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出版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10卷,近期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即通常所说的“楚简”。在迄今所见我国古代简牍资料中,属于时代最早的发现。其内涵丰富,价值重大,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学术领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基于项目的总体需要和数据的许可程度,通过辨析辞义、梳理简册蕴涵的内在联系,参照其它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以及此前主要利用这些文献作出的研究成果,对《老子》、《周易》、《缁衣》、葛陵简等简册文本进行解读,并对简册所见诗学、地理、宗教、文字、语言等专题加以探研,从而深化了对于楚简内涵的科学认识,将这些珍贵的学术资源转化为系列的重要学术成果,体现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文本复原和内涵探究的最新思考和认识。
这套书的主编陈伟教授,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简牍研究。他相继担任“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这两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撰着的《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郭店竹书别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先后获得第二、第四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各卷作者,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均是在楚地出土战国文献领域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的出版,对于简牍学研究,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整理、借鉴,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合于中国出土文献领域的学者、研究生收藏、研读,也适合从事中国古代历史、语言文字、思想文化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学者和关心这些领域的人士浏览、借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2003年底立项,由国内外20多位学者合作完成,2008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专家组会议鉴定。最终成果《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作为首批推出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库中的一种,已于2009年9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另一种重要成果《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6卷本将在今明两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附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序言和各卷目次(以下为繁体):
一
“楚地出土戰國簡册研究”是2003年底立項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03JZD0010)基本成果的一部分。
