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季旭昇教授主編《孔壁遺文論集》出版
在 2013/10/6 15:03:06 发布

季旭昇教授主編《孔壁遺文論集》出版

 

瑜楨

 

季旭昇教授主編《孔壁遺文論集》於20138月由藝文印書館出版。本書精裝本1冊,定價1200元。

 

《孔壁遺文論集》簡介  季旭昇

近二、三十年以來,戰國楚簡大批出土,掀起了戰國文字研究的熱潮。戰國楚簡最直接的貢獻是在文字學與經學,楚簡文字對文字學的貢獻不必多說,楚簡內容很多都與典籍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補正傳世典籍的不少缺訛。從《郭店》、《上博》到《清華》,類似的例子,大家都很熟悉,此處不多舉例。

清代樸學大師曾指出語言文字與經籍關係密切,因此必當「小學明而經學明」,反過來說,要正確理解楚簡中的典籍內容,更需要深厚的經學涵養,這便是「經學明而小學明」,從戴段二王到近代古文字學大師們所展現的這些優良典範,是我們當今學習的最佳模式。

漢朝初年,魯恭王壞孔子故宅,發現了一批古文經,這便是孔壁遺文,研究其文字,便屬小學;研究其內容,便屬經學。《郭店》、《上博》、《清華》猶今之孔壁遺文,本書所收各篇都是從戰國文字出發的小學經學論文,作者都是此一領域的個中翹楚,值得注目。論文集借著我的六十賤辰同時出版,我個人深感榮幸。以下是各篇的重要內容介紹。

朱歧祥教授為當今臺灣古文字學界的臺注,〈談季旭昇與新證〉一文剖析季旭昇的為學歷程,並站在制高點指出《說文新證》的優缺點,甚具分量。鄭憲仁是中生代金文與禮學的強棒,〈宋代的先秦銅禮器器類定名與三禮名物學〉,深入評介宋代金石學中的禮器定名及禮學家名物學的缺失,可為今之借鏡。陳美蘭為中生代古文字與禮學的好手,為文必有所得,〈《清華簡(貳).繫年》札記兩則〉首先指出楚簡中的」字仍以釋「止」最好,次則分析楚簡與文獻中的施報關係。羅凡晸兼具戰國文字與資訊二者之長,於楚簡資訊化甚有成績,〈「哭」字小札〉一文從不同的角度推測哭字的形構,別有見地。蘇建洲是中生代裡面楚文字的健將,勇猛精進,〈楚文字考釋兩則〉,首先指出從楚文字與甲骨來看,「」應即「罝」字;次則是討論《平王問鄭壽》簡6「君王所改多」的讀法,提出「君王所改多(者)多」、「君王所改多多(也)」與「君王所改多」三種讀法。鄒濬智服務於警察大學,〈筆跡鑑識在竹簡辨偽方面的應用──以浙江大學藏戰國楚簡為例〉把筆跡鑑定的科學方法用在對楚簡真偽的研究上,為楚簡辨偽開新路,極有價值。陳嘉凌全面分析過楚文字字根,熟諳楚簡字形,又兼跨神話學,〈說氏、氐──兼談上博七「」字〉以為△字當釋為「」或「」。鄭玉姍兼跨楚文字與文學,〈《詩經.鄘風.蝃蝀》「蝃蝀在東,莫之敢指」禁忌探源〉從古文字、考古、神話、民俗學指出虹之禁忌,直承聞一多之風。呂佩珊專研楚簡訓詁,又有聲韻學家夫婿之助,〈《上博七吳命》通假疑例討論〉針對〈吳命〉的通假疑例提出檢討,體例賅備。高佑仁為戰國文字的新銳,寫作甚勤,〈談溫縣盟書裡幾位參盟者之名〉新釋出「哀、、肥、炒」等字,收獲甚豐。林聖峰之博士論文從事傳抄古文之研究,以其心得撰寫〈傳抄古文偏旁訛混釋例〉,從「同一偏旁的多方訛混」及「不同偏旁的多形訛混」、「偏旁訛混的交互影響」、「特殊訛混」舉例說明傳抄古文之訛混,頗有所得。許慜慧自師大碩士畢業後轉讀復旦博士,更上層樓,〈古文字資料中所見職官考釋二則〉將燕晉璽職官中的「」釋為「厃」,讀為「尉」;又指出晉系「都」可能相當於「郡」,燕國的「都」可能相當於其他諸國「縣」。王瑜楨繼陳嘉凌後全面整理過上博楚文字字根,〈談古文字中老旁與旁的訛混現象〉詳細而嚴格地區分了「老」旁和「」的不同,並糾正了「-壽」、「游子-孝子」、「」、「」等舊釋之誤(橫線後為舊釋)。黃澤鈞高師大經學所出身,嫻於經學,〈關於出土、傳世本〈金縢〉中二處計年的問題〉從考古出土材料與傳世文獻詳細討論了不同計年法的差異及其對文本釋讀的影響。金宇祥〈《楚居》簡2(遊)(倘)羊(佯)」試解〉詳細檢討「羊」一詞,以為當釋為「遊倘佯」,義為「遊逍遙」,表示「閒暇自得」的意思。李艾希為美國人,游學世界,精通多種語言及語言文字學,〈論雙聲與上古音系之「音近」關係〉討論雙聲所反應出的深層語音現象,並指出以雙聲分析上古音系語音現象易於產生的謬誤。駱珍伊〈《上博九卜書》「散于百邦」小議〉從文字分析及先秦「散」、「踐」之用例,指出〈卜書〉「于百邦」應釋為「散于百邦」。

 

《孔壁遺文論集》目次

季旭昇  序………………………………………………………………………vi

朱歧祥  談季旭昇與新證………………………………………………………1

鄭憲仁  宋代的先秦銅禮器類定名與三禮名物學……………………………9

陳美蘭   《清華簡(貳)繫年》札記兩則…………………………………47

羅凡晸   「哭」字小札……………………………………………………………69

蘇建洲  楚文字考釋兩則………………………………………………………101

鄒濬智  筆跡鑑識在竹簡辨偽方面的應用

──以浙江大學藏戰國楚簡為例……………………………………117

陳嘉凌  說氏、氐---兼談上博七「自~(是)日以〇(往)」字…………………………………145

李琇玲  元代《增廣鐘鼎篆韻》引《老子》古文探賾

      —以《說文》「一」部至「角」部所屬字為考察對象………………159

鄭玉姍   《詩經.鄘風.蝃蝀》「蝃蝀在東,莫之敢指」禁忌探源…………183

呂佩珊   《上博七吳命》通假疑例討論……………………………………211

高佑仁  談溫縣盟書裡幾位參盟者之名………………………………………235

林聖峰  傳抄古文偏旁訛混釋例………………………………………………245

許慜慧  古文字資料中所見職官考釋二則……………………………………263

王瑜楨  談古文字中老旁與旁的訛混現象…………………………………291

黃澤鈞  關於出土、傳世本〈金縢〉中二處「計年」的問題………………305

金宇祥   《楚居》簡2●=女(遊)●=山(倘)羊(佯)」試解……………………333

李艾希  論雙聲與上古音系之「音近」關係………………………………359

駱珍伊   《上博九卜書》「散于百邦」小議……………………………………375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