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讀書會:上博八《有皇將起》校讀
在 2011/7/17 15:30:38 发布

 

上博八《有皇將起》校讀

(首發)

 

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

 

《上博八·有皇將起》為楚辭體作品,原無篇題,今存簡六支,因殘損及缺簡,除簡四與簡五可能原本相連外,各簡難以連讀,只能以意相屬,故難解處亦尚多。我們在曹錦炎先生原釋文及考釋的基礎上,對簡文進行進一步探討,新訂釋文如下:

又(有)皇(凰)(將)(起)今可(兮),(助)[1](教)保子[2]今可(兮)。囟(思)遊於忎(仁)[3]今可(兮),能與余相(助)今可=(可(兮)。可)(幾)成夫[4]今可(兮),能為余拜[5]楮柧今可(兮)。【1】……自[6](誨)今可(兮),又(有)(過)而能改今可(兮)。亡(無)又(有)風(諷)今可(兮),同異心今可(兮),又(有) [7]……【2】大(路)今可(兮),[8]與楮今可(兮)。(慮)余子丌(其)速倀(長)今[可(兮)]……【3】今可(兮),鹿(麗—離)[9]凥(居)而同欲今可(兮)。(周)流天下今可(兮),(將)莫皇[10]今可(兮)。又(有)不善心耳[11]今可(兮),莫不弁(變)改[12]今可(兮)。女=(如女)子(將)(泣)[13]今可(兮),【4】若余子力今可(兮)。族=[14](慎)毋(忤?牾)[15]今可(兮),日月卲(昭)明今可(兮)。視毋以三……【5】也今可(兮),[16]三夫之旁也今可(兮)。膠膰秀(誘)余今可(兮),蜀(獨)三夫今可(兮)。膠膰之腈也今可(兮),夫三夫之也今可(兮)。【6

 

 



[1] 字作形,當為清華簡《皇門》所見字的省體,以前有學者直接釋為“助”,若此處讀為助,可謂文從字順。

[2] “教保子”,原釋文以保子連讀,謂“保子”指未成年的貴族子弟。 “保子”一語不見於文獻,保也可能为動詞,教、保二動詞連用。

[3] 簡文“忎(仁)”作形,與愛字上部不同,整理者釋為愛,不確。

[4] “成夫形,整理者釋哀,明显與字形不合。可能讀為“幾”,參看裘錫圭《釋戰國楚簡中的“”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11月),此處通“冀”,解為期望,希望之義。《左傳·哀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月以幾。” 杜預注:“冀君來。” 陸德明釋文:“幾,音冀,本或作冀。”《漢書·杜欽傳》:“爲國求福,幾獲大利。”

[5] 拜,整理者釋為跪拜之拜,謂“拜楮柧”為拜師。按此處“拜”亦可能如《詩經·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之拜,文獻尚不足徵,志之存疑。

[6] 此簡首字整理者闕釋,其字作形,當即“自”字。

[7] 整理者讀前两 字為奉,读後一字為逢,前後當加以統一。

[8] 字整理者釋戟,此字亦見於包山楚簡270號 “彫”,李家浩先生認為其字從朝省聲,“彫”即包山一號櫝的“彫輈”(《信陽楚簡“樂人之器”研究》,《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12月。)字簡文作,即楚文字常見“郢”之,整理者釋為“栽”,不確。

[9] 整理者讀此處鹿字為“獨”,從用字習慣上看,讀“獨”不如讀“離”。楚文字“鹿”往往用作“麗”,麗可讀為離。《詩·小雅·雨无正》:“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勩。”鄭玄笺:“長官之大夫於王流于彘而皆散處。”《左傳·文公十六年》:“夫麇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

[10] 整理者釋為“將莫惶”,即“不需要惶惑”。疑此處莫或讀為“慕”,皇讀為凰。

[11] 又不善心耳,整理者以又為副詞,訓善為擅長、善於,以“心耳”為心與耳。疑此處又似宜讀為有,不善即不好、不嘉之意。依韻讀,此句當與下句協韻,下句“改”為之部字,耳為之部字,两字古韻相同。如以耳為句末語氣詞,则以心为韻,心為侵部字,傳統上雖有“幽侵對轉”之說,甲骨文从占(侵部)之 字,裘錫圭先生即讀為幽部之憂字。然其韻部終較遠,似仍以不把耳理解為語氣詞為宜。

