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黃錫全:介紹兩枚楚官璽
在 2010/6/7 15:49:01 发布

介绍两枚楚官玺

(首发)

 

黄锡全

中国钱币博物馆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两枚新见楚官玺。一为“邽丘市客”,是主管邽丘市的官吏之玺;邽丘之地可能在山东宁阳附近,夲属鲁,后属楚。一为“匀州大夫”玺,是匀州之地某种大夫之玺;“匀州”可读“均州”,可能与楚地“均陵”有关。均陵在湖北均县北。

关键词:邽丘 郕邽 匀 前 於

 

前些年偶尔见到一些古玺铭文拓片,一般都是收藏者请我释读其上的文字,多为姓名私玺,也见有官玺。有些材料似乎未见于著录,甚为珍贵,对于研究古文字及历史地理、古代职官等方面不无裨益。现就所见两枚楚官玺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一、邽丘市客

玺印阴刻白文。印面宽 1.5厘米。铭文4字,左右排列,清晰可辨。可释为

 

邽丘市客

 

秦、齐、燕、三晋及楚国的“ 市”字构形大致如下:[1]

 

齐         燕  

三晋        楚      

秦     

 

不难看出,此玺与齐、燕、秦的“市”字有别,而与楚和三晋的“市”字接近。此玺下部“土”形与“止”下竖笔弯曲之笔重合。

玺文布局疏朗,飘逸,浪漫; “某某客”之称多为楚国官名,多见于楚器铭文;楚玺白文多见;玺文整体风格属楚,故“市”字理当属楚。

“客”字与古玺、楚简的“客 ”字类同。如《古玺汇编》01610162的“客”。[2] 楚国“丘”字有从土,也有不少不从土。此玺不从土。[3]

因此,我们将这枚玺印定为楚玺。

邽丘,地名。《说文》:“邽,陇西上邽也。从邑,圭声。”《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始县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在今甘肃秦州。秦武公伐邽、冀戎,始县之’。故邽戎地也。京兆又有下邽。”陕西渭南县东北五十里有下邽故城。楚的疆域未能到达秦地渭南,显然,秦地上邽、下邽与楚玺无涉。

先秦地名不见有“邽丘”。我们曾考虑是否可读为“葵丘”。圭,见母支部。癸,见母脂部。二字读音较近。如越王者旨於赐戈 “亥”,或读为“癸亥”。[4] 知名的地名“葵丘” 有下列两处:

1.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临淄县西。《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杨伯峻注:“葵丘即昭十一年《传》‘齐渠丘实杀无知’之渠丘,今山东省临淄镇西有西安故城及籧丘里,当即其地。《水经·淄水注》引京相璠说,谓距齐都近,无庸戍之,因以僖九年会于葵丘之葵丘当之,盖误,郦道元已驳之。说参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5]

2.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即齐桓公会诸侯处。《左传》僖公九年《经》:“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秋,“诸侯盟于葵丘。”[6]

这两处“葵丘”,一属齐,一属宋,前者在山东临淄县西,后者在河南兰考县东,未闻属楚。至于还有河北临漳西之葵丘和山西荣河县北之葵丘,[7]也与楚无涉。

“圭”为一方国名,见于《左传》襄公十九年:“子然,子孔,宋子之子也;士子孔,圭妫之子也。”杜注:“宋子、圭妫,皆郑穆公妾也。”陈槃先生认为,宋国子姓,古代女子称姓,故宋子即宋女。如同齐女称齐姜,秦女称秦嬴。因此,“圭妫”则为妫姓圭国女子,作了郑穆公的妃子。妫姓,舜后。陈国为舜后妫姓,所以陈女也称陈妫(《左传》宣公三年)。[8]是“圭”为古一小国名,其地则无明确记载。

