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劉雲:釋信陽簡中的“髮”字
在 2013/11/30 20:27:15 发布

 

釋信陽簡中的“髮”字

(首發)

 

劉雲

河南大學文學院

 

信陽簡2-09中有如下文字(釋文用寬式):

一笲,其實:一浣,一沬,一捉A[1]

其中的A作:

學者一般將A釋為“臭”,[2]也就是認為此字上部為“自”,下部為“犬”。此字上部很明顯為“首”,學者當是認為“首”為“自”之訛變。此字下部有些模糊,乍一看與“犬”字比較相似。

楚文字中的“犮”字或作:

(新蔡簡甲三328[3]

(上博六《天子建州》乙本簡11

從“犬”,“犬”下部有一橫筆。將之與A的下部比較,不難看出A的下部實為“犮”,只不過該“犮”字所從之“犬”的下部橫筆,與表示犬腿的筆畫距離有些近。

可見,A是個從“首”從“犮”之字。“臭”字一般從“自”從“犬”,與A差別明顯,當非一字。A從“首”從“犮”,顯然就是《說文·髟部》“髮”字的重文。該重文從“首”“犮”聲,為“髮”字異體,也就是說A當釋為“髮”。

A為“髮”字,那麼“捉A”即“捉髮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什麽是“捉髮之”。

古書中有“捉髮”一詞,如: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叔孫將沐,聞君至,喜,捉髮走出,前驅射而殺之。”

《呂氏春秋謹聽》:“昔者,禹一沐而三捉髮,一食而三起,以禮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

《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淮南子氾論》:“當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

對於“捉髮”的含義,長期以來沒有一個很好的解釋。近來,劉釗、張傳官二先生從情理、訓詁學和具體書證三個方面,論證了“捉髮”為握乾頭髮或擰乾頭髮之意,而不是一般認為的握住頭髮之類的意思。[4]其說論據充分,可以信從。

“捉髮”為握乾頭髮或擰乾頭髮之意,那麼“捉髮之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看看“字。李家浩先生認為“可能是“巾”的別名,也可能是“巾”的異文。[5]其說當是。這樣看來,“捉髮之即指洗髮後用來握乾或擰乾頭髮的巾。

上揭簡文中的“浣是洗手後用來擦乾手部的巾,“沬是洗臉後用來擦乾臉部的巾,[6]它們和洗髮後用來握乾或擰乾頭髮的巾“捉髮之,顯然是一類東西,三者一起放在“笲”中是很合理的。

古書中有“沐巾”一詞。《儀禮•士喪禮》:“沐巾一,浴巾二,皆用綌,於笲。”《說文•水部》:“沐,濯髮也。”“沐巾”顯然是和洗髮有關的巾。“捉髮之”當即“沐巾”。據上揭《儀禮•士喪禮》的記載,“沐巾”盛放於“笲”中,數量是一條。據上揭簡文,“捉髮之”也盛放於“笲”中,數量也是一條。兩者十分吻合。

上博九《靈王遂申》簡2中有字作:

該字亦見於上博九《邦人不稱》簡2,由於字形模糊,此處不再徵引。“汗天山”網友認為該字從“頁”從“犮”,並指出該字即見於《集韻·月韻》的“髮”字古文“𩑱”。[7]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𩑱”從“頁”“犮”聲,顯然也是“髮”字的異體,也就是說上揭文字亦當釋為“髮”。

這樣看來,迄今發現的楚文字資料中,“髮”字有兩種形體,一種從“首”“犮”聲,一種從“頁”“犮”聲。“首”與“頁”本為一字,而且兩者在古文字中可以通用,所以這兩種形體本質上是一類。

楚文字中有如下之字:[8]

(信陽簡2-022

學者一般將該字釋為“糗”。[9]該字的右旁與A比較相似,所以都被釋為“臭”。兩者上部都是“首”,但兩者的下部是有區別的,該字出現數次,其右旁的下部都是“犬”,而A的下部為“犮”。兩者當無關係。

 

 

 

 



[1] 李家浩:《信陽楚簡“澮”字及從“”之字》,《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月,194-211頁;陳偉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9月,383387頁。

[2] 李家浩:《信陽楚簡“澮”字及從“”之字》,《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198頁;陳偉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383頁。

[3] 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巴蜀書社,20088月,174頁。

[4] 劉釗、張傳官:《談“一沐三捉髪”的“捉”》,《復旦學報》2013年第6期,31-36頁。

[5] 李家浩:《信陽楚簡“澮”字及從“”之字》,《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202頁。

[6] 李家浩:《信陽楚簡“澮”字及從“”之字》,《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202頁。

[7] 簡帛網簡帛論壇中的帖子“《靈王遂申》初讀”、“邦人不稱札記”後“汗天山”網友的相關跟帖。

[8]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2月,445頁。

[9]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7月,596-597頁;李守奎:《楚文字編》,445頁;陳偉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119382384頁。

 

 

附記:本文蒙劉釗、劉洪濤、蘇建洲、張新俊、張傳官諸位先生審閱指正,謹致謝忱!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3年11月3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3年11月30日。



点击下载附件:1278劉雲:釋信陽簡中的“髮”字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