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雍宛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通假字的語音現象分析
在 2012/4/23 9:21:23 发布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通假字的语音现象分析

(首发)

 

雍宛苡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11级硕士

摘要:本文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中出现的通假字为研究对象,从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对此书中的通假字进行声、韵、调三方面的分析,从而管窥其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通假字;声母;韵母;声调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马承源主编,以下简称《上博八》)收录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竹书10种,依次为《子道饿》(以下简称《子》)、《颜渊问于孔子》(以下简称《颜》)、《成王既邦》(以下简称《成》)、《命》、《王居》(以下简称《王》)、《志书乃言》(以下简称《志》)、《有皇将起》(以下简称《有》)、《李颂》(以下简称《李》)、《兰赋》(以下简称《兰》)、《鹠》(以下简称《鹠》),其中多篇为重要佚文,它们的发现为战国时代诸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文献资料。本文欲以《上博八》中的通假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声、韵、调三方面分析,管窥战国时期楚国乃至上古汉语的语音特点。

为行文方便,除与讨论有关的通假字加“()”给出本字外,其余原简中的生僻字一律改为通行体。文中古音标注依据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上古声调标注依据唐作藩先生《上古音手册》。

《上博八》中的通假字,有些古今音都是相同的(指音类,并非音值)。如:《李》2“和勿(物)以李人情”,《兰》1“决去选勿(物)”,《兰》5“兰有异勿(物)”;《颜》10“德城(成)则名至矣”,《有》1“何哀城(成)夫含兮”;《李》2“氏(是)故圣人兼此”,《兰》2[1]涤落而犹不失氏(是)芳”。这里的“勿”与“物”、“城”与“成”、“氏”与“是”的古今音都是相同的。但也有些通假字,现代语音不同,如《成》15“童(重)光其昌也”,“是谓童(重)”。“童”与“重”在上古均属定母东部平声。但是在《广韵》中,“童”字“徒红切”,属定母东韵合口一等平声,而“重”字“直容切”,属澄母钟韵合口三等平声。诸如此类的通假字在《广韵》时代读音已相去甚远,但其上古音是相同的。我们重点分析那些今音和《广韵》语音均不同而上古语音相同或相近的通假字,也就是那些从《广韵》到现在语音均不同的通假字。

一、从声母方面分析

对《上博八》中通假字的声母进行分析,一方面,希望利用所反映的语音现象来验证现有的上古音声母研究的既有结论;另一方面,利用这些既有结论来解释这些语音现象,形成一种互证互用的关系。关于声母,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讨论,同时拟出读音,以便参校。

(一)反映照组与舌头音关系的通假字

1.照三归端

“尚”通“当”例。仅1处,《命》10“令尹曰:‘尚(当)善’”。“尚”字《广韵》“时亮切”,属禅母漾韵开口三等去声,拟音ǐaŋ];上古属禅母阳部去声,拟音ǐɑŋ]。“当”字《广韵》“都郎切”,属端母唐韵开口一等平声,拟音[tɑŋ];上古属端母阳部平声,拟音[tɑŋ]

“冬”通“终”例。仅1处,《李》1背“冬(终)逗,夸其不贰兮”。“冬”字《广韵》“都宗切”,属端母冬韵合口一等平声,拟音[tuoŋ];上古端母冬部平声,拟音[tuəm]。“终”字《广韵》“职戎切”,属章母冬韵合口三等平声,拟音ǐuŋ];上古属章母冬部平声,拟音ǐwəm]

2.照二归精

“恻”通“贼”例。仅1处,《兰》3“残恻(贼)蝼蚁虫蛇”。“恻”字《广韵》“初力切”,属初母职韵开口三等入声,拟音[ʧʽɪ̆ək];上古属初母职部入声,拟音[ʧʽɪ̆ə̆k]。“贼”字《广韵》“昨则切”,属从母德韵开口一等入声,拟音[dzək];上古属从母职部入声,拟音[dzə̆k]

(二)反映喻四与定母关系的通假字

“攸”同“涤”例。有1处,《兰》2攸(涤)落而犹不失是芳”。“攸”字《广韵》“余幽切”,属余母尤韵开口三等平声,拟音[jǐəu];上古属余母幽部平声,拟音ǐəu]。“涤”字《广韵》“徒历切”,属定母锡韵开口四等入声,拟音[diek];上古属定母觉部入声,拟音[diə̆uk]

