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首發)
劉雲
河南大學文學院
清華簡《筮法》第十六節“戰”(簡24-27)中有如下簡文:
凡A,內勝外。凡A,外勝內。[1]
根據簡文中的“內勝外”、“外勝內”,可以看出這段簡文卜問的是戰爭之事,整理者認為:“內、外,指戰爭中我方、敵方。一說據《詩·魚麗》序鄭箋:‘內,謂諸夏也;外,謂夷狄也。’”[2]《筮法》第三十節《十七命》中記載的主要是占筮的命辭,這些命辭與《筮法》中記載的卜問之事基本上一一對應,[3]《十七命》中有命辭“戰”,與上揭簡文占勝負相符,整理者正是據此將上揭簡文命名為“戰”。[4]這也可以印證上揭簡文卜問的的確是戰爭之事。根據《筮法》的文例,緊接“凡”字之後出現的文字,表示的是需要卜問的內容,如第六節的“凡娶妻”之“娶妻”、第十節的“凡瘳”之“瘳”、第十一節的“凡雨”之“雨”等。[5]上揭簡文中的“凡A”之A當亦表示需要卜問的內容,也就是說,A當表示戰爭之類的意思。
A作:
整理者將A釋為“是”。戰國文字中的“是”字的確有這麼寫的,[6]而且《筮法》中就有這麼寫的“是”字。[7]這樣看來,整理者的意見似乎沒有問題。不過,A表示戰爭之類的意思,但“是”字顯然沒有戰爭之類的意思。那麼A該怎麼理解呢?整理者沒有對A作進一步的解釋。
戰國文字中有一類累加“丁”聲的“正”字,如:
(《陶文圖錄》3·151·2)
(郭店簡《唐虞之道》簡3)
(下部偏旁,《古璽彙編》3061)
我們認為A就是這類“正”字。A與上揭“正”字的差異,僅在於A所從的“丁”是勾廓的,而上揭“正”字所從的“丁”是填實的。戰國文字中的“丁”字有填實與勾廓兩種寫法,如:
(陳逆簋,《集成》4096)(國差,《集成》10361)
(下部偏旁,侯馬盟書198:12)(下部偏旁,侯馬盟書16:15)
我們認為“A(正)”應讀為“征”,訓為征伐。“征”從“正”聲,“正”讀為“征”在語音上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也符合戰國文字的用字習慣。[8]征伐是“征”的常用義,不煩舉例。我們上文已指出,A表示戰爭之類的意思,將“A(正)”讀為“征”,訓為征伐,在語義上也十分合適。古書記載的命辭中有“征”,如《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四曰謀,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A為命辭,將“A(正)”讀為“征”,與古書記載的命辭吻合。
季旭昇先生有和我們類似的觀點,不過他認為整理者將A釋為“是”沒有問題,並進而將“是”讀為“征”。[9]就上古音來說,“是”為禪母支部字,“征”為章母耕部字,二字聲母同屬舌音,韻部陰陽對轉,古音的確不遠,所以,將“是”讀為“征”在語音上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將“是”讀為“征”與戰國文字的用字習慣不合,據我所知,戰國文字中“是”及“是”聲字似沒有讀為“正”或“正”聲字的例子。不過,戰國文字的情況十分複雜,有很多超出我們想象的現象,季先生的觀點依然有成立的可能。
戰國文字中累加“丁”聲的“正”字,我們上文列舉了三個,這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所有的這類“正”字。這三個字中,第一個為齊系文字,[10]第三個為晉系文字,[11]第二個出現於郭店簡《唐虞之道》中,據馮勝君先生研究,郭店簡《唐虞之道》是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12]也就是說,這類“正”字在楚文字中沒有出現過,僅見於齊系和晉系文字。《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所收戰國竹簡上的文字,從整體上看無疑是楚文字,A作為累加“丁”聲的“正”字,出現於這些文字中,是不是很反常呢?答案是否定的。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所收戰國竹簡上的文字,雖然從整體上看是楚文字,但其中的某些文字具有齊系文字的特點。[13]如:《筮法》簡2中的“病”字作,該字所從之“丙”與楚文字中的“丙”字不同,而與齊系文字中的“丙”字相似,楚文字中的“丙”字一般作(包山簡31),齊系文字中的“丙”字或作(筥侯少子簋,《集成》4152);《筮法》簡28中的“卒”字作,該字與楚文字中的“卒”字不同,而與齊系文字中的“卒”字相似,楚文字中的“卒”字作(上博簡《曹沫之陳》簡28),齊系文字中的“卒”字作(郭店簡《唐虞之道》簡18);[14]《別卦》簡2中的“僕”字作,該字與楚文字中的“僕”字不同,而與齊系文字中的“僕”字相似,楚文字中的“僕”字一般作(上博簡《柬大王泊旱》簡20),齊系文字中的“僕”字或作(叔尸鎛,《集成》285.5)。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A作為累加“丁”聲的“正”字,出現於《筮法》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12月,第102頁。
[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02頁。
[3]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22頁。
[4]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02頁。
[5]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88、93、94頁。
