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竹簡札記四則
(首發)
蔡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見威王》有一段記堯舜禪讓之事:
堯有天下之時,詘(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國四,故堯伐負海之國而后北方民得不苛,伐共工而后兵寢而不起,施而不用。其間數年,堯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傳之舜……舜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傳之禹。[1]
“堯身衰而治屈”,整理小组注:
屈,窮盡。
“胥天下”,整理小组注:
《孟子·萬章》記堯舜禪讓的傳說,謂“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亦有“胥天下 ”之語。
今按:《淮南子·主術》也有記堯舜禪讓之事,作:
巡狩行教,勤勞天下,周流五嶽,豈其奉餋不足樂哉?舉天下而以為社稷,非有利焉。年衰志憫,舉天下而傳之舜,猶却行而脫蹝也。 [2]
顯然可以跟漢簡對讀。
首先我們看《淮南子》“年衰志憫” 這句話,高誘注:
衰,老也。憫,憂也。
楊樹達說:
高釋憫為憂,“志憂”二字,義不相屬,其說非也。憫當讀為惽。《說文》“惽,不憭也。”《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鄭注“耄,惛忘也。”文謂堯年衰老,神志惛忘,故舉天下而傳之舜耳。[3]
案楊說甚是,惽,謂昏亂。[4]《左傳· 昭公元年》“劉子歸,以語王曰: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者,其趙孟之謂乎?” 杜預注:“八十曰耄,耄,亂也。”與《淮南子》義近。
下面,我們再看漢簡“堯身衰而治屈 ”這句話,“治”字,顯然應該依《淮南子》讀為“志”。“治”、“志”古音同在之部,又同為舌音,音近故可以假借。“志”謂心智。[5]
“ 屈”疑即“拙”之借字。“屈”之通“拙”,猶“掘”之通“拙”。《淮南子· 說林》“是故所重者在外,則内爲之掘”,王念孫引陳觀樓曰:
掘卽拙字也。《莊子·達生篇》作“凡外重者内拙”是其證。《史記·貨殖傳》 “田農掘業”,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6]
簡文是說堯身體衰老,心智拙鈍。“ 屈”,整理小组訓為“窮盡”,似亦可通。
“胥天下”,即“舉天下”。“胥” 、“舉”古韻同在魚部,“胥”之通“舉”,猶“疏疏”或作“倨倨”、“裾裾 ”。[7] “舉天下”一詞,又見於《淮南子》、 [8] 《新序》等書。 [9]
《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 27簡說:
尊賢養,原𡐨(野)如廷。[10]
整理小組注:
,讀為乂,俊傑。[11]
今按:當讀為艾。《方言》“艾,老也。”(《廣雅》同)。《孟子·告子下》說:
入其疆,土地闢,田野治,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
《孔宙碑》:
祗傅五教,尊賢養老。
“養老尊賢”、“尊賢養老”與“尊賢養(艾) ”同義。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有一篇《爲吏治官及黔首》,其中1548簡說:
五曰閒(賤)士貴貨貝。
整理者注:
《為吏之道》作“賤士而貴貨貝”。(一六九頁)[12]
今按:“閒”字整理者括注為“賤” ,實不可信。“簡”、“賤”二字古韻雖同屬元部,而聲母則分別為見紐和從紐,古音終究有別,不當視為通假的關係。
我們認為,閒當讀為簡。《淮南子· 要略》“故節財薄葬閒服生焉”,王念孫說:
閒與簡同。《莊子·天運篇》“食於苟簡之田”,《釋文》“簡,司馬本作閒。 ” [13]
又劉熙《釋名》:
閒,簡也,事功簡省也。[14]
簡,閒也,編之篇篇有間也。[15]
都是閒、簡音近通用之證。
《淮南子·俶真》:“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簡之也,清有餘於適也。”高誘注:“簡,賤也。”[16] 《呂氏春秋·驕恣》“自驕則簡士”,高誘注:“簡,傲也。”[17] 《鶡冠子·世兵》:“無見久貧賤則據簡之” ,張金城即引《淮南子》此文為證。[18] 桓譚《新論·言體論》:“昔楚靈王驕逸輕下,簡賢務鬼。”這些“簡”字都是簡慢、輕賤的意思。
《睡虎地》作“賤士”,《岳麓簡》自作“閒(簡)士”,(即上引《呂覽》之“簡士”)。“賤”、“閒(簡)” 之間為異文,應該是同義而非假借的關係。
陳劍先生看完小文後指出:
《國語·晉語七》有“且夫戎、狄薦處,貴貨而易土”(韋昭注:“貴,重也。易,輕也。”),《左傳》襄公四年作“戎狄薦居,貴貨易土”(杜預注:“易猶輕也。”),可見“貴貨(貝)(而)X某”的說法,跟“貴” 相對的X也可以是“賤”之外的詞。說明“閒士貴貨貝”之“閒”不必為“賤”,且“易”亦與“簡”義近。
《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中《爲吏治官及黔首》有一段話說:
可〓傷〓(可傷可傷),過之貴也,刃〓之〓(刃之刃之),福之𡉝(基)也。[19]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重新調整了簡序:
禍與畐(福)鄰:刃〓之〓(刃之刃之),福之𡉝(基)也;可〓傷〓(可傷可傷),過(禍)之貴也。[20]
非常正確。其後,陳劍先生把“過(禍)之貴也”的“貴”括注為“隤”,竝打一問號,以示存疑。[21]
今按:貴,似當讀為“階”。“貴” 、“階”聲母皆為見紐,“貴”古韻屬物部、“階”古韻屬脂部,古音相近,故可以假借。《莊子·德充符》說: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莊子·天道》有類似的語句作:
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爲之累。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審乎無假,而不與利〈物〉[22] 遷;極物之真,能守其本。
就是从皆、从貴聲近相通之例。