1925年,王國維先生敏鋭地提出:“今日之時代,可謂之發見時代,自來未有能比者也。”[1]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先秦楚國故地,今湖北、河南、湖南省境,出土大量戰國時代的竹簡,爲這一論斷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内涵。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發現的這類簡册,大約有30多批、10萬字以上。其中如荆門包山簡、江陵望山簡、隨州曾侯乙簡、信陽長臺關簡、新蔡葛陵簡,有墓主生前卜筮方面的記録和關于喪葬的記録;包山簡的大部分和江陵磚瓦廠370號墓竹簡是司法、行政文書;信陽長臺關簡的一部分、荆門郭店簡、江陵九店簡、上海博物館購藏竹書以及新近披露的清華大學購藏竹書,則是各種珍貴的思想文化和數術方面的典籍。對這些簡册的整理和研究,吸引了海内外衆多學者的關注和參與,在中國古代出土文獻這門學問中,開闢出一個生機勃勃、前景寬闊的新領域。
概略地説,楚地出土簡册的發現與研究分爲三個階段。1951年冬至1952年春在長沙五里牌406號墓出土楚簡,這是現代意義上最先發現的戰國簡册。其後到1980年,還出土有仰天湖25號墓、楊家灣6號墓、信陽長台關1號墓、江陵望山1號、2號墓、藤店1號墓、天星觀1號墓、隨州曾侯乙墓、臨澧九里1號墓竹簡。其間公布的資料,多是所謂“遣策”、即隨葬物的清單。學者的注意力多集中于這些戰國文字的考釋,對遣策性質以及信陽竹書也有一些討論。由于資料有限,并且簡文的相關性不强,文字考釋的進程比較艱難。
1981~1997年爲第二階段。這個時期有幾批重要發現,資料刊布也比較及時。包山簡1986年出土,1992年出版。九店簡1981~1989年發掘,1995年發表。前一階段出土的長台關簡、望山簡、曾侯乙簡也在這一階段正式刊布。包山簡的整理和研究,使得先前對于喪葬、卜筮方面的零星知識變得系統起來。更重要的是,人們第一次看到楚國官府行政、司法方面的文書,對楚國的郡縣設置、居民組織與司法程序、文書制度等,有了比較具體的瞭解。九店日書與先前發現的睡虎地秦簡日書相關聯,把人們對這類數術文獻的認識提前到了戰國中期。
1998年郭店竹書出版,標志著楚簡研究第三階段的開始。它與2001年後陸續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都是重要的典籍類文獻。如果説第一階段主要是古文字學家在作研究,第二階段歷史學者加入進來,那麽到第三階段,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學史領域的專家也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其事。由于往往可以與傳世文獻對勘或者語境比較確切,文字釋讀也更加順利。2008年秋,清華大學購藏竹書的消息披露,其中《尚書》、《紀年》類文獻,帶有典型的官方色彩,又與主要是民間文獻的郭店、上博簡迥然有别。
二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當2003年教育部第一次徵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選題時,我們提出了“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的設計并最終中標。
在項目論證中,我們設想課題主要針對已經或者即將較完整公布的楚簡資料,進行綜合整理與研究。綜合整理是針對各批竹簡的發掘、整理者所作的初始整理而言,借助紅外綫攝影等技術手段,運用日益豐富的古文字學知識和簡牘學知識,注意各批資料之間的相互補充與印證,系統、全面、準確地記録、解讀簡册中以文字爲主的各種信息。在此基礎上開展綜合研究,是要充分發掘這些出土資料提供的珍貴資源,驗證此前主要利用傳世文獻或者主要根據某些出土文獻所獲得的認知,并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切實推進戰國時期的楚國以至整個先秦時代歷史文化的研究。
項目納入整理任務的,是包山、郭店、葛陵、長台關等14種簡册。那些没有系統刊布的資料,如天星觀1號墓簡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暫不列入。綜合整理從竹簡圖像這一基礎性環節著手,盡可能收集這些竹簡的各種照片和圖録;并在條件許可的情形下,儘量對原來照片質量欠佳以及原先脱漏的竹簡補拍紅外或數碼照片。原有質量好的照片、補拍的照片,成爲後續工作的底本。綜合整理的第二步,是在原有釋文、注釋的基礎上,充分吸收自資料發表以來海内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并融入課題組成員的心得,對竹簡重作分篇、編連、釋字、標點和注釋。綜合整理的目標是形成一套内容更完整、圖版更清晰、釋文和注釋集學術界研究之大成的圖録、釋文、注釋本。
