场主题报告会由李运富先生、孟蓬生先生主持。王辉先生、胡平生先生、黄天树先生、陈伟先生、张涌泉先生、李守奎先生分别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李运富先生、孟蓬生先生主持

王辉先生宣读论文《一粟居读简记(十六)》

胡平生先生宣读论文《“壖垣”还是“櫄垣”》

黄天树先生宣读论文《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车马》

陈伟先生宣读论文《兔子山7号井简校读》

张涌泉先生宣读论文《论近代汉字和近代汉字学》

李守奎先生宣读论文《“楚文字学”构建的新进展》

继主题报告后,大会旋即展开分组讨论单元,与会学者分三组参与讨论。分组讨论第一场于32916:20开始。第一组由陈絜先生、刘源先生主持。陈英杰先生、李春桃先生、崎川隆先生、王进锋先生、徐渊先生、严志斌先生、张光裕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陈絜先生、刘源先生主持

陈英杰先生宣读论文《由近年研究谈谈金文文例研究的相关问题》

李春桃先生宣读论文《金文中加刻现象探研》

崎川隆先生宣读论文《铭文重合辨伪法的理论和实践》

王进锋先生宣读论文《商末周初宅的人生故事》

徐渊先生宣读论文《西周金文礼典类型变化与“殷周之变”》

严志斌先生宣读论文《论商周铜器同器异铭现象》

张光裕先生宣读论文《清宫旧藏遽伯睘簋流散藏记说补》

第二组由萧毅先生、魏宜辉先生主持。程浩先生、程鹏万先生、范常喜先生、侯乃峰先生、刘云先生、吴毅强先生、禤健聪先生、张雨丝女士分别宣读了论文。

萧毅先生、魏宜辉先生主持

程浩先生宣读论文《谈谈楚文字中图片的几种用法》

程鹏万先生宣读论文《谈谈天星观竹简上的马鹿合文》

范常喜先生宣读论文《包山楚简遣册图片”“图片补议——兼谈丁家嘴楚简遣册图片字》

侯乃峰先生宣读论文《上博简〈灵王遂申〉申成公小考》

刘云先生宣读论文《清华简〈尹至〉图片至才(在)汤考》

吴毅强先生宣读论文《郭店简〈老子〉图片为上论说》

禤健聪先生宣读论文《说安大简〈仲尼曰〉的伊言辑而禹言伋

张雨丝先生宣读论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五纪〉札丛》

第三组由董珊先生、张新俊先生主持。洪飏女士、胡敕瑞先生、孙玉文先生、王云路女士、陈侃理先生、顾史考先生、张天度先生、喻燕姣女士分别宣读了论文。

董珊先生、张新俊先生主持

洪飏女士宣读论文《基于主题分类的汉语词典编纂回顾与展望》

胡敕瑞先生宣读论文《古人如何关门上锁——论〈说文〉的“关下牡”与〈广雅〉的“户牡”》

孙玉文先生宣读论文《汉语符号的历史同一性问题试探》

王云路女士宣读论文《说“无间”——兼谈“同步构词”规律的价值》

陈侃理先生宣读论文《海昏汉简〈论语〉的分章问题》

顾史考先生宣读论文《〈哀公问〉诸篇的互文关系初探》

张天度先生宣读论文《长沙兴汉门古井出土木片俑及其功能试论》

喻燕姣女士宣读论文《马王堆遣册所载“絪”与出土实物对比分析》

330日上午9:00,分组讨论第二场开始。第一组由沈培先生、陈英杰先生主持。董珊先生、方稚松先生、李发先生、莫伯峰先生、齐航福先生、王子杨先生、袁伦强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沈培先生、陈英杰先生主持