另外,还有一条记载, 即《左传》文公十一年:“郕大子朱儒,自安於夫钟,国人弗徇。”十二年:“郕伯卒,郕人立君。太子以夫锺与郕邽来奔。”杜注:“安,处也。夫锺,郕邑。” 又注“郕邽亦邑。”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吴氏曰,郑穆公妃曰圭妫,疑圭亦小国,郕并之而加邑为邽,《左传》系之以郕曰郕邽,所以别于秦武公所伐之邽也。”江永《春秋地理考实》:“郕国在兖州府宁阳县,二邑当近其地。”这是说,“夫锺与郕邽”二邑与宁阳县相近。[9]郕地战国属鲁,公元前256年鲁灭于楚。[10]

邽丘,可能是楚灭邽或郕邽后的称谓,类似商墟即商丘,邢国故地称邢丘等。[11]若“邽丘”是指圭或“郕邽”之邽,则此玺当为公元前256年之后该地成为楚地后所制作,其地在山东宁阳附近。邽丘市客,就是主管邽丘市的官吏。“客”之含义,如同楚之“铸客”、“室客”、“郢粟客玺”等,表示主管某一方面工作的小官。[12] 

需要说明的是,学术界对“郕邽”有不同看法。或认为“郕邽”当作“郕圭”,谓郕国之宝圭,而与“圭妫”之“圭”无涉,是郕之太子失去君位而以夫钟之地和郕之宝圭来投靠鲁国。[13]

这只是代表一种说法。圭国虽为“郕”灭,可能存其国而并未绝其祀,如同楚灭陈、蔡一样。作为该国的姓氏,仍保留习惯称谓,故郑穆公之妾为“圭”之女子,仍可称“圭妫”。圭属“郕”后称“郕邽”,可能在不同的场合称呼有所不同。“夫钟”与“郕邽”为并列地名,如解释一为地名,一为郕地宝圭,不合情理。记录者特加郕字,很可能如上引高士奇所分析,为的是区别于秦武公所伐之邽。圭加邑旁即表明其与地名有关,而与器物宝圭无关。地名的称谓各有不同,更改地名于古也常见。如秦拔魏国“宁新中 ”,更名“安阳城”(《秦本纪》昭襄五十年)。“武王伐纣,到于邢丘,勒兵于‘宁’,更名‘ 邢丘’曰‘怀’,‘宁’曰‘修武’。”(《韩诗外传》,见钱穆《史记地名考》289页)本文介绍的这枚玺印属当时文字,圭旁清楚从邑,或怀疑《左传》之“邽”是后世传写者据杜注另加邑旁之论,不攻自破。

故我们目前暂且倾向杜注及有关学者的意见,即“圭妫”之圭与“郕邽”之“邽”为一地,本为小国,后属郕,又归鲁,在山东宁阳附近,公元前256年后属楚。

1972年山东曲阜董大城村出土楚铜贝一坑,计15978枚。[14] 在鲁国北境泰山南麓泰安城西南发现有罍、盘等七件铜器,罍口沿有刀刻 “楚高”、“右征”铭文,或推断是楚灭鲁后祭泰山而设。[15]这些都是楚灭鲁后的实物证据。本玺“丘”字具有齐鲁风格,当事出有因。

假如圭国之圭与“郕邽”之“ 邽”的确无关,也当与本玺之邽有关。但圭地无考。根据此玺,战国时期其地当属楚。我们推测,圭与陈都属妫姓舜后。陈在河南淮阳,后属楚。说不定圭与陈近,后也属楚,故有“邽丘市”楚玺。

二、匀州大夫

此玺为安徽六安地区数年前出土,拓本为皖西博物馆李勇先生于2003年提供。玺印阴刻白文,下部凹凸不平,印面宽2.4厘米,铭文左右排列,“大夫”二字为合文,清晰可辨,楚玺风格明显。

第一字,似“前”非“前”字。前字从止从舟,与此不同。如下列包山楚简、鄂君启节从“前”的和箭字:[16]  

     

   包山简185·193   鄂君启节箭

君启节的“前”似乎与古玺类似,但笔意不同。

其实,这个字我们认为应该是匀字。楚系文字的匀多作下列形,中间撇出一笔。玺文当是这种构形的分离之形:

          

包山楚简129130  

这种分离,类似下列楚玺“次 ”字,欠形本连笔书,又可分离书。它如大、夫、敬、马、羕、善、食等字,本应连笔,又多作分离形。[17]

