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伍堯堯:讀長沙望城出土木楬簽牌札記
在 2010/5/13 18:06:15 发布

讀長沙望城出土木楬簽牌札記

(首發)

 

伍堯堯

復旦大學

 

1993年,湖南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出土了一批木楬和簽牌。《文物》 2010年第4期刊載了该墓的發掘簡報,公佈了部分木楬和簽牌的圖版,並附有釋文。我們讀後感到釋文尚有可以補充修改的地方,現提出向大家請教。

爲方便討論,先將相關釋文移錄如下:

 

E:47 陛下所以贈物:青璧三、紺繒十一匹、薰[1] 繒九匹。

D:18 青緒襌衣□□、□衣、絹緒襌衣三、□襌衣一、白緒襌衣六、襌衣一、相緒[2]襌衣四□。凡廿六衣。王

C:34-1 素練、白綺緒布襌襦五、青綺複裯裙[3]、練襌前襲四、青綺、紅複要衣二、白綺襌紗裙二、緹合[4]裙一、白綺、素襌裯裙六、練、帛、素襌裙六十六、布素、練、帛襌□[5]廿、素襌裯直裙七、帛綿[6]敝膝一。凡百五十五。故。第十一。

C:4 白綺綉、沙綺、薰綺、薰綉、青縠複前襲九,白縠綉合前襲一、練、白緒禪[7]前襲二、素綉沙縠繡、皂緒複騎衣三、□荃[8]禪騎衣一、薰綺綉、沙綺綉合騎衣三、薰綺綉薰縠複襦二。凡廿一故善。第十四。

C:34-2 炊綿[9]絮一鈞十斤。第百四。

 

校讀:

[1]木楬中“熏”字數見,有如下幾形:

  AE:47 C:4 C:4 C:4

  BC:4

  CC:4

  B字形似从“艸”。C字形模糊,暫單獨列出。這些字原釋文統一作“薰”。我們認爲上述之字皆應徑釋爲“熏”。該字馬王堆遣策中亦見,如 [1]《說文》: “,火煙上出也。 从屮、从黑。屮黑,熏黑也。”上部的“”其實是說文小篆“熏”所从之“”筆劃斷裂變形而成。而“屮”和“艸”在作爲偏旁用時又 經常通用 ,故出現B這類形體,漢代銅器銘文中“熏爐”之“熏”亦有从“艸”作之例。[2]“熏”形體的這種變化可以拿來類比的例子是“惠”,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133行作 “”, 馬王推三號墓遣策簡185,馬王堆一號墓遣策簡158。第一形的上部寫法同說文小篆 筆劃斷裂後即第二形,又 “屮”“艸” 可互換形成第三形。[3]

 

[2]“相緒”,當同馬王堆三號墓遣策348霜緒襌衣 一,繢椽(緣) ”之“霜緒”,讀爲“緗紵”。 “緒”, 馬王堆漢墓遣策中多見。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注釋說:“緒,疑當讀爲紵。《說文·糸部》:‘紵或从緒省’。樂浪出土河平三年夾紵漆盤銘曰‘緒飯(盤)’(《支那漢代紀年銘漆器圖説》圖版四之二)亦借緒爲紵。《周禮·天官 ·典枲》鄭注:‘白而細疏曰紵。’”[4]

  關於“霜”,伊強 先生認爲:

 

“霜”似可讀爲“緗”。皇象本《急就章》“欎金半見霜白蘥”,“霜”顏師古注本作“緗”。《說文新附·糸部》:“緗,帛淺黃色也。从糸相聲。 ”《釋名·釋采帛》:“緗,桑也,如桑葉初生之色也。”讀作“緗”的“霜”字又見於尹灣漢墓簡牘《君兄衣物疏》:“霜丸復衣一領。”漢簡中“緗”或又寫作“相”,如江蘇鹽城三羊墩漢墓出土木牘:“相丸□一。”[5]

 

其說 可從。

 