綜合研究方面,在納入項目整理任務的資料之外,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以及天星觀、秦家嘴、江陵磚瓦廠所出、曾經以某種形式發表的簡册,也都在視域之内。綜合研究的目標,是通過辨析辭義,發掘、梳理簡册蘊涵的内在聯繫,參照其他出土文獻、傳世文獻以及此前主要利用這些文獻作出的研究成果,集中探討一些專題性問題,從而深化對于簡册内涵的科學認識,讓這些珍貴的文物資源轉化爲系統的學術成果。
三
這套《楚地出土戰國簡册研究》,便是項目中綜合研究方面的結晶。内容既有對某個領域的研究,如數術、地理、語言、文字與詩學,也有針對某種、某類簡册的討論,如《老子》、《周易》、《緇衣》與葛陵簡,涉及到楚地出土戰國簡册的一些主要方面。在項目論證中,我們曾設想有制度、曆法方面的專題。但以目前的資料和理解,與既有成果(比如我本人在《包山楚簡初探》中的論述)相比,還不足以形成具有專書規模的進展。而這方面的一些思考,已反映在作爲整理成果的釋文、注釋之中。
這套書的作者,有的是已頗有建樹的中壯年教授,有的則還是畢業不久的博士。後者多是與他們的老師一起,共同承擔項目的任務;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博士論文的形式,作出項目成果。所有這些署名、不署名的作者,都在收集、總結已有成果,分析資料,推進認識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對于他們幾年間的持續努力,我個人懷有深深的感激和欽佩之情。
武漢大學出版社的領導,關心、推動學術研究,大力支持這套書的出版。在付梓之際,我本人、并代表這套書的所有作者,向出版社領導致以誠摯的謝意。
陳偉
2009年5月4日
新出楚簡研讀
陳偉著
序言
第一章 包山簡册新探
第一節 包山簡所見楚國的宛郡
第二節 關于包山楚簡中的“弱典”
第三節 包山楚司法簡131-139號補釋
第四節 包山“廷志”簽牌與9號簡
第五節 包山簡“秦客陳慎”即陳軫試説
第六節 楚國第二批司法簡芻議
第二章 望山、九店簡研讀
第一節 望山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
第二節 九店楚日書校讀及其相關問題
第三節 新發表楚簡資料所見的紀時制度
第三章 葛陵楚簡研讀
第一節 新蔡楚簡零釋
第二節 讀新蔡簡札記
第三節 葛陵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
第四節 楚人禱祠記録中的人鬼系統以及相關問題
第四章 上博竹書研讀(一)
第一節 郭店《性自命出》與上博《性情》對讀
第二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零釋
第三節 讀《魯邦大旱》札記
第四節 竹書《從政》校讀
第五節 竹書《容成氏》所見的九州
第六節 竹書《容成氏》共、滕二地小考
第七節 竹書《容成氏》零釋
第八節 竹書《周易》校讀
第九節《仲弓》詞句試解(三則)
第五章 上博竹書研讀(二)
第一節 關于楚簡“視日”的新推測
第二節 《簡大王泊旱》新研
第三節 《昭王毀室》等三篇竹書的國别與體裁
第四節 《競建内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零釋
第五節 也説《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與《管子·霸形》的對讀
第六節 《季康子問孔子》零識
第七節 《苦成家父》研究
第八節 《弟子問》零釋
第九節 《君子爲禮》9號簡的綴合問題
第十節 《三德》校讀
第十一節 《鬼神之明》校讀
第十二節 “𠂔”與“社稷”
第六章 上博竹書研讀(三)
第一節 讀《景公虐》札記
第二節 《孔子見季桓子》初讀
第三節《莊王既成》初讀
第四節《平王問鄭壽》試讀
第五節 《王子木蹠城父》初讀
第六節 《慎子曰恭儉》初讀
第七節 《用曰》校讀
第八節 《天子建州》試讀
第九節 讀《武王踐阼》札記
第十節 讀《凡物流形》札記
第十一節 讀《鄭子家喪》札記
第十二節 讀《君人者何必安哉》札記
