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沈培:《上博(六)》和《上博(八)》竹簡相互編聯之一例
在 2011/7/17 15:27:20 发布

《上博(六)》和《上博(八)》竹簡相互編聯之一例

(首發)

 

沈培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國文化硏究所中國古籍硏究中心

 

四年前,本人曾發表一篇小文,談及《上博(六)》中《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應是連續抄寫的兩篇。[1]《平王與王子木》最後的幾句話,拙文按照原整理者的讀法讀為「王子不知𣏟(麻),王子不得君楚,邦或不得」,並認為文意已足,後面可能並無缺簡。

後來,有幾位硏究者都認為其後當有它簡。何有祖先生將其後接以《平王問鄭壽》的第7簡,讀為「王子不知𣏟(麻),王子不得君楚邦,或(又)不得【木4喪。溫恭淑惠,民是當望。【壽7[2]

單育辰先生則認為:[3]

我們認為,《平王與王子木》簡4其實並不是最末一簡,而其後還應有一簡,“上博”未收或已佚失,從《左傳·哀公十六年》“楚大子建之遇讒也,自城父奔宋。又辟華氏之亂於鄭,鄭人甚善之。又適晉,與晉人謀襲鄭,乃求復焉。鄭人復之如初。晉人使諜於子木,請行而期焉。子木暴虐於其私邑,邑人訴之。鄭人省之,得晉諜焉,遂殺子木。”來看,《平王與王子木》簡4的那句話應釋為“王子不知麻,王子不得君楚邦,或(又)不得”,其後應該缺失了最後一簡“其死”這樣的文字。

今年年初,本人將拙文修改後投給《簡帛》第六輯,對拙文原來的說法進行了修改,其中說到:

現在我們同意《平王與王子木》第4簡後當有缺簡的觀點,但仍然認為此簡與《平王問鄭壽》第7簡無法連讀。不僅二者字體不同,更主要的是連讀之後文義難通。何文解釋“或不得喪”的意思不合情理。單文謂“或不得”之後可能有“其死”之類的話,也於理難通。“不得其死”之類的惡語大概不可能出自臣子對王子之口。古人常言“君國子民”,作為君主是既想得國(或得地)又想得民的,有的乃以得國(或得地)而不得民為憾事。因此,頗疑“不得”後面缺失的賓語當是“民”或“民心”之類的詞語。

《簡帛》第六輯估計在年內即將出版。十分湊巧的是,今早我們有幸翻閱了剛出版的《上博(八)》。其中收有《志書乃言》一篇,此篇最後一簡只抄了「臣楚邦」三個字,後加鉤識符號,表示一篇的結束。整理者將此簡與前一簡連讀為「吾無如社臣楚邦」,並解釋說:

「社臣楚邦」,是指楚國社稷之臣,也是身系國家安危之臣,即國家之重臣。

顯然,這種說解是十分勉強的,大概不足信。聯繫我們前面所講的內容,我們認為,這支簡應該就是《平王與王子木》的最後一支簡,將其與前面簡文連讀,即:[4]

王子不知麻,王子不得君楚邦,或不得臣楚邦。

文意十分妥帖。至於《平王與王子木》與《志書乃言》兩篇簡文,無論是文字還是簡長等方面都是一致的,讀者自可參看整理者的「說明」,無需贅言。

2011716日早

 

補記:

  承程少軒兄告知,郭永秉兄也有相同的編聯意見。相信一定也有其他同道會提出相同的意見,拙文只能看作是代表這些同道作了一個較早的說明而已。



[1] 沈培:《《上博(六)》中《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應是連續抄寫的兩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1),2007712日。

[2]何有祖:《<平王問鄭壽>末簡歸屬問題探論》,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713日。釋文“溫”、“惠”是何文的看法,正確可從,原整理者釋讀為“函(謙)”“德”,不確。又,釋文中的“當”應改釋為“瞻”,參看陳劍:《讀<上博(六)>短劄五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720日;又參看劉釗:《<上博五·君子為禮>釋字一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723日;又參看孟蓬生:《“瞻”字異構補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86日。另外,釋文中的“是”,郭永秉先生釋為“疋”讀為“胥”,參看郭永秉:《讀<平王問鄭壽>篇小記二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830日。

