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高中華:清華簡“不豫有遲”再考察
在 2012/8/6 9:23:10 发布

 

清华简“不豫有迟”再考察

(首发)

 

高中华

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不豫有迟”于清华简二见,学者对其释读不一。本文从联绵词的特点出发,结合传世文献,指出“有迟”即“迟迟”。“迟”可从整理者训为“久”,然其暗含险阻蹇难之意。从句式到文义,简本“不豫有迟”与传世本“有疾弗豫”均存在根本不同。明了于此,或有助于讨论简本《金縢》之传流。

关键词:金縢 祭公 有迟 简本 传本

清华大学入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2009年披露伊始,即引发学界高度关注。2010年,清华简第一辑整理出版。该辑收录简文九篇,“不豫有迟”出现于其中两篇:一为《金縢》,一为《祭公之顾命》(以下简称《祭公》)。且此两篇均可与传世文献对读,更引发诸多讨论。而对于“不豫有迟”,究竟如何理解,学者意见尚未臻一。前贤之论俱在[1],笔者不揣鄙陋,谨以浅见呈于方家之前。

 

 

简文《金縢》云:“武王既克殷三年,不豫有迟。”“有迟”,简文原作“又[2]”。于“”,学界大致有三种理解[3]。兹缕述之:

第一种,以为指具体疾病,如廖名春、萧旭先生等。

廖名春以“”通“犀”,“犀”亦作“”,故“”可读作“”,是一种“寒病”。并据此谓简文明确指出“武王是得了‘寒病’,而非一般之‘疾’”,比传世文献《尚书·金縢》、《史记·周本纪》仅记载“有疾”来得具体[4]

萧旭引《玉篇》“,古文夷字”,读简文“”为“痍”。又引《说文》“痍,伤也”及《释名》“痍,侈也,侈开皮肉为创也”,谓简文指明王疾为“外伤[5]”。

第二种,以“迟”为“疾”之假借。如黄怀信先生。

黄怀信云:“‘有迟’,不可通。‘迟’当借为‘疾’,二字古皆舌上音(‘疾’从‘矢’得声可知),‘迟’在脂母,‘疾’在质母,阴、入对转。总之,‘王弗豫有迟’是指武王有病[6]。”

第三种,训迟为“久”。如整理者等。

整理者:“,读为‘’,《说文》古文‘迟’。《广雅·释诂三》:‘久也[7]。’”

此训宋华强先生从之,并举葛陵楚简“‘迟’或作‘’,与《说文》正合。简本《金縢》的‘’就是葛陵简的‘’,整理者的释读正确可从……‘又’似如字读即可,不必读为‘有’。‘又’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王不豫又迟’是说:武王生病,而且迁延日久[8]。”

 

第一种意见,廖文意为内伤,萧文以为外伤。其言皆似有据。但如彼所说,则无法理解何以《祭公》篇亦有此四字。若说武王与祭公所患同疾,且同时书于竹帛,未免太过巧合。

第二种意见,若“迟”为“疾”之假借,那么,既已明言“不豫”(不适),又何需再言“有疾”[9]?谓“不豫有疾”就是指“有病”,果然简文繁琐至此?且以“迟”“疾”相假,未有书证,恐一时难以征信。

我们认为,整理者读“”为“迟”,实属可信。唯“有迟”于先秦文献不经见,“有久”似不辞,“又久”非古意,故疑窦始启,猜测始滋。若能正确训释“有迟”,相关疑惑即可冰释。

 

 

传世文献言“有迟”者,始见于贾谊《新书》。其《大政》篇云:“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10]。”“有迟”与“有速”连言,取“迟缓”之意[11]。然而,施之简文,亦难为训。

“有迟”究系何意?考之于《诗》,或可溯其源而得其实。《小雅·四牡》云:“四牡騑騑,周道倭迟。”《毛传》:“倭迟,历远之貌[12]。”

“倭迟”何以能训为“历远”?按《说文》卷二“逶”字注云:“逶迤,邪去之貌[13]。”邪去者,邪曲也。邪曲必迂远[14]。其字又作“逶蛇”。《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15]。”又作“委蛇”。《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第289页),马瑞辰云:

 

