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吳筱文:《郭店·五行》簡46“泉”字考釋
在 2010/7/23 15:36:15 发布

《郭店·五行》簡46「泉」字考釋

(首發)

 

吳筱文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生

 

  〈武王踐阼〉簡8:「●=金盤名曰,與亓(其)溺於人,寍(寧)溺猶可游,溺於人不可救。』」,整理者陳佩芬先生分析為从「宀」、从「水」,隸作「」。對照今本《大戴禮記.武王踐阼》:「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溺於人不可救。」釋「」為「淵」。[1]復旦讀書會也釋作「淵」。[2]程燕先生認為,從字形上看,此字非「淵」,改釋為「深」,水形為橫寫,上有一橫筆為飾,从「宀」、从「水」會深之意。[3]蘇師建洲認為此字釋為「深」不協韻,可能是「泉」字。《三體石經》有「泉」作,與簡文字形接近,橫看便是一字。泉是元部,與其上的「人」為真元合韻。如同《凡物流形》簡27:「尋墻而豊(禮),並(屏)●=既火(氣)而言[元部],不●=羊
(失)亓(其)所然[元部],古(故)曰(堅—賢?)[真部]。」(參陳志向先生文章)。也可以思考為:泉、淵義近而換讀,如《楚帛書》的「黃淵」即古書常見的「黃泉」,參吳振武先生〈燕國刻銘中的「泉」字〉。[4]

  學者意見有三種,此字可能為「淵」、「深」、或「泉」。從楚簡來看,「淵」字作 (上博三.彭4.8)、(上博五.君2.32)、 (郭店.性62),說文古文作,字从「囗」从「水」,與本字字形相差較遠,可能為整理者誤釋。

  再看「深」字,許慎《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出營道,从水、●=聲。」楚文字作 (上博五.三11.12)、(郭店.成之4(上博四.柬8.3),「朮」旁或訛為「火」形,如(上博一.孔2.27),字从「水」、从「穴」、从「朮」或「火」。何琳儀先生《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深』,●=字孳乳。」「●=,从宀,朮聲……●=為朮之準聲首。」[5]因此「深」从「朮」得聲。在楚簡的寫法中,「深」均不省去聲符「朮」,故本字應該也非「深」字。

  蘇師建洲引《三體石經》的「泉」字,認為與本字字形較為接近。泉,甲骨文作(《合》8368)、(《合》8371)、(《合》34165),《說文》:「,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林義光《文源.卷二》:「象水出穴之形。」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卷下》:「,此从,象从石罅涓涓流出之狀。」《散氏盤》:「登于厂 」,戴家祥《金文大字典.中》:「(夨人盤)字从水从,泉字篆文作,與形同,字說文所無……水旁是重複形符,為進一步明確表示水的含義而添加的。」[6]王輝先生《商周金文》亦將此字釋為从「泉」。[7]

  根據以上諸位學者的研究,筆者推測,本字上部的「」可能是象商承祚先生所言「石罅」之形,或象「洞穴之形」,下从「水」,與金文的泉字構形相同。

  長沙子彈庫楚帛書乙篇有一字作4.15),曾憲通先生《長沙楚帛書文字編》:「:亡即亡泉。《三體石經》『盟于秋泉。』泉,古文作 ,與此形近。」[8]嚴一萍《楚繒書新考》也釋為「泉」:「石經春秋僖二十九年泉作,與繒書同。」[9]故「泉」字也從「厂」旁,「厂」有「山石」之義,與本字字形的「」皆能表岩石、洞穴之類的意義。

  〈郭店.五行〉簡46有一字作,隸作「」,簡文為:「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如(諾),莫敢不如(諾);進,莫敢不進;後,莫敢不後;,莫敢不,莫敢不●=泉。」 ,整理者讀作「深」。裘錫圭先生將讀為「淺」:「此句首尾各有一从『水』的相同之字,似當讀為『淺』。他們的右旁據帛書本當讀為『察』。『察』、『竊』古通。『竊』、『淺』音近義通。」 [10]根據簡文內容,「進、後、」當是「心」對「耳目鼻口手足六者」所發出的指令,依據裘錫圭先生的釋讀,「深」和「淺」相對,與前文的「進」和「後」可以成為對句,但似乎比較難以解釋「深」和「淺」在文章中的實質內涵。

  因此,筆者認為「」應可釋為「泉」字,古文字「厂」、「宀」可互作,「泉」通讀為「宣」,泉,從母元部,宣,心母元部,音近可通。《廣韻.仙韻》:「宣,散也。」《左傳.昭公元年》:「於是乎節宣其氣。」杜預《注》:「宣,散也。」《管子.心術上》:「耳目者,視聽之官也,心而無與視聽之事,則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過而目不見,聲至而耳不聞也……世人之所職者精也,去欲則宣,宣則靜矣,靜則精,精則獨立矣。」「宣」可以當「宣洩」、「宣通」、「去欲」之義。或可理解為「表達」之意,《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

