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趙鵬:讀契劄記五則
在 2010/7/5 19:27:54 发布

讀契劄記五則

(首發)

 

趙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一、“”字補釋

”主要見於以下卜辭:

1[][1]。  3204[賓三]

2)貞。  3203=15386[]

3a)貞:出。

3b)貞: 出。  5096[ 賓一]

4)貞:惠 。    7041[賓一]

5)□□卜,雨。  30162[何組 ]

舊釋據上面第(5)辭指出此為“*雨”之“*”字繁體,參見《詁林》 2297[2]。我們認為,《詁林》所錄諸家對此字的考釋應該是正確的。今補出以上(1)至(4)例。

1)辭 “”下所殘之字可能爲“”之殘筆。

6)貞:婦 *

貞:不其*。 17253[賓一]

7*。 17254[典賓]

    (8)丙辰卜,殻,貞:婦好*(以上正面)。王占曰:□。 13712[典賓]

*”應該是卜問某人有病接著是否會好起來。

  (3)辭應當是卜問是否繼續出行。相關辭例見於:

    (9)王*出,不又(?)。

*出。  891[賓一]

    (10)丁丑卜,殻,貞:王*步。  5213[典賓]

    (11)貞:*步。  10536[賓三]

    (12)□□[],旅申其*步,亡災。  23798[出組]

    (13*步。  35317[歷二]

4)辭應該是商王已經進行了一場戰爭,卜問接下來繼續征伐“”嗎。

  (14[]朕事,*伐。  5501[小字 ]

  (15)庚午,貞:乙亥其*伐。  32258[歷二]

“伐”作“”形,亦見於《合》92033113、《屯南》2907等。

甲骨文字从“行”與从“彳”往往無別,例如:“防[3]”在《合》5711中作“”、27943中作“”:

16)□□卜,,貞:令 []以多馬防。 5711[賓三]

17)甲辰 多馬田防比。  27943[無名]

此外還有“33705)”、“20306)”;“8210)”、“7861)”等。

所以“”應該是“*”字。

二、“害”字補釋

(害)字從裘錫圭先生釋[4],有災害、禍害義。一般表示自然神或祖先神佈施災害于天氣、年成或時人之義。“”亦用於戰爭類卜辭中,例如:

1a)貞:(有)虫(,害)[5]。一

1b)壬子貞:虫(,害)。二

《屯南》643[肥筆]

2)癸卯卜,,貞: 甫呼令沚(害)方。七月。

6623[賓三]

    (3隹西方(害)我。  33094[歷無名]

1)應該是卜問王是否要施害于 ,(2)卜問讓甫呼令沚去施害于方嗎,應該就是讓沚發動對於羌方的軍事戰爭嗎。(3)卜問西方的國族是否會施害于我,即向我們發動戰爭。黃天樹師認為這裡的“害” 應該讀為《尚書·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有命曰割殷”中的“割”,《戰國策·齊策》注曰“取也”,即有攻取之義。卜辭又有:

4)庚戌卜,永(以上反面),貞:(害)我(以上正面)。 3273[典賓]

5貞:(害)[]3276[典賓]

6)貞: (害)[]3278[典賓]

”應該是指“”族的族長。關於“”這個國族卜辭有:

7)己未卜,殻,貞:王登三千人,呼伐 方,(翦)[6]6639(與664066416642 爲成套卜辭之一、三、四、八。與6643亦成套)[賓一]

8貞:王登三千人呼伐 [方,(翦)]6644+《英藏》657[7][賓一 ]

9。 6645[賓一]

10方,(翦)。6646[賓一]

以上(4-6是典賓類卜辭,卜問“子”也就是“”方國的族長是否會施害于我,即是否會對我們發動戰爭。(7-10是賓組一類卜辭,卜問商王徵集三千人呼令他們征伐方,可以翦滅這個方國嗎。

三、《合》11800再釋讀

《合》11800卜辭曾著錄于《續存》上198,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號爲862,來源于康生舊藏。該版爲龜腹甲右甲橋并並右後甲處,卜辭可以隸釋如下:

1a不雨。

1b)癸巳卜,用,貞入。 一

1c)癸巳卜

該版第二辭中的“用”字舊釋爲“癸巳卜,貞入。用。”把“用”作為用辭。從賓組卜辭的刻寫行款來看,(1b)辭直行而右,“用”在“卜”下很可能是貞人。從卜辭所在的龜腹甲近右甲橋位置來看,“用”若為“用辭”也還有可以刻寫的空間,不至於刻寫到“卜”下。所以,這裡的“用”很可能是貞人。卜辭“”亦作 “”。《花東》441中的“”也可能是貞人。不知二者是否有一定關係。

四、《合》2193再釋讀

《合》2193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號爲280,爲韻古齋舊藏。該版是一版龜背甲。《合集》原釋文爲:

…于[]乙。 一

[]父乙。 一

齒來。

不其來。

  今改釋爲:

1a[]齒于[]乙。 一

1b[][]父乙。 一

1c)來。

1d)不其來。 一

據原骨及照片,(1a)(1b)兩辭包括兆序在內均塗墨,(1c)(1d)兩辭未涂墨,故將其釋爲如上四條卜辭。又(1d)辭補釋兆序“一”。這版卜辭中的塗抹與否,似乎有區別出各條卜辭的作用。“齒”又見於一下卜辭:

    (2[]齒。  《英藏》123[典賓]

1)辭應該是卜問是否向父乙舉行禦除“齒”這種不好的事情(災禍)的祭祀。(2)辭卜問爲子漁舉行祭祀以禦除其“齒(不好的事情)”嗎。

五、《合集》《合補》幾版拓本的核對

1、《合》4338 曾著錄於《戩》33.12,《續》6.25.8。此版拓本《續》6.25.8<《合》4338<《戩》33.12,據《戩》33.12對《合》4338進行補釋爲:

1)貞:競弗

2)□□卜,貞:□其[]。 一

2、《合》11230曾著錄于《續存》上379。《續存》上379拓本右側上下皆大於《合集》拓本,“東”字全形,“貞”字稍殘。

1)貞:[]

2)己丑卜,爭,[]十豭、十。 一 不

3、《合》6300 曾著錄于《續存》上569及《天壤》66。《天壤》66近骨臼處右側尚有“”較此片完整。左下角“”字殘筆摹本未摹。

1)□□卜,殻,[]

2)□□卜,爭,[]:乎[]方。 一

3)貞: []乎□[]。 一 不

 

4、《合》6327 曾著錄于《續存》上572正、《續存》上573反。《續存》拓本是骨面未斷裂前所拓,字跡稍清晰。

[]方。

*

”足、翅膀之形與“隹”無異,唯頭部之形刻寫較細致,可能仍是“隹”字。

5、《合》9716 曾著錄于《續存》上188。《續存》拓本右側更全。

□□卜,殻,貞:我不其受年。一月。

 

6、《合》840 曾著錄于《南坊》5.21及《掇二》469。《南坊》未摹“”左側“羌”字,《合集》將其釋爲“人”字,實爲“羌”字。

1)呼取。

2[]羌。

7、《合》25165最後一字從殘存筆劃來看,可能是“ 沉”。

乙巳卜,即,貞:妣歲王其沉。

8、《合》22565據實物(1)辭“其”下為“”之殘字。(2)辭後為“于妣”。(3)辭補釋兆序 “一”。(4)辭“其”左側為“”。

1)貞:其[]妣三人。

2)貞:其于

3)貞:五羌,卯三。一

4)貞:不其

9、《合》23694曾著錄於《南坊》5.57,《掇二》487。(2)辭“尋”下爲“奏”字,舊誤釋。

1)辛巳[],□,貞*

2[]巳卜,旅,貞不即,其亦尋奏,丁亥。十一月。

10、《合》34516曾著錄于《七》X14及《南師》2.192。《七》X14摹本雖然有誤,但大於《合集》,仍有參考意義。

1)甲午:不雨。

2)乙酉[]:自上甲□□升*。 二

3)乙酉卜:惠甲午升。二

4)丁*[]*

5)丁亥**。 二

11、《合補》11102正面骨面剝蝕嚴重,字跡多不清晰,今據實物試摹之。

1)壬□[卜,貞]:王[][][]

2)戊辰卜,貞:王來亡災。

3**

 

201074

(本文蒙方稚松、謝明文先生審閱並提出多處修改意見謹致謝忱!)

 



[1]王蘊智:《字探源》,《追尋中華古代文明的蹤迹——李學勤先生學術活動五十年紀念文集》,第7~13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8月。

[2]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第2230~2235頁,中華書局,19965月第1版,199912月第2次印刷。

[3]“防”字從郭沫若、裘錫圭釋。參見郭沫若:《卜辭通纂》,第475片考釋,科學出版社, 19836月。裘錫圭:《甲骨文字特殊書寫習慣對甲骨文考釋的影響舉例》,《安陽殷墟筆會論文選》,198410月油印本;後收入《古文字論集》,第151頁,中華書局, 19928月。

[4]裘錫圭:《釋》,《古文字論集》,第 11-16頁,中華書局,19928月。

[5]參見趙鵬:《組肥筆類卜辭中的“王”字補釋》,李雪山、郭旭東、郭勝強主編:《甲骨學110年:回顧與展望——王宇信教授師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02-106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11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795

[6]陳劍:《甲骨金文字補釋》,《古研》,第二十五輯,第40-43頁,中華書局,200410月;又收入《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第99-106頁,綫裝書局,20074月。

[7]林宏明:《甲骨新綴第十一~十九例》,第十三例,先秦研究室網站,2009109。網址: 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687.ht ml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7月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7月5日



点击下载附件:0702讀契劄記五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海天 在 2010/7/5 22:14:50 评价道:第1楼

    3)卜問西方的國族是否會施害于我,即向我們發動戰爭。黃天樹師認為這裡的“害” 應該讀為《尚書·多士》“今惟我周王丕靈承帝事,有命曰割殷”中的“割”,《戰國策·齊策》注曰“取也”,即有攻取之義。

    -------------------------------------------------------------------------------------

    《上博七‧吳命》簡5下:「余必()爾社稷」的「」是否可以考慮讀為「割」。前者是見紐元部,後者是見紐月部,音近可通。石經古文「割」作「創」,張富海先生認為「創」實為「寒」之訛,而《柬大王》簡1有「滄」字,但用為「汗」,情況相類。見《漢人所謂古文之研究》80頁265條。此為割與干聲通假的例證。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