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楊懷源、孫銀瓊:釋康樂
在 2013/10/29 21:45:30 发布

释康

(首发)

 

杨怀源  孙银琼

西南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金文嘏辞中常见“康”一词,其语法位置与“康”相当。“”的释读多岐说,[1]后徐中舒《耒耜考》通过比较文义,释“”为“嗣”,后又在《金文嘏辞释例》中认为“”与战国中期《曾姬无卹壶》(《商周》12424、12425)中“后嗣”之“嗣”形近,释读为“嗣”。其实《曾姬无卹壶》“嗣”字作“”,“康”之“”作“”(《小克鼎》,西周晚期,《商周》02454-02460、“”(《南仲爯父簋》西周晚期,《商周》05199、05200),二字形体迥异。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及考释·小克鼎》认为“用匄康”之“”为䠯字,假借为“乐”[2]。我们认为“”究为何字,据现有资料难以断定,但郭读此字为“乐”则为卓识,现作补充论证。

”从“”从力,“”即“龠”字。“龠”《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品、侖”,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已辨其误,认为“龠”为象形字,他说:“象形者,象编管之形也。金文之作 者,实示管头之空,示为编管而非编简,盖正与从亼册之侖字有别。”[3]其说至辨。甲骨文“龠”多不从“亼”,作“”(《合集》22882),间有从“亼”作“”(合集4270)[4]。金文中“龢”所从之“龠”,或从“亼”、或不从“亼”,如:(《鲁原钟》,西周晚期,《商周》15126)、(《伯龢鼎》西周早期,《商周》01900)[5]

“龠”与“力”在古汉字里既可以作声符,也可以作形符,因而“”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在金文中又常用于“于永命”,这个“”多破读为“擢”,结论可信。“擢”为药部字,与“龠”同部,故“”当为从力,(龠)声的形声字。以声韵求之,“康”可读为“康乐”。“龠”以母药部,“乐”来母药部,以母字和来母字相通,其例至多[6]。今音韵学家多认为上古音来母音值为*r,以母音值为*l,中古时期,来母变为*l,以母变为*j,二者读音至近。

“康乐”义为安乐,与“康娱”为同义词,这个词战国金文已写作“康乐”。如:

《者钟四》:女(汝)其用(茲),妥(绥)安乃(寿),叀(惠)(逸)康乐,訅之不[]。(战国早期,《商周》15334

《令狐君嗣子壶》:柬(简)柬(简)(优)(优),康乐我家。(战国中期,《商周》1243412435

《康乐钟》:康乐□□……□保(眉)□于君子(战国晚期,《商周》15152

盖西周时期“康乐”一词写作“康”,战国时期写作“康乐”。

“康乐”亦见于传世文献。《礼记·乐记》:“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周礼·秋官·小行人》:“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孔颖达疏:“其康乐一条专陈安泰之事。”

第一则札记所引《尔雅》、《诗经》毛传皆证“康”与“乐”同义,“康乐”为同义连文,祈求“康乐”,犹言祈求“康娱”。

 



[1] 参见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75年,1129-1131页。

[2]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上海书店,1999年,123页。

[3]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科学出版社,1982年,94页。

[4] 参见刘钊、洪颺、张新俊《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1版,120页。此字有残泐,但是上部之形可辨,为“亼”。

[5] 参见容庚《金文编》, 中华书局,1985年,124-125页。

[6] 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8-1975页。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3年10月2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3年10月29日。



点击下载附件:1261杨怀源、孙银琼:释康乐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