[3]單育辰:《占畢隨錄》,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727日。

[4] 參看馬承源主編:《上博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7月1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7月17日。



点击下载附件:0899沈培:《上博(六)》和《上博( 八)》竹簡相互編聯之一例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高佑仁 在 2011/7/18 20:38:09 评价道:第1楼

    至於《平王與王子木》與《志書乃言》兩篇簡文,無論是文字還是簡長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

    如果再順著這個思路推,〈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志書乃言〉、〈王居〉(後二篇部分簡尚未有定論),可能同抄於一卷,簡長、上下編聯的相關位置都非常相近。

  • 單育辰 在 2011/7/18 21:38:44 评价道:第2楼

    高佑仁:

    至於《平王與王子木》與《志書乃言》兩篇簡文,無論是文字還是簡長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

    如果再順著這個思路推,〈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志書乃言〉、〈王居〉(後二篇部分簡尚未有定論),可能同抄於一卷,簡長、上下編聯的相關位置都非常相近。

     

    再加上《命》,《命》與《志書乃言》、《王居》竹簡形製及字跡全同。

  • 劉洪濤 在 2011/7/18 22:01:46 评价道:第3楼

    有保存狀態上的證據才可信。

  • 蘇建洲 在 2011/7/18 22:12:28 评价道:第4楼

    單育辰:
    高佑仁:

    至於《平王與王子木》與《志書乃言》兩篇簡文,無論是文字還是簡長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

    如果再順著這個思路推,〈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志書乃言〉、〈王居〉(後二篇部分簡尚未有定論),可能同抄於一卷,簡長、上下編聯的相關位置都非常相近。

     

    再加上《命》,《命》與《志書乃言》、《王居》竹簡形製及字跡全同。

    由整理者公佈的資料來看,確實是如此。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274頁將這些分成兩批材料,不知為何?

  • 程少軒 在 2011/7/19 6:04:24 评价道:第5楼

    四篇竹書保存皆十分完好(僅《王居》7上端略殘),似可看作它們同編一冊旁證的。

    李零先生的方案只是初步整理的分類。上次李零先生來作講座時曾提到初步整理時所據圖版比例不一,導致分篇存在問題,如《從政》便因圖版有大小兩種而誤分為甲乙兩本。想必楚王故事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 佑仁 在 2011/7/23 23:09:23 评价道:第6楼

    如果依照陳劍先生〈《上博(八)·王居》復原〉一文的編聯意見,上博八的〈志書乃言〉(1-7簡,無簡8)以及〈王居〉(通篇/1-7簡)並加上〈命〉簡4、簡5當統稱為〈王居〉(因為有篇題)。

    透過字跡比對可以有以下兩個結論:

    1.〈王居〉篇的篇題與正文的出自不同人之手,這情況上博簡已多見,如〈曹沫之陣〉。

    2.復合後的〈王居〉篇字形與〈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不同(但不包括能併入〈平王與王子木〉篇的〈志書乃言〉簡8),〈王居〉篇有許多特徵字,例如:可、之、而、止、以、我、心等,都和兩篇〈平王〉作品有很大的差異,其中「止」形喜歡寫成下半从二「」,如「」,具有很明顯的區別性。〈王居〉篇固然竹簡形制與二篇〈平王〉作品非常類似,但是畢竟不是連續抄寫,書手又不同,由是觀之,李零分成兩類應該是比較謹慎的態度。

  • 松鼠 在 2011/9/23 23:00:27 评价道:第7楼

    《平王與王子木》簡4從“王子不知麻”至簡末與上博八《志書乃言》簡8的字跡是一致的,並且能連讀,但是這些字跡與《平王與王子木》其他簡的字跡並不相同,其抄手正是《平王問鄭壽》、《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的抄手。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