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鄧少平:《三德》與諸子對讀拾遺
在 2012/12/19 12:07:05 发布

 

 

《三德》與諸子對讀拾遺

(首發)

 

鄧少平

清華大學歷史系

 

上博藏簡《三德》是一篇亡佚兩千多年的諸子著作,其文句多能與其它諸子互相對應,學人在此一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為《三德》文本的復原提供了諸多參考,同時也給今人準確把握《三德》思想内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筆者8月下旬在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劉笑敢先生主辦的“簡帛文獻與思想史研究計劃”時,始對照圖版並參照曹峰先生《上博楚簡〈三德〉研究》一文,將《三德》研讀一遍,獲益匪淺。在後來的讀書過程中,陸續發現諸子中還有一些可以與之對照的文句,尚未被時賢所揭櫫,因草此文,尚祈教正。

 

  3:陽而幽,是謂大慼;幽而陽,是謂不祥。齊齊節節,外内有辨,男女有節,是謂天禮。

  在對此句含義的具體理解上,學者間仍然存在分歧。陳麗桂先生從最寬泛的意義上解釋这句話,她說:“幽陽、男女、内外應該是指一切相對而該區隔、分辨的事物,《三德》說,都應該清楚妥善地區隔、分辨清楚,不使背反或淆亂,這叫依順天常的矩度,叫‘天禮’。[1]福田一也先生認爲上引簡文體現了“將人倫秩序之禮的依據歸諸於天,並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的考量”。他將“陽”和“幽”理解為構成世界的兩個相反的要素,也正基此,人世才有“外”和“内”、“男”和“女”的區別。[2]而曹峰先生則認爲:“這裡‘陽’指的是‘外’、‘男’,而‘幽’指的是‘内’、‘女’。就是説‘幽’、‘陽’兩者不可顛倒,顛倒則必有大禍。[3]筆者完全贊同曹峰先生對此處“陽”和“幽”的理解,然而諸家似乎都將“外内有辨,男女有節”當作一般的人倫規範來看待,筆者認爲,聯係其他文獻的提示,也許可以我們更加具體地理解它的含義。

  曹峰先生已經引用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四經》中的類似語進行對比,如《經法·六分》:“主兩則失其明,男女爭威,國有亂兵,此謂亡國。”“主兩,男女分威,命曰大迷。”[4]而筆者在閲讀的過程中發現,《韓非子·亡徵》:“后妻淫亂,主母畜穢,外内混通,男女無別,是謂兩主;兩主者,可亡也。”[5]所云“兩主”正相當於《經法·六分》的“主兩”,而所云“外内混同,男女無別”又恰好與《三德》的“外内有辨,男女有節”相對。因此,筆者認爲,《韓非子·亡徵》此句不僅理解《經法·六分》的絕好材料,也是更加具體地理解《三德》的一把鑰匙。

  如王中江先生所言,《三德》的禁忌可以概括為兩大類,一類是抽象性和原則性的禁忌,另一類是某些具體行爲和活動的禁忌。[6]因此,“外内有辨,男女有節”當然可以較爲抽象地理解為一般的人倫準則,這也是至今爲止幾乎全部學者的一致理解。然而,正如湯淺邦弘先生所云,“《三德》所敍述的,基本上是國家論、政治論”,它的“主要的讀者對象是‘邦’的‘王’”。[7]那麽,如果從“君王”的角度著眼,結合上引《韓非子·亡徵》的言論,我們完全可以將《三德》中“外内有辨,男女有節”理解為對君王行爲的具體儆戒,也就是說,君王應牢固地掌握治國大權,不能讓其落到“后妻”“主母”之手,這樣才能身全國保,這就是君王必須遵守的政治原則,也即“天禮”。在這裡,所謂“禮”不僅是人倫規範的維持,更是政治秩序的確立。筆者的上述理解,也許更切合《三德》的主題吧。

 

