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湯志彪:釋《彭祖》中的“纓”字
在 2010/12/19 18:49:36 发布

释《彭祖》中的“缨”字

(首发)

 

汤志彪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海(三)《彭祖》第二简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与人,若经与 ,若表与里。”其中的“”字,学者一般以为即“纬”字。[1]

按,把“”字释作“纬”是有问题的。从此字的整体结构而言,此字确实与“纬”字十分相似。但古文字中,“纬”及从“ 韦”的字一般作“”(《侯马盟书》[2]6738)“讳”字所从)形,中间从“口”,两个“ 止”形分居上下,方向相反,[3] 表示“违离其地”[4]。这样的结构习见于古文字,但是从没有作“ ”形的。楚简有“纬”字,作“”(《包山》[5]259)、 “”(《郭店简·六德》[6] 43)形,与 “”字所从相去甚远。可见,“”字显然不能释作“纬”。退一步讲,即使是“韦”字省写,其中部也是从来没有作“女”形的。我们认为,“”中部所从是“女”字,古文字中“女”字每与此同。[7]

”形习见于古文字,过去一般释为“妟”。近者冯胜君师把类似的字隶作“”,认为字当读作“婴”,见于甲骨文的 “”(《合集》190)、“”(《合集》5460反)形可能就是“瘿”字的表意初文。而见于楚简的“”(包山259)、“”(《信阳》2-15)字,均读为“缨”。 [8]

通过比较可知,“”字所从与信阳简的“”字十分相近,这也更加证明“”字不能释作“纬”。

至于“”旁的下部,我们怀疑是起装饰性作用的。古文字中,有些字在竖笔或者斜笔上加一个类似“脚趾”的饰笔。如玺印“秋”字作“”(《古玺汇编》[9]1902)形,“侯马盟书”的“”字作“”(《侯马盟书》15621)形,楚帛书的“夋”字作“”(《楚文字编》[10] 524页)形等。“ 女”旁也有加饰笔的,如玺印“妆”字作“”(《古玺汇编》3756)形,包山简的“”字作“ [11]”(《包山》[12] 066)形,郭店简中的“娄”字甚至饰笔放在了“女”旁上作“”(《郭店简·语丛44[13] )形。可见,“”旁的下部很可能是饰笔。 [14]

“ 缨”在此当读作“营”。上古音“缨”是影母耕部字,“营”是余母耕部字,两字韵部相同,声母则关系密切。从“熒”声的“嫈”、“ 萦”、“褮”等字即在“影”母。“缨”从“婴”声,“营”从“熒 ”声,典籍中从“婴”声的字每可与从“熒”声的字相通。 [15]

古代“东西为纬”。《周礼·春官·龟人》:“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郑注:“西龟北龟长左右在阴象纬也。”贾公彦疏:“东西为纬。”《汉书·五行志》:“厥风绝经纬。”颜师古注引晋灼曰:“ 东西为纬。”“营”也有类似意思。《楚辞·九叹·怨思》:“经营原野,杳冥冥兮。”王逸注:“南北为经,东西为营。”《汉书·扬雄传》:“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然至羽猎田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颜师古注:“营,谓围守也。”上引例子中,《楚辞》与楚简同是楚地文献,用字上具有一致性,可为“缨”字训读上的佳证。

可见,《彭祖》篇抄手当知道“缨(营)”、“纬”意思相近,故而以 “缨(营)”代替了“纬”字,属于同意互换。

 

 

 

 

 



[1]李守奎、曲冰、孙伟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584页,作家出版社,200712月。

[2]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侯马盟书》一五六:二一

[3]参看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 347-350页“韦”及从 “韦”诸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2月;李守奎:《楚文字编》333- 337873页“韦”及从“韦”诸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月;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356- 357页“韦”及从“韦”诸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8月;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1176- 11781497页“韦”及从“韦”声诸字,中华书局,19989月。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128页,商务印书馆,19888月。

[5]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10月。

[6]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5月。

[7]参看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 799-811页“女”及从 “女”诸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2月;李守奎:《楚文字编》677- 686页“女”及从“女”诸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月;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880- 894页“女”及从“女”诸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8月;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557- 563页“女”及从“女”声诸字,中华书局,19989月。

[8]冯胜君:《试说东周文字中部分“ 婴”及从“婴”之字的声符—兼释甲骨文中的“瘿”和“颈”》,《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185- 196页,2009613- 14日,上海。

[9]罗福颐主编:《古玺汇编》 104页,文物出版社,198112月。

[10]李守奎:《楚文字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月。

[11]摹本参看高明、涂白奎:《古文字类编(增订本)》190页,中华书局,20088月。

[12]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10月。

[1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5月。

[14]当然,似乎也可把“夊”看作形符。古文字有缀加形符的例子。参看刘钊:《金文考试零拾》,刘钊:《古文字考释丛稿》120页,岳麓书社,20057月。

[15]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 47页,齐鲁书社,19897月。

 

 

附记:小文的完成有赖于张新俊、周忠兵两位先生的指点,特此致谢。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0年12月19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0年12月19日



点击下载word版:0764释《彭祖》中的“缨 ”字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環保地球 在 2010/12/19 20:20:18 评价道:第1楼

    李天虹《上博六《景公瘧》字詞校釋,《古文字學論稿》342頁:《彭祖》2號簡“經緯”的“緯”,右旁寫法與《天子建州》甲13“韋”字同。

    1378×731

    《彭祖》中間類似“女”形的形體,其左邊豎筆應該是屬於最下面“止”旁的,因為寫太長而粘黏到到中間的“止”旁,遂誤成“女”形。

  • 環保地球 在 2010/12/19 21:02:31 评价道:第2楼

    玺印“妆”字作“”(《古玺汇编》3756)、包山简的“”字作“

     

    上述二字是否理解為從安較妥

  • 水墨翰林 在 2010/12/20 10:01:50 评价道:第3楼

    敝人的意见是,右旁竖画上的饰笔为“女”形饰笔,此种饰笔在铭文中多见,而此种“女”形“盖足趾形所譌变”(见《金文形义通解》“允”字下),如果右中部分也是“女”形,则为类化现象,所以这两部分还是两个“止”形,此其一;其二,谛审之,其实右中部分和右下部分仍然是“止”形,只是右中部分的“止”字竖画过长,穿过右下“止”字“掌部”而已。所以,不论从那一种解释,这个字仍然是“纬”字。

  • 佑仁 在 2010/12/20 21:00:25 评价道:第4楼

    「夊」旁多寫一筆而近似「女」形,或可以「降」字為例。(環保先生的解法也頗有道理)

    126×164(古陶文字徵.頁254)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6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