  黃錫全先生〈楚簡字簡釋〉認為「●=言帶」當隸作「滯」,「帶」與「竊」通,「竊」、「淺」音近義通。[11]筆者認為「滯」可讀如本字。《廣韻.祭韻》:「滯,止也。」《楚辭.九章.涉江》:「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凝)滯。」王逸《注》:「滯,留也。」《淮南子.原道》:「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高誘《注》:「運,行也。滯,止也。」「滯」可當「靜止」、「沉滯」、「停留」之意,如此便可以與上文的「宣」字成為對文。《呂氏春秋.古樂》:「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鬱閼而滯者,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可見「宣」、「滯」意義正好相對。

  〈帛書.五行〉:「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諾,〕莫敢不〔諾。心〕曰進,莫敢不進。心曰淺,莫敢不淺。」[12]從聲音關係來看,「帶」可通「竊」。《郭店.語叢四》簡 8:「(竊)鈎者(誅),(竊)邦者為者(諸)侯。」黃錫全先生曰:

全按:左下从矢,右从攴,左上是否一定从『帶』還可討論。如的確从帶,帶與切似乎也可通假。《集韻》或作切。《文選.鵬鳥賦》:「細故芥和足以疑。」李注:「《鶡冠子》曰『細故切角』。切角與蔕芥古字通。」又見《史記.賈生傳》。切與竊通。《戰國策.趙策二》:「臣切為大王計」鮑本改切為竊。《史記.張儀列傳》作切。……是帶、切、竊可通之證。[13]

  上博簡有「」字作(上博二.容51.39),「」作(上博一.孔5.36),它們的偏旁「帶」字構形皆與郭店「」字相同,因此筆者認為黃錫全先生之說可證「帶」、「竊」可通,又「竊」、「淺」古通,故「滯」可通「淺」。

  因此,整段簡文可釋為:「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如(諾),莫敢不如(諾);進,莫敢不進;後,莫敢不後;(泉-宣),莫敢不(泉-宣);(滯),莫敢不●=帶(滯)。」

  

 

以上拙見,若有不成熟之處,懇請前輩們給予指教。最後,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蘇師建洲,在此文撰寫期間,給我諸多寶貴的資料與意見,特此致謝。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12月)頁159

[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1230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576

[3]程燕:〈上博七《武王踐阼》考釋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913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607

[4]蘇師建洲(筆名海天)於程燕先生:〈上博七《武王踐阼》考釋二則〉文下所撰寫的回應,回應日期為2009219日。

[5]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下冊)》(20075月,北京:中華書局),頁1405

[6]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月),頁284

[7]王輝:《商周金文》(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月),頁229

[8]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2月)頁29078號。

[9]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月),頁285

[10]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9月),頁191,註97

[11]黃錫全:〈楚簡字簡釋〉(《簡帛研究二OO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月),頁12

[12]龐樸:《帛書五行篇研究》(《齊魯書社》,19807月),頁60

[13]黃錫全:〈楚簡字簡釋〉(《簡帛研究二OO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月),頁12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7月2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7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0712《郭店· 五行》簡46「泉」字考釋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张铉济南 在 2010/7/23 20:56:45 评价道:第1楼

    文中说故“滯”可通“淺”,又说“滯”可讀如本字。也就是说《帛书·五行》中的“浅”是“滞”的通假字?

    不知鄙人理解对了没有。除此之外,鄙人赞成作者及苏建洲先生的意见,于字形、字义都比较通达。

  • 紫竹道人 在 2010/7/24 8:11:52 评价道:第2楼

    大作把郭簡本《五行》原釋讀爲“深”、“淺”之字改釋讀爲“泉(宣)”、“滯”,這對於帛書本《五行》來說,恐怕是難以講通的,除非作者認爲帛書本的文字被後人有意改動過。帛書本經文部分雖然抄漏了“心曰深,莫敢不深”一句,但解說部分沒有問題是有這一句的:“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淺,莫敢不淺。深者,甚也。淺者,不甚也。深淺有道矣。故父謼(呼),口【含】食則堵(吐)之,手執【業】則投之,雖(唯)而不若(諾),走而不趨,是莫敢不深也。於兄則不如是亓(其)甚也,是莫敢不淺也。”(323—326行)從圖版看,帛書這一段的“深”字絕不可能改釋爲“泉”或其它字:

    從解說部分的文義看,以“甚”、“不甚”言“深”、“淺”,顯然也無法改讀爲“宣”、“滯”。

  • 阿力 在 2010/7/27 4:07:20 评价道:第3楼

    改釋為“泉”似乎難以令人信服,讀為“宣”更顯迂曲。退一步講即使此字為“泉”,讀為“淵”好呢?還是“宣”好?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