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崎川隆先生《賓組甲骨文分類研究》出版
在 2012/4/16 17:37:12 发布

崎川隆先生《賓組甲骨文分類研究》出版

鍾馨

崎川隆先生著《賓組甲骨文分類研究》於2011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精裝16開,定價180元。

附書影、序、目錄及後記:

殷墟甲骨刻辭的發現和研究,把我國古史研究推進到一個新天地。然而,甲骨刻辭作為一種文獻史料,須以兩項研究作為前提:一是將破碎的骨版和龜版儘可能地綴合,二是儘可能詳細地進行分類,並確定各類刻辭的占卜主體為誰,時代孰早孰晚,並確定各自的具體年代範圍。

董作賓在1933年提出的甲骨刻辭的五期分類法,在甲骨研究史上曾起過劃時代的意義,以致今天《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補編》仍基本按他的五期分類法編排(只是把他原分的第四期中的一部分刻辭改為第一期附)。他的分類法是以推定每類刻辭所屬王世(亦即斷代”)為目的而提出來的,但是後來的研究表明,他提出的十項標準實際上並不能起到科學斷代的作用,而是把不同性質的刻辭和不同時代的刻辭混在一起,造成斷代上很大的混亂。

李學勤在1957年首先提出了應該把甲骨刻辭的分類和斷代分為兩個不同步驟的正確意見,而且明確提出同一王世不見得只有一類卜辭,同一類卜辭也不見得屬於一個王世。後來的甲骨刻辭分類研究,逐漸從根據貞人為主轉向以字體為主。這是因為字體比貞人名有更大的泛用性,而且根據字體能夠更加細緻地實行分類。黃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和斷代》(1991)對殷墟的以王為占卜主體的甲骨刻辭作了根據字體的全面分類,共分出20個字體類型。李學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1996)則對包括非王卜辭在內的全部殷墟甲骨刻辭主要根據字體作了分類,共分為28個字體類型,都比董作賓原來的五期分類法大大地細緻化了。而且,由於近年來在殷墟新的考古發現,像花園莊東地甲骨刻辭這樣的新的字體類型不斷出現,以及分類研究的不斷細緻深入,根據字體分成的類別,還會越來越多。

從甲骨刻辭分類研究的實踐歷程來看,用字體作為分類根據的分類已逐漸得到學界的承認。從前,有的研究者習慣于用董作賓所說的單個的字形和籠統的書體作為分類標準,而並不細心體察我所主張的著重於總結每類卜辭在特徵性字形和用字習慣上的特有組合關係,從而把根據字體進行的分類說成是眼花繚亂玄之又玄,機深莫測。也有人雖然贊同根據字體而進行分類,像楊鬱彥《甲骨文合集分組分類總表》(2005)按黃、彭的分類標準對《合集》的各版刻辭逐一分類,卻因為未能正確掌握標準,而出現大量的誤判。這其實也說明,用字體作為分類標準的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總結、完善,以便於一般研究者都能掌握和使用。

崎川隆的這部著作《賓組甲骨文分類研究》是一項根據字體對《甲骨文合集》中近二萬片賓組甲骨的盡窮性分類,共分為四大類,細分為10小類。這項工作,由於是逐片細緻考察、描摹甲骨,按嚴格的工作程式確定類別,還要進行精確的統計,所以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對贊成按字體對甲骨刻辭進行分類的研究者,提供了逐片的分類結果,而且,通過這次分類實踐,對每一小類的特徵性字體的具體特點,特徵性字體的特有組合關係,都有詳細的總結,使讀者對這種分類方法能方便而切實的掌握。很可貴的是,他還深入研究了各類甲骨在字排版面佈局特徵上的特點,使有字而不出現特徵性字體的甲骨也能有根據地歸屬於一定的類別。在賓組甲骨的分類上,已經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的地步。比黃天樹和彭裕商每類字體只列出一個特徵字表、舉若干代表性甲骨,顯然是重大的進步。為了這項研究,他總共花費了五年時間,一心撲在工作上,幾乎到了足不出戶的地步。對於這樣一位投身于中國文化遺產的整理研究,獻出青春年華的外國朋友,我情不自禁地產生深深的敬意!