“睪”通“泽”例。有1处,《志》5“睪(泽)吾父兄”。“睪”字《广韵》“羊益切”,属余母昔韵开口三等入声,拟音[jǐɛk];上古属余母铎部入声,拟音[ʎiǎk]。“泽”字《广韵》“玚伯切”,属澄母陌韵开口二等入声,拟音[ȡɐk];上古属定母铎部入声,拟音[deǎk]

(三)反映日母与泥母关系的通假字

“女”通“如”例。有8处,《颜》1“颜渊:‘敢问何女(如)?’”《颜》5“君子之内事也女(如)此矣”。他有:《颜》6、《颜》9、《命》3、《志》7、《兰》4、《有》4。“女”字《广韵》“尼吕切”,属泥母语韵开口三等上声,拟音[nı̆o];上古属泥母鱼部上声,拟音[nı̆ɑ]。“如”字《广韵》“人诸切”,属日母鱼韵开口三等平声,拟音[ɽio];上古属日母鱼部平声,拟音[ȵı̆ɑ]

“内”与“入”例。《命》5“不以私思私怨内(入)于王门”,《命》9“必内(入)之于十右又三”。“内”字《广韵》“奴队切”,属泥母队韵合口一等去声,拟音[nuɐi];上古属泥母物部入声,拟音[nuə̄t]。“入”字《广韵》“人执切”,属日母缉韵开口三等入声,拟音ǐəp];上古属日母缉部入声,拟音[ȵı̆əp]

(四)反映见溪晓匣关系的通假字

1.见母和匣母

“亘”通“恒”例。仅1处,《李》1正“亘(恒)植兼成,欦其不还兮”。“亘”字《广韵》“古邓切”,属见母嶝韵开口一等去声,拟音[kəŋ];上古属见母蒸部去声,拟音[kəŋ]。“恒”字《广韵》“胡登切”,属匣母登韵开口一等平声,拟音[ɣəŋ];上古属匣母蒸部平声,拟音[ɣəŋ]

“含”通“今”例。有2处,如《命》9“含(今)见日为楚令尹”;《志》7“是则惟不谷之罪也,后含(今)勿然”。“含”字《广韵》“胡南切”,属匣母覃韵开口一等平声,拟音[ɣɒm];上古属匣母侵部平声,拟音[ɣəm]。“今”字《广韵》“居吟切”,属见母侵韵开口三等平声,拟音[kɪ̆ĕm];上古属见母侵部平声,拟音[kɪ̆əm]

反映见母和匣母关系的还有“坚”通“贤”、“沽通“涸”,因篇幅关系,此不详细叙述。

2.溪母和匣母

“可”通“何”例。有6处,《颜》1“颜渊:‘敢问可(何)如?’”《志》2“邦人其谓之可(何)?”他有:《颜》6、《命》2、《兰》2、《鹠》1。“可”字《广韵》“枯我切”,属溪母哿韵开口一等上声,拟音[kʽa];上古属溪母歌部上声,拟音[kʽɑ]。“何”字《广韵》“胡歌切”,属匣母歌韵开口一等平声,拟音ɑ];上古属匣母歌部平声,拟音[ɣa]

“可”通“兮”例。共50处,其中《李》15处,《兰》1处,《有》27处,《鹠》7处,略如《李》1背“谓群众,敬而勿集可(兮)”;《有》4“又不善心耳含可(兮),莫不使修含可(兮)”。“可”在上一通假中已详述,故此不再重复。“兮”字《广韵》“胡鸡切”,属匣母齐韵开口四等平声,拟音[ɣiei];上古属匣母支部平声,拟音[ɣie]

(五)反映清与浊相通、送气与不送气相通的通假字

1.清浊相通

“旁”通“谤”例。仅1处,《有》6“命三夫之旁(谤)也含兮”。“旁”字《广韵》“步光切”,属並母唐韵开口一等平声,拟音[baŋ];上古属並母阳部平声,拟音[baŋ]。“谤”字《广韵》“补旷切”,属帮母宕韵开口一等去声,拟音[paŋ];上古属帮母阳部去声,拟音[paŋ]

