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獻的語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召開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聯合主辦的【出土文獻的語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於2014年8月27-29日在清華大學召開。本次會議有來自大陸、臺灣、香港、日本、美國等四十餘位學者與會,討論論文二十七篇。會議決定,第四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由吉林大學主辦。
2014 年 8 月 27 日09:15 – 11:45,郝益森(Ethan Harkness)先生主持
郭永秉先生發表論文:《讀里耶8:461木方札記》,范麗梅女士討論
陶安先生發表論文:《〈爲獄等狀四種〉標題簡“狀”字字解訂正》,黃冠雲先生討論
游逸飛先生發表論文:《里耶秦簡所見的洞庭郡》,鄔可晶先生討論
陳侃理先生發表論文:《睡虎地秦簡〈語書〉的復原》,林志鵬先生討論
田天女士發表論文:《清華簡〈繫年〉的體裁》,森和先生討論
2014 年 8 月 27 日13:15 – 14:45,蔡哲茂先生主持
郭珏女士發表論文:《從紀南城考古和九店“日書”看戰國末期楚都的社會民生》,邱文才女士討論
森和先生發表論文:《秦代簡牘“死者復生”故事的幾箇問題》,郭永秉先生討論
程少軒先生發表論文:《馬王堆帛書〈刑德〉、〈陰陽五行〉諸篇曆法研究》,林宏佳先生討論
2014 年 8 月 27 日15:00 – 16:30,李宗焜先生主持
林宏明先生發表論文:《“仿刻甲骨”研究札記》,郭玨女士討論
何景成先生發表論文:《試說甲骨文中讀為“廟”的“勺”字》,游逸飛先生討論
張惟捷先生發表論文:《甲骨學對中國古生物研究的一點補充》,田天女士討論
2014 年 8 月 27 日16:30 – 18:00
楊秀芳女士(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題演講,劉承慧女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持
李銳先生發表論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蘇建洲先生討論
范麗梅女士發表論文:《郭店〈老子〉“寵辱若驚”的釋讀與語境》,陶安先生討論
邱文才女士發表論文:《〈恆先〉再探》,何景成先生討論
黃冠雲先生發表論文:《仁義之際、剛柔並濟》,李松儒女士討論
西山尚志先生發表論文:《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出土文獻?——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的不可證偽性》,單育辰先生討論
單育辰先生發表論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雜識》,魏慈德先生討論
蘇建洲先生發表論文:《談上博九〈靈王遂申〉的幾個問題》,孫合肥先生討論
邴尚白先生發表論文:《上博楚竹書〈有皇將起〉新探》,韓巍先生討論
林志鵬先生發表論文:《卜書研究》,西山尚志先生討論
楊儒賓先生(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專題演講,范麗梅女士、黃冠雲先生主持
魏慈德先生發表論文:《從楚簡的用字來看楚令尹子文乳於虎的傳說》,程少軒先生討論
巫雪如女士發表論文:《從若干字詞的用法談清華簡〈繫年〉的成書及作者》,陳侃理先生討論
鄔可晶先生發表論文:《上古漢語中本來是否存在語氣詞“只”的問題的再檢討》,邴尚白先生討論
李松儒女士發表論文:《上博簡〈周易〉、〈卜書〉字跡研究》,林宏明先生討論
韓巍先生發表論文:《從葉家山墓地看西周南宮氏與曾國——兼論“周初賜姓說”》,巫雪如女士討論
林宏佳先生發表論文:《讀金文札記(一)》,李銳先生討論
孫合肥先生發表論文:《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札記》,張惟捷先生討論
綜合座談:夏含夷、廖名春、陳致、陳劍、董珊等先生,蔡英俊先生(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持
感謝會議主辦方提供會議信息!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