我特別欣賞他在分析每類甲骨的特徵性字體時,採用清單比較的辦法來使讀者掌握特定單字的形體特點。比單純用文字說明更容易使人領會觀察字形的微妙之處,打破過去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傳授方法,使人真正抓住要領,透徹理解。

由於崎川隆在著作中討論方法論時,提到了林澐的考古類型學字體分類,而且還談到了之後的研究中考古學類型學方法的變質,所以,我還想借此機會談談我對考古類型學的理解。

現在的中國考古學者談類型學(typology),大多和一般的分類研究相混。而且即使認為類型學是研究遺存形態演變順序的學問,也大多主張遺存的分類是排序的前提。實際上,在這種方法的創始人蒙德留斯那裡,typology固然是一種分類研究,卻是一種很特殊的分類研究。在他的《東方和歐洲的古代文化諸時期》一書的第一卷《方法論》(據滕固中譯本《先史考古學方法論》)中,他指出這種研究首先是要確定一系列的聯類SERIE=series),即不同形態的連續演變的序列。才能知道哪些差異是在演變中有意義的,可作為體制”(type,即類型)的特徵,而用以劃分類型,哪些差異可以忽略不計。蒙氏特別指出,聯類中相近的兩種體制,在外行看來不能認識其間的差別,而兩頭的體制,普通一看就像毫無淵源關係。由此可見,在蒙氏的分類研究中,最基本的是從不同形態的遺存,找出一個個連續演變的序列,方能確定分類的準則。至於怎樣才能知道所排出的序列確實是在年代上先後依次出現的呢?他認為須要從不同形態特徵的共存關係來檢驗。如果從共存關係驗證了某一種聯類和另一種(或更多種)聯類確實是多次出現平行演變的現象,則這一聯類才可以認為確實在年代上有早晚之別。

由此可見,這是一種特殊的研究遺存的相對年代關係的方法。和一般的分類法決不可混為一談的。

我在1984年發表的《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一文中,正是用師組大字卜辭師組小字卜辭賓組卜辭的多種單字有互相平行的演變關係來論證這三類字體是一個聯類,並由這種觀點才分出了一批卜辭在字體上屬於師組和賓組之間,提出了師賓間組這樣一個新的字體類別。而且還進一步用卜辭行款前辭形式記事刻辭王親卜等方面,從師組大字到賓組卜辭也有平行演變的現象,從而論定賓組卜辭和師組卜辭有早晚關係。如果進一步擴展到和出組卜辭的關係,則由於賓組卜辭在多方面和出組卜辭密切銜接,從漸變的觀點看,決不容師組插入賓組和出組當中,因而從類型學觀點來看,既然出組明顯晚於賓組,則師組只有早於賓組一種可能了。在該文的後半部分,則用同樣的方法,通過提出師歷間組,把歷組卜辭和師組卜辭也建立起演變的關係,進而論證了師組師歷間組歷組一類歷組二類無名組無名組晚期黃組是在字體上連續演變的聯類,而且用鑽鑿形式骨臼整治記事刻辭等方面和字體有平行演變的現象作佐證,論證這樣一個聯類也有時代早晚的不同,所謂兩系說正是建立在這樣一種類型學的方法之上的。

因此,如果有林澐的考古類型學字體分類,應該是把殷墟甲骨字體看成兩大聯類,並從字體演變有兩大序列的觀點來劃分階段性的字體類別的方法。

若是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類型學,像黃天樹進一步把賓組卜辭細分為賓組一類、典賓類、賓組三類;崎川隆又進一步在師賓組、賓組一類、典賓組和賓組三類這四組卜辭之間依次增加了過渡①類、過渡②類、過渡③類,都同樣是使師組師賓間組賓組出組這樣一個聯類”(亦即連續演變的序列)進一步精細化。所以,並不能因為黃天樹在分類標準上沒有崎川隆精確,就說黃天樹在類型學方法上變質了。對彭裕商的分類也應作如是觀。

我個人至今仍堅持認為,類型學作為考古學中一種研究遺存相對年代的方法,是對於層位學而可以起相對獨立作用的方法。目前按字體進行分類而確定的各類甲骨刻辭,可以排列成兩大演變序列,因而只要有個別的確鑿無疑的層位關係可以證明序列中某兩個環節的年代早晚關係,那麼全部所有環節的相對早晚關係也就可以確定。在這樣的前提下,根據每一類字體甲骨中出現的祭祀物件的稱謂和商王世系互相對照,才能科學地確定每類甲骨的確切年代範圍。

至於殷墟甲骨的字體為什麼會呈現連續演變的現象,我本來的考慮過分簡單:認為是單個刻手字體早晚演進和有師承關係的新刻手在字體上對舊刻手的模仿和嬗變。實際上,在研究字體分組的實踐中,我自己分出的無名組的左支卜系和右支卜系反映了有兩個同時供職的刻手,張世超研究師組卜辭的字跡,認為師組小字A類的刻手是師承師組大字類刻手的,師組小字B類的刻手則是師承師組大字肥筆類刻手的。這都提出了同一時期可以有兩個或更多刻字的問題,這次崎川隆的研究也提出了並非單個刻手的設想,至於把非典型師賓間組又分為A—E五類,究竟應該如何理解?提出了新的問題。因此,如何從字體的分組進一步探索殷墟王卜辭中的刻手和師承關係,仍須在假設——驗證的反復過程中繼續探索前進。

