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曹建敦:清華簡(一)《楚居》中的“內尸”小議
在 2011/4/1 13:54:21 发布

清華簡(一)《楚居》中的“內尸”小議

首發

 

曹建敦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清华简(一)《楚居》簡文云:“夜而內。”[1],整理者認為是祭祀名,懷疑為“陳列犧牲以祭”。這種看法是基於尸訓為陳這一故訓而得出的認識。陳偉先生贊成整理者的意見,並認為,“實際上是祭祀的準備階段”。[2]對於這一解釋,思考良久,終覺文義未安。一則,先秦文獻中,尸尚無類似的用法。再則,將之理解為陳列犧牲以祭,屬於增字解釋簡文,依據“尸,陳也”的故訓,也可以理解為陳其它祭品以祭,未必單指陳犧牲而言。

近得沈培先生在第三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32527日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57頁)上提交的《關於古文字材料中所見古人祭祀用尸的考察》一文,沈先生認為《楚居》篇中的“”是祭祀之尸。關於字用作祭祀之尸解,學者論之已多[3],沈先生在文中也做了論證,不贅。沈先生的看法是對的,簡文中的,其實就是指祭祀中所立之尸。我們知道,周代祭祀中,設有尸來象徵神靈受享,尸為神象,其地位尊貴,為祭禮中的核心。文献记载较多,如《禮記·坊記》曰:“祭祀之有尸也,宗廟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天子、諸侯以有爵位者為尸,卿大夫、士以受祭者的孫輩為尸。《公羊傳·宣公八年》何休注:“禮,天子以卿為尸,諸侯以大夫為尸,卿大夫以下以孫為尸。”《詩·大雅·既醉》:“令終有俶,公尸嘉告。毛傳:“公尸,天子以卿,言諸侯也。”《禮記·祭統》曰:“子不可為父尸,孫可為王父尸。”(附帶說明下,學者多引用《禮記·曾子問》“祭成喪者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祭殤必厭,蓋弗成也。祭成喪而無尸,是殤之也”、《曲禮》“《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之語,來說明古代祭祀有抱孫之事。王國維先生云:“是古之為尸者,其年恒幼。”[4]從《儀禮》、《禮記》用尸以及對尸的禮敬看[5],此語並不確切。抱孫為尸屬於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法。)立尸的原因,東漢《白虎通義》解釋說“祭所以有尸者何?鬼神聽之無聲,視之無形,升自阼階,仰視榱桷,俯視幾筵,其器存,其人亡,虛無寂寞,思慕哀傷,無可寫泄,故座尸而食之,毀損其饌,欣然若親之飽,尸醉若神之醉矣”,[6]庶幾得之。

沈先生將簡文“內尸”讀作“入尸”。但何謂“入尸”?沈先生的文章并未有過多的解釋。下面对沈文作一补充,我們認為,簡文之“內尸”即“納尸”,“納尸”指迎尸。從語法上考慮,簡文“懼其主”的主語應是楚人,“夜而納尸”的主語也是楚人,納尸強調的是祭祀者對尸的主動行為。如此理解,簡文文意上比較連貫。“納尸”一詞也見於文獻,如《大戴禮記·禮三本》曰:“廟之未納尸也。”《荀子·禮論》作“太廟之未入尸也”,《史記·禮書》作“太廟之未內尸也”。內、入、納皆通假字。未納尸即尚未迎尸,也即尸尚未進入廟中。周代祭祀,尸進入廟中,祝等宗教人員有迎尸之節,並有詔尸,延尸,妥尸等儀。如:《儀禮·士虞禮》:“祝迎尸”,“主人及祝拜妥尸。”《儀禮·特牲饋食禮》:“祝迎尸於門外”,“尸至於階。祝延尸,尸升,入。”鄭玄注也以“納尸”作為迎尸祭祀解。如《儀禮·士虞禮》:“佐食許諾,鉤袒,取黍稷祭於苴,三。”鄭玄注云:“孝子始將納尸以事其親,為神疑於其位,設苴以定之耳。”

簡文云“夜而納尸”,其實是以納尸(迎尸於楩室中)來指代祭祀,也就是說夜晚行祭祀之事。

順便提及的是,簡文“無以內之”之“內”亦通“納”,意指進獻。例證如:《尚書·禹貢》:“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禮記·內則》:“觀於祭祀,納酒漿、籩豆、菹醢,禮相助奠。”《禮記·少儀》:“臣為君喪,納貨貝於君。”《大戴禮記·夏小正》:“納卵蒜。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納者何也?納之君也。”《史記·秦始皇本紀》:“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以上“納”均作進獻、貢納解。所謂“無以納之”,意思是說無祭品奉獻神靈。由此,就引出下面的行為:於是就攘竊鄀人的犝來祭祀,但是由於害怕犝牛的主人得知,就“夜而納尸”——晚上行祭祀之事。楚人早期篳路藍縷,開啟山林,創業艱難。此簡文回顧了楚先祖的艱難歷史:即使是如此貧窮,仍然虔誠奉行祭祀不輟。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第180192頁。

[2] 陳偉:《清華簡<楚居>“楩室故事小考》,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1123日。

[3] 參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60頁;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天子建州》“禮之于廟”一句的注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11頁。

[4] 王國維:《說俎》,《觀堂集林》卷3,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57158頁。

[5] 參《禮記·曲禮》、《曾子問》、《學記》等相關記載。

[6] 陳立:《白虎通疏證》卷12《闕文》,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580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3月3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4月1日



点击下载附件:0828清華簡《楚居》“内尸” 小議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