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張崇禮:釋楚文字中的“冥”
在 2012/4/18 8:50:39 发布

釋楚文字中的“冥”

(首發)

 

張崇禮

北華大學文學院

 

楚文字中有如下字形:

A上博簡《容成氏》簡37

BB1竝戈,B2信陽簡1-023B3上博簡《周易》簡15

CC1曾侯乙墓簡65C2曾侯乙墓簡201C3包山簡143

D江陵天星觀一號墓遣策

E望山簡2-2望山簡2-16

各家考釋意見主要有:

A,李零先生認為:“從位置看,似相當上文‘’字,但字形難以隸定,也可能是寫懷的字。”[1]何琳儀先生疑為“幻”之異體。[2]劉釗先生以為即“眇”的本字,本像“目”一邊明亮一邊暗昧形。[3]

B1,孫稚雛先生釋“果”;[4]何琳儀先生釋“杲”;[5]李守奎先生釋“果”;[6]B2,劉雨先生釋“杲”。[7]B3,濮茅佐先生疑為“杲”字;[8]廖名春先生認為當隸定為“”;[9]陳偉先生以為也可能是“某”字的異體;[10]徐在國先生認為當分析為从“木”、“冥”聲,釋為“榠”;[11]黃德寬先生釋為“杳”。[12]B,李零先生認為乃“榠”字。“榠”即“榠樝”之“榠”,见《玉篇》、《广韵》、《集韵》。榠樝是木瓜类植物(原注:参《本草纲目》)。其字正像瓜在木上。[13]

C1C2裘錫圭、李家浩先生隸定為“”,認為“”字亦見於201號簡,从“邑”从“”。“”見於戰國貨幣文字(原注:《先秦貨幣文編》77頁),即“㭒”字。[14] C3,何琳儀先生亦隸定為“”,認為可與C1C2互證;[15]劉信芳先生認為此字从邑,㭒聲,讀為“杞”;[16]李運富先生分析為从邑枼聲,認為是枼(葉)地作為邑名的專字。[17]徐在國先生釋為“鄍”,讀為“冥”。《左傳·哀公十九年》:“楚公子慶、公孫寬追越師,至冥,不及,乃還。”杜注:“冥,越地。”[18]

D,滕壬生先生釋“裹”;[19]李零先生釋“”。

E,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先生認為曾侯乙墓竹簡所記車馬器有“紛”。“”字所從“杲”作,與簡文“”所從形近,疑“”與“”指同一種東西。[20]李零先生釋“

今按:楚文字中自有“果”、“杲”、“某”、“枼”字,皆與B字不同。先秦貨幣文的“”一般作形,與B不同;且“以”字楚文字常見,也和B字上部不同。釋B3為“杳”是建立在釋B1B2為“杲”的基礎上的,既然B1B2不是“杲”,此說也就難以成立了。

釋“榠”之說始自李零先生,此說最有力的證據是上博簡《周易》B3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今本《周易》均作“冥”。李先生的主要依據可能也在於此,只不過由於當時上博簡還沒有公佈,不方便說出而已。但釋B為 “榠樝”之“榠”,認為“其字正像瓜在木上”,似乎也缺乏堅強的證據。

徐在國先生在釋“榠”的基礎上,把AB聯繫起來,認為A一半明一半黑,與B上半所从同,當釋為“冥”字。AB上半所从相同,應無異議。但A字本身的意義尚不清楚,釋“幻”與釋“眇”,都缺乏過硬的證據。楚文字自有“幻”字,從外部輪廓看,A也並非呈目形。

總之,目前問題尚未徹底解決,還需進一步研究。

上博簡《三德》簡1有如下一字:

F

學者多釋為“明”,晏昌貴先生通過和睡虎地簡《日書》甲種155背、《顏氏家訓·風操》及《抱樸子·微旨》對讀,認為F可能即是“晦朔”之“晦”字。[21]後程少軒先生讀《三德》簡1的“旦”為“更旦”, 指初一朔日,從而把《三德》簡的“旦毋哭,F毋歌”與文獻中的“朔日毋哭”、“晦日毋歌”等完全對應起來,驗證了晏昌貴先生釋F為“晦”的正確性。[22]

劉洪濤先生認爲,F字从月从黑省聲,“黑”、“晦”古音極密切,此字應即“晦”字異體。[23] F中除去“月”外,剩餘的部份應該和A是同一個字。如果聯繫“黑”字的古文字形體,這一點會更清楚。

甲骨文,舊或釋“黃”,或釋“,于省吾先生釋“黑”,[24]已得到學界公認。甲骨文“黑”除指用牲的毛色之外,還有一種用法,于先生歸納為“指日氣晦冥的晝盲言之”。其相關引述與我們下文的論證關係密切,今轉錄如下:

其中“五曰闇”,闇與暗古通用。《說文》訓暗為“日無光”。《釋名·釋采帛》:“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俞樾《周禮平議》:“《周禮》所謂闇,即《春秋》所謂晦也,僖十五年己卯晦,成十六年甲午晦,《公羊傳》並曰,晦者何,冥也,是其事也。”孫詒讓《周禮正義》:“《呂氏春秋·明理篇》云,其日有不光,有晝盲,高注云,盲,冥也。此闇即所謂晝盲。”按晝盲指的是白日黑暗,可以和甲骨文言黑相印證。

金文中“黑”多作如下之形:

(集成5.2587)、(集成7.3944)、、(集成9.4570)、)(集成8.4169

但也有作形者,如:

