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釋清華簡《別卦》中的“泰”
在 2014/1/27 18:47:44 发布

 

釋清華簡《別卦》中的“泰”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簡四《別卦》第五簡中相當于泰卦的字寫作:

 (彩色版)(黑白版)

這個字原整理者沒有隸定,注云:“清華簡《良臣》‘文王有閎夭、有泰顛’作‘’,此類寫法可視為‘’之繁體。關於它的構形,孟蓬生認為‘非彘字莫屬。’”[1]

《別卦》這個用為“泰”的字,首先可以肯定它不是“泰”字或其或體,只能是個通假字。這個字形除去《良臣》的“彘”的部份為“”,這個字形是把“心”字兩邊的筆畫向上寫長呈環狀,裡面是個“大”形,但這個“大”也可能是“矢”字的簡省,因為空間的限制才寫成了“大”。這個“大(或矢)”和相當于《良臣》的“彘”的部份應該就是“彘”字的全字,因為“彘”字既可從矢會意,也可從“大”得聲(同月部)。除去“大(或矢)”的部份,剩下的顯然就是“心”字,所以這個字當分析為從心彘聲,隸定當作“”,它並非是“彘”的繁體,而應是另外一個字。

這個字傳世典籍中不見,它相當於典籍中的何字則須進一步考察。“彘”在甲骨文中象矢貫穿豕體之形,當是貫徹、透徹、洞徹之“徹”的本字,用為豕名當是假借。“彘”字《說文》注音直例切,古音是定紐月部字,與“徹”為定透旁紐雙聲、同月部疊韻,仍然音近。《漢字古音手冊》將“彘”字古音定為定紐質部字,[2]恐未必正確。

孟蓬生先生在《清華簡(三)所謂“泰”字試釋》一文中云“‘彘’字古音亦歸祭部(月部),與徹聲相通”,並舉了《國語·周語上》“乃流王于彘”清華簡二《系年》作“歸厲王於徹”和漢武帝名“彘”又作“徹”的例子,《良臣》中以“彘”為“泰”是音近而通假,[3]應當是正確的。《良臣》的這種寫法,很可能是因為“彘”字的兩種用義不同而故作的區分,是洞徹義的還是從矢的寫法,用為豕名的則不從矢,而讀音不變。不過這種有所區分的寫法在後來的典籍里并沒有流行起來。

另外,傳世典籍中可能也有用“彘”為“泰”的情況,《左傳·哀公十一年》:“孟孺子洩帥右師”,杜注:“孺子,孟懿子之子武伯彘。”孟武伯名彘字子洩(或作“泄”),古人名、字義相應,疑此“彘”字是與《良臣》一樣用為“泰”,《說文》訓“泰”為“水滑也”,段注:“字从𠬞水,水在手中下澑甚利也。”“”為水下漏之義,則名“泰(彘)”字“子洩(泄)”義正相應。“徹”、“泰”古音都是透紐月部字,雙聲疊韻;“彘”與“泰”則為定透旁紐雙聲、同月部疊韻,屬於音同或音近通假。

從《左傳》和《良臣》的這個用法來看,《別卦》中這個從心彘聲的字,很可能就是後來典籍中的“忲”字,或作“㥭”、“忕”,《集韻·去聲七·十四泰》:“忲、㥭:奢也。或作㥭,通作忕。”音與“泰”同。這個字《說文》中沒有,《文選·張平子〈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忲”,薛綜注:“奓、忲,言公子生於貴戚,心志奓溢,體安驕泰也。泰或謂忲習之忲,言習於麗好也。”《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人俗豪忲”,李賢注:“忲,奢侈也。”古籍或稱“奢泰”,如《荀子·王霸》:“齊桓公閨門之內,縣樂奢泰遊抏之脩,於天下不見為脩。”《漢書·夏侯勝傳》:“奢泰亡度,天下虛耗根據薛注和李注可知“忲(㥭)”本是驕泰、奢泰之“泰”的後起專字,與“泰”本通用。“忲”字應該是先秦就有的,《別卦》中這個從心彘聲的字就是它的本字或異體,故亦被用為卦名之“泰”。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132頁注[一八]。

[2] 郭錫良編《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52頁。

[3] 孟蓬生《清華簡(三)所謂“泰”字試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3/01/12.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14193349107322501/20130114193349107322501_.html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4年1月2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4年1月27日。



点击下载附件:1301王寧:釋清華簡《別卦》中的“泰”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