[12] 简文 字整理者釋“吏”,不確。此字顯為楚文字“弁”字,此处當读为變。

[13] 簡文字當分析為从水从眔,眔亦聲,即泣字,郭店簡五行簡17“泣涕”之泣作,與此正相類。整理者隸定為,對字形認識有誤,其解說自亦不可從。

[14] 简文字當隸定作,整理者隸作,不確,該字又见新蔡楚简甲三294+334“以不害、回二人受二。攻婁連為攻人受六*”。簡文此句與下句協韻,下句言及日月之明,則此字疑可讀為从亘(宣所从)得聲之字,從亘得聲之字常與光有聯繫,可參李家浩先生《攻敔王光劍銘文考釋》,《文物》19902期。

[15]  字首見,可隸定為,當从五得聲,或當讀為忤、牾一類字。

[16] 此字作形,以下文辭例推斷,當系之誤書。

【韻讀】:

簡一:起、子【之部】;仁【真部】;助、夫、柧【魚部】

簡二:(誨)、改【之部】;風、心【侵部】

簡三:(路)、楮、長【魚鐸陽對轉】

簡四:欲【屋部】;下、皇【魚陽對轉】;耳、改【之部】泣【職部】

簡五:力【職部】;、明、【魚陽對轉】

簡六:旁、余、夫【魚陽對轉】;腈、【耕部】  

由上可知,此篇以之部韻始,有換韻,多用與之部相近(職、幽)和魚部相近(鐸、陽、耕、屋)一系韻字,大致兩句一組押韻。由此可推斷,簡四與簡五可能是可以連讀的。

 

  本文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的研究成果。本篇由吉林大學研究生樂游執筆撰寫。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7月1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7月17日。



点击下载附件:0907讀書會:上博八《有皇將起》校讀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鄔可晶 在 2011/7/17 16:00:43 评价道:第1楼

    釋文讀爲“助”之字,當釋讀爲“惠”。此賦兩句押韻,釋讀爲“惠”與上一句“仁”微、文押韻。

  • 鄔可晶 在 2011/7/17 16:07:36 评价道:第2楼

    簡4“離居而同欲”似當讀爲“離居而同俗”。

  • 蒋文 在 2011/7/17 16:15:36 评价道:第3楼

    將“皇”讀為“凰”似乎並沒有什麼依據,頗懷疑“有皇”即“皇皇”,是修飾“將起”的。“有皇將起”可能是本篇描寫的主體,也可能只是起興。

  • 蘇建洲 在 2011/7/17 17:40:25 评价道:第4楼

    鹿(麗離)凥(居)而同欲﹝俗﹞今可(兮)。很有道理。另一種考慮是「鹿」也可讀為「從」,見李家浩:《戰國竹簡〈緇衣〉中的“逯”》,載荊門郭店楚簡研究(國際)中心編《古墓新知》,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11月。)「從居」,古籍常見,如《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從居。」

  • 乐游怀风 在 2011/7/17 17:57:36 评价道:第5楼

    蒋文:
    將“皇”讀為“凰”似乎並沒有什麼依據,頗懷疑“有皇”即“皇皇”,是修飾“將起”的。“有皇將起”可能是本篇描寫的主體,也可能只是起興。

    似乎起興的可能大些,亂猜一下,下文“周流天下,將莫皇今兮”也可能與《玉台新詠》所收漢代樂府琴曲中“遨遊四海求其凰”句意義相類,然闕文太多,終難確證。

  • 佑仁 在 2011/7/17 18:21:06 评价道:第6楼

    字作形,當為清華簡《皇門》所見字的省體

    --

    細看是將字類化成楚簡常見的「來」形,再加圈形外框。

  • 小狐 在 2011/7/17 20:41:03 评价道:第7楼

    泣【職部】

    好像沒有把“泣”字歸入職部的?當是誤書?