第十三節 讀《吳命》札記
附録
一、簡帛解讀的知識背景
二、1952~1980年間的楚簡研究
三、《鄂君啓節》——延綿30年的研讀
四、相關論文發表情形
後記
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丁四新 著
序言
校注説明
楚竹書老子甲編 (上)
一章絶聖棄辯(甲1-2號)
二章江海所以爲百谷王(甲2-6號)
三章罪莫重乎甚欲
四章以道佐人主(甲6-8號)
五章古之善爲士者(甲8-10號)
六章爲之者敗之(甲10-13號)
七章道恒無爲(甲13-14號)
八章爲無爲(甲14-15號)
九章天下皆知美之爲美(甲15-18號)
十章道恒無名(甲18-19號)
十一章天地相合(甲19-20號)
十二章其安易持(甲25-27號)
十三章知之者弗言(甲27-29號)
十四章以正治邦(甲29-32號)
楚竹書老子甲編(下)
十五章有狀混成(甲21-23號)
十六章天地之間(甲23號)
十七章至虛守中(甲24號)
十八章含德之厚(甲33-35號)
十九章名與身孰親(甲35-37號)
二十章返者道之動(甲37號)
二十一章持而盈之(甲37-39號)
楚竹書老子乙編
一章治人事天莫若嗇(乙1-3號)
二章爲學者日益(乙3-4號)
三章絶學無憂(乙4-5號)
四章人寵辱若驚(乙4-5號)
五章上士聞道(乙9-12號)
六章閉其門(乙13號)
七章大成若缺(乙13-15號)
八章躁勝凔(乙15-18號)
楚竹書老子丙編
一章太上下知有之(丙1-3號)
二章執大象(丙4-5號)
三章君子居則貴左(丙6-10號)
四章爲之者敗之(丙11-14號)
參考文獻
後記
戰國楚竹書《周易》研究
陳仁仁著
序言
前言
第一編概述與綜論
第一章楚地出土簡帛易學資料概述
第一節戰國楚竹書《周易》概況
第二節楚地出土其他易學文獻概況
第三節楚地出土竹簡易筮資料簡述
第二章從楚地出土易類文獻看《周易》文本早期形態
第一節使用《周易》的三種方式:只用易卦、實用筮書、意義文本
第二節《周易》文本早期形態展開過程的一些特點分析
第三節從解釋學的角度看“易本卜筮之書”問題
第二編戰國楚竹書《周易》的版本、特殊符號及卦序問題
第三章戰國楚竹書《周易》是補抄本
第一節從文字書法風格看
第二節從特殊符號的圖寫情形看
第四章戰國楚竹書《周易》特殊符號的分布及其思想觀念
第一節特殊符號類型之認定
第二節特殊符號的標識原則與缺失符號的恢復
第三節特殊符號所反映的思想觀念
一、特殊符號的位置與“卦(名)意識”
二、特殊符號的形色分布與陰陽觀念
第五章戰國楚竹書《周易》的分篇分區與早期卦序
第一節易分上下與“陽三陰四”觀念
一、“易分上下”略考
二、“陽三陰四”説的出處及其意義考索
三、“陽三陰四”觀念在認識上的邏輯綫索
第二節戰國楚竹書易卦的分區與卦序骨構
一、楚竹書《周易》特殊符號的分布對三十六卦體的分區
二、楚竹書《周易》與卦序骨構
第三節 早期卦序及其觀念比較
一、關於宏觀、微觀以及“同序異構”卦序的思考
二、早期卦序及其觀念的綜合比較
第三編戰國楚竹書《周易》相異文句研究
第六章“斷辭類相異文句”分析与《周易》今古文本問題
第一節“斷辭類相異文句”類型分析
第二節“斷辭類相異文句”綜合比較與《周易》今古文本問題
第七章“非斷辭類相異文句”解讀
第一節訟、帀(師)、比、(謙)、(隨)、亡忘(无妄)六卦解讀
第二節大(畜)、頤、欽(咸)、(恆)、(遯)、訐(蹇)六卦解讀
第三節繲(解)、夬、革、(漸)、(旅)、(渙)六卦解讀
第八章“用”字異文及相關卦爻辭的解讀
第一節 《周易》文本“用”字用法分析
第二節“用”字異文與易文本及其解讀
第四編戰國楚竹書《周易》校注
戰國楚竹書《周易》校注
附録一:戰國楚竹書《周易》研究綜述
附録二:四種版本《易經》異文對勘
附録三:四種版本《易經》異文表
附録四:四種版本《易經》相異文句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楚簡與先秦《詩》學研究
曹建國著
序言
緒論楚簡與先秦《詩》學研究
第一節出土《詩》學簡帛材料概述
第二節出土《詩》學簡帛材料研究綜述
第一章《孔子詩論》文字校釋與簡序編聯
第一節《孔子詩論》文字校理
第二節《孔子詩論》簡的編聯
第二章孔子與《孔子詩論》
第一節孔子論《詩》與上博《詩論》簡之比較
第二節孔子論“智”與上博《詩論》簡以“智”論詩
第三節上博《詩論》簡與孔子《詩》學思想的新闡釋
第四節孔子的時命觀與上博《孔子詩論·兔爰》之評
第三章子游學派與《孔子詩論》關係考論
第一節文獻中所見子游及子游思想
第二節子游與出土簡帛文獻
第三節子游與上博簡《孔子詩論》