  45:憂懼之間,疏達之次,毋謂之不敢,毋謂之不

  《淮南子·原道》:“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應當。所謂志弱者,柔毳安靜,藏於不敢,行於不能,恬然无虑,動不失時,與萬物回周旋转,不為先唱,感而應之。”“藏於不敢”,俞樾謂當從《文子·道原》作“藏於不取”,劉文典駁之云:“藏與行、不敢與不能相對成義。藏於不敢,即道家卑弱自持之意。《文子·道原篇》敢誤為取,可依此文訂正,不當據彼改此也。[8]筆者頗疑《三德》此處“不敢”與“不然”亦相對成義,則“然”當可讀為“能”。古書中有“熊”與“然”相通之例,如《左傳·昭公十二年經》:“楚殺其大夫成熊。”《公羊傳》成熊作成然。[9]如此,上引簡文就是説,無論身處憂患抑或安樂,心理上都不要懦弱,行動上都不要畏縮。

 

  7:喜樂無限度,是謂大荒,皇天弗諒,必復之以憂喪。

  曹峰先生引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四經》之《經法·六分》“主暴臣亂,命曰大荒,外戎内戎,天將降殃”與之對比,[10]然二者“大荒”之含義實不相同。《三德》此處用“大荒”來指稱君王“喜樂無限度”這樣一种行爲,可與《管子·戒》“從樂而不反者,謂之荒”、《逸周書·諡法》“好樂怠政曰荒”比義合觀。[11]

 

  後記:本文草於2010年秋,寫完後曾給曹峰老師看過,現撿出發表,以備學者參考。後來我讀到沈培先生《再談西周金文“叚”表示情態的用法》[12]一文,其中引到古書中幾處“不敢”與“不能”對舉之例(引文中下劃綫為筆者所加):

27、擊之奈何?曰:擊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驕其意,以隋其志……                        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十問》

28立於不敢,行於不能單(戰)視(示)不敢,明埶(設)不能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十六經·順道》

29、里克曰:弒君以為廉,長廉以驕心,因驕以制人家,吾不敢;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利方以求成人,吾不能。將伏也!  《國語·晉語二》

或可證拙文第二則所論非妄言也。

 

 



[1] 陳麗桂《上博五〈三德〉的義理》,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二輯,第34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月。

[2] []福田一也《上博簡五〈三德〉篇中“天”的觀念》,郭齊勇主編《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輯《新出楚簡研究專號》,第296297頁,三聯書店,20076月。

[3] 曹峰《〈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氏著《上博楚簡思想研究》,第256頁,(台北)万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12月。

[4] 曹峰《〈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第248頁。

[5] 張覺《韓非子校疏》,第29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月。

[6] 王中江《〈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論——以“天常”、“天禮”和“天神”為中心的考察》,《中國哲學史》2007年第3期,第51頁。

[7] []湯淺邦弘《上博楚簡〈三德〉的天人相關思想》,郭齊勇主編《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輯《新出楚簡研究專號》,第276頁,三聯書店,20076月。

[8] 張雙棣《淮南子校釋》,第74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8月。

[9]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第35頁,齊魯書社,19897月。

[10] 曹峰《〈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第254頁。

[11] 趙守正《管子通解》(上),第366頁,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8月;黃懷信《逸周書校補注譯》(修訂本),第279頁,三秦出版社,20069月。

[1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061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86;又刊上海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中國古代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11月。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12月18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12月19日。



点击下载附件:1151鄧少平:《三德》與諸子對讀拾遺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萧旭 在 2012/12/19 13:13:04 评价道:第1楼

    馬王堆帛書《十六經·順道》:“立於不敢,行於不能。”《文子·道德》:“立於不敢,設於不能。”《管子·勢》:“行於不敢,而立於不能。”《管子》“行”、“立”當互易,當作“立於不敢而行於不能”。《治要》卷36引《申子·大體》:“故善爲主者,倚於愚,立於不盈,設於不敢,藏於無事,竄端匿疏,示天下無爲。”皆本於《老子》第73章:“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以“不敢”、“不能”為行藏,即守柔、守弱之義。

  • 记者 在 2012/12/19 20:02:24 评价道:第2楼

    请问先秦是否有君王的治国大权落到“后妻”“主母”之手的例子?如果这种例子没有或很少发生,那这种事情又何须对君主提出具体儆戒?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18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