董珊先生宣读论文《说邢台卜骨“騜陟四白牝”》

方稚松先生宣读论文《谈甲骨文中“畴”的用法含义》

李发先生宣读论文《甲骨文“延”“延尸”及相关问题新研》

莫伯峰先生宣读论文《“司礼义‘其’字规则”解析》

齐航福先生宣读论文《句读与殷墟甲骨文释文商榷十五则》

王子杨先生宣读论文《甲骨文所谓的“燮”及相关诸字的释读》

袁伦强先生宣读论文《释“麗”》

第二组由张玉金先生、林志强先生主持。陈絜先生、陈斯鹏先生、傅修才先生、袁金平先生、张新俊先生、魏克彬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张玉金先生、林志强先生主持

陈絜先生宣读论文《春秋贮孙盘与商周东土贮族》

陈斯鹏先生宣读论文《略谈〈新见金文字编〉的增订工作》

傅修才先生宣读论文《齐国师孺子鼎考》

袁金平先生宣读论文《春秋金文与〈穆天子传〉字词合证一例》

张新俊先生宣读论文《荆公孙敦铭文研究》

魏克彬先生宣读论文《侯马、温县盟书“麻夷非是”异文考》及《温县盟书发掘报告出版进展汇报》

第三组由宁镇疆先生、广濑薰雄先生主持。马孟龙先生、单育辰先生、孙闻博先生、王伟先生、熊长云先生、程少轩先生、周硕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宁镇疆先生、广濑薰雄先生主持

马孟龙先生宣读论文《一条被忽视的秦郡政区断面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元年秦郡名单——以陇西郡、北地郡、河内郡置年为中心的讨论》

单育辰先生宣读论文《阎良新发现秦石刻考》

孙闻博先生宣读论文《秦汉兵符、兵役制度补论——从新郪虎符说起》

王伟先生宣读论文《人物史实与制度:新见三件丞相启戈的初步研究》

熊长云先生宣读论文《秦更名方所见讳“秦”令》

程少轩先生宣读论文《二十八宿纪日历法补议》

周硕先生宣读论文《孔家坡汉简日书〈岁〉篇“十二月令”章新探》

330日上午10:40,第三场分组讨论开始。第一组由李发先生、齐航福先生主持。李宗焜先生、刘风华女士、刘源先生、魏慈德先生、小南一郎先生、张玉金先生、赵鹏女士、杨熠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李发先生主持

李宗焜先生宣读论文《甲骨实缀的严丝合缝与圆凿方枘》

刘风华女士宣读论文《〈甲骨文摹本大系〉试评》

刘源先生宣读论文《试论甲骨文中的正体与变体》

魏慈德先生宣读论文《关于〈甲骨文合集〉6057正一条卜辞的月份问题》

小南一郎先生宣读论文《从横写到竖写:甲骨文字的出现》

张玉金先生宣读论文《花东卜辞中的前辞、末辞和贞人补论》

赵鹏女士、杨熠先生宣读论文《由中甲之统计估算YH127坑整版龟腹甲的数量》

第二组由孙玉文先生、魏克彬先生主持。陈伟武先生、郭理远先生、李运富先生、林志强先生、刘洪涛先生、刘绍刚先生、孟蓬生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孙玉文先生主持

陈伟武先生宣读论文《齐楚月名补说

郭理远先生宣读论文《“舄”字略说》

李运富先生宣读论文《“去”字职用演变及相关问题探讨》

林志强先生宣读论文《传抄古文的“上”与“下”》

刘洪涛先生宣读论文《释虫》

刘绍刚先生宣读论文《大篆新说》

孟蓬生先生宣读论文《“丈”字溯源》

第三组由胡敕瑞先生、徐在国先生主持。洪帅先生、广濑薰雄先生、喻威先生、袁开惠女士、梁春胜先生、林清源先生、王挺斌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胡敕瑞先生主持