“方”作“旁”例。仅1处,《兰》2“备修庶戒,方(旁)时焉作”。“方”字《广韵》“府良切”,属帮母阳韵合口三等平声,拟音[pǐwaŋ];上古属帮母阳部平声,拟音[pǐwaŋ]。“旁”字上例已述,此处不再重复。

2.送气与不送气相通

“青”通“情”例。有2处,《颜》12“禄不足,则青(情)有余,则诒禄薪也。禄不足,则青(情)有余”。“青”字《广韵》“仓经切”,属清母青韵开口四等平声,拟音[dzɪ̆ɛŋ];上古属清母耕部平声,拟音[dzɪ̆eŋ]。“情”字《广韵》“疾盈切”,属从母清韵开口三等平声,拟音[ʦʽieŋ];上古属从母耕部平声,拟音[ʦʽieŋ]

(六)反映特殊语音现象的通假字

“谷”通“欲”例、“欲”通“俗”例。《颜14》“……示则斤,而毋谷(欲)得焉”;《成八》“皆欲(俗)以其邦就之”。“谷”字《广韵》“古禄切”,属见母屋韵合口一等入声,拟音[kuk];上古属见母屋部入声,拟音[kŏk]。“欲”字《广韵》“余蜀切”,属余母烛韵合口三等入声,拟音[jɪ̆wok];上古属余母屋部入声,拟音[ʎɪ̆wŏk]。“俗”字《广韵》“似足切”,属邪母烛韵合口三等入声,拟音[zɪ̆wok];上古邪母屋部入声,拟音[zɪ̆wŏk]

“立”通“位”例。仅1处,《兰》5“立(位)垔下,而比拟高矣”。“立”字《广韵》“力入切”,属来母缉韵开口三等入声,拟音[lɪ̆əp];上古属来母缉部入声,拟音[lɪ̆əp]。“位”字《广韵》“于愧切”,属云母至韵合口三等去声,拟音[jwi];上古属匣母物部入声,拟音[ɣiwə̄t]

“命”通“令”例。共9处,《王》2“命(令)尹少进于此”;《命》10“命(令)尹曰:‘当善’”;《命》6“命(令)尹曰:‘先大夫司命(令)尹,授司马,治楚邦之政。’”他有《命》19,《王》567。“命”字《广韵》“眉病切”,属明母映韵开口三等去声,拟音[mɪ̆ɐŋ];上古属明母耕部平声,拟音[mɪ̆eŋ]。“令”字《广韵》“力政切”,属来母劲韵开口三等去声,拟音[lɪ̆ɛŋ];上古属来母耕部平声,拟音[lɪ̆eŋ]

二、从韵部方面分析[2]

关于《上博八》中通假字的韵部,我们主要从对转、旁转、旁对转和通转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转

