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陳斯鵬《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出版
在 2011/9/1 10:55:46 发布
 

陳斯鵬《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出版

 

鍾馨

 

 

    中山大學陳斯鵬先生的專著《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於2011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精裝16開,定價68元。

目錄

緒論

    一、關於漢語字關係研究

    二、關於楚系簡帛及其字關係研究 

    三、關於本項研究的若干説明 

第一章 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對應關係概論

    第一節 一字形對應一音義

    第二節 一音義對應一字形

    第三節 一字形對應多音義和一音義對應多字形

    第四節 完全對應和部分對應

    第五節 本用對應和他用對應

    第六節 習用對應和非習用對應

第二章 楚系簡帛中的一字形表多音義現象

    第一節 由假借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義

    第二節 由同源分化和孳乳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義

    第三節 由同義換讀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義

    第四節 由同形或訛混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義

    第五節 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一字形表多音義

第三章 楚系簡帛中的一音義用多字形現象

    第一節 由假借造成的一音義用多字形

    第二節 由一字異體造成的一音義用多字形

    第三節 由文字分化造成的一音義用多字形

    第四節 由同義換讀造成的一音義用多字形

    第五節 由字形訛混造成的一音義用多字形

    第六節 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一音義用多字形

第四章 楚系簡帛中字形的習用讀法和音義的習用字形

    第一節 字形的習用讀法

    第二節 音義的習用字形

    第三節 字形的習用讀法和音義的習用字形之間的不對稱性

第五章 楚系簡帛中有特色的字形與音義對應關係

第六章 楚系簡帛中字形和音義對應關係的内部差異

    第一節 與非楚因素有關的差異

    第二節 與内部時空差別有關的差異

    第三節 與書手習慣或文章底本有關的差異

第七章 楚系簡帛字形與音義對應關係中的代償與分工

       第一節 字形與音義對應關係中的代償現象

    第二節 字形與音義對應關係中的分工現象

第八章 楚系簡帛中的專造字

    第一節 楚系簡帛中的專造字

    第二節 專造字在使用上的相對性

第九章 研究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的意義

    第一節 有利於楚系簡帛本身及其他楚文字的釋讀

    第二節 有利於其他古文字資料的釋讀

    第三節 有利於先秦秦漢古籍的校讀

    第四節 有利於漢語上古音的研究

參考文獻

郭店楚簡、上博楚簡篇名簡稱表

後記

後記

    20059月,我有幸進入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師從裘錫圭教授研習古文字學。入站不久,裘先生即根據我的基礎和興趣,幫我確定了選題,讓我對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的關係作些研究。該選題很快又得到200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資助(批准號:06CYY009)。20084月,該項研究的初步成果作爲本人的博士後出站報告提交答辯,順利通過,成績評定為“優秀”。報告經修改後,於2009年下半年作爲國家社科項目最終成果申請結項鑒定,也幸獲“優秀”等級。後又結合評審專家的意見,作了較大的充實和調整,於2010年上半年申報《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文庫》,榮幸入選。嗣後,我又對書稿作了一番修訂和加工,於是有了呈現在諸位面前的這本小書。

    前些年,在拙著《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付梓時,我曾說過這樣的話:“此刻更強烈的願望是,我的第二部個人專著可以寫得更如意,出得更從容。”(見該書《出版後記》)然而,本書自最初撰作以來,歷時逾五載,屢易其稿,讓我再一次深味為學之不易、著述之不易,所謂“如意”、“從容”云者,仍然不過是“願望”罷了。友人對我說:“任何作品都只是階段性的,莫過高要求自己。”所以也就有些釋然了。學力有限,疏繆必多,敬請學界同仁不吝賜教。

如果說這本小書還略有可取之處的話,最主要是得益於裘先生的指導。從選題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確立,再到結構綱目的安排,以至具體的寫作、修改,始終都是在先生的指導下進行的。從先生問學過程中,我還得到許多深刻的教誨,足可令人受益終生。裘師母一直對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多予關心。謹借此機會向老師和師母致以深深的謝意!

    在流動站求學期間和後續工作過程中,復旦的許多師友給我以指教或幫助,如沈培、劉釗、施謝捷、陳劍、郭永秉、周波、程少軒、吳金華、龔群虎、陳思和、傅傑、張兵、顧美娟、李玉珍、張業松等先生,於此統致謝忱。應該接受我的謝意的,還有給了我許多美好回憶的那幫復旦園的朋友,特別是老孟、小謝、守柔、鄒怡、大學諸君。

    感謝國家社科項目的評審專家們,他們的寶貴意見使本書避免了不少錯誤。

    感謝我的博士導師曾憲通先生和陳偉武先生。我之得從裘先生深造,最初即由於兩位先生的引薦。對本書的寫作,他們也一直十分關心。陳先生曾仔細審讀書稿,並是正多處,曾先生則同裘先生一道,為書稿的申報《文庫》,作了大力的推薦,這些都是我所銘感的。研究生石小力君幫助校讀全稿,應嘉其勞。

    古文字著作圖片多,造字多,出版社的同志在為本書作編輯、排版和校對時,必定要付出比一般著作多很多的勞動,理當記上一筆。

陳斯鵬 2011年2月24記於卓廬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