第四章《孔子詩論》論詩與漢代《詩》學比較
第一節《詩論·總論》與《詩大序》的比較
第二節《詩論》論詩與漢儒論《詩》比較
第三節 結語
第五章上博四逸詩《多薪》、《交交鳴》考論
第一節《交交鳴》考釋
第二節《多薪》考釋
第三節逸詩與楚文化
第四節逸詩與《詩》
第六章從出土楚簡看“詩言志”命題在先秦的發展
第一節論“蔽志”
第二節論“《詩》所以會古今之志”
第三節論“詩亡隱志”
第四節論物與志
第七章先秦《詩》本與今傳《詩》本關係考論
第一節先秦《詩》本與今傳《詩》本的差異
第二節“孔子刪詩”説的再檢討
第三節論今本《詩經》編定于漢初
附錄 闡釋的立場與意義的生成
——談竹書《性情論》與《詩論》的關係
参考文献
後記
上博館藏楚竹書《緇衣》綜合研究
虞萬里著
序言
前言
第一章《緇衣》研究引論
第一節竹簡形制概説
第二節研究概況
第三節本書研究宗旨
第二章 《緇衣》簡本與傳本、石經異同疏證(上)
第三章 《緇衣》簡本與傳本、石經異同疏證(中)
第四章 《緇衣》簡本與傳本、石經異同疏證(下)
第五章 《緇衣》詩本事、詩旨與《禮記·緇衣》之關係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緇衣》詩旨各説
第三節緇衣形制及其用途
附:緇衣配飾表
緇衣用途表
第四節桓公、武公開國與《緇衣》制作時代
第五節由鄭國開國歷史看《緇衣》詩旨
第六節孔子眼中的《緇衣》詩旨與《禮記·緇衣》命名
第六章 《緇衣》簡本與傳本章次文字錯簡異同考徵
第一節簡本與歷代傳本章節之異同
附:簡本、傳本、石經等分章及章次比較表
第二節由章節內容分析簡本與傳本序次之差異
附:簡本、傳本章次、內容表
第三節傳本多餘三章之來源
第四節傳本二十五章形成之歷史透析
第五節傳本所據祖本之簡式推測
附:儒家文獻簡牘表
郭店簡《緇衣》簡制字數尺寸表
上博簡《緇衣》簡制字數尺寸表
傳本所據之祖本簡式演示圖
第六節結語
第七章 《緇衣》正文與孔子之關係
第一節“夫子曰”、“子言之”與“子曰”之指稱
第二節“子曰”之文與文獻中孔子言語互勘
附:《禮記章句》所定《緇衣》孔子原語表
《緇衣》連詞表
《緇衣》文句徵信表
第三節引《詩》引《書》與正文之關係
第八章 《緇衣》引《詩》引《書》
第一節《緇衣》引《詩》引《書》之秩序
附:簡本、傳本徵引《詩》《書》用詞、次序比較表
第二節《緇衣》引《詩》與四家詩之關係
第三節《緇衣》引《書》與今古文《尚書》之關係
第九章 《緇衣》作者與成書年代
第一節前人關於《緇衣》作者諸説之綜理
第二節《緇衣》與《表記》《坊記》之關係
第三節《緇衣》與《孝經》之關係
第四節從《詩經》授受、運用歷史看《緇衣》引《詩》
附:春秋戰國文獻引《風》《雅》《頌》比率表
第五節《緇衣》作者與成書年代之推測
第十章 《緇衣》與先秦君臣、君民關係索隱
第一節好賢惡惡
第二節刑辟繁省
第三節禮德刑政
第四節上行下效
第五節導言禁行
第六節私惠不留
第七節行以成信
第十一章 傳本《緇衣》第九、第十兩章解析
第一節先秦禮制中的爵、服、德一體與九、十兩章章旨
第二節從簡本《緇衣》論《都人士》詩之綴合
附錄:郭店簡《緇衣》“人苟言之”之“人”旁點號解説——兼論古代塗抹符號之演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新蔡葛陵楚簡初探
宋華强著
序言
體例與説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葛陵簡的發現、整理與公布
第二節 葛陵簡的研究概況
第三節 選題意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葛陵簡的文本整理與内容分類
第一節 文本整理
一 校重
二 拼合與編聯
第二節 内容分類
一 卜筮簡
(一)歲熟貞
(二)居郢見王貞
(三)逾取廩貞
(四)疾病貞
(五)祈福貞
二 祝禱簡
三 楚王命人祈福簡
四 祭禱文書簡
五 求取祭物簡
六 受𥁰簡
七 其他
第三章 平夜君成的世系及葛陵簡年代下限的考訂
第四章 葛陵簡卜筮内容若干問題的研究
第一節 貞人的身份
第二節 葛陵簡所記卜龜卜骨考
一
二 惪
三 大央、小央
四 頁之
五 、、、
六 髀
第三節 葛陵簡中的繇辭及相關簡文釋讀
第四節 楚簡數字卦問題的再討論
第五章 葛陵簡祭禱内容若干問題的研究
第一節 略談葛陵簡中的祭禱規格
第二節 釋葛陵簡中一個祭牲名
第三節 葛陵簡所記神靈名號雜考
一 步
二 靈君子
三 五祀
四 大川有𣲤
第四節 葛陵簡“百之”、“贛”解
第五節 葛陵簡中的祝禱簡研究
第六章 葛陵簡字詞叢考
第一節 葛陵簡所記量器“釜”小考
