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曹錦炎先生著《鳥蟲書通考》(增訂版)出版
在 2014/11/7 12:40:01 发布

 

曹錦炎先生著《鳥蟲書通考》(增訂版)出版

鍾馨

 

曹錦炎先生著《鳥蟲書通考》(增訂版)20146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本書精裝16開,定價198元。

 

附書影、目錄、序、後記:

鸟虫书通考(增订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鳥蟲書的構形

第三章   玄鏐戈研究

第四章   吳國器

第五章   越國器(上)

第六章   越國器(中)

第七章   越國器(下)

第八章   蔡國器

第九章   楚國器

笫十章   其他国別

第十一章   國別待定器

 

附錄     岣嶁碑研究

         本書圖版索引

後記

增订版後記

 

李學勤先生序

 

鳥蟲書的研究,是中國古文字學的一項重要課題。這方面系統探討的源始,應追溯到容庚先生1934年在《燕京學報》發表的名文《鳥書考》。這篇論著開闢了依據實際文物研究這種書體的途徑。隨後在19351938年,容庚先生續作有《鳥書考補正》、《鳥書三考》;於1964年又總括諸篇,增補新例,重編《鳥書考》,刊於《中山大學學報》(今收入曾憲通先生編《容庚選集》)。文中所列,有越、吳、楚、蔡、宋等國器物,計四十件,當時堪稱爲大觀。

近年考古工作中,鳥蟲書文物不斷發現,豐富珍奇,非前人所能想見,有關研究也逐漸深入。浙江省博物館曹錦炎先生專精古文字學,有不少關於鳥蟲書的論作,創獲殊多。他重視鳥蟲書材料的蒐集,與香港中文大學張光裕先生共同主編《東周鳥篆文字編》,所收器物達一百五十九件,遠逾昔賢,於考釋方面更是妙義紛呈。現在他又撰成《鳥蟲書通考》專著,對已知銘文逐一考釋論述,博採衆長,別出新見,實在是一部值得稱道的好書。

鳥蟲書或稱蟲書,原爲秦至漢初文字八體之一。《漢書·藝文志》於《六藝略》小學家著錄有《八體六技》,并云:“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爲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王先謙《漢書補注》引李賡芸說,已指出“以六體試之”的“六”字係“八”字之誤。後面講的“六體”,則是王莽時所定,也就是所謂“六技”。《漢書補注》的這一見解,從江陵張家山出土的呂后時律文看,是正確的。

《漢書補注》的說法本於《說文·敘》:“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尉律:學僮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爲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大史并課,最者以爲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由此足知,“八體”的規定始於秦世,其中一體便是“蟲書”。許慎《說文·敘》還說明:“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爲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四曰佐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鳥蟲書一詞即首見於此處。

對看《說文》和《漢書》,知道鳥蟲書便是蟲書。唐顏師古注《漢書》,說“蟲書謂爲蟲鳥之形,所以書幡信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徐鍇的《說文解字繫傳》更直截了當,在“蟲書”下云:“按《漢書》注,蟲書即鳥書,以書幡信。首像鳥形,即下云鳥蟲(書)是也”;於“鳥蟲書”下云:“此即前所謂蟲書也。”清段玉裁作《說文解字注》,推申這一見解,也認爲鳥蟲書、蟲書爲一事,“謂其或像鳥,或像蟲,鳥亦稱羽蟲也”。

從出土實物來看,東周時期的鳥蟲書確實或像鳥形,或像蟲形,有時在同一銘文中兼而有之。如果單稱鳥書或蟲書,都是有些不夠全面的。最近出版的有關書籍,如1990年的徐谷甫《鳥蟲篆大鑑》、侯福昌《鳥蟲書匯編》,以及曹錦炎先生的這部《鳥蟲書通考》,當皆有鑒於此。至於後代鳥書、蟲書逐漸分異,曹錦炎先生在本書緒論中已有論述。