  • 佑仁 在 2011/7/17 21:08:32 评价道:第8楼

    自 (誨)今可(兮),又(有) (過)而能改今可(兮)

    「自[言母]」當讀「自謀」,參《說文》謀字古文。

  • yushiawjen 在 2011/7/17 21:11:32 评价道:第9楼

    [6], 此字整理者闕釋,讀書會將其字作形,以為當即“自”字。

    細看此字與上博四《昭王毀室》簡7从冬从日作形相似,只是《有皇將起》字形下部从甘,而《昭王毀室》下部从日。

    ,

  • 鄔可晶 在 2011/7/17 22:08:50 评价道:第10楼

    代表復吉聯合讀書會(響應某網友號召)發幾條補充意見:

    簡1“囟(思)遊於忎(仁)今可(兮)”,“囟”當讀爲“使”。

    “有皇將起”的“皇”疑可讀爲遑暇之“遑”。簡4有“周流天下今兮,將莫皇今兮”,“莫皇”讀爲“莫遑”,與“有遑”相對。

  • 乐游怀风 在 2011/7/18 1:51:41 评价道:第11楼

    小狐:

    泣【職部】

    好像沒有把“泣”字歸入職部的?當是誤書?

    如小狐先生所言,確是失誤,此字當為緝部字。緝、職恐難相通押,由此對4、5二簡的關係判斷也當重新考慮。

  • 习古 在 2011/7/18 5:28:34 评价道:第12楼

    字首見,可隸定為,當从五得聲,或當讀為忤、牾一類字。

     

    该字如果隶定写作从,就应该是读ying一类的读音,下部所从一般是表意部分。

  • 程少軒 在 2011/7/18 8:16:01 评价道:第13楼

    ……自今可(兮),又(有)(過)而能改今可(兮)。

    ------------------

    與改過相對,似讀為“自悔”較好。

    ,

  • 鄔可晶 在 2011/7/18 8:40:12 评价道:第14楼

    鄔可晶:
    釋文讀爲“助”之字,當釋讀爲“惠”。此賦兩句押韻,釋讀爲“惠”與上一句“仁”微、文押韻。

    更正:“仁”是真部字,“惠”一般歸爲質部字,釋讀爲“惠”與上一句“仁”質、真押韻(陽入對轉)。發帖時全憑“想當然耳”,未及核查,在此嚴肅地自我批評!

  • 秦桦林 在 2011/7/18 9:58:10 评价道:第15楼

    程少軒 在 2011-7-18 8:16:01 评价道

    ……自今可(兮),又(有)(過)而能改今可(兮)。

    ------------------

    與改過相對,似讀為“自悔”較好。

     

    ————————————————————————

    贊成程先生的意見,“自悔”典籍中恒見,如《孔子家語·冠頌》:“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惧而自悔,静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 鄔可晶 在 2011/7/18 11:01:22 评价道:第16楼

    1“可冀成夫今兮,能爲余拜楮柧今兮,讀書會指出勿翦勿拜,甚是。是一種惡木(前人謂榖,惡木也(《詩·小雅·鶴鳴》疏)),當與之同類。此句大概是說(即教保子之人)希望被教育的對象(可能是胄子、公子一類人)長大成人之後,能爲剪除惡人。簡3“大路今兮, 與楮今兮。慮余子其速長今兮……”,也提到了惡木、以及希望余子快快長大之事,文義跟簡1聯繫十分緊密。(大概也是一類意思的詞,“當即與同類之惡木。)頗疑簡3實當排在簡1之後。

    順便瞎猜一下,本賦似乎是說某一師保辛辛苦苦教導公子長大成人,希望他剪除奸惡;但公子成人後受到了壞影響,與師保“異心”,變質了。師保泣諫,望公子“有過而能改”。

  • 蒿耳 在 2011/7/18 11:06:59 评价道:第17楼

    乐游怀风:
    小狐:

    泣【職部】

    好像沒有把“泣”字歸入職部的?當是誤書?

