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清華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一)
在 2011/12/22 9:17:09 发布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一)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

 

第三章

屎伐商邑14

整理者考慮到陳侯因敦(《集成》4649)曰:“(紹)(踵)高且(祖)黃啻(帝),屎(嗣)(桓)文”,紹、踵、嗣和屎字意思應當相近,容庚先生釋爲繼是有道理的。《大誥》“敉寧武圖功”、“敉寧王大命”、《洛誥》“亦未克敉公功”,訓為繼也比舊釋爲撫要好。

 

世作周15

竹簡整理時,整理者認為與璽印習見的職官名相關,如:

璽匯117

璽匯118

璽匯119

璽匯120

璽匯121

璽匯122

璽匯123

璽匯124

璽匯125

璽匯126

最好的說法是李家浩先生指出的讀為危-尉,但字作(包山214) 字形與此不類。

讀書會提出還有一種可能性,《君奭》曰:“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正始石經“扈”作“”,卽《說文》扈字古文“”。可以考慮聲諸字。

 

第四章

公子啟方奔齊。21

《左傳》衛文公名燬。李學勤先生整理時已經指出公子啟方見《管子》,如“今夫衛公子開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是所願也得於君者是將欲過其千乘也。君必去之。”

 

第五章

於汝30

字從艸從二彪,見包山簡,爲人名。

 

第六章

(奚)(齊)31】【32

整理者隸定為“”,未作字形解釋。孟蓬生認為右旁為“奐”字,“”為雙聲符字[1],姑且不論對“”字雙聲符的論證合理與否。單純從字形上看,“”字右旁“”和侯馬盟書的“奐”字字形差別明顯。清華簡這個偏旁左下豎筆和中間橫筆交叉,而侯馬盟書的“奐”字兩筆相接,但不相交叉。字形對比如下:

奂: (《侯马盟书》第323页)

《繫年》簡31  321  322

兩字形間差異恐怕不能忽視。

宋華强先生認為“”为人旁變體[2],這種變體不具有普遍性。爲什麽楚文字其他人旁没有這种變體,只在這裡有。如果強為之解,我們覺得原因有二。

第一,古文字中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偏旁存在互換情況,如《楚文字編》(142-143頁)的“信”字,有形,有形。所以作為人名的*字所从人旁可以出現在右邊。

第二,因為人旁下部沒有其他筆劃,字形顯得單薄。爲了讓整體字形顯得勻稱,所以書寫者才模仿“禹”、“萬”、“禽”等字的演變,寫成了“”形狀。人名地名中一些字寫法特殊,姑且認為是“”是人旁在這個人名中的特殊寫法。

 

33句(後)果內(入),囟(使)君涉河,至于梁城。34

19日座談會劉釗先生指出句當讀為苟,讀書會認為,“苟入”、“果入”表假設都是很通順的,但是兩個表假設的副詞連用似乎不是很好,仍從整理者讀“句”爲“後”。

 

秦晉焉始會好39

按:“會好”即“合好”,《左傳·定公十年》有“兩君合好”之語。關於“會”、“合”通用之例證及原因,可參李家浩先生《楚簡中的袷衣》[3]

 

第七章

41

整理者整理時發現字上實從民,不從虎,應讀為文聲。考慮到《左傳》哀公十一年“城鉏”地理相近,姑釋爲

 

與晉(執)49

讀書會讀“”爲“怨”。

 

第九章

大夫52

按,“大夫”的“”,整理者引《爾雅·釋詁》“閔,病也”,訓為“病”,置入文義中難通。閔,可直接訓為“憐憫”。讀書會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疑是“愍”字異體。“”从免得声,古音明纽元部,“愍”古音明纽真部,二字古音同纽,韵部亦近。愍有“憐憫”之意[4]意謂大夫憐憫年幼之靈公及其母親,因而不再改立。另一種認為,讀為俛,《說文》頫字或體,頫,低頭也。

 

馬楠 鄧少平 黃甜甜執筆

2011-12-21



[1] 孟蓬生:《清華簡<繫年>初札(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網,20111221日。

[2] 宋華强:《清華簡<繫年>奚齊之的字形》,武漢大學簡帛網,20111221日。

[3] 收入《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95297頁。

[4] 宗福邦主編:《故訓匯纂》,809頁,商務印書館,2003年。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2月22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2月22日。



点击下载附件: 0996清華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研讀劄記(一)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王寧 在 2011/12/22 11:12:58 评价道:第1楼