[3]“青綺複裯裙” 後漏釋“一”字。

 

[4]“合”當讀爲“袷”。 馬王堆三號墓遣策有“青綺襌合衣(簡 350“生綺襌合衣” (簡357“連絑(珠)合衣(幭)”(簡 358)。簡 350注釋說:“合,疑爲袷字。[6]《說文》: 袷,衣無絮。从衣,合聲。”“袷裙”當與“袷衣”類似,“袷衣”是上裝,“袷裙”是下裝。

 

[5]“帛襌”下一字作,原釋文缺釋。根據該字在上下文中的位置和本木楬所記物品內容,它表示的應該是衣、襦、裙、蔽膝一類的服飾名詞。我們懷疑這個字即“分”,讀爲“”。《說文 ·巾部》“楚謂大巾曰。”段玉裁注:“《方言》‘大巾謂之’。《内則》曰‘左佩紛帨’,鄭云‘紛帨,拭物之佩巾,今齊人有言紛者。’《釋文》曰‘紛,或作帉’。 ”馬王堆三號墓遣策有“緒(紵))”、“素 )”、“麻 )”[7],可參。

 

[6]“綿”,圖版作,字已模糊。細審圖版,似當改釋爲“布”。

 

[7]本片木楬兩處“禪”均當是 “”的誤排。

 

[8]“□荃”,圖版作

  原釋文缺釋,我們認爲此字當是“”。“”亦見於馬王堆一號墓遣策,字作(簡265)、(簡267),整理者認爲 是 “盭”字之省,讀爲“綟” [8]綟是指一種用草染成的黑黃近綠的顏色這種釋讀放在 木楬中也是合適的

  原釋爲“荃 ”,誤。該字所从與曹全碑“金、孔宙碑“銘”字偏旁寫法完全一致,應是“金”而非“全” 。“金”的這類寫法在其他秦漢文字資料(如睡虎地秦簡38.110、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九四下)中亦多見,詳可參《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995-1014頁。“菳”,我們認爲可讀爲“衿”或“紟” “金”、“今” 均爲見母侵部字,音近可通。“衿”指繫衣襟的帶子。《禮記·內則》“衿纓綦屨。”陸德明釋文:“衿本又作紟。 ”《荀子·非十二子》“其纓禁緩,其容簡連。”楊倞注:“禁緩未詳,或曰讀爲紟。紟,帶也。”

  當釋爲 “菳”,讀爲 “綟衿”, 一種綠色的帶子,修飾騎衣

 

[9]“綿”,圖版作,按字形當嚴格隸定爲“緜”。 我們懷疑 ”或可與文獻中的“吹綸絮”相比較。“吹綸絮 ”是古代 一種紡織品。《後漢書·章帝紀》:“(建初二年)癸巳,詔齊相省冰紈,方空縠、吹綸絮。”李賢注:“綸,似絮而細,吹者,言吹噓可成,亦紗也。”“吹綸絮”亦可省作“吹綸”。南朝梁張纘《謝皇太子賚果然褥啟》:“吹綸愧暖,挾纊慙溫。”“炊緜絮”有可能是與之類似的紡織品,甚至有可能徑讀爲“吹綸絮 ”。吹炊古音相通,自不待言。緜爲明母元部,綸爲來母文部。元、文古音相近。如从允得声之字,酸狻等在元部,逡浚等在文部。又如《周易·中孚》“有孚攣如”,馬王堆帛書本作“有孚論如 ”,攣在元部,論在文部。来母、明母關係密切,如欒攣孌孿爲來母,同聲符之蠻矕爲明母。“”讀爲“吹綸絮 ”從音韻上說是有可能的。 [9]木楬記載墓中隨葬有四十斤“緜絮” ,數量還是比較大的, 可惜簡報提到該墓絲織品均已腐朽不存, 無法對照實物來驗證 我們的說法

 

 

 



