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蕭旭:郭店楚簡《太一生水》“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釐”校記
在 2011/11/15 16:10:21 发布

 

郭店楚簡《太一生水》“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釐”校記

(首發)

 

蕭旭

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郭店楚簡《太一生水》:“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

楚簡整理者根據《古文四聲韻》和金文釋讀“”為“釐”,並引《後漢書·梁統傳》李賢注“釐,猶改也”解之[1]

李零曰:“整理者以為簡文‘殺’是衰減之義,‘釐’是改正之義,似可商榷。因為類似的話見於《荀子·儒效篇》,是作‘天不能死,地不能埋’,這裏讀為埋。”[2]李零的意見還見於美國達慕思學院“郭店《老子》研究會論文”(1998年),戴卡琳、趙建偉、陳偉引而從之[3]

劉釗曰:“為釐字古文,讀為埋。”[4]

友人龐光華博士謂“埋”是漢代以後的俗字,據《逸周書·諡法》“有伐而還曰釐”,謂“釐”有“伐”義,並認為古本《荀子》很可能是作“地不能里(或荲)”,“里”或“荲”當讀為“釐”;《外傳》“生”字義不可通,當為“里”或“荲”之誤,讀為釐;“埋”是“里”的異體字,只是增加了“土”作偏旁而已。增加“土”為繁化偏旁,這在戰國文字中是比較常見的現象[5]

友人李銳博士據龐說,認為“此一問題牽涉頗廣,恐怕還有待更多的材料來說明問題,今且將此處讀為釐”[6]

按:龐光華指出“埋”是漢代以後的俗字,值得重視,則“”字不能讀為埋,甚明。《荀子·儒效篇》:“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蹠之世不能汙。”《韓詩外傳》卷1:“名傳於世,與日月並而[]息,天不能殺,地不能生。”[7]《淮南子·繆稱篇》:“懷情抱質,天弗能殺,地弗能薶也。”諸文並可互證。“埋”當為“理”之形誤,而非“里或荲之誤”。《公羊傳·哀公十二年》漢何休注:“天不能殺,地不能理。”正作“理”字。惠棟曰:“二語見《荀子》,‘理’當作‘埋’。”[8]傎矣。《雲笈七籤》卷32引《養性延命録》:“《神農經》曰:‘地不能埋,天不能殺。’”亦誤。《淮南子》作“薶”,又涉“埋”而改作[9];或本作“貍”,為“釐”同音之誤字。龐説《外傳》“生”當為“里”之誤,是也。“里”為“理”之省。竹簡整理者釋讀“”為“釐”是也,《集韻》:“釐,或作。”亦其證。理、、釐,並當讀為賚。《史記·殷本紀》:“予其大理女。”《集解》:“駰案:《尚書》理字作賚,鄭玄云:‘賚,賜也。’”《集韻》:“賚、釐:《説文》:‘賜也。’引《周書》‘賚爾秬鬯’。或作釐,《詩》:‘釐爾圭瓚。’徐邈讀。亦書作𧶛。”“天弗能殺,地弗能賚”,二句相對為義也。



[1]《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頁。

[2]李零《讀郭店楚簡〈太一生水〉》,又《郭店楚簡校讀記》,並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三聯出版社1999年版,第319477頁。又李氏《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頁。

[3]戴卡琳《〈太一生水〉初探》,趙建偉《郭店楚墓竹簡〈太一生水〉疏證》,並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三聯出版社1999年版,第343386頁。陳偉《郭店竹書別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頁。

[4]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頁;又見《讀郭店楚簡字詞劄記》,收入《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頁。

[5]龐光華《論漢語上古音無複輔音聲母》,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238361--362頁。

[6]李銳《郭店〈太一生水〉補疏》,收入《新出簡帛的學術探索》,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35頁。

[7]“不”字據《說苑·節士》補。

[8]《十三經注疏校勘記》引惠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354頁。

[9]《玉篇》:“薶,與埋同。”《干禄字書》:“埋、薶:上通下正。”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1月1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1月15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79蕭旭:郭店楚簡《太一生水》“此天之所不 能殺,地之所不能釐”校記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yihai 在 2011/11/15 23:36:34 评价道:第1楼

    為什麼“‘埋’是漢代以後的俗字“則“釐”字就 “不能讀為埋,甚明”了呢?“太一生水”的“太”又是怎麼回事?