    如小狐先生所言,確是失誤,此字當為緝部字。緝、職恐難相通押,由此對4、5二簡的關係判斷也當重新考慮。

    “泣”字归职部,或为笔误,但职缉合韵,何足致疑?古音侵之(举平以赅上去)相通,故职缉通押,亦散见于古籍,前人多有论述(手头无书,不便列举)。传世文献如《诗经·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前人皆以为是“急”字入韵,为职缉合韵(参王力《诗经韵读》2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是其证也。出土文献如《清华简》“泣”字或从亟,亦其证也。参见《清華簡《金縢》研讀札記》及其后梁月娥跟贴。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1344。段玉裁论合韵时说:“凡与今韵异部者,古本音也;其於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本音之谨严,如唐宋人守官韵;合韵之通变,如唐宋诗用通韵。不以本音蔑合韵,不以合韵惑本音,三代之韵昭昭也。”又说:“知其分而后知其合,知其合而后愈知其分。”盖守常而通变,则韵学昌明;胶柱而鼓瑟,则韵学斯晦矣。凡证据确凿而不合所谓古本音者,正我辈所当致力之地,亦韵学得以进步之资也。

  • 程少軒 在 2011/7/18 11:50:24 评价道:第18楼

    也有可能是從勞之聲符得聲,句讀為“必慎毋勞”——當然這樣處理的話,押韻的情況就需要重新考慮。

  • 程少軒 在 2011/7/18 12:14:41 评价道:第19楼

    鄔可晶:

    1“可冀成夫今兮,能爲余拜楮柧今兮,讀書會指出勿翦勿拜,甚是。是一種惡木(前人謂榖,惡木也(《詩·小雅·鶴鳴》疏)),當與之同類。此句大概是說(即教保子之人)希望被教育的對象(可能是胄子、公子一類人)長大成人之後,能爲剪除惡人。簡3“大路今兮, 與楮今兮。慮余子其速長今兮……”,也提到了惡木、以及希望余子快快長大之事,文義跟簡1聯繫十分緊密。(大概也是一類意思的詞,“當即與同類之惡木。)頗疑簡3實當排在簡1之後。

    順便瞎猜一下,本賦似乎是說某一師保辛辛苦苦教導公子長大成人,希望他剪除奸惡;但公子成人後受到了壞影響,與師保“異心”,變質了。師保泣諫,望公子“有過而能改”。

    受鄔可晶兄所論的啓發,狂野一猜:“楮柧”讀為“杜衡”而“”則讀為“椒”。簡文所說是將孩子培養成人,如此則“為余拜杜衡”中“拜”是敬奉的意思。

    更狂野地一猜:有沒有可能從朝省聲,讀為“繚”?《楚辭·九歌》有“繚之兮杜衡”。殘句作“……大路今兮,繚椒與杜”是說大路旁長滿了香草。

  • 陳志向 在 2011/7/18 12:24:08 评价道:第20楼

    蒿耳:
    乐游怀风:
    小狐:

    泣【職部】

    好像沒有把“泣”字歸入職部的?當是誤書?

    如小狐先生所言,確是失誤,此字當為緝部字。緝、職恐難相通押,由此對4、5二簡的關係判斷也當重新考慮。

    “泣”字归职部,或为笔误,但职缉合韵,何足致疑?古音侵之(举平以赅上去)相通,故职缉通押,亦散见于古籍,前人多有论述(手头无书,不便列举)。传世文献如《诗经·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前人皆以为是“急”字入韵,为职缉合韵(参王力《诗经韵读》2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是其证也。出土文献如《清华简》“泣”字或从亟,亦其证也。参见《清華簡《金縢》研讀札記》及其后梁月娥跟贴。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1344。段玉裁论合韵时说:“凡与今韵异部者,古本音也;其於古本音有龃龉不合者,古合韵也。本音之谨严,如唐宋人守官韵;合韵之通变,如唐宋诗用通韵。不以本音蔑合韵,不以合韵惑本音,三代之韵昭昭也。”又说:“知其分而后知其合,知其合而后愈知其分。”盖守常而通变,则韵学昌明;胶柱而鼓瑟,则韵学斯晦矣。凡证据确凿而不合所谓古本音者,正我辈所当致力之地,亦韵学得以进步之资也。

    蒿耳先生說是。江有誥的《韻讀》諸篇中已經指出多條緝之(職)相押的例子,可參看。

  • 佑仁 在 2011/7/18 21:48:14 评价道:第21楼

    〈有皇將起〉、〈鶹鷅〉等篇所謂的「今兮」原考釋者作「含兮」,先前曹錦炎先生所發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楚辭>〉一文中也是如此,我已在跟帖中(第3樓)懷疑「含兮」讀「今兮」。

    曹錦炎:上博簡《楚辭》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2984

    发帖时间: 2010-3-24 20:28:49

    《有皇將起》等篇所謂「含兮」的用法,「含」字楚簡多讀「今」,不知是否有可能是「今兮」。

  • 佑仁 在 2011/7/18 23:33:19 评价道:第22楼

    佑仁:

    字作形,當為清華簡《皇門》所見字的省體

    --

    細看是將字類化成楚簡常見的「來」形,再加圈形外框。

    補充說明一下,拙見的分析是據讀書會的切圖,但讀書會注1是討論第1簡的第1個,但圖似乎切成第2個字,

    現在看來第1個上半還是保留「屮」的寫法,第2字才類化作「來」形,這種來形也出現在“華”、“差”、“每”、“夌”、“李”、“棗”、“嗇”等字中。

  • 蘇建洲 在 2011/7/18 23:40:36 评价道:第23楼

    「今兮」是什麼呢?「今」有無可能讀為「懿、噫」等嘆辭呢?楚文字「」(部)可讀為「熊」(匣紐蒸部),則「今」(見紐侵部)可讀為「能」(泥紐之部),自然也與「噫」(影紐職部)音相近。此外,(羽/能),既讀「能」,又讀「一」。「一」便與「噫」、「懿」聲韻相近,常見通假。則「今」或許可以讀為「噫」等。李白〈大獵賦〉有「崑崙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可以參考。

  • 孟蓬生 在 2011/7/19 0:02:28 评价道:第24楼

    建洲兄,李白詩“噫”字似乎是用如動詞。我也在琢磨“今”字的用法,懷疑類似今天的“噷(hm)”或者“哼hng”,象聲詞,描摹哼唱時發出的的聲音,取其抒情助氣而已。

  • 一上示三王 在 2011/7/19 0:16:22 评价道:第25楼

    孟蓬生:

    建洲兄,李白詩“噫”字似乎是用如動詞。我也在琢磨“今”字的用法,懷疑類似今天的“噷(hm)”或者“哼hng”,象聲詞,描摹哼唱時發出的的聲音,取其抒情助氣而已。

    應該與今之“嗯啊”類似。

  • 海天 在 2011/7/19 6:24:42 评价道:第26楼

    孟蓬生:

    建洲兄,李白詩“噫”字似乎是用如動詞。我也在琢磨“今”字的用法,懷疑類似今天的“噷(hm)”或者“哼hng”,象聲詞,描摹哼唱時發出的的聲音,取其抒情助氣而已。

    謝謝蓬生先生指出,例子舉的不恰當了。「今兮」是兩個發語詞的結合,加上孔穎達云:「古人發聲多云噫」,所以我才猜測今與噫的關係。

    先生所指出的「」很有意思,《禮記‧曾子問》「祝聲三」 鄭玄注:「聲,噫歆警神也。」《日知錄》:「噫歆者,歎息而欲神之歆也。」 郝懿行 《證俗文》:「 牟默人 謂余曰:噫音乙戒反,歆讀如亨。噫歆,歎聲,警神,冀神聽之也。興亦歆也。」等等,正好有「噫歆」的說法。

  • 你再不同意我就要打人了 在 2011/7/19 8:40:10 评价道:第27楼

    程少軒:

    ……自今可(兮),又(有)(過)而能改今可(兮)。

    ------------------

    與改過相對,似讀為“自悔”較好。

    ,

     

    我随便瞎说的,《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个从“母”声的字会不会可以读为“牧”?牧,《容成氏》简14从“母”从“田”。

  • 孟蓬生 在 2011/7/19 8:45:52 评价道:第28楼

    謝一上與建洲兄熱情互動。凡發聲助氣之詞,文無定字,取其聲似。其初字聲與人聲必務求其近,而其後聲音遞轉,言文分離,有不近者焉,此“鳴呼”之由“a ha”而“u hu”也。然“a ha”之為發聲仍存乎今之世也,是古人之嘆詞,可以今人之口舌徵之。“今”或“歆”古音收-m尾,故推知其音近“hm”(即今語之“噷”)。又“歆”或轉為“興”(—ng尾),故推知其音近“hng”(即今語之“哼”)。其今字、歆字、興字必有元音,而其聲不必有元音者,字音不必全同發聲,此表意文字轉用為記音之先天不足也。設古人有注音之法,吾知其必擬其音為“hm”或“hng”也。