甲骨斷代學的繼續前進,首先取決於分類的精確化。崎川隆這項研究在賓組的進一步分類上跨出了有創新意義的一大步,但個人的研究畢竟還需要更多和他一樣的有志者的同類工作的驗證,才能成為甲骨界可以共同使用的成果。而且,希望有更多和他一樣的有志者,對歷組和出組以下的各種甲骨刻辭也進行窮盡性的按字體分類。當然,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對全部的殷墟甲骨刻辭按兩系說的字體分類重新編輯一部新的合集,將會是甲骨學和先秦史研究的一大盛事。那時,人們對崎川隆這樣在這種新的合集的編匯中起過重大作用的研究者,是決不會忘記的。

林澐  2011.9.20於長春


目錄

……林澐1

凡例……1

引書簡稱……1

第一章 賓組分類研究的意義……1

  1.1殷墟甲骨文分期分類研究的歷史回顧……1

   1.1.1史料分類的意義……1

   1.1.2從斷代到分組……1

   1.1.3從分組到分類……2

   1.1.4黃天樹和彭裕商的分類、斷代研究……4

    1.1.4.1黃天樹的分類、斷代研究……4

    1.1.4.2彭裕商的分類、斷代研究……7

   1.1.5楊鬱彥的《甲骨文合集分組分類總表》……8

   1.1.6張世超的師組字跡分類研究和蔣玉斌的子組卜辭分類研究……16

    1.1.6.1張世超的師組字跡分類研究……16

    6.2蔣玉斌的子組卜辭分類研究……17

  1.2殷墟甲骨文分類研究的現狀和課題……17

   1.2.1殷墟甲骨文分類研究史的概括(現狀)……17

   1.2.2本書的研究主題……18

  1.3研究目的……18

   1.3.1根據字體來細化、定量化賓組甲骨分類……18

   1.3.2開拓甲骨文作為物質資料的研究價值……19

   1.3.3探究甲骨文的史料性質……20

第二章 字體分類的理論和方法……22

  2.1以往研究中字體分類理論的商榷……22

   2.1.1考古類型學……22

    2.1.1.1考古類型學的方法特點……22

    2.1.1.2林澐的考古類型學字體分類……22

    2.1.1.3之後的研究中考古類型學方法的變質……23

    2.1.1.4實現文字類型學的具體方法……23

    2.1.1.5李峰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的字體分類研究……26

   2.1.2筆跡學……27

    2.1.2.1筆跡學鑒定的方法……27

    2.1.2.2過去甲骨文的筆跡學研究……27

    2.1.2.3吉德煒的筆跡分類方法……28

    2.1.2.4張世超的筆跡學分類方法……28

   2.1.3有關刻字技術及刻字習慣的研究……30

    2.1.3.1關於先書後刻還是直接契刻的問題……30

    2.1.3.2通過缺筆例的探討發現刻字時先豎後橫的原則……30

    2.1.3.3重刻、復刻、刪刮刻……31

   2.1.4其他相關因素……31

   2.1.5總結……32

  2.2補充新的分類標準……32

   2.2.1字排特徵……32

    2.2.1.1字排特徵的認識……32

    2.2.1.2字排特徵與字體特徵的對應關係……34

    2.2.1.3產生不同字排特徵的原因……34

   2.2.2版面佈局特徵……36

    2.2.2.1肩胛骨的佈局特徵……36

    2.2.2.2龜版的佈局特徵……38

第三章 本書的字體分類方法……46

  3.0總述……46

  3.1分類標準……46

   3.1.1單字形態……46

   3.1.2特徵性字體組合關係……47

   3.1.3字排方式及版面佈局特徵……47

    3.1.3.1字排方式……47

    3.1.3.2版面佈局……47

  3.2分類框架……47

   3.2.1劃類的基本框架……47

   3.2.2大分類框架和小分類框架……48

   3.2.3典型類型非典型類型以及過渡類型”……48

  3.3分類對象……49

  3.4不同類型宇體見於同一版上的歸類判斷……49

  3.5分類程式………49

第四章 字體分類……51

  4.1師賓間大類……51

   4.1.0以往研究中的類型定義及其相關問題……51

    4.1.0.1林澐對師賓間類的認識……51

    4.1.0.2黃天樹對師賓間類的認識……52

    4.1.0.3彭裕商對師賓間類的認識……53

    4.1.0.4相關問題……54

   4.1.1典型師賓間類……57

   4.1.2非典型師賓間類……72

    4.1.2.1非典型師賓間A……72

    4.1.2.2非典型師賓間B……78

    4.1.2.3非典型師賓間C……82

    4.1.2.4非典型師賓間D……83

    4.1.2.5非典型師賓間E……90

   4.1.3過渡①類……93

  4.2賓一大類……100

   4.2.0以往研究中的類型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00

    4.2.0.1黃天樹的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00

    4.2.0.2彭裕商的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05

    4.2.0.3解決問題的方案……106

   4.2.1典型賓一類…………106

   4.2.2過渡②類……119

  4.3典賓大類……132

   4.3.0以往研究中的類型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32

    4.3.0.1黃天樹的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32

    4.3.0.2.彭裕商的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33

