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竹簡《程寤》校補
(首發)
蕭旭
靖江市廣播電視台
釋文據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劄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研讀札記》[1] 。
(1)大姒夢見商廷隹(唯)(棘)
按:隹,當校作“生”。孟蓬生先生謂“隹”當訓“有” [2],蓋未允。《文選·石闕銘》李善注引作“太姒夢見商之庭生棘”,《類聚》卷89引作“夢南庭生棘”,《今本竹書紀年》卷下沈約注:“夢商庭生棘。”《宋書· 符瑞志上》同;《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作“太姒夢見商庭生棘”。並其證也。《類聚》卷79、《白帖》卷 23、《御覽》卷397、533引並作“大姒夢見商之庭產棘”,《爾雅翼》卷12同;《博物志》卷8:“太姒夢見商之庭產棘。”產亦生也。“廷 ”同“庭”。
(2)乃 〓(小子)(發)取周廷杍(梓)梪(樹)於氒(厥) 𨳿(外),〓(化為)松柏棫柞
按:諸書所引惟《博物志》卷8有“乃”字,與此簡合。梪,《文選》李善注、《類聚》卷79、卷 89、《御覽》卷397、卷533引作“樹”,《博物志》卷8、《宋書》、《今本竹書紀年》卷下沈約注、《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亦作“樹”;《爾雅翼》卷 12作“植”,義同。考《文選·陸倕·石闕銘》:“周史書樹闕之夢。”是陸氏所見亦作“樹”字也。氒,為“厥” 古字,此簡當讀為闕,《文選》李善注、《類聚》卷79、卷 89、《御覽》卷397、卷533引並作“闕”,《博物志》卷8、《宋書》、《今本竹書紀年》卷下沈約注、《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爾雅翼》卷12亦作“闕”。𨳿 ,為“閒”古字。校為“外”,非也 [3]。《說文》:“閒,隟也。𨳿,古文閒。”此簡正可印證《說文》,至可寶貴。《文選》李善注、《類聚》卷89、《御覽》卷 397、533引並作“間”字,《博物志》卷8、《宋書》、《今本竹書紀年》卷下沈約注、《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爾雅翼》卷12、《玉海》卷169亦並作“間”字。《類聚》卷79 引脫“間”字。“間”同“閒”。“化為”二字上,《類聚》卷79、《白帖》卷23、《御覽》卷397引有“梓”字,《博物志》卷8、《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爾雅翼》卷12亦有“梓”字,《御覽》卷953、《事類賦注》卷24引作“太姒夢周梓化為松”,《類聚》卷 88 引《太公兵法》:“周太姒夢周梓化為松。” 《文選》李善注、《御覽》卷533引無“梓”字,《博物志》卷8、《宋書》、《今本竹書紀年》卷下沈約注亦無“梓”字,同此簡。
(3) (寤)敬(驚)
按:《類聚》卷79引作“寐覺” ,《白帖》卷23 引作“驚寤” ,《御覽》卷397引作“寤驚” ,《御覽》卷533引作“驚”,《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作“覺而驚”,《博物志》卷8、《爾雅翼》卷 12作“覺驚”。《說文》:“寤,寤覺而有言曰寤。”《小爾雅》:“寤,覺也。”又字或作悟,《文選·寡婦賦》:“怛驚悟兮無聞。”《說文》:“悟,覺也。”寐覺曰寤,心覺曰悟,二字同源。
(4)敝告宗方(祊)𡉣(社)禝(稷)
按:《宋書》作“文王幣告羣臣”,《今本竹書紀年》卷下沈約注作“ 文王幣率羣臣”,《御覽》卷84引《帝王世紀》作“命祝以幣告於宗廟羣神”。率,讀為膟、𦝭,《說文》:“𦝭,血祭肉也。膟,𦝭或從率。”段玉裁曰:“‘肉’是衍字,血祭不容有肉。《祭義》疏引《說文》、《字林》:‘膟,血祭。’無肉字。”[4] 《集韻》:“𦝭,師祭也。”字或作類、禷, 《國語·楚語上》:“心類德音。”王引之曰:“類之言率也……率與類古同聲、同義,而字亦通用。”王氏舉兩字相通之例甚多[5] 。《說文》:“類,以事類祭天神。”《玉篇》:“禷,祭也,師祭也,或作𦝭。”《五經文字》卷中:“禷,師祭名,五經及《釋文》皆作類,唯《爾雅》從示。”敝,讀為幣。《戰國策·韓策一》:“多其車,重其幣。”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幣” 作“敝”。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夫晉之使者,敝重而辭庳(卑)。”《左傳·昭公十一年》:“今幣重而言甘。”“敝重而辭庳 ”即“幣重而言甘”也。亦其證。幣告,以幣帛祭神也。告,謂告類(禷)也。上古人、神合一,“群臣”即“群神”。《國語·魯語上》:“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史記·孔子世家》同。《初學記》卷19、《文選·思玄賦》李善注、《左傳·文公十七年》疏、《書·益稷》疏、《御覽》卷375引《國語》皆作“群臣”,《後漢書》卷109李賢注引《史記》亦作“群臣”,《家語·辨物》、《博物志》卷2並作“群臣”,《呂氏春秋·愛類》高誘注亦云:“禹致群臣於會稽。”此其例。
(5)王及大(太)子發並拜吉夢
按:吉,《類聚》卷79、卷 89、《白帖》卷23、《御覽》卷397引同,《潛夫論·夢列》、《御覽》卷 84引《帝王世紀》亦作“吉”。《御覽》卷 533引作“告”,《宋書·符瑞志上》亦作“告” 。“告”為“吉”形誤。
(6)人甬(用)女(汝)母(謀),㤅(愛)日不𧿞(足)
按:缺字當補“惟”或“維”、“唯”。《書·泰誓中》:“我聞吉人爲善,惟日不足;凶人爲不善,亦惟日不足。”《詩·天保》:“降爾遐福,維日不足。”《書鈔》卷2引作“唯”。考《逸周書·大開解》:“戒後人其用汝謀,維宿不悉、日不足。” [6] 正作“維”字。清華簡《保訓》:“日不足,唯宿不祥。”“日不足”上當亦脫“唯”字。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研讀札記》,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 src_id=1352。
[2]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 Src_ID=1352。
[3]周波已指出:“《程寤》从門从外之字還是從今本讀為‘間’比較好。《說文》‘閒’字古文同此。上博《容成氏》簡6‘𨳿’即用為‘間’。”附記於此。 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 Src_ID=1352。
[4]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第173頁。
[5]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第516頁。
[6]“悉”疑“恙(祥)”誤。《墨子·公孟》: “公孟子曰:‘善!吾聞之曰:宿善者不祥。’”《淮南子·繆稱篇》:“文王聞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說苑·政理》“(呂望)對曰:‘宿善不祥。’”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月1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月13日
点击下载附件:0793清華竹簡《程寤》校補
蕭兄呀,生隹兩個字,如果說隸楷階段互訛,還是可備一說的。如果說戰國古文這兩個字互訛,就有点勉强了。
孟先生,我于古文字,古音,都一窍不通.故著一盖字遮遮羞.我妄议了,先生幸勿笑.
蕭兄不必太客氣。我的意見也是一己之私,先生肯著筆,也是俺的榮幸哩!
李學勤正釋作“氒(闕)間”,參見李學勤《清華簡九篇綜述》,《文物》2010年第5期。当时失检,附记于此。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