委蛇二字叠韵,《韩诗》作逶迤。委蛇本人行邪曲之貌,因而蛇行纡曲亦谓之委蛇,物形盘曲亦谓之委蛇,旗之舒卷亦谓之委蛇,声之诎曲亦谓之委蛇。曲之义转为长,故委蛇又为长貌,《楚词》王逸《注》“委蛇,长也”。古从它者多与也通,故蛇或作迤。蛇敛音读如夷,故委蛇又作倭迟,又作威夷。迟、夷古同声[16]

 

“委蛇”、“逶蛇”、“逶迤”、“逶迟”并皆一声之转,乃同一词族之联绵词[17],其形虽异,其义则近。故“倭迟”可训为“历远”,正取“逶迤”迂远流长之意。

“倭迟”又可作“迟迟”。《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毛传》云,“迟迟,长远也”(第414页),诚确诂。“行道迟迟”,“周道倭迟”,其义一也。《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学者译作“道路漫漫独向前,心中怨恨向谁言[18]”,得之[19]

“迟迟”,既言道里之悠远,又可言日之舒长。《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孔颖达《正义》:“迟迟者,日长而暄之意。”(第390页)又可指凡事之久长。《商颂·长发》“昭假[20]迟迟,上帝是祗”,乃述“商人祝祷上帝长久虔诚之状[21]”,“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22]”。

“迟迟”,又可单言“迟[23]”。由于文言修饰,多尚偶俪[24],故单言之时,往往增虚字以足成其句。如“忧心忡忡”(《召南·草虫》、《小雅·出车》),又作“忧心有忡”(《邶风·击鼓》),与“有齐季女[25](《召南·采蘋》)、“临下有赫”(《大雅·皇矣》)句式并同。此处“有”乃语辞[26],不可以实义解[27]。“有齐季女”,言季女之庄敬;“临下有赫”,言上天照临下土之赫赫然,并以“有”助言事之情状。“有迟”之“有”亦同此用。“有迟”即“迟迟”,历久之貌也。由《诗经》诸例观之,亦可窥见简本此处辞气之古[28]

必须指出,“迟迟”从“委蛇”、“逶迤”取义,逶迤乃邪曲迂远之意,迂远则多险阻,险阻则难测。上文所举“行道迟迟”,不仅言道之长,亦言其漫,言其曲,言来事之难测度,故駪駪征夫,心怀危惧也。“春日迟迟”,不仅言日之舒长,亦言其始别漫漫冬夜,昼影稍长,阳气初舒,宜徐徐为之,难以骤进也。故“迟迟”可用之“春日”,断不可施于“夏日[29]”。

综上,可知简文“不豫有迟”当绎为迟迟然“不豫”久矣[30]。《国语·晋语八》载韩宣子对郑子产问,曰“寡君(晋平公)之疾久矣[31]”,可为注脚。《金縢》篇言武王不豫良久,有危急之势,故周公祝祷,愿以己身代之;《祭公》篇言祭公不豫良久,或不久于人世[32],故穆王亲来探视。两处“有迟”,皆言病势之耽溺,天意之难测,人情之不安也。

 

 

“不豫有迟”,今本《尚书·金縢》作“有疾弗豫”。“弗”“不”古通。“豫”,学者或释为“喜[33]”,或释为“安[34]”,或释为“除[35]”。不管何种解释,其句式、文义,均与“不豫有迟”异。如上所述,“不豫有迟”作一句读,“有疾弗豫”作两句读[36];“有疾弗豫”主事实陈述,“不豫有迟”更言其危惧。

学者指出,简本《金縢》与传世本多有差异,对此,学界解释不一。或以为简本“从整体上要晚于今本,要劣于今本[37]”,抄写者“对原作进行了节略、压缩与改写[38]”;或以为“二者分属于不同的传流系统[39]”;或以为简本与今本虽“互有歧异而各见优长”,“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可厚此薄彼[40]”。本文所及,如有小补于诸君子之论,则幸莫大焉。

 



[1] 烟台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研究生作有九篇《集释》,极便参考。见陈民镇、胡凯,《清华简<金縢>集释》,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582011920日。胡凯,《清华简<祭公之顾命>集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622011923日;

[2]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59页。

[3] 学界于《祭公》篇“不豫有迟”的解读较少,要之,亦可归入这三类中。

[4] 廖名春,《清华简〈金縢〉篇补释》,confucius2000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723 201115日。