                      

王子婴次炉 酓悍鼎  尃秦匕  郭店简.成之13,老甲13,六德34,包山简142   郭店楚简.语丛1.17,老甲7

 

此玺该字上部竖笔倾斜,基本保留了匀的构形特征。

倘若不是匀字分离形,就应该分析为从屮从匀。屮即艸,如同下列从屮之字:如九店简M56芒从屮,古玺3230苛从屮作岢,包山简169蒥从屮。[18]

          

九店简M56   包山简169   古玺3230

不论属于哪一种,此字均当读从匀。不过,我们还是倾向第一种释读。

另见一枚著录于《珍秦斋藏历代玺印精品集》“戍匀”玺,释文为“)戍匀(军)”。 [19]我们认为玺文的“匀”可能是“於”字,与匀不同。虽然有的匀字如传统写法,没有内中向外撇出的一笔,但也没有左面上部向外撇出的一笔。如下举包山、郭店简等材料的“於”:[20]

      

 

此玺也是楚玺。“於”应是地名,很可能与秦楚边陲之“商於之地”有关。[21]

  

第二字州,与《古玺汇编》 0184(州玺)、0185(右州之玺)等楚玺州字类似:

 

 

 

匀州,可读均州。战国楚地有“ 均陵”,在湖北均县北。《史记·苏秦传》:“残均陵,塞鄳厄”。《索引》:“均陵在南阳,今之均州。”匀也可读旬或荀。楚地西北有旬关(汉中)、郇阳(当在汉中)。[22]

第三字宀下作,战国文字中多见,[23]尤其是楚系文字。

1          见于古玺、封泥:

下蔡大夫(玺汇0097

大夫之玺(玺汇0100

江陵行大夫玺(玺汇0101

上场(唐)行 大夫玺

下场(唐)行 大夫玺(施谢捷博士论文167页)

山桑行大夫玺(《周秦古玺菁华》145[24]

厚(?)行大夫玺(《古文字研究》22179页)

新东阳大夫玺(《文物》1988689页)

大夫玺(《临淄封泥文字》第一册2页)。[25]

“鄂大夫玺”(《湖南考古2002》,岳麓书社2004年,湖南常德寨子岭一号楚墓出土;又可参见《楚文化研究论集》第七集 461页,岳麓书社20079月)

 (?)侯(序)玺”(施谢捷博士论文151页)

 “雋(?)(序)”(施谢捷博士论文166页)

2          见于包山楚简:

漾陵大夫(简12128),漾陵之大夫(126),

大夫(简26

大夫(简47

大夫(简130

大夫(简157反)

大夫(简188

临阳之司马(简53

(简67

(6713、)、少(简62)、缟(简259)、(260)等。[26]

3          望山楚简

 M247,《望山楚简》60页,中华书局,19956月) 

 

字释读颇有分歧,有释宫、[27] 释邑、[28] 释序[29] 等意见,最近又见有释从“夗

“县”者。[30]有学者注意到“邑”有从宀与不从宀的区别,认为从宀的“邑”之级别要高于不从宀的邑。很可能相当于县。[31]这些说法均各自成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行”与“行府”不知是否有类似之处,也不清楚。此字一时难以定夺,在此不作讨论,姑且存疑,暂且隶定从“邑”。

“匀州大夫”,即匀州之地某种大夫。

 

 

 

附注:本文受到中国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出土文献与楚史研究”(08JJD770095)的资助

 

    此文为2010年即将举行的第十八次古文字研究会会议论文, 2009年提交中华书局入编《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 201010月出版。

 

 

 

201064上复旦出土文献网,偶然看到网名叫“楚留香”者求释楚玺印。此玺(不知其来历)居然是本文介绍者,现将其附图复制如下,供参照:

  

 

    网上图          网上图翻转        李勇赠送本文作者拓图

 

网上图



[1] 裘锡圭《战国文字中的“市”》,《考古学报》19803期。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 33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2] 见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503页“客”。

