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史墻盤的“臧”字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文學院
史墻盤:“A圉武王,遹征四方。”其中的A字,原字形作。此字目前主要有釋訊、[1]、[2]、[3]絇、[4]絡、[5]索、[6]繩[7]等不同意見。麻愛民先生曾對諸說進行過總結和評述,[8]可參看。
我們認為這個字應該就是“臧獲”的“臧”字。爲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先來看王孫誥鐘的“臧敔”:“肅哲臧敔,聞于四國。”“臧敔”,原字形作。或釋“臧武”,[9]誤。
伍仕謙先生考釋說:
,即臧。王孫遺鐘作“肅折聖武”。臧,《說文》“善也”。,,與毛公鼎“以乃族干王身”之,字形相近。吳大澂云“干當讀扞,乃敔之省文,禁也,古敔經典通作捍御,敔與圉通,又通禦”。(原注:見《說文古籀補》)是也。《詩·蒸民》“不畏強禦”。強禦連言,亦強壯之意。故肅折臧,即肅、哲、善、強之意,與肅折聖武同也。[10]
“臧敔”,《近出殷周金文集錄》直接隸定為“臧禦”。[11]
史牆盤的“圉”字,學者們也多讀為“禦”。如唐蘭先生:“圉、強圉。《楚辭·離騷》王逸注:‘強圉,多力也。’也作彊禦,古書常見。”[12]
金文銘辭多成語,王孫誥鐘的“肅哲”即與史墻盤“肅哲康王”的“肅哲”為一語;或以為當讀為“淵哲”,不確。同為表示讚譽之語,“A圉”可能即“臧敔”,A與王孫誥鐘的“臧”同為一字或同表一詞。
從字形上看,A有沒有是“臧”字的可能呢?
“臧”有一常用義,指戰爭中被虜獲為奴隸的人。《漢書·司馬遷傳》:“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顏師古注引晉灼曰:“臧獲,敗敵所被虜獲為奴隸者。”《楚辭·嚴忌<哀時命>》:“釋管晏而任臧獲兮,何權衡之能稱。”王逸注:“臧,為人所賤繫也;獲為人所係得也。”
A字象两手交叉于身前、以繩索捆缚之形,與“臧”字指戰爭中被虜獲為奴隸的人相合。裘錫圭先生在A與“訊”形體差別較大的情況下,仍然把A釋為“訊”,應該就是考慮到了A在構形上的上述特點。金文習見之“折首執訊”的“訊”,就是指戰爭中的俘虜。
把A釋為“臧”,面臨著一個如何解釋A與金文的關係的問題。我們的基本看法是A為“臧獲”之“臧”的本字,為訓“善”之“臧”的本字;从臣聲的“臧”為A的後起形聲字,它取代了A和,成為兼表“奴隸”和“善”的通行字。
張世超先生等《金文形義通解》“臧”()字條下有一段說解,現抄錄在下面,作為我們上述看法的佐證:
甲骨文有,于省吾釋“臧”,謂臧獲為其本義,加爿為聲符乃後起字。(原注:詳《殷栔駢枝》三編三十葉。)學者多從之。案:依于說,則字所从之“臣”當不可省,即或可省,於金文中當見有从“臣”者。今金文皆从戈从口爿聲,或省口,从戈爿聲,絕不从臣,至戰國時,楚系文字仍作(原注:長沙帛書),同結構字亦見於郾客銅量。而秦系文字始从臣作(原注:秦簡),則从臣之“臧”當晚出。甲文“”另為一字,于氏說不可從。此字本義,當指勇武善戰。[13]
如上述說法成立,史墻盤中的A當是假借作。“臧”“圉”義近,“臧圉武王”即勇武強健的武王。
[1]裘錫圭:《史牆盤銘解釋》,文物,1978年第3期,26頁。
[2]李學勤:《論史牆盤及其意義》,考古學報,1978年第2期,150頁;于豪亮:《牆盤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88頁。
[3]洪家義:《牆盤銘文考釋》,《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1期,93頁;單周堯:《牆盤“”字試釋》,《文物》,1979年第11期,70頁。
[4]戴家祥:《牆盤銘文通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2期,65頁;劉楚堂:《牆盤新釋》,《殷都學刊》,1985年第2期,20頁;錢伯泉:《從史牆盤銘文談周武王伐淮夷》,《文物研究》,1986年第2期,10頁。
[5]高明:《古文字類編》,中華書局,1980年11月,第239頁;尹盛平:《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文物出版社,1992年6月,第43頁。
[6]徐中舒:《西周牆盤銘文箋釋》,考古學報,1978年第2期,139頁。
[7]陳漢平:《金文編訂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375-377頁。
[8]麻愛民:《牆盤銘文集釋與考證》,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5月,16-18頁。
[9]劉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13頁。
[10]伍仕謙:《王子午鼎、王孫鐘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9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84頁。
[11]劉雨、盧岩:《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20頁。
[12]唐蘭:《略論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銅器群的重要意義——陝西扶風新出牆盤銘文解釋》,文物,1978年第3期,23頁注17。
[13]張世超等:《金文形義通解》,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第686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1年12月29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1年12月30日。
点击下载附件: 1007張崇禮:釋史墻盤的“臧”字
此字从素从夗,與沈子它簋中从糸从夗那字同,在銘文中可讀為“果”,即“果毅”之意。《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可見,“果毅”與戰爭能力有關,用來形容武王是合適的。銘文中“果圉”即“果毅、強禦”之意。
發個大一點的圖片看看,史墻盤此字與沈子它簋的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史墻盤:
沈子它簋: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