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馨
呂亞虎先生《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研究》於2010年12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全書定價148元。
附書影、目錄、序言、後記:
目录
序……………………………………………………………………………王暉(ⅰ)
凡例…………………………………………………………………………………(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選題意義………………………………………………………………… (1)
第二節 研究現狀………………………………………………………………… (2)
一、有關巫術的研究概況…………………………………………………………(2)
二、出土文獻所見巫術資料之研究………………………………………………(6)
(一)殷商甲骨卜辭所見巫術資料之研究………………………………………(6)
(二)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內容之研究…………………………………(8)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方法……………………………………………………… (18)
第四節 相關概念淺析………………………………………………………… (19)
一、巫術概說………………………………………………………………………(19)
二、禁忌概說………………………………………………………………………(27)
三、巫術與禁忌的關係……………………………………………………………(29)
第二章 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內容研究……………………………… (31)
第一節 物種繁衍——簡帛文獻所見嫁娶生葬中的巫術……………………(31)
一、簡帛文獻所見嫁娶中的宜忌………………………………………………… (31)
(一)嫁娶時日宜忌………………………………………………………………(31)
(二)時空方位與嫁娶宜忌……………………………………………………(49)
(三)星宿與嫁娶宜忌……………………………………………………………(56)
二、簡帛文獻所見婚姻存續中的巫術…………………………………………… (59)
(一)兩性交合禁忌………………………………………………………………(59)
(二)祈生孕育巫術………………………………………………………………(65)
三、簡帛文獻所見死喪葬埋中的宜忌…………………………………………(121)
(一)死、葬忌同陰或同陽日……………………………………………………(121)
(二)葬忌丁丑日………………………………………………………………(124)
(三)葬忌辰日…………………………………………………………………(124)
第二節 行道不易——簡帛文獻所見行歸巫術………………………………(126)
一、簡帛文獻所見行歸宜忌……………………………………………………(126)
(一)出行歸往與時日宜忌……………………………………………………(127)
(二)出行歸往與時空宜忌……………………………………………………(140)
(三)出行歸往與星宿宜忌……………………………………………………(145)
二、簡帛文獻所見出行巫術……………………………………………………(145)
(一)行前除道…………………………………………………………………(146)
(二)急行厭勝…………………………………………………………………(150)
(三)行途驅邪…………………………………………………………………(152)
(四)行宿衛身…………………………………………………………………(155)
(五)健足疾行…………………………………………………………………(157)
第三節 生存發展——簡帛文獻所見社會生活中的巫術……………………(161)
一、疾病災異與巫術禳治………………………………………………………(161)
(一)疾病災異的原因…………………………………………………………(161)
(二)鬼怪致疾與巫術禳治……………………………………………………(165)
二、疾病災異與巫術醫療………………………………………………………(185)
(一)巫、醫關係………………………………………………………………(185)
(二)簡帛文獻所見醫療巫術………………………………………………… (188)
三、夢幻休咎與巫術禳治………………………………………………………(191)
(一)致夢原因…………………………………………………………………(191)
(二)巫術禳夢…………………………………………………………………(192)
四、人事交往中的禳治巫術……………………………………………………(196)
(一)禳治家內不和……………………………………………………………(196)
(二)禳治與人爭訟……………………………………………………………(208)
五、農事生產中的巫術…………………………………………………………(211)
(一)農事宜忌及其信仰背景……………………………………………………(21)
(二)農事生產中的巫術………………………………………………………(218)
第三章 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儀式研究……………………………… (232)
第一節 巫術活動中的形體儀式……………………………………………… (233)