  • 马楠 在 2011/7/19 21:25:44 评价道:第29楼

    好像第三簡應該接一B,

  • 你再不同意我就要打人了 在 2011/7/20 9:22:54 评价道:第30楼

    yushiawjen:

    [6], 此字整理者闕釋,讀書會將其字作形,以為當即“自”字。

    細看此字與上博四《昭王毀室》簡7<SPAN style="FONT-FAMILY:

     

    有道理。下部似乎是缀加的一个口旁。这样一来,简文也许可以读作“……终悔”吧。

  • 佑仁 在 2011/7/20 13:46:47 评价道:第31楼

    簡1:(起)

    嚴式隸定應从「己」不从「已」,原考釋者隸定較妥。

    簡2:自

    第二字「女」字內一橫筆,嚴格來說應該是从「毋」,而非从「女」旁加兩點的「母」。

  • 佑仁 在 2011/7/20 15:14:53 评价道:第32楼

    【蒙蘇建洲先生提醒,馬楠先生已有說(29樓),今改成證成其說,也感謝蘇先生相告】

    我有個想法,簡1上下的拼合可能有誤。

    【簡3】應與【簡1下】拼合,這一整段都是押魚部或陽部字,斷口也較密合,文意也好理解,余子速長而能輔助我,為我拜楮柧。

    大路【鐸部】今可(兮),描述: 描述: http://www.gwz.fudan.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articles/2011/07/17/20110717120317011.jpg描述: 描述: http://www.gwz.fudan.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articles/2011/07/17/20110717120317012.jpg與楮【魚部】今可(兮)。慮子其速長【陽部】今【3】

    今可(兮),能與相助【魚部】今可=(可(兮)。可)幾成夫【魚部】今可(兮),能為拜楮柧【魚部】今可(兮)。【1下】

    由「今」字斷開,最重要的還是斷口的密合度,請讀者再自行參酌。

  • 黄杰 在 2011/7/20 21:01:08 评价道:第33楼

    我們原將簡3與簡5連讀(《上博簡<有皇將起>編連一則》,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15),現在看到馬楠先生與佑仁先生意見,覺得這個意見更好,一是斷口能夠相合,二是連讀後整段韻部諧調,三是句式整齊,比我們的連讀意見造成那個長句更好。所以我們放棄原來的意見,改從此說。

  • 孟蓬生 在 2011/7/20 22:39:47 评价道:第34楼

    余子丌(其)速倀(長)今[可(兮)]”,“”當讀為“助”。

    陳劍先生《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

    [注73]勴,助也;“威”原寫作“畏”,兩字相通習見。“威”即《周易·繫辭下》“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之“威”。《國語·越語上》記句踐伐吳之前“乃致其眾而誓之曰:‘……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威之……’”(據明道本)“助天威之”顯即簡文之“勴天威之”。

    然則之於助,猶勴之於助也。

     

  • 张峰 在 2011/7/21 19:34:21 评价道:第35楼

      

          同意32樓的看法,將簡3與簡1下相連,是個字無問題。我剛拿到上博八,也有此想法。另外,簡4上下是否銜接也有待考察。

  • 刘云 在 2011/7/22 12:06:13 评价道:第36楼

    上下兩個偏旁都經常作聲旁,但這兩個偏旁古音卻相距很遠,沒有可能同時作該字的聲旁,所以我們懷疑該字是個訛字。我們認為該字可能是“縈”的訛字。楚文字中的“縈”字或作:

        

    上部為“炏”,與上揭“縈”字的上部形體相同,下部為“五”字形,該“五”字形當是從上揭“縈”字中間所從的“人”形和下部所從的“糸”的結合體演變而來。具體演變過程是:“人”形拉直,“糸”下部的“个”形先變為“人”形,再拉直,這樣演變之後的“人”形和“糸”的結合體,就與楚文字中“五”字的一種形體(郭店簡《尊德義》簡26),沒有什麽區別了,再轉寫為楚文字中常見的“五”字形體,至此,下部的“五”字形體就形成了。

    ,

  • 李锐 在 2011/7/23 12:45:41 评价道:第37楼

    簡3接簡1下很好,怀疑簡1上可接簡2:有凰將起今兮,助余教保子今兮。思遊於仁自誨今兮,有過而能改今兮。

    皆为之部韵。

    两简颜色不一,可能是分开后氧化不同所致。1末有一残字,簡2“自”字上似也有笔划,疑當相接,然不釋。此句“思遊於仁自誨”为七字,“族 = )必 (慎)毋 ”亦是七字。