    4.3.0.3解決問題的方案……134

   4.3.1典型典賓類……134

   4.3.2過渡③類……149

  4.4賓三大類……156

   4.4.0以往研究中的類型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56

    4.4.0.1黃天樹的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56

    4.4.0.2彭裕商的定義及其相關問題……157

   4.4.1典型賓三類……157

   4.4.2非典型賓三類……171

    4.4.2.1非典型賓三A……171

    4.4.2.2非典型賓三B……175

  4.5關於特殊片的分類……180

   4.5.1賓組中字體較特殊的資料……180

    4.5.1.1寫法特殊的……180

    4.5.1.2關於習刻片的歸類……182

    4.5.1.3骨面特大刻辭……183

    4.5.1.4表譜刻辭……184

   4.5.2《合集》第1冊至第6冊中的非賓組資料……185

   4.5.2.1屬於師組的資料……185

   4.5.2.2屬於子組的資料……185

   4.5.2.3屬於出組的資料……187

   4.5.2.4屬於歷組、無名組、黃組的資料……187

第五章 綜合分析……188

  5.1分類結果的初步分析……188

   5.1.1分類框架……188

    5.1.1.1師賓間大類……189

    5.1.1.2賓一大類……189

    5.1.1.3典賓大類……189

    5.1.1.4賓三大類……189

   5.1.2各類型數量統計……189

   5.1.3各類型材料性質的數量統計……190

   5.1.4各類型之間字排、佈局特徵的比較及其演變……193

    5.1.4.1字排特徵的比較及其演變……193

    5.1.4.2佈局特徵的比較及其演變……195

  5.2總結……197

  5.3關於在YH127坑中基本不見典型典賓類的現象……197

附錄1:賓組甲骨文字體分類總表……199

附錄2:各類型特徵性字體組合表……770

  2-1:典型師賓間類……770

  2-2-a:非典型師賓間A……781

  2-2-b:非典型師賓間B……785

  2-2-c:非典型師賓間C……788

  2-2-d:非典型師賓間D……792

  2-2-e:非典型師賓間E……796

  2-3:過渡①類……797

  2-4:典型賓一類……804

  2-5:過渡②類……826

  2-6:典型典賓類……839

  2-7:過渡③類……869

  2-8:典型賓三類……873

  2-9-a:非典型賓三A……899

  2-9-b:非典型賓三B…………901

附錄3:黃天樹和彭裕商舉例號碼表……902

  3.1:黃天樹舉例號碼表……902

  3.2:彭裕商舉例號碼表……922

附錄4:《合集》第1冊至第6冊非賓組材料號碼表……929

附錄5:殷墟出土大字骨版刻辭的史料性質考辨……933

附錄6:賓組甲骨整理十五例……937

參考書目……941

後記……949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吉林大學,2009)基礎上修改而成的。論文完成後承蒙黃天樹、李學勤、林澐、宋鎮豪、張世超、彭裕商、劉釗、馮勝君等先生評閱,並且,諸位先生在答辯會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對本書的修訂有很大的幫助。在此謹向各位先生表示由衷的謝意。

眾所周知,這幾年來甲骨學界在綴合工作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其中包含很多賓組甲骨文。鑒於此,本書在修改過程中儘量吸收了最新的綴合和相關研究的成果,對分類總表也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補充。

2002年負芨來華,在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進修了兩年,2004年考入了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吳振武教授研習古文字學。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吳師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給予我熱忱的關懷和幫助,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吳師雖然公務纏身,但還是從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為我仔細審閱論文,讓我感激不已。

初稿完成後,林澐教授也幫我審閱論文,並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在此深表謝意。

我留華七年的求學生活中,馮勝君、吳良寶、何景成、田河、徐廣才、蔣玉斌、程鵬萬、周忠兵、單育辰等古籍所的師友們在學術研究上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生活上也給予了很多幫助,借此機會向他們表示感謝。

另外,我還要感謝稻畑耕一郎、武者章、西江清髙、吉開將人、黃川田修、荻野友范、內田宏美、鈴木章伯、風儀誠、史寶琳等先生以及我家人多年來對我各種方式的支持!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承蒙孟繼儒先生的熱情協助,本書才得以順利完稿,在此一併致謝!

最後,要向教授我甲骨學和考古學基礎的松丸道雄先生(東京大學榮休教授)和鈴木公雄先生(慶應義塾大學榮休教授,已故)致以深深的謝意!

崎川隆

2011111

感謝崎川隆先生准許發佈書訊及提供相關資料!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