一、畫地…………………………………………………………………………(233)
(一)五畫地(或午畫地)………………………………………………………(233)
(二)直五橫……………………………………………………………………(237)
(三)周畫中……………………………………………………………………(238)
二、被發(即披發、解發、釋發)…………………………………………………(239)
三、毋(勿)顧……………………………………………………………………(244)
四、禹步…………………………………………………………………………(247)
第二節 巫術活動中的口頭儀式……………………………………………… (254)
一、咒語…………………………………………………………………………(254)
(一)威脅類咒辭………………………………………………………………(255)
(二)勸導類咒辭………………………………………………………………(263)
(三)陳述類咒辭………………………………………………………………(263)
二、唾……………………………………………………………………………(264)
三、皋……………………………………………………………………………(268)
第三節 巫術活動中的用“符”…………………… …………………………(275)
一、簡帛文獻所見的巫符………………………………………………………(275)
二、符的巫術文化功能…………………………………………………………(279)
第四章 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方法研究……………………………… (282)
第一節 順勢巫術法則的應用………………………………………………… (283)
第二節 觸染巫術法則的應用………………………………………………… (285)
第三節 反抗厭勝法則的應用………………………………………………… (292)
一、名字厭勝……………………………………………………………………(292)
(一)借神靈名號以厭之………………………………………………………(292)
(二)直呼鬼名以厭之…………………………………………………………(294)
二、靈物厭勝……………………………………………………………………(299)
三、穢物厭勝……………………………………………………………………(302)
四、陰陽厭勝……………………………………………………………………(307)
第五章 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靈物研究……………………………… (309)
第一節 植物類巫術靈物的應用……………………………………………… (309)
一、桃木(弓、杖、柄、梗、偶人、東向枝等)…………………………………(309)
二、牡棘(矢、椎、柄、劍、刀等)………………………………………………(319)
三、牡荊…………………………………………………………………………(325)
四、桑木(皮、杖等)………………………………………………………………(327)
五、(即茜草)…………………………………………………………………(329)
六、白茅…………………………………………………………………………(332)
七、葦草…………………………………………………………………………(335)
第二節 動物類巫術靈物的應用……………………………………………… (337)
一、人體排泄類…………………………………………………………………(337)
(一)女子月事布………………………………………………………………(337)
(二)男子精液(男子洎、男子惡)………………………………………………(342)
(三)尿液(嬰兒溺、童溺)………………………………………………………(344)
(四)人泥………………………………………………………………………(346)
(五)其他………………………………………………………………………(346)
二、禽獸排泄物類………………………………………………………………(349)
(一)犬矢(即犬屎)……………………………………………………………(349)
(二)豕矢(即豬屎)……………………………………………………………(351)
(三)雞矢(即雞屎)……………………………………………………………(351)
第三節 礦物類巫術靈物的應用……………………………………………… (352)
一、黃土…………………………………………………………………………(352)
二、白石…………………………………………………………………………(353)
三、火……………………………………………………………………………(355)
四、灰……………………………………………………………………………(357)
第四節 日常祭、用品類巫術靈物的應用…………………………………… (360)
一、食、藥用物類………………………………………………………………(360)
二、服用、器具類…………………………………………………………………(362)
第六章 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其他巫術事象研究………………………… (367)
第一節 巫術活動對時空、方位的選擇……………………………………… (367)
一、巫術活動對時日的選擇……………………………………………………(367)
二、巫術活動對地點的選擇……………………………………………………(368)
三、巫術活動對方位的選擇……………………………………………………(369)
四、巫術活動對時空、方位選擇的信仰背景……………………………………(370)
(一)對陰陽學學說的運用……………………………………………………(370)
(二)對神秘力量的崇拜………………………………………………………(372)