1.鱼阳对转

“亡”通“无”例。仅1处,《成》14“可以知亡(无)才”。“亡”上古属明母阳部平声,“无”上古属明母鱼部平声。

2.鱼铎对转

“沽”通“涸”例。仅1处,《兰》2“……旱其不雨,何渊而不沽(涸)?”“沽”上古属见母鱼部平声,“涸”上古属匣母铎部平声。

“亚”通“呜”例。仅1处,《成》2……王在镐,召周公旦曰:“亚(鸣)呼,敬之哉!“亚”上古属影母铎部去声,“呜”上古属影母鱼部平声。

“索”通“素”。仅1例,《李》1背“索(素)府宫李,木异类兮。”“索”上古属心母铎部入声,“素”上古属心母鱼部入声。

3.幽觉对转

“攸”通“涤”例。仅1处,《兰》2攸(涤)落而犹不失是芳”。“攸”上古属余母幽部平声,“涤”上古属定母觉部入声。

4.物微对转

“聿”通“惟”例。仅1处,《志》7“是则聿(惟)不谷之罪也,后今勿然。”“聿”上古余母物部入声,“惟”上古属余母微部平声。

5.屋侯对转

“族”通“奏”例。仅1处,《有》5“……□余子力含兮,族(奏)缓缓必慎毋劳含兮。”“族”上古属从母屋部入声,“奏”上古属精母侯部入声。

(二)旁转

1.之鱼旁转

“母”通“毋”例。有2处,《颜》14……示则斤,而母(毋)欲得焉”;《王》4“愿大夫之母(毋)燕徒以员”。“母”上古属明母之部上声,“毋”上古属明母鱼部平声。

2.之支旁转

“而”通“尔”例。仅1处,《命》5“非而(尔)所以复”。“而”上古属日母之部平声,“尔”上古属日母支部上声。

3.脂微旁转

“几”通“岂”例。仅1处,《李》1背“几(岂)不皆生,则不同兮。”“几”上古属见母脂部上声,“岂”上古属溪母微部上声。

4.锡职旁转

“朸”通“棘”例。仅1处,《李》1正“木斯独生,榛朸(棘)之间兮。”“朸”上古属来母锡部入声,“棘”上古属见母职部入声。

(三)旁对转

1.元脂旁对转

“见”通“视”例。有1处,《命》5“我不能贯壁而见(视)听”。“见”上古属见母元部平声,“视”上古属禅母脂部上声。

2.物真旁转

“律”通“尽”例。《王》6“令尹答‘命顺其律(尽)。”“律”上古属来母物部入声,“尽”上古属从母真部上声。

(四)通转

“立”通“位”例。仅1处,《兰》5“立(位)垔下”。“立”上古来母缉部入声,“位”上古属匣母物部入声。

三、从声调方面分析

《上博八》共出现通假字102对,声调通假用例共255次,拙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声调通假初探》[3]就其用例分布和各自的几遇相逢数[4]作了穷尽性封闭式的统计和计算。《上博八》中声调通假详见下两表:

1声调通假用例分布表

本字声调

借字声调

声调

合计(次)

-

75

18

7

2

102

68

25

4

0

97

5

4

2

3

14

1

1

0

40

42

合计(次)

149

48

13

45

255

2声调通假几率统计表

 

实际通假次数

150

123.81.2

86

71.51.2

12

13.3

3

42.9

251

 

50

41.31.2

8

7.71.0

1

24.8

145

 

4

1.42.9

3

4.6

27

 

80

14.91.4

87

 

合计

510

在表2中,小括号中的下标数字,如(1.2),表示的是实际相逢数与几遇相逢数的比值[5],其比值大于1表明两者为存在音理关系的“常常”通假,小于1则表明两声调之间的通假不存在音理联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之间都存在通假现象;同声调通假都属于存在音理关系的“常常通假”;在异声调通假中,平与上、上与平、上与去、去与上之间的通假属于“常常”通假,其它声调之间的通假不存中音理上的必然联系。现就《上博八》中的声调通假作如下阐释。

(一)反映平声与四声调关系的通假字

“命”通“令”例。共9处,略如:《王》1背“命(令)尹少进于此”;《命》10“命(令)尹曰:‘当善’”;《命》6“命(令)尹曰:‘先大夫司命(令)尹,授司马,治楚邦之政’”。“命”字《广韵》“眉病切”,属明母映韵开口三等去声;上古属明母耕部平声。“令”字《广韵》“力政切”,属来母劲韵开口三等去声;上古属来母耕部平声。

“汗”通“旱”例。共3处,《兰》1“……汗(旱),雨露不降矣”;《兰》2“……汗(旱)其不雨”;《兰》4“风汗(旱)”。“汗”字《广韵》“侯旰切”,属匣母翰韵开口一等去声;上古属匣母元部平声。“旱”字《广韵》“胡笴切”,属匣母旱韵开口一等上声;上古属匣母元部上声。

“昏”通“问”例。仅1处,《命》7“请昏(问)其故?”“昏”上古属晓母文部平声,“问”上古属明母文部去声。

(二)反映上去声关系的通假字

“古”通“故”例。共3处,《命》7“请问其古(故)”,《李》2、《李》3“是古(故)圣人兼此”。“古”字《广韵》“公户切”,属见母姥韵合口一等上声;上古属见母鱼部上声。“故”字《广韵》“古暮切”,属见母暮韵合口一等去声,上古属见母鱼部去声。

“秀”通“诱”例。仅1处,《有》6“命三夫之谤也含可兮,胶膰秀(诱)余含兮”。“秀”字《广韵》“息救切”,属心母宥韵开口三等去声;上古属心母幽部去声。“诱”字《广韵》“与久切”,属余母有韵开口三等上声;上古属余母幽部上声。