[3] 可参考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676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571页。楚“丘”省土者下面每多一小横,此玺无,与齐国文字的丘类似,很可能是受其影响所致,详后文。

[4]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741页,中华书局,1998年。

[5]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74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6] 地点可参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324页。

[7] 可参见臧励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05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8] 参陈槃《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叁叁“圭”条,178页,台北中研院史语所专刊之五十七,1982年版。

[9] 可参考陈槃《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叁叁“圭”条,178--181页。

[10] 《史记·鲁世家》:倾公 “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倾公亡,迁于卞邑”。

[11] 可参考钱穆《史记地名考》264页,410页,287页,商务印书馆,20017月版。

[12] 可参考黄锡全《古文字中所见楚官府官名辑证》,安徽《文物研究》总第七期,黄山书社,1991年。收入黄锡全《古文字与古货币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13] 参见陈槃《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叁叁“圭”条,178--181页。

[14] 孔繁银《曲阜董大城村发现一批蚁鼻钱》,《文物》19823期。

[15] 杨子范《山东泰安发现的战国铜器》,《文物参考资料》,19566期。

[16] 可参见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108285页。

[17] 可参考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600271从次,157善,684大,691夫,621敬,651马,763羕,329从食等。

[18] 可参考李守奎编《楚文字编》343539页,吉林大学博士论文。

[19] 见施谢捷《古玺汇考》178页,安徽大学20065月博士学位论文。

[20] 汤馀惠主编《战国文字编》244页。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377—391页。

[21] 《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徐广曰:弘农商县也。[索隐]曰:於、商,二县名,在弘农。[正义]曰:於、商在邓州内乡县东七里,古於邑也。商洛县在商州东八十九里,本商邑,周之商国。《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索隐]曰:刘氏云:“商,今之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余里有古于城。”又见有“呈之玺”,当是地名,二“於”是否一地,待考。参见施谢捷博士论文《古玺汇考》 174页。

[22] 可参考钱穆《史记地名考》569568页。

[23] 赵平安《战国文字中的“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533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辑,200310月。

[24] 桑字考释,说见徐在国《楚国玺印中的两个地名》,《古文字研究》24辑,中华书局,2002年。

[25] 材料可参考黄锡全《古文字论丛》299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徐再国《楚国玺印中的两个地名》,《古文字研究》24辑;赵平安《战国文字中的“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533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辑,200310月。

[26]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27] 叶其峰《战国官玺的国别及有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3期。李学勤《楚国夫人玺与战国的江陵》,《江汉论坛》19827期。

[28] 黄盛璋《战国“江陵”玺与江陵之兴起因沿考》,《江汉考古》19861期。

[29] 李家浩《先秦文字中的县》,《文史》2856页注26,中华书局, 1987年。《九店楚简》115页,中华书局,2000年。认为序读为舍,“舍大夫”是管理馆舍的大夫。

[30]赵平安《战国文字中的“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533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辑,200310月。

[31] 罗运环《*字考辨》,《古文字研究》24辑,中华书局,2002年。陈伟《包山楚简初探》98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0年6月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0年6月7日



点击下载word版:0682介绍两枚楚官玺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楚留香 在 2010/6/7 17:30:32 评价道:第1楼

    呵呵 黄老师《介绍两枚楚官玺》的文章,正是本人前不久发在本网上的两枚楚官印中的一枚,黄老师所拓的这枚就是很久以前,我求教皖西博物馆的李勇先生的那枚印章,想不到在多年以后这个时刻这个时候,我再次求教于大家的时候,黄老师的这篇文章发表了,看到这篇文章,压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疑团一下解开了,既开心也高兴,也为黄老师的治学精神所感动,欢迎黄老师有机会来到六安,亲眼见证你所论证的那枚楚“匀州大夫”之印。

     

  • 楚留香 在 2010/6/10 14:56:02 评价道:第2楼

    呵呵 黄老师能求教于这方印章的解读吗谢谢

     

  • hohohonhong 在 2010/6/10 15:49:29 评价道:第3楼

    目前无暇研究,一时难定。黄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3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