第二節 巫術活動中的神秘數字……………………………………………… (373)
一、數字“七”在巫術療法中的運用……………………………………………(373)
(一)數字“七”在巫術療法中的動量…………………………………………(373)
(二)數字“七”在巫術療法中的物量…………………………………………(377)
(三)數字“七”在巫術療法中與男女性別的關係……………………………(378)
二、藥物劑量與“七”及其倍數的關係…………………………………………(381)
三、數字“七”的神秘文化意義分析…………………………………………(383)
結語……………………………………………………………………………… (387)
參考文獻………………………………………………………………………… (392)
後記………………………………………………………………………………(400)
序
呂亞虎博士于2005年下半年隨我攻讀中國古代史先秦史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2008年6月,他以博士學位論文《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研究》參加了畢業答辯,論文獲得了外審專家和參加畢業論文答辯諸位專家的好評。該論文當年被評為陝西師範大學十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之一,2009年又被陝西省學位委員會評為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亞虎博士這篇論文的選題也是我 2005年作為首席專家承擔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專案“中國早期文字與文化研究”的子課題之一。2009年5月,亞虎博士進入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跟隨著名思想史專家張岂之先生從事相關課題的博士後研究工作,他對論文又作了修改和完善,近來交由科學出版付梓問世,借此機會談幾點我的粗淺認識。
從目前學術界出版的有關中國古代巫術方面的論著來看,數量的確不少。但從所引用的古文獻資料來看,絕大多數是時代偏晚的。在子書中最早的巫術資料可能要數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在醫書中巫術資料最早可能要數唐孫思邈的《千金翼方》,餘則更晚。殷周時期甲骨文金文雖多,然可肯定是有關巫術資料的也並不太多,比較肯定的也就是甲骨文中有關焚尪祈雨的卜辭,其餘則實感寥寥。然而有幸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出土的大量戰國秦漢簡帛資料迅速改變了這種局面。戰國秦漢竹簡中的“日書”資料包含了大量的巫術內容。如湖北江陵九店楚簡《日書》、云夢睡虎地秦簡《日書》、江陵王家台秦簡《日書》、沙市周家台秦簡《日書》、江陵岳山秦簡《日書》、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還有甘肅武威磨咀子、永昌水泉子、湖北隨州孔家坡、阮陵虎溪山、荊州印臺、陝西西安杜陵等地出土的漢簡《日書》資料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北京大學等單位所藏的漢簡《日書》;另外,出土醫書中的巫術資料也競相問世。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雜療方》、《養生方》、《雜禁方》、《胎產書》等篇,湖北沙市周家台秦墓醫書,甘肅武威旱灘坡漢代醫簡,安徽阜陽漢代醫簡,等等。這為我們研究戰國秦漢時期的巫術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因有了這些豐富的而且作為研究巫術也是很早很可靠的出土文字資料,亞虎博士的學位論文方能脫陳出新,考論精審,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根據這些材料,亞虎博士分別從語言、行為動作、所用靈物道具、時空方位數字、原型及其流變等方面研究了巫術的種種表現和具體內容;也討論了順勢巫術、觸染巫術以及厭勝巫術法則,在戰國秦漢時期人民生活中實際操作應用情況;還進一步分析了那時的人們利用巫術戰勝各種妖魔鬼怪、自然災害、生老病死等災難厄運的心理活動和民俗觀念。由於這些出土材料描述具體,巫術作法生靈活現,讀來令人高興,十分痛快!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這些戰國秦漢簡帛文獻資料可見,這一時期“巫醫不分”的現象仍然很盛行。古“醫”繁體作 “醫”,異體字作“毉”,可見古“醫”字是以“巫”為意符,這表明“巫”與“醫”的關係:醫療、醫生、醫藥之 “醫”是隸屬于“巫”的。《世本·作篇》曰:“巫咸初作醫。 ”《呂氏春秋·勿躬》云:“巫彭作醫。 ”《說文·酉部》也說:“醫,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廣雅·釋詁》亦云:“毉,巫也。”這些資料確實說明醫療活動最初是隸屬于巫祝人員的。從《山海經》可見,最初的藥材也是由巫祝來掌管的:《大荒西經》云:“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海內西經》亦云:“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郭璞云:“皆神醫也。”郝懿行箋疏云:“為距卻死氣求更生也。”