由容庚先生創始的鳥蟲書的專門研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至這部《鳥蟲書通考》,可謂集其大成。今後自然還會有更多的鳥蟲書文物出現,但在研究上不能離開本書的成就,我想是可以斷言的。

 

 

李學勤

19966月草於巴黎旅次

 

增訂版後記

 

拙著《鳥蟲書通考》初稿完成於1993年秋,翌年春即送交出版社,原以爲能作爲紀念先師于思泊教授百年誕辰(1996年)時的一瓣心香,可惜遲至19996月才於上海書畫出版社正式出版。當時心中雖然未免存些遺憾,但此書出版後竟能承師友、讀者們謬獎,以至書市難覓,因此亦深感欣慰。

時光如白駒過隙,從初稿撰成至今轉瞬已逾整整二十年。當年我在初版《後記》中曾寫道:“地不愛寶,相信若干年後,必然會增加更多的新資料”,如今奉獻在讀者面前的增訂版,正是當年話語的應驗。本書初版時所收鳥蟲書器銘爲159件,與容庚先生《鳥書考》所收鳥蟲書器銘40件相比,當日已可稱爲大觀,而至今日增訂版所收,鳥蟲書器銘已達391件之多,豈止是“翻番”而已,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此中,雖有我這二十年心之所繫、鍥而不捨的蒐集新資料之舉,但更多的則是朋友們的鼎力相助。除了各地博物館和考古所同仁們的大力支持外,不少民間收藏家,無論是相識的或不相識的朋友,皆慷慨提供照片或搨本,允予發表,或許這就是所謂緣分所致。

本書增訂版,除了在內容增加、圖版增加、文字訂正補充、尾註改成頁下注外,章節上也有所調整。原“越國器”改爲上、中、下三章,“楚及其鄰國器”改爲楚國器單列一章,曾、宋、齊、徐等國器入“其他國別器”而與“國別待考器”分章別立,其餘仍從初版。

特別需要指出,越國器(中)專門收錄戰國時期越國製作的非青銅質地的鳥蟲書器,除2件爲原始瓷質地外,餘皆爲石質器,且以兵器爲主,出土地點主要集中在越國腹地——浙江省紹興地區。這類石質器,當年我撰稿時雖於民間藏品中已見到石質的鳥蟲書銘劍格,一則由於未見考古發掘品,對其用途包括真僞存有疑惑;二則當時對內地民間藏品入書尚有顧忌,所以初版僅收錄紹興地區出土的3件石矛,而且其中2件還是由省、縣文博部門所徵集入藏的。1999年因修建浙江杭州繞城高速公路,於杭州市郊半山鎮石塘村黃鶴山西麓戰國墓出土了10余件石質劍格,其中5件正面刻有鳥蟲書銘文;再加之1997年於浙江紹興印山越王陵墓室中出土1件石質殘劍,1997年於紹興皋埠上蔣鳳凰山戰國墓出土了鳥蟲書越王不光石矛,這批經由文博部門考古出土的發掘品,證實越國貴族的確使用石質兵器代替青銅兵器用來隨葬。這類越國製作的石質兵器,經地質部門採用漫反射紅外光譜儀測試分析,測定其材質分別爲地開石、伊利石、葉臘石類礦物。《說文》謂:“玉,石之美者。”越人或即視其爲“玉”之一種。當然,專門用石質器來替代青銅製品隨葬,這是越人務實精神的具體表現。

增訂版付印在即,再次感謝對《鳥蟲書通考》初版和增訂版提供資料幫助的文博單位以及各位先生和朋友。本書初版文字的電腦輸入以及古文字造字、圖版掃描及有關增訂版的具體事務,皆由友生吳毅強博士協助完成;北京大學宿白教授以九十二歲高齡爲本書增訂版題籤;上海辭書出版社王聖良主任和責任編輯胡欣軒先生,對本書的出版費心費力甚多,在此一併表示謝意。

曹錦炎

2013年中秋節於浙大紫金港

 

感謝曹錦炎先生惠允發佈書訊!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4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