洪帅先生宣读论文《材质义符化:汉简异体字的一种构造方式》

广濑薰雄先生宣读论文《论天回医简〈脉书·下经〉中的风论》

喻威先生宣读论文《新出汉代简牍语词释读零札》

袁开惠女士宣读论文《从天回医简药酒方看汉代蒸馏器的功用》

梁春胜先生宣读论文《敦煌古佚与疑伪经俗字例释》

林清源先生宣读论文《谢灵运诗歌用字考辨三则》

王挺斌先生宣读论文《〈史记·张仪列传〉“谒”“论”版本异文考辨》

330日下午14:00,分组讨论第四场开始。第一组由崎川隆先生、刘风华女士主持。邓佩玲女士、何景成先生、刘鑫雨女士、门艺女士、孙刚先生、张昂女士、张惟捷先生、周忠兵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崎川隆先生、刘风华女士主持

邓佩玲女士宣读论文《谈两周金文”“的互混与合并》

何景成先生宣读论文《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青铜铙及相关问题研究》

刘鑫雨女士宣读论文《〈合集〉709+刮削重刻现象与相关问题探讨》

门艺女士宣读论文《”“探源》

孙刚先生宣读论文《戎生编钟铭文黄耇有黎小议》

张昂女士宣读论文《甲骨文所见“三报”及“报祭”相关问题献疑——/字补释》

张惟捷先生宣读论文《卜辞图片”“图片二字补说》

周忠兵先生宣读论文《攸(修)字形音义》

第二组由林清源先生、魏慈德先生主持。黄杰先生、季旭昇先生、宁镇疆先生、沈培先生、苏建洲先生、徐在国先生、张振谦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林清源先生、魏慈德先生主持

黄杰先生宣读论文《试释清华简〈参不韦〉“共御”兼议〈五纪〉降鲁

季旭昇先生宣读论文《〈清华陆·子仪〉首段补说》

宁镇疆先生宣读论文《说楚简中用为“抑”的图片字及相关问题》

沈培先生宣读论文《谈谈清华简〈两中〉有关诉讼的几段文字》

苏建洲先生宣读论文《根据清华简〈五纪〉的字再谈的字形问题》

徐在国先生宣读论文《谈新见一方燕陶文》

张振谦先生宣读论文《新出齐陶文考释五则》

第三组由苏建洲先生、单育辰先生主持。黄艳萍女士、石小力先生、魏宜辉先生、萧毅先生、高中正先生、吴良宝先生分别宣读了论文。

苏建洲先生、单育辰先生主持

黄艳萍女士宣读论文《西北汉简所见复姓统计与补考》

石小力先生宣读论文《江陵九店东周墓“辡人之玺”小考》

魏宜辉先生宣读论文《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十四)》

萧毅先生宣读论文《燕玺印面形制说略》

高中正先生宣读论文《一位五四时代青年的整理古籍事业——蒋锡昌及其〈老子校诂〉研究》

吴良宝先生宣读论文《楚将不出雎章试说——读〈战国纵横家书〉札记之二》

330日下午15:50,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第二场主题报告如期举行。本场报告作为闭幕式前的压轴环节,由李宗焜先生和陈伟武先生共同主持。李均明先生、宋镇豪先生、曹锦炎先生、张德芳先生、汪维辉先生、赵平安先生作专题报告。




李宗焜先生、陈伟武先生主持

李均明先生宣读论文《〈文心雕龙〉解牒的来龙去脉》

宋镇豪先生宣读论文《关于天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的整理研究》

曹锦炎先生宣读论文《高陵出土石楬选释》

张德芳先生宣读论文《出土简牍与西域史研究》

汪维辉先生宣读论文《试论高邮王氏父子的语感》

赵平安先生宣读论文《图片字上部所从应是笲的本字》

330日(星期日)下午17:3018:00,大会闭幕式举行。闭幕式由刘钊教授主持,日本泉屋博古馆原馆长小南一郎先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季旭昇先生,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顾史考先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先生作为学者代表发表感言。最后,刘钊先生向诸位与会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宣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

闭幕式现场


刘钊先生主持闭幕式


小南一郎先生致辞

季旭昇先生致辞

顾史考先生致辞

冯胜君先生致辞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4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