(三)反映入声与入声关系的通假字

“级”通“急”例。仅1处,《子》1“吾子齿年长矣,家性甚级(急)”。“级”和“急”字《广韵》都是“居力切”,属见母缉韵开口三等入声;上古属见母缉部入声。

“鹿”与“独”例。仅1处,《有》4“鹿(独)凥而同欲含兮”。“鹿”字《广韵》“卢谷切”,来母屋韵合口一等入声;上古属来母屋部入声。“独”字《广韵》“徒谷切”,属定母屋韵合口一等入声;上古属定母屋部入声。《上博八》中反映入入相通的字例还有很多,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四、结论

据统计,在《上博八》所出现的102对通假字中,借字和本字读音相同的有46对,相近及相异的有56对,基本上保持平衡。在这些通假字中,有些借字和本字的语音是古今相同的,而有些借字和本字从中古开始语音就有所差异。这些语音不同的通假字,往往反映了古今语音的不同,对我们了解上古语音有一定的帮助。

就声母而言,《上博八》中的通假字可以说明:

1.属于照组二等字的初母与精组字从母通假,属于照组三等字的章母、禅母与端母通假,所以一般认为“照组二等字(庄初崇生),古音近读精清从心”及“照三归端”的观点十分合理。

2.喻母字和定母字之间可以通假,这种现象为“喻四归定”的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日母和泥母读音相近,可相互通假,其通假用例也可验证章太炎在《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一文中的观点:“娘日二母读为泥,娘母的名称是后起的,可以不论”。同时《上博八》中泥母与端母、透母、定母无一例通假,具有极强的排他性,这一点符合李方桂先生的谐声说原则:“舌尖塞音互谐,不常跟鼻音(泥)谐”。

4.由于喉音和牙音的发音部位靠近,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常常互谐。喉牙声转是喉牙音中最常见、最重要并贯通古今的语音现象。

5.发音部位相同的清浊声母、送气与不送气声母可以通假,这说明在上古汉语中清浊与否及送气与否的区分并不严格。

6.在反映特殊语音现象的通假字中,值得注意的是:明母与来母相通,是拟测古有复辅音的重要材料之一。所以有学者提出:“来母可以与其他声母(尤其是非舌音声母)互谐。”

就韵部而言,《上博八》中的通假字可以说明:

1.对韵转的看法学者们历来有许多抵牾之处,一些学者只肯定对转,否定旁转。通过《上博八》中的例证,我们应该承认韵转是自古以来就客观存在的语音现象,对旁转和对转的怀疑和否定是不必要的。

2.我们在统计中发现有些“不同类不同直行”的韵部,如之部与脂部、真部与之部、元部与幽部也有通假现象,这似乎应该仿“旁对转”术语,再拟定一个姑且叫做“旁通转”的术语,如此一来,那是否可以说古韵30部之间“无所不转”,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3.韵转是由时代和方言的不同而引起的。韵转并非整个韵部一概转为某韵,只是部分韵母发生转变。

就声调而言,《上博八》中的通假字可以说明:

1.古无去声,中古的去声是后来才产生的。

2.上古实有四个声调,但未必是中古的平上去入。王力先生认为上古入声分为两类,但这两类的区别取决于音长还是音高,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

[2]陆志韦.古音说略[M].哈佛燕京学社,民国三十六年十月.

[3]唐作藩.上古音手册[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9).

[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1).



[1] 字外加“□”表示根据上下文补出的文字。如“”,下同。

[2] 具体韵部分类参照王力先生的后期著作《同源字典》前的《古音说略》。

[3] 《科教导刊》20125月即刊。

[4]几遇相逢数=AB/N-1 A代表某声调与各声调,加上各声调与某声调相逢的总次数。B代表某声调的实际通假数。N代表各声调实际通假次数之和。具体详见陆志韦先生的《古音说略》第二百五十七页。

[5]比值大于1的均注有下标,反之则无。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4月22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4月23日。



点击下载附件:1063雍宛苡:《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通假字的语音现象分析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sqy 在 2012/4/23 20:15:11 评价道:第1楼

    亚(鸣)呼---括号里的是“鸣叫”的“鸣”吧?

  • yongwanyi2513 在 2012/4/24 23:31:31 评价道:第2楼

    老师指教的是,此后定多加注意。

    在此深表感谢!

    祝好!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