可知靈山“百藥”及開明東之“不死之藥”皆是由巫咸、巫彭等巫職人員掌管,但“百藥”和“不死之藥”明顯是用來治病的,所以郭璞注云“皆神醫也”。這正是“巫醫不分”的表現:不管巫師用詛祝的方式治病,還是用藥材來拒死求生,都只是驅鬼逐邪的一種方式而已。《左傳·成公十年》中秦國醫生醫緩說晉景公“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也就表明不管是灸攻,還是針刺,抑或用藥材,都只是醫生(巫師)用來驅逐那些“二豎子”一類病魔的“道具”。這種“巫醫不分”的現象在戰國秦漢簡帛資料中反映的更為充分。例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大量巫術性的醫方,在本書第一章第三節“疾病災異與巫術醫療”所引該批資料中,僅禁咒方就有28方,涉及病名有治療“去腥臊”、“去疣”、“去”、“去蠱病”等等。不僅有念咒詛誦式,還有使用具體行為動作的巫術儀式,如用“唾”、“禹步三”、“五畫地”等。明明是口念詛咒的巫術,卻被認為可以制服病魔;明明是巫祝作法的巫術,卻被名之為“病方”!這使我們十分真切地感受到“巫醫不分”而且以巫術方式治病的案例。據統計,帛書《五十二病方》所載醫方共283方,包括的病名約103個,其中含巫術性質的醫方就有近60方,約占總醫方的21.2%;涉及的疾病有 18種,約占總病名的17.5%。可知這批古醫方巫術治病之法仍然盛行,充分展現了這一最早的病方中“巫醫不分”的性質特點。
從《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研究》我們還可看到,亞虎博士不僅功底扎實,而且用心學問。這部論著的特色之一是注意把巫術的理論分析與巫術的個案分析充分結合起來。其次,該論著涉獵的學科眾多,不僅涉及歷史學,還涉及語言文字學、文化人類學、宗教學、醫學、植物學等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利用戰國秦漢簡帛資料時,他總是從語言文字學的字詞入手,注意疑難字的辨析,關注各家不同說法;又能注意從古代字書詞典的各種義項,根據竹簡帛書的上下文直接尋求比較恰切的含義,這樣就把文義的分析落實到了實處,而且有一些植物名詞還注意配上現代植物學的圖例,就使人更直觀了。
亞虎博士多年沉潛於學術研究,學習刻苦,樸實敦厚,心無旁騖,近年來已發表不少有價值的學術論文。作為他的導師,欣慰之餘,也期待他將來有更多的成果問世!
王暉
2010年11月20日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的。2009年5月,我進入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著名思想史專家張岂之先生以博大的學術寬容胸懷,允許我繼續從簡帛文獻資料入手做秦漢社會民生信仰方面的研究,借此機會,我對本書做了進一步的修改,增補了一些寫作中未能及時見到的新資料,同時對文中幾處觀點做了一點調整。
2005年9月,我在年過而立之時,有幸忝列著名先秦史專家王暉教授門下,跟隨先生在職攻讀先秦史。學位論文從選題、結構佈局以至整個寫作過程,其間無不凝聚著恩師王暉教授的諄諄教導和心血。此外,王先生還在生活上給予我多方關照,為我解除了許多後顧之憂,使我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餘,能靜下心來完成學業。可以說,沒有先生的嚴格要求、悉心指導和多方關照,我的學位論文是不可能按期順利完成的。師恩終生難忘!
在陝師大多年的學習和工作期間,有幸聆聽到尹盛平研究員、趙世超教授、臧振教授、張懋鎔教授、賈二強教授、袁林教授、商國君教授等在各自領域內的大雅之音。諸位先生在學術上的獨特見解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不僅使我領悟了許多為學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有機會近距離領略了大家的風範。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感謝諸位先生多年來的培養和教誨!
2008年5~6月份,論文在送審和答辯中,分別得到武漢大學陳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王子今教授、南京大學水濤教授、四川大學彭裕商教授、山東大學方輝教授等評審專家和主持及參加論文答辯的西北大學劉寶才教授、黃留珠教授等專家認真細緻的審閱和評議,各位先生在對論文給予較高評價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見。對諸位先生的熱心指導和幫助,在此致以衷心地感謝!
感謝張衛東博士、高升榮博士、梁剛博士、沈斌博士、程義博士、范虹博士等友朋以及師姐邵英博士、師兄郭旭東博士、師弟謝耀亭博士、師妹何飛燕博士等同門,在論文寫作中,他們或為我提供資訊、複印資料,或給予我精神上的鼓勵,各位的高情厚誼,令人難忘!
還要感謝我的父母、岳父母、兄嫂、愛人和女兒,沒有他們多年來的理解和支持,我很難在求知之路上走的這麼遠。我衷心地謝謝他們!
本書的出版得到陝西師範大學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早期文字與文化研究”經費及西北大學博士後經費的資助,責任編輯海宁女士為書稿的順利出版也付出了許多心力,在此一併致以誠摯謝意!
由於本人學力有限,書中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呂亞虎
2010年11月25日寫于西安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