[1] 參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14頁,2001年第一版,文物出版社。

[2] 參徐正考《漢代銅器銘文文字編》61頁,2005年第一版,吉林大學出版社。

[3] 關於馬王堆遣策中“惠”字的考釋詳見伊強《談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遣策釋文和註釋中存在的問題》15-16頁。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4]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冊)149頁,1973年第一版,文物出版社。

[5] 伊強《談<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遣策釋文和註釋中存在的問題》50-51頁。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6]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69頁,2004年第一版,文物出版社。

[7] )”字的釋讀從伊強說,參《談<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遣策釋文和註釋中存在的問題》27-29頁。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8] 伊強認爲 此字可能是三號墓遣策所見“”()的省寫,也可能是承襲金文師訇簋“”而來。參《談<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遣策釋文和註釋中存在的問題》20-22頁。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9] 我們還有另一種猜測,這裏的“緜”也可能是“縣”的訛字,秦漢文字中“緜”一般作,“縣”一般作,只差一筆。“縣”是匣母合口元部,與來母合口文部之“綸” 古音亦近。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5月1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5月13日



点击下载附件:0665讀長沙望城出土木楬簽牌札記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伍堯堯 在 2010/5/13 18:48:08 评价道:第1楼

    重讀圖版發現:
    E:47 “陛下所以贈物”的“贈”原圖版从“巾”。
    D:18“青緒襌衣□□、□衣”之後當有“三”字。
    這些都應該補進文章。

  • yihai 在 2010/5/14 0:58:17 评价道:第2楼

    C:34-1倒數第3行末尾“素襌裯直裙”,所謂“裯”當改釋爲“裾”。
    C:34-2“炊綿絮一鈞十斤”,“十”當改釋爲“七”。
    “緜”本自“縣”字分化,看《簡帛研究》第二輯趙平安先生文。已收入其近出論文集。

  • 伍堯堯 在 2010/5/14 1:48:44 评价道:第3楼

    謝謝yihai老師!

    另,小文中原釋文中所有“綉”皆當引作“繡”  C:34-1 “白綺襌紗裙二”,按圖版“紗”應作“[衣*少]”

    此外,有老師在看完小文後告訴我:“白綺繡、沙綺、熏綺、熏綉、青縠複前襲九,白縠繡合前襲一、練、白緒襌前襲二、素綉沙縠繡、皂緒複騎衣三、菳襌騎衣一、熏綺繡、沙綺繡合騎衣三、熏綺繡熏縠複襦二。”綜觀此木楬所載衣物,格式大致為:顏色(白、熏、青等)+材質(綺、綉、縠、緒等)+厚薄(複、合、襌)+名稱(前襲、騎衣、襦)。“菳襌騎衣”亦當合此例,“”讀為綟,指一種用草染成的黑黃近綠的顏色,符合前述格式。如將“菳”讀爲“衿”或“紟”、釋為繫衣襟的帶子,則與前述格式不合,較為突兀。此處“菳”應為通假字,其本字當與綺、綉、縠、緒一樣,為某種紡織品的名稱。

  • 飞虎 在 2010/5/14 15:15:03 评价道:第4楼

        張家山簡《二年律令》簡258-259幾種布名有“絺緒、縞繙、纔緣、朱縷、屠(从糸)、荃蔞”。整理者云:“荃,《漢書·景十三王傳》注引蘇林云‘細布屬也’,臣瓚云‘細葛也’,荃蔞當為一種細的葛布。”“荃”,《漢書·景十三王傳》顔師古注:“字本作絟。”《說文·艸部》朱駿聲《通訓定聲》:“荃,假借為絟。”漁陽墓木楬从“艸”从“金”之字性質與上下文的“練”、“綺”、“縠”、“緒”等類同,也應是布名,結合上引張家山漢簡的資料來看,整理者釋之為“荃”應當是對的。“金”、“全”二字在秦漢文字中常相混同,此字下部之“金”形也應看成是“全”字之訛。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