[5] 萧旭,《清华竹简〈金縢〉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5201118日。

[6] 黄怀信,《清华简<金縢>校读》。该文初次发表于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0,后又正式刊发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3期。黄文“不豫”皆作“弗豫”。

[7]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76页。此处采用整理者对《祭公》篇的解释,因较《金縢》篇为详。不过整理者又谓此处是讲祭公“不久于世”,恐非。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指出:“将句意理解为‘不久于世’,却不可信。这里的‘有迟’是说祭公的病情持续,长期不见好转。”(氏著《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4201115日)。

[8] 宋华强,《清华简〈金縢〉校读》,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0201118日。

[9] 清华简《保训》云:“惟王五十年,不豫”,言王不豫,亦不更言“有疾”。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43页。

[10] []贾谊撰,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339页。案,自南宋陈振孙以来,间有学者疑《新书》非贾谊本书。清代学者余嘉锡等已辨其非。详《新语校注·前言》及《附录三》。

[11] 《尉缭子》有“有迟疾”,《黄帝内经·素问》亦有“有迟速”,其用均与此同。二书真伪至今难断,故不引以为确证。

[12] 《毛诗正义》,阮元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06页。本文所征引《毛诗》、《毛传》、郑玄《笺》、孔颖达《正义》、陆德明《释文》,皆据此本,下文不另出注,随文标明页码。

[13]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41页。

[14]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96页。

[15]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677页。

[16]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88-89页。引文有删节。

[17] 姜亮夫谓“委蛇”,初文作“委它”,“自它之衍则为迆”,“迆变为迤”。详《诗骚联绵字考》“委蛇”条,《姜亮夫全集》第十七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2页。

[18] 姚小鸥先生,《诗经译注》,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第53页。其注“迟迟”为“道路迂曲漫长的样子”,甚是。

[19] 事实上,自《毛传》以来,对《谷风》“迟迟”的训解一直存在误区。《毛传》谓“舒行貌”,郑玄《笺》:“行于道路之人,至于将别,尚舒行。”《说文》“迟”字条云:“徐行也。《诗》曰‘行道迟迟 ’。”(《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40页)此说影响甚众。自朱熹自近代学者,多有从之者。朱熹注《谷风》:“迟迟,舒行貌。”“言行于道路,迟迟不进。”(《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21页)实则《采薇》言“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谷风》言“行道迟迟,中心有违”,均上句言道路之纡曲悠远,下句述行路之人情状,一则饥渴并臻,一则心中有怨。两“迟迟”不当异训。

[20] “昭假”于《诗》凡五见,学者谓,“皆言人神通感交往及神灵降临”(参姜昆武,《诗书成词考释》,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第130页)。

[21] 姚小鸥先生,《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153页。

[22] 清人马瑞辰云:“言其精诚之上达曰奏假,言其精诚之显达曰昭假。戴氏震曰:‘精诚表见曰昭,贯通所至曰假。’是也。”(《毛诗传笺通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174页)

[23] 此为联绵词的一个重要特点。犹“玄黄”表疲病之意时,既可单言“玄”,又可单言“黄”,皆“玄黄”之义。如《周南•卷耳》“我马虺隤”、“我马玄黄”,《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草不玄”,前人已指出:“‘虺隤’叠韵字,‘玄黄’双声字,皆谓病貌也。《传》言‘玄,马病则黄’,失之。‘何草不黄’、‘何草不玄’,玄、黄亦病也,犹言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也。”参[]王引之,《经义述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18页。

[24] 参看傅道彬先生,《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后收入《诗可以观》,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25] 学者谓此处“有”为“状事之词”。参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北京:中华书局,第160-161页。

[26] []王引之,《经传释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1-32页。

[27] 清人王引之曾就“语词误解以实义”专门论说。参《经义述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761页。

[28] 或谓“不豫”与“有迟”当断读。宋华强《清华竹简〈金縢〉校读》:“‘王不豫’和‘又迟’是两句话,主语、谓语各不相同,应该断开。‘又’似如字读即可,不必读为‘有’。‘又’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0201118日)恐未当。

