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馨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趙平安教授的論文集《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於2011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趙平安教授1990年以來有關金文研究的論文38篇,內容涉及文字考釋、史實考證以及金文語法等多個方面。許多篇目附有作者按語,提供了新的信息。全書264頁,平裝32開,定價32元。
附:書影、目錄、後記
目錄
從《我鼎》銘文的“”談到甲骨文相關諸字………………………………1
《簋》銘文在文字演變上的意義……………………………………………6
跋《虢叔尊》……………………………………………………………………11
《邿子中䀇》的名稱和邿國的姓氏問題………………………………………15
山東泰安龍門口新出青銅器銘文考釋…………………………………………21
唐子仲瀕兒盤匜“”字考索…………………………………………………25
《鄭太子之孫與兵壺》“不毄”解……………………………………………33
河南淅川和尚嶺所出鎮墓獸銘文和秦漢簡中的宛奇…………………………37
紹興塔山甬鐘的自名名稱及相關問題…………………………………………45
紹興新出兩件越王戈研究………………………………………………………50
《羌鐘》銘及其長城考………………………………………………………58
《哀成叔鼎》“蒦”解………………………………………………………65
釋“易”與“匣”——兼釋《史喪尊》………………………………………68
釋“孛”及相關諸字……………………………………………………………75
說“役”…………………………………………………………………………78
釋“罙”…………………………………………………………………………84
金文考釋四篇……………………………………………………………………87
金文考釋五篇……………………………………………………………………94
附:試辨、………………………………………………………………103
釋戰國文字中的“乳”字……………………………………………………112
金文“”解——兼及其異構……………………………………………118
從語源學的角度看東周時期鼎的一類别名…………………………………124
西周金文中的新解………………………………………………………133
釋“參”及相關諸字…………………………………………………………139
釋“”及相關諸字…………………………………………………………149
從失字的釋讀談到商代的佚侯………………………………………………160
迄今所見最早的褒國青銅器…………………………………………………169
山東秦國考……………………………………………………………………175
商周時期金屬稱量貨幣的自名名稱及其嬗變………………………………179
從金文看西周訴訟制度………………………………………………………186
兩周金文中的後置定語………………………………………………………192
試論銘文中的一種特殊句型——“某作某器”句式的啟示………………203
試論銘文中“主語+之+謂語+器名”的句式…………………………………212
銘文中值得注意的幾種用詞現象……………………………………………220
論燕國文字中的所謂“都”當為“(縣)”字……………………………228
燕國長條形陽文璽中的所謂襯字問題………………………………………235
釋“行木”……………………………………………………………………241
《禮記》“草工”鈎沉——略論先秦兩漢時期主管漆器製作的工官………248
漫話青銅器的花紋…………………………………………………………… 256
後記…………………………………………………………………………… 264
後記
2008年,我曾編選過一本《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的論文集,收録了歷年所寫與簡帛有關的論文45篇,2009年底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本集子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被評爲2009年度全國文化遺産十佳圖書。
那本集子所收的文章佔我迄今所寫論文的三分之一以上。我的其他論文,比較多的是討論廣義金文的,於是,從2009年開始,我着手編輯金文方面的論文集,就是這本《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編輯的原則和第一本論文集差不多:一、盡量忠實於發表時的原貌;二、適應書的要求,作適當技術處理;三、用【】出編按,交待新的信息。
在編輯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編論文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曾對我的研究生説,編一本論文集的難度不亞於寫一本新書,這多少有一點爲自己這麽多年没寫專著開脱的意思,但編集子費時費力也確是實情。勞動自己理所應當,勞駕他人則使我特别感到惶恐。在這裏謹向爲此書出力的女士、先生穌衷心的謝意。
謝謝邱維偉君繕寫書中古文字字形,謝謝李娜同學重新録入部分文稿,尤其要謝謝選堂先生的題簽和責編徐衍女士專精的工作。
趙平安
2011年9月24曰於清華大學
感謝趙平安、陳鵬宇兩位先生提供資料!
,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6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