  • 李锐 在 2011/7/23 14:21:06 评价道:第38楼

    根據少軒先生對《鶹鷅》的研究,《有皇將起》整簡下部缺8、9字。疑簡1上部接簡2後,下當補字,或可接簡4:亡(無) 又(有)風(諷)今可(兮),同 異心今可(兮)。又(有) 2[無風(諷)今可(兮),異 同心] 今可(兮)。鹿(麗—離)凥(居)而同欲今可(兮)

    下疑接簡5、簡3+簡1下。但是除了“余”之外,前邊是“保子”(或“子”),後邊是“余子”,可能不同,或如少軒先生所說可以分篇。然若就“子”而言,《鶹鷅》也是如此,或可相連。待研究。

  • 李锐 在 2011/7/23 14:21:13 评价道:第39楼

    根據少軒先生對《鶹鷅》的研究,《有皇將起》整簡下部缺8、9字。疑簡1上部接簡2後,下當補字,或可接簡4:亡(無) 又(有)風(諷)今可(兮),同 異心今可(兮)。又(有) 2[無風(諷)今可(兮),異 同心] 今可(兮)。鹿(麗—離)凥(居)而同欲今可(兮)

    下疑接簡5、簡3+簡1下。但是除了“余”之外,前邊是“保子”(或“子”),後邊是“余子”,可能不同,或如少軒先生所說可以分篇。然若就“子”而言,《鶹鷅》也是如此,或可相連。待研究。

  • 單育辰 在 2011/8/22 0:29:00 评价道:第40楼

    簡6“”作“”形,參看本簡之“余”作“”,可知右確爲“余”,但略有訛變。本簡的兩個“*”字作“”、“”,從文義看,這兩個“*”實爲“”之訛變,上面略有訛變的“”即是“”、“”形更進一步訛變的中間形態。這三個“”應讀爲“舍”,施予之義,若如整理者釋爲“*”讀“命”則文義不可通矣。

     

    ,

  • 金滕 在 2011/8/23 22:40:38 评价道:第41楼

    佑仁:

    【蒙蘇建洲先生提醒,馬楠先生已有說(29樓),今改成證成其說,也感謝蘇先生相告】

    我有個想法,簡1上下的拼合可能有誤。

    【簡3】應與【簡1下】拼合,這一整段都是押魚部或陽部字,斷口也較密合,文意也好理解,余子速長而能輔助我,為我拜楮柧。

    大路【鐸部】今可(兮),描述: 描述: http://www.gwz.fudan.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articles/2011/07/17/20110717120317011.jpg描述: 描述: http://www.gwz.fudan.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articles/2011/07/17/20110717120317012.jpg與楮【魚部】今可(兮)。慮子其速長【陽部】今【3】

    今可(兮),能與相助【魚部】今可=(可(兮)。可)幾成夫【魚部】今可(兮),能為拜楮柧【魚部】今可(兮)。【1下】

    由「今」字斷開,最重要的還是斷口的密合度,請讀者再自行參酌。

    补充一下,16邬可晶先生首先指出简1与简3的编联关系。至于是否“简3+1下”可能有问题。原来的编联1+1下“囟(思)游于忎(仁)【真部】今可(兮),能与余相 (惠)【质部】今可=(可(兮)。”如同邬可晶先生所指出是真质对转的关系。若改读为“虑余子其速长【阳部】今【3】今可(兮),能与 (惠)【质部】今可=(可(兮)。”则失韵了。读书会原本将“ ”读为“助”是不对的,陈剑、董珊先生已有说明(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77)。所以从读为“助”为出发进行韵读的判断自然是有问题的。

    此外,4“又(有)不善心耳【之部】今可(兮),莫不弁(变)之部】今可(兮)。”的“”字写法与简2甚有差别,从字形来看其左旁类似“宛”,或可读为“换”。至于之与元二部通押可参考孟蓬生先生《上古汉语同源词语音关系研究》页190-191。此外楚文字《吴命》“骇”写作“害”也是一例。当然简4”字也可能只是单纯的讹误而已。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