第二節 葛陵簡和上博簡《柬大王泊旱》的“乃而”
第三節 由葛陵簡“肩背疾”説到平夜君成患有心痛症
第四節 葛陵祭禱文書簡六題
一 述
二 丘
三 城再
四 國
五
六 里
第五節 葛陵簡“延”字及從“延”之字辨析
第六節 葛陵簡地名考釋三則
一 桑丘
二 閒陽
三 上夕、下夕
葛陵楚簡釋文分類新編
整理者釋文序號與新編釋文序號對照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
晏昌貴著
序言
前言
第一章楚卜筮祭禱簡與《日書》簡11第一節 卜筮祭禱簡
一、竹簡的發現、墓主的身份與竹簡的年代
二、竹簡的文本結構和性質
第二節《日書》簡
一、九店楚簡《日書》的文本結構
二、睡虎地秦簡《日書》對楚《日書》的繼承與改造
三、《日書》簡與卜筮祭禱簡的關係
第二章神靈信仰
第一節天神
一、至上神問題
二、諸司神
三、其他天神
第二節地祇
一、土地神
二、四方與五祀
三、山川神
第三節人鬼
一、祖先親屬
二、惡鬼
三、巫鬼
第三章行爲儀節
第一節 卜筮
一、卜筮儀則
二、卦畫與繇辭
三、貞卜事項
四、貞卜時限
第二節祭禱
一、祭禱程式
二、禱與告
三、祭名與祭祀動詞
四、用牲幣法
第三節巫術
一、攻解與解
二、攻除
三、盟詛
第四章人員組織
第一節楚卜筮祭禱簡所見貞人考
一、平夜君周圍的貞人群體
二、邸陽君周圍的貞人群體
三、包山簡所見卜筮人物與祭禱人物的分職
四、望山簡與秦家嘴簡所見的貞卜人物
第二節祭祀組織——葛陵楚簡社稷祭禱文書初探
一、竹簡的文本形式、內容及性質
二、社的種類
三、社稷祭禱的用牲規定
四、社的性質
結語
附錄一、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
附錄二、秦家嘴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戰國楚簡地名輯證
吳良寶著
序言
前言
第一章楚簡紀年資料所見國名
第一節殷周時期的紀年方式
第二節戰國楚簡中的“以事紀年”資料
第三節楚簡以事紀年資料所見國名
第二章楚簡中的都郢地名
第一節楚都郢地望的討論
第二節文獻與出土楚文字中的都郢地名
第三章楚簡所見楚國封君輯考
第一節楚簡所見楚國封君及封邑地望考
第二節其他戰國楚文字資料所見封君輯考
第三節楚國封君資料及相關問題小結
附出土文字所見戰國楚封君示意圖
第四章楚簡所見縣名考
第一節楚簡縣名資料的認定
第二節楚簡所見縣名考
第三節其他楚文字資料所見縣名輯考
第四節楚縣資料小結
附出土文字所見戰國楚縣示意圖
附録
一、再説曾國之謎
二、説包山楚簡中的“陽城公”
三、楚地“昜”新考
四、《地圖集》戰國楚地名校補
五、楚簡所見州、邑、里的資料
參考文獻
地名索引
楚簡文字研究
蕭毅著
序言
凡例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對象
第二節研究概述
第二章構形規律
第一節簡化
第二節繁化
第三節異化
第四節同化
第三章特殊構件
第一節合文符號
第二節其他特殊構件
第四章地域標誌
第一節基本筆畫
第二節偏旁部首
第三節文字結構
第五章文字考釋
第一節楚簡文字考釋
第二節利用楚簡考釋文字
參考文獻
引用書刊簡稱表
後記
戰國楚簡語法研究
李明曉著
序言
凡例
前言
詞法篇
第一章 代詞
第一節 人稱代詞
第二節 指示代詞
第三節 疑問代詞
第二章 介詞
第一節 時間介詞
第二節 方位處所介詞
第三節 對象範圍介詞
第四節 原因目的介詞
第五節 工具方式介詞
第三章 連詞
第一節 並列連詞
第二節 順承連詞
第三節 選擇連詞
第四節 轉折連詞
第五節 遞進連詞
第六節 因果連詞
第七節 假設連詞
第八節 其他連詞
第四章 副詞
第一節 否定副詞
第二節 時間副詞
第三節 程度副詞
第四節 範圍副詞
第五節 語氣副詞
第六節 情態副詞
第七節 頻度副詞
第八節 關聯副詞
第九節 謙敬副詞
第五章 數量詞
第一節 量詞
第二節 稱數法
第六章 助詞
第一節 結構助詞
第二節 語氣助詞
第七章 語氣詞及其它
第一節 語氣詞
第二節 感歎詞
第三節 發語詞
第四節 形容詞詞綴
句法篇
第一章 判斷式
第二章 被動式
第三章 賓語前置
第四章 處置式
第五章 兼語式
第六章 疑問句式
第七章 楚簡典籍中句式特點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引用書目簡稱、全稱對照表
詞語索引
後記一(原博士學位論文後記)
後記二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