  • 飞虎 在 2011/12/22 15:17:55 评价道:第2楼

    清華簡《繫年》簡13-14成王A伐商邑。此句可與《呂氏春秋·古樂》對讀: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 A意當與践伐接近。A字學者認為當是𥹹(《說文》古文字異體),可從。A我們認為當讀為翦伐之古通。《莊子·讓王》:原憲華冠縰履。《釋文》:縰,司馬本作践。《呂氏春秋·古樂》践伐,高誘注云:“踐,往。”畢沅引《尚書大傳》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證之,惠棟謂當讀為。當以讀為是。燕王職壺克邦B燕王職矛18.11525燕王職B齊之獲。 B字从”C聲(C劉釗先生以為字),即石經盟於踐土的古文。此字董珊、陳劍《郾王職壺銘文研究》讀為,引《韓非子·有度》殘齊《淮南子·齊俗》(周公)克殷殘商《戰國策·中山策》魏文侯欲殘中山證之,謂訓為。按B亦可讀為殘齊殘商殘中山踐奄,《诗·鲁颂·閟宫》翦商應當表示的是同一個詞,皆當訓為滅。

  • 在宥 在 2011/12/22 15:34:51 评价道:第3楼

    飛虎先生意見好像在19日清華研討會上劉釗先生已經提出過。

  • 飞虎 在 2011/12/22 15:44:27 评价道:第4楼

    《呂氏春秋·古樂》云“王命周公践伐之”,高注訓為往,故可通,今由清華簡成王A(翦)伐商邑”可知《古樂》“践伐”之“践”顯然應當讀為“翦”。“翦伐”一詞多見於金文,如禹鼎“王乃命西六師、殷八師曰:翦伐鄂侯御方,勿遺壽幼”,胡鐘 “王敦伐其至,伐厥都” ,逑盤“伐楚荊”,應侯視工簋“伐南夷□”。

  • 谨案 在 2011/12/22 16:25:03 评价道:第5楼

    講成徙字的困難是全文徙字有從辵、從止兩種寫法,與屎字寫法都不相同。

    可以對比簡9、39、57的徙字。
    ,

  • 海天 在 2011/12/23 8:56:28 评价道:第6楼

    (穀)居【41】

    整理者整理時發現字上實從民,不從虎,應讀為文聲。考慮到《左傳》哀公十一年“城鉏”地理相近,姑釋爲

     

    案:李家浩先生曾經指出,戰國文字中“虎”頭與“鹿”頭形近易混。例如下面兩例貨幣文字中“”旁的“虎”頭就都寫成了“鹿”頭:       (李家浩:《戰國刀新考》,《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中國金融出版社,1994年。)戰國文字「虎」字頭往往也寫作「鹿」字頭,例如」或作(《包山楚簡》85.190)、《古陶文孴錄》作(《古陶文孴錄》附15頁)、「(糸)」作(《古陶文彙編》三.一0四九),「(從心)」作(同上三.九一三),「竹/膚/阝」作(《中國歷代貨幣大系》第一卷九五六.三七九0)。《九店楚簡》,頁73-74,考釋57。李先生上舉《包山楚簡》190的「」,用為姓氏,一般釋為「文」,現在看來釋為「」也有可能。 ,

  • 孫飛燕 在 2011/12/23 12:05:48 评价道:第8楼



        看到大家討論“戍榖居A”的A字,我這兩天查檢了有關資料,認為此字即《春秋》經傳的“緡”,《榖梁傳》作“閔”。

        該字的右部楚簡多見,其釋讀得到突破是得益于郭店簡的材料。《語叢一》97簡“即+A之右部”,陳偉先生指出與“節文”相當。 李天虹先生認為該字當讀為“文”。 李家浩先生進一步指出即古文“閔”字。 李學勤先生對該字的字形也有分析。 

        僖公二十六年《春秋》經云:
        冬,楚人伐宋,圍緡。

        同年《左傳》:
        宋以其善於晉侯也,叛楚即晉。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帥師伐宋,圍緡。

        緡又見於僖公二十三年《春秋》經傳,楊伯峻先生注:“緡,本古國名,昭四年傳‘有緡叛之’是也。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二十五里,舊名緡城阜。”
    ,

  • 思齐 在 2011/12/23 12:56:20 评价道:第9楼

    “我句果入”中的“句”還是按照劉釗先生的意見讀為“苟”更合適,“果”在這裡可以不理解為表假設,而是理解為表示結果的副詞,表示“最終”的意思,與《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的“果”意思一樣。

  • 你再不同意我就要打人了 在 2011/12/23 14:52:58 评价道:第10楼

    在这里也打听一下,刘钊先生他们会场发言,那些发言有没有记录,真的很想看看各位大神当时都提出了一些什么高见。先谢谢了。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3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