[29] “迟迟”言难测,“不迟”则言其顺。《鲁颂•閟宫》“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实谓姜嫄生产顺利,即《大雅•生民》所说“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郑玄《笺》:“达,羊子也。后稷之在其母,终人道十月而生,生如达之生,言易也。”(阮刻《十三经注疏》,第529页)

[30] 清华简《保训》云“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历”,于“念日之多历”,学界解释亦甚纷纭,或谓“来日无多”,或谓同于“多历年”,或作“日之多易”等(参胡凯、陈民镇,《清华简<保训>集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542011919日)。对比“不豫有迟”,“念日之多历”当谓王不豫已历多日矣,亦即“有迟”之意。姑言之于此,因篇幅所限,不能尽述。

[31] 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437页。

[32] 清华简《祭公》篇,整理者训“迟”为久,以为指祭公“不久于人世”,当即寻绎上下文义而来。

[33] 曾运乾云:“豫,《说文》作悆,喜也。”氏著《尚书正读》,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40页。

[34] 顾颉刚、刘起釪谓:“《尔雅·释诂》:‘豫,安也。’是‘弗豫’即身体不安,与今人身体有病时说‘不舒服’一样。”氏著《尚书校释译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224页。

[35] 萧汉明谓:“《国语·晋语八》:‘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无不遍谕而除。’除者,除疾也。以此推之,则《书·金縢》‘王有疾弗豫’之‘豫’亦为除疾之义。”(见氏著《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豫、咸二卦》,《周易研究》,2007年第6期)

[36] 如《尚书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96页),[]孙星衍《尚书今

古文注疏》(陈抗、盛冬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324页),曾运乾《尚书正读》(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40页)皆读作“有疾,弗豫”。

[37] 廖名春,《清华简与<尚书>研究》,《文史哲》,2010年第6期。

[38] 黄怀信,《清华简<金縢>校读》,《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3期。

[39] 李学勤先生指出,简本《金縢》“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没有传世《尚书•金縢》中涉及占卜的文句,而《史记•鲁世家》所引该篇是有那些内容的”(氏著《清华简九篇综述》,原载《文物》,2010年第5期,后收入《三代文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76页)。按《尚书•金縢》载周公祝告,有“今我即命于元龟”语;祝告完毕,又有“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 ’”云云(引文据《尚书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96页),而诸语于简本《金縢》中并皆无见。如此重大差异,果然是出自传抄者删改?

[40] 杜勇,《清华简<金縢>有关历史问题考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2期。此说虽有调和之意,亦不失为持平之论。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8月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8月6日。



点击下载附件:1106高中华:清华简“不豫有迟”再考察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知北游 在 2012/8/6 12:13:01 评价道:第1楼

    “夷”讀為“遲”當可信,可能周人所說的“遲”相當於殷人說的“延”,卜辭里經常看到某人有疒占問“其延”、“亡(或不)延”的記錄,姚孝遂先生認為“延訓長,引申之為連綿繼續之意。”占問疾病是否會“延”,殆謂疾病是否會遷延不愈也。周人云“夷(遲)”,疑與之同義。

  • squre 在 2012/8/7 9:51:21 评价道:第2楼

    知北游:
    “夷”讀為“遲”當可信,可能周人所說的“遲”相當於殷人說的“延”,卜辭里經常看到某人有疒占問“其延”、“亡(或不)延”的記錄,姚孝遂先生認為“延訓長,引申之為連綿繼續之意。”占問疾病是否會“延”,殆謂疾病是否會遷延不愈也。周人云“夷(遲)”,疑與之同義。

    姚孝燧先生“连绵”释“延”,确实与“有迟”之“迟”于此处训同。《诗》另有“栖迟”,亦与“迁延”之意合。

    猜想文献唯有“久”训最合此处“弗豫有迟”。但“有久”好像不合辞例,所以尚有不从者。本文若说有所发明,也就在“有迟”辞例的考察上了。

  • 疏属劲草 在 2012/8/22 10:17:11 评价道:第3楼

    那是“没展现(不)延归点延归向五行易变(豫)日月所出(有)沿接阳轨牵动大地中轴分变下过午(遲)”。也就是阴雨天分不清午后的意表。

  • 疏属劲草 在 2012/8/22 10:32:06 评价道:第4楼

    用今人思维解读古文,那是强奸古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