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趙茜苒:楚簡《太一生水》中天、地“名”、“字”的再闡釋
在 2012/8/17 20:59:58 发布

 

楚簡《太一生水》中天、地“名”、“字”的再闡釋

(首發)

趙茜苒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由楚簡《太一生水》中議論天、地之“名字”的内容結合古書中相關内容展開討論,認爲:由楚簡記錄的天地名義反映了古初先民在農耕實踐當中對於天地的認知。

關鍵字:太一生水,天、地,氣、土

 

郭店楚簡《太一生水》部分簡文描述了古初混沌之時,天、地並立的面貌,其文云:

“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第十简)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第十一简)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化(过)其方,不思相尚(当):天不足(第十二简)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远以旷。不足于上(第十三簡)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第十四簡)[1]

其中“天”、“地”分別為天地之“字”,“氣”、“土”分別為天地之“名”。裘錫圭先生以“名”所反映者為事物的實質。[2]在此基礎上,筆者擬就“天”、“地”名義探析先民對於天、地的認知。

《論衡·自然篇》云:“天者,普施氣萬物之中”[3]又云“地以土為体”。[4]故楚簡《太一生水》以“氣”為天之名,“土”為地之名,或有所本。

簡文“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此與《呂氏春秋·十二紀·盡數》:“天生陰陽寒暑燥溼,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力,莫不爲害。聖人察陰陽之宜,便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5]語義相類。二者表述之中皆稱“聖人”,楚簡言聖人行事托道之名,《呂紀》則講聖人體察陰陽利物安民。其實二者所言皆與古初治道相關。

其中“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道出了古人治道的特點,即凡有興作舉動必立名,注重名實之分,這在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黃帝四經》當中多有所見。[6] 而“道”者,多見于先秦老子之說,亦有學者認爲,《老子》五千言,所講基本為治道。[7]然而“道”字並非早有此用,[8]可以說在上古時代未必即有“道”之名,形、名與“道”皆是後人用來追述上古史跡之時的指稱。

回到前文,《呂紀》描述了人不知自然之規律,而為風雨寒暑不時所害衣食不得溫飽。楚簡更言天道與地道對立而不相容,[9]則人民生于其中死生朝夕閒,困苦可以想見,正是《老子》所謂“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者。遂古之初,先民與自然發生互動關係之最初的契機,應當是取衣食財物于自然,而在這種活動當中,認識到風雨節候的變化是調節萬物生長存亡的關鍵。古書所載萬物生長因于天地之道者,有《呂氏春秋·有始》:“天地合和,生之大經”;“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禮記·樂記》),又《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等。

則天地之“氣”,一上一下,“陰陽相摩”,造成“天地相蕩”、“天地和同”,由此顯現造物之功。其中,陰陽者,當就是天、地在萬物生滅過程當中所起不同作用的指稱。《易·繋辭》云:“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即是相同的表達。《太一生水》篇第一至二簡云:“天地復相輔[10]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11]是從陰陽產生的角度闡釋了陰陽係于天地的關係。而在古人的觀念中,雖則《易·離》曰:“日月麗乎天”,但在《禮記·禮運》中更有如下記載:“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不僅言明天地所對應的陰陽屬性,更道出了地與月的關係。鄭為此注中言:“地持陰氣,出内於山川,以舒五行於四時。此氣合,乃后月生而上配日……”是五行之氣通過地舒散於四時,宣播得宜,則氣得暢抒,賈疏云“五行氣合,則月依其時而生,上配日也。”故《禮記集解》引李光地之說云:“月雖懸象於天,而實地類[12]至此,陰陽分係于天地,且作用有主次的性質可以了然。由此性質的差異,也說明了天地二者在化育庶物過程當中地位的不同。此於古書中可以循跡。

《國語·周語》云:“古者,大史順時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是明言在農耕當中,土氣震發于下,日月五星行運于上,二者皆備,乃可耕種。《爾雅》:“地氣發,天不應曰霧。”是地氣當應于天,《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孫星衍疏引《呂氏春秋·君守篇》先秦《書》說云:“陰之者,發之也”。[13]《黃帝四經·十大經·觀》云:“天道已既,地物乃備”。[14]是天、地二者,在化生萬物的過程當中,天的作用更爲主動。《史記·律書》:“二十八舎。律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天所以成熟萬物也。舎者,日月所舎。舎者,舒氣也。”明言日、月、星行運週天以通氣,成熟萬物者在天,天所通“五行八正之氣”是長養庶物的關鍵,故而,簡文“氣”、 “土”分別為地、天之名正是道出了天、地之道的名實真相。

 

 



[1] 荊門市博物舘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125頁。

[2] 裘錫圭:《〈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古文字研究》第22輯,第222頁。

[3] 黃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2月第1版,第三冊,第775頁。

[4] 《論衡校釋》,第776頁。

[5]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099月第1版,上冊,第65-66頁。

[6] 關於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性質和定名歷來多有爭議,此非本文論述内容,故從其通稱。

[7] 陳鼓應:《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序》(劉笑敢著)

[8] 饒宗頤:《神道思想與理性主義》,收入《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卷四,第276-277頁。

[9] 裘錫圭:《〈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古文字研究》第22輯,第224頁。

[10] 整理者釋文所補。

[11]《郭店楚墓竹簡》,第125頁。

[12] []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中冊,609頁。

[13]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中華書局,198612月第1版,第 292-293

[14]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第229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8月13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8月17日。



点击下载附件:1107趙茜苒:楚簡《太一生水》中天、地“名”、“字”的再闡釋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