[6] 參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48頁。
[7]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54頁。
[8] 參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297頁。
[9] 季旭昇:《清華四芻議:聞問,凡是(征)》,簡帛網2014年1月10日。
[10] 參孫剛:《齊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38頁。
[11] 參湯志彪:《三晉文字編》,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第462頁。
[12]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年。
[13] 這一點已有學者指出,參簡帛網“簡帛論壇”中“暮四郎”網友的帖子“初讀清華簡(四)筆記”,2014年1月8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論壇”中“長沙傅”網友的帖子“《筮法》文字識小”,2014年1月9日。
[14] 《筮法》簡28中的“卒”字不只與齊系文字中的“卒”字相似,還與秦系、燕系文字中的“卒”字相似。考慮到我們列舉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所收戰國竹簡上的其他文字,具有典型的齊系文字的特點,我們將此“卒”字所具有的特點亦歸為齊系文字的特點。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4年1月2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4年1月21日。
点击下载附件:
《郭店.唐虞之道》的字形,應該是橫筆寫粗了,而不是从丁
如《郭店.五行》簡41的「不」字
拜讀劉雲兄大作,有些意見與兄商榷:
1. 簡46「是」作,與本簡兩「是」字作、同形,而與簡9的「正」寫作不同,可見後二者解為「是」是直接且合理的。類似寫法的「是」亦見於(《集成》95,孫鐘)、(《集成》98,孫鐘)、(《集成》100,孫鐘)、(《集成》101,孫鐘)、(《集成》3910.1,是婁簋)、(《集成》3910.2,是婁簋)、(《子羔》簡10)、(《子羔》簡10)、(《子羔》簡12)、(《子羔》簡12)。
2.「是」讀為「征」,並非沒有通假例證,請看《蓋廬》簡18「毋要堤堤之期,毋擊堂堂之陣」可對應《孫子兵法•軍爭篇》「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堤堤」當讀爲「正正」,這可為本簡「是」讀為「征」提供證據。
3.《筮法》簡2中的“病”字作具有齊系文字特色,已有網友「長沙傅」提出(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77)。“卒”字作的特點,已有黃傑點出。
4.劉雲兄認為《別卦》簡2中的“僕”字作,與楚文字中的“僕”字不同,而與齊文字相近。按:此說蓋一時不察,請看(《志書乃言》01)、(僕,《成王為成濮之行》)
,謝謝海天兄的意見。“是”字上部可以作“○”形,文中已指出。將“是”讀為“征”與戰國文字的用字習慣不合,文中強調的是戰國文字,不過後世的證據,不能說沒有意義,文中也該引用兄所說的意見,此處疏漏。學者關於《筮法》中“病”字與“卒”字的意見,文中有小注說明。至於“僕”字,是我太馬虎了,實在不應該,多謝海天兄指出。另外,這類特殊的“正”字也不是文中所說的僅有三個,剛發現郭店簡《唐虞之道》簡13中亦有這類“正”字。行文倉促,漏洞太多,實在慚愧!
劉雲兄一直強調「戰國文字」的用字習慣,而將秦漢簡帛的用字習慣視為「後世的證據」,這種一刀切的說法我認為恐有問題。事實上,戰國竹簡的釋讀得力於不少秦漢簡帛的證據,比如《上博九‧舉治王天下》第一篇〈胡公見大公望〉:「 (胡)公見大公望於呂述(隧)」,「呂隧」的確讀便是根據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燕王章》:「自復而足, 楚將不出雎(沮)章(漳),秦將不出商閹(於),齊不出呂 (隧)」、《銀雀山漢墓竹簡•選卒》:「勝不服於呂遂。」再舉一個白於藍先生《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所舉的例證:「不論是從郭店簡《窮答以時》篇還是從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正亂》篇以及武威漢簡《儀禮》甲本《有司》篇的用字情況來看,『酭』當是當作『醢』字來用的。」(《前言》頁9)這也可說明戰國秦漢簡帛用字的延續性。自然《蓋廬》簡18的「堤堤」讀為「征征」也可以認為是戰國時期用法的延續。
海天兄說得很有道理。小文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才強調戰國文字的用字習慣的,沒有否定後世證據的意思。季先生的說法很有道理,也許很快就能被證實,不過,現在看來,小文的說法似也可備一說。
《筮法》第十六節的這個“是”,可能是讀為“敵”。該節篇題是“戰”,據整理者說是根據《十七命》中的“戰”所加,“戰”、“敵”在意思上能對應起來。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5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