  • 小狐 在 2011/11/16 9:28:33 评价道:第2楼

    蕭先生大作中明顯有一個邏輯上的矛盾:

    1:《荀子·儒效篇》:“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蹠之世不能汙。”

    2:《韓詩外傳》卷1:“名傳於世,與日月並而[]息,天不能殺,地不能生。”

    3:蕭先生最終又主張讀爲:“天弗能殺,地弗能賚”

    對應關係:

    死---殺;(義近)

    埋---生---賚;(“埋”在句中含貶義,而“生”、“賚”都含褒義)

    而蕭先生又引龐説《外傳》“生”當爲“里”之誤,以爲龐說“是也”。

    ——這就很成問題了,既然“賚”(訓爲賜)含褒義,則據蕭先生最終得出的這個讀爲“賚”的觀點,應該力挺“生”不當爲“里”之誤才是啊?因爲所有這些字中,只有“生”含褒義,把這個字都滅了,那蕭先生讀爲“賚”(訓爲賜)豈不成了無根之談了嚒?有請蕭先生釋疑~

  • 小狐 在 2011/11/16 9:37:26 评价道:第3楼

    而且,《荀子·儒效篇》:“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蹠之世不能汙。”

    這句話中,死、埋、汙顯然皆屬貶義,

    ——假如也非要故意求新而將“埋”讀爲“賚”訓爲“賜”的話,則成褒義;看蕭先生的意思,似乎所有的這些字都讀爲“賚”的吧?那怎麼能說通《荀子·儒效篇》的這處文意呢?

  • 小狐 在 2011/11/16 9:49:33 评价道:第4楼

    再者,甲骨文中已經有陰霾的“霾”字,

    龐光華先生指出“埋”是漢代以後的俗字,——於是蕭先生就極力避免讀爲“埋”以及出現“埋”的場合,這個恐怕很成問題吧?蕭先生不是很善於求語源的嚒?陰霾的“霾”與埋葬的“埋”蕭先生估摸估摸是不是同源的呢?(而且,說“埋”是漢代以後的俗字,於是推斷漢代以前一定不會出現“埋”字,這個結論哪個敢打包票說必定如此的啊?

    ——說個類似的笑話:當年曾經聽一個搞俗字的老先生做講座,斬釘截鐵地保證“狗”字在先秦不存在,可在殷墟青銅器上已經出現這個字了,這老先生打的包票也就可想而知是怎麼個水平啦~(還是那句話:說有容易說無難吶~)

  • 云间 在 2011/11/16 9:51:35 评价道:第5楼

    太一,不可方物。方物者若圣贤,精魂归天,形魄入地。然桀蹠之世不能汙,此圣贤得其一也。

    太一出于天地之外,故天不可杀,地不可埋。

  • 匏盦 在 2011/11/16 10:12:33 评价道:第6楼

    據《逸周書·諡法》“有伐而還曰釐”,謂“釐”有“伐”義。

    蠻怪的嘛


  • 萧旭 在 2011/11/22 10:39:32 评价道:第7楼

    補充2個例子:

    上博簡《性情論》:“《𨤭》《武》樂取。”今《詩·周頌》有《賚》、《武》二篇。《詩序》:“賚,大封於廟也。賚,予也。言所以錫予善人也。”《釋文》:“賚,來代反,與也。徐又音來。”字或作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 》《武》樂取。”字或省作來,《儀禮·少牢饋食禮》:“來女孝孫。”鄭注:“來,讀曰釐。釐,賜也。”天弗能殺,地弗能賚”,二句相對為義,言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所以收殺萬物;地有山川河流,載生養育,所以賜予萬物也。

     

  • 王寧 在 2011/11/23 11:11:13 评价道:第8楼

    “霾”、“薶”字均从“貍”作,甲骨文中“霾”字或假“貍”字为之(见《卜辞通纂》第419片),郭沫若认为认为“貍”象貓形,亦“霾”字,当是。疑“貍”或读如“貓”,所以典籍中或假“貍”为“薶”,《说文》:“薶,瘞也。从艸貍聲。”段注:“《周禮》假借‘貍’字爲之。今俗作‘埋’。”是“貍”古本有“薶”音,是“貓”之音转。

    “貍”又读里之切,与“釐”、“理”为音近假借。

    另外,“薶”字可能也有“釐”音,《集韵·平声一》将“薶”字与“釐”、“貍”等字共隶陵之切下,训“塞也”。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古书以“貍”为“薶”,后来又假借作“釐”、“理”字。

    “天不能杀,地不能薶”,“薶”殆埋没、掩藏之意。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3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