(集成16.10285.1(集成16.10285.1(集成16.10285.2(集成16.10285.2(集成3.632

《說文》:“冥,幽也。从日,从六,冖聲。”《廣雅·釋訓》:“冥,暗也。”《說文》:“晦,月盡也。从日,每聲。”“晦”多訓為“暗”,亦多訓為“冥”。[25]“晦”,曉母之部;“冥”,明母耕部。看似相隔,其實不然。古音曉、明二母關係密切,兩字所從得聲的“母”、“冖”皆為明母;“母”為之部、“冖”錫部,之、支旁轉與“職”“錫”旁轉多見其例。“晦”、“冥”屬音近義通,都有“黑”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F所从與A相同,它們都來源於“黑”。A之所以有一半塗黑,就是因為它有“黑”義。

《容成氏》:“喑、聋、跛、A。”A可釋為“冥”,也可讀為“盲”,指盲人。《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冥臣不習。”《韓詩外傳》、《文選·演連珠》李注引冥作盲。[26]冥臣即瞑臣,失明之臣。《逸周书·太子晋》:“師曠對曰:‘瞑臣無見,爲人辯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聞易窮。’”孔晁注:“師曠,晉大夫,無目,故稱瞑。”

B,通過B3與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今本《周易》的“冥”字對讀,已經可以確定是“冥”字。現在我們把它和甲骨文的“黑”字聯繫起來,更可以從形體及用法上予以解釋。其上部與甲骨文“黑”相同,或有塗黑,也是因為有“黑”義。其用為“冥”,正與甲骨文“黑”“指日氣晦冥的晝盲言之”的用法相同。

從來源上看,B从“木”,可能源自甲骨文“黑”字的異體,但就楚文字而言,“木”應分析為聲旁。古“木”、“冒”通用。《說文》:“木,冒也,冒地而生。”《釋名》:“木,冒也,華葉自覆冒也。”[27]以“冒”訓“木”,屬聲訓。“冥”从“冖”聲,而“冖”即冃(冒所从)字。“冒”、“冥”為同源字,“冒”與“墨”為同源字。[28]而晏昌貴先生所引的睡虎地簡《日書》甲種155背的所謂“晦”,其實正是寫作“墨”的。在這方面,“冥”、“晦”和“黑”之間也可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證據鏈。

B為“冥”,則徐在國先生釋C“鄍”,讀為“冥”;李零先生釋D為“”,皆正確可從。

E,我們認為應當釋為“幎”。《說文》:“幎,幔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有覆尊之幎,有覆簋之幎,有覆帽之幎,有覆面之幎,有覆笭之幎。”

望山簡2-2:“女(乘)一(乘):……軒反(),絹()(聯)縢之幎,丹()之裏,丹厚()之純。其韋(幃),丹()(聯)縢之幎。其并(屏)欞,丹厚()之幎,黃(緶)之綴三十。”

“幎”為覆物之巾,所以它可以有裏、有純、有綴。《周禮·春官·巾車》:“王之喪車五乘:木車、蒲蔽、犬、尾櫜、疏飾。”鄭玄注:“犬,白犬皮,既以皮為覆笭,又以其尾為割戟之弢。”賈公彥疏:“犬,以犬皮為覆笭者。”覆笭之“”,顯然與望山簡覆、覆屏欞之“幎”為一詞。所以江陵天星觀一號墓遣策的“”也可以釋為“幎”:“軒,索(素)(錦)之里。”“軒”即覆軒之幎。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79頁。

[2]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2003114日。

[3] 劉釗:《〈容成氏〉釋讀一則(二)》,簡帛研究網,200346日。

[4] 孫稚雛:《竝果戈銘釋》,《古文字研究》第7輯,1982年,103頁。

[5]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1998年,297-298頁。

[6]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45頁。

[7] 劉雨:《信陽楚簡釋文與考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125頁。

[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15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月。

[9] 廖名春:《楚簡〈周易•豫〉卦再釋》,Confucius2000網站200458日。

[10] 陳偉:《楚竹書〈周易〉文字試釋》,簡帛研究網站,2004419日。

[11] 徐在國:《上博竹書(三)〈周易〉釋文補正》,2004420日。

[12] 黃德寬:《楚簡〈周易〉“”字說》,《中國文字研究》第六輯,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又見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193-201頁。

[13]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科學出版社,147頁。

[14] 裘錫圭、李家浩:《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518頁。

[15] 何琳儀:《包山竹簡選釋》,《江漢考古》,1993年第4期,59頁。

[16]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藝文印書館,2003年,143頁。

[17]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岳麓書社,1997年,121頁。

[18]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2127頁。

[19]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684頁。

[20]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望山楚簡釋文與考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中華書局,1995年,116頁注11

[21] 晏昌貴:《<三德>四札》,簡帛網,200637日。

[22] 程少軒:《讀北大簡<周訓>首簡小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0726日。

[23] 見上引程少軒先生文注3

[24] 于省吾:《釋黑》,《甲骨文字釋林》,227-230頁。

[25] 參見宗福邦等主編《故訓匯纂》“晦,暗也”、“晦,闇也”、“晦,昧也”、“晦、冥皆謂暗也”、“晦,冥也”、“晦,暝也”、“晦者,冥也”條,商務印書館,2003年,1030頁。

[26]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73頁【冥與盲】條。

[27]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295頁【木通冃】條。

[28]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245-248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4月17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4月18日。



点击下载附件:1060張崇禮:釋楚文字中的“冥”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公子小白 在 2012/4/19 8:00:06 评价道:第1楼

    作者似未注意到范常喜先生《試說<上博五·三德>1中的“暝”》(簡帛網2006.3.9)一文。

  • 张崇礼 在 2012/4/19 12:20:23 评价道:第2楼

    感謝公子小白先生!

    本文的許多意見范先生已經有言在前,實不敢掠美。我確實沒有注意到范先生的文章,是不應有的失誤!向范先生致歉!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