《國語·周語中》“夫婚姻,禍福之階也”、[23] 《太玄》卷十《玄圖》“四也者,福之資者也;七也者,禍之階者也。”[24] 文義與簡文相近,可以為證。
陳劍先生看完此條後有重要的補正,現徵引如下:
此處簡文當釋讀為:
禍與畐(福)鄰:刃〓之〓(刃之刃之——訒之訒之),福之 𡉝(基)也;可〓傷〓(可傷可傷——何傷何傷),過(禍)之貴(階)也。
“刃”讀為“訒”、“可傷”讀為“何傷”,此皆為原整理者及讀書會所未及者。此段簡文的中心意思是慎言、慎(微小之)事以避禍求福,可與如下“ 金人銘”中文對比:
無多言,多言多敗;……勿謂何傷,其禍將長……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孔子家語·觀周》)
無多言,多言多敗;……勿謂何傷,其禍將長……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說苑·敬慎》)
最末四小句跟簡文顯然是很接近的。“訒”謂言之難也、言之鈍也,“訒之訒之”與《家語·觀周》“誠能慎之”位置相當,其意與“金人銘”開頭之“無多言,多言多敗”相近。……
附記:
本文蒙陳劍先生審閱、指正,謹致謝忱!
[1]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48頁。
[2]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2010年,651頁。
[3]轉引自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 2010年,651頁。
[4]字又作愍、忞、暋、泯(參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年,80頁、188頁)民、(参王引之《經義述聞》“民煩”下,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8頁)文、(参王引之《經義述聞》“咸秩無文”下,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8頁)紊,皆聲近而義同。
[5]参王引之《經義述聞》“失志為昏”下,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467- 468頁。
[6]轉引自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 2010年,1178頁。
[7]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532頁。
[8]《淮南子·精神》:“故舉天下而傳之于舜,若解重負然。”見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2010年,533頁。
[9] 《新序·節士》:“昔堯之治天下,舉天下而傳之他人,至無欲也。”見石光瑛《新序校釋》,中華書局,2001年,839頁。
[10] 《睡虎地秦墓竹簡》,釋文註釋部份,文物出版社,1990年,167頁。
[11] 同上,168頁。
[12]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129頁。
[13]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年,961頁。
[14]王先謙《釋名疏證補》,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195頁。
[15]同上,296頁。
[16]何寧《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2010年,148頁。
[17]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第四冊),巴蜀書社, 2002年,2572頁。
[18] 轉引自黃懷信《鹖冠子彙校集注》,中華書局,2004年,274頁。
[19]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141頁。
[20]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石繼承 執筆)《讀〈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年2月28日。
[21] 見上引讀書會《讀〈嶽麓書院藏秦簡(壹)〉》文後的評論。
[22]利為物的誤字。說見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莊子拾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63頁。
[23] 《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48頁。
[24] 司馬光《太玄集注》,中華書局,1998年,213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4月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4月9日
点击下载附件:0836蔡偉:讀竹簡札記四則
古書中“貴”聲字與“遂”及“遂”聲字多有相通之例,疑《爲吏治官及黔首》中的“貴”當讀為“隧”。此處的“隧”應訓為道,“禍之隧”與“禍之階”意同。
補二個錯誤的說法。《淮南子·俶真篇》:“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簡之也,清有餘於適也。”簡猶輕也,《類聚》卷69引作“儉”,臆改。又《俶真篇》:“使王公簡其富貴而樂卑賤。”馬宗霍謂簡訓略,即“輕之”之意,是也。《漢書·谷永傳》顏師古注:“簡,略也,謂輕慢也。”可助證馬說。王海根謂《淮南》二例簡讀為賤(王海根《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53頁。)未允。《後漢書·梁鴻傳》:“簡斥數婦。”朱起鳳曰:“簡、賤聲轉義通。《韓子·顯學篇》:‘此人所以簡巫祝也。’即賤巫祝也。”(朱起鳳《辭通》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615頁。)亦未允。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