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隋倫:《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部分圖版及著錄問題
在 2014/11/12 18:09:01 发布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部分圖版及著錄問題

(首發)

 

隋倫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以下簡稱《圖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煌煌三十五卷,是一部大型的商周金文資料著錄書。商周青銅資料雖龐大繁復,編纂工作也極為困難,但吳鎮烽先生仍細心考究,傾十幾年之心血,成此大作,於學界不失為巨大之貢獻。以往的著錄書,不論是圖錄類、考釋類,還是集成類,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限制,使資料的蒐集和整理未能盡如人愿。該書在作者《商周金文資料通鑑》(以下簡稱《金文通鑒》)的基礎上不斷增添修改,無論從數量還是種類上都要高於以前,所收資料截止到20122月底,共收錄傳世和新出土的商周有銘青銅器16703件,其中包括近700件屬於首次著錄,收錄銘文圖版(拓本、摹本和照片)20554幅,器物圖版(綫圖、拓本和照片)11426幅。同時,該書還記載了青銅器的相關信息,包括時代、出土時地、收藏者、尺度重量、形制紋飾、著錄、銘文釋文等,未見著錄的則標明了器物來源,信息詳緻,為學界研究商周有銘青銅器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遺憾的是,由於該書卷冊龐大、資料來源廣泛,編纂起來並非易事,因此無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吳先生在前言中也指出釋文和斷代等方面會有一些問題,裘先生在序言中也對辨偽和釋文做過討論,馬超《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一冊札記》[1]、孫合肥《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札記》[2]、石偉《<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7冊校讀劄記》[3]、嚴志斌《<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可疑銘文芻議》[4]等也對銘文釋文和可疑之處多有說明。由於銘文的諸多字形本就難以釋出,故釋讀者據字形有所發現,多可成一家之言。如00840馬危鼎字,《圖集》釋為“危”,趙平安先生認為是“笲”的本字[5],徐寶貴先生釋爲“犁”之初文[6]01345中䝵王鼎字,《圖集》釋為“䝵”,筆者據“甫”、“帚”的字形演變規律認為右側應為“帚”。又00146魡鼎(釣鼎)字,《圖集》釋“魡”,但所從應非“魚”; 03413栩簋字,《圖集》釋“栩”,右側與羽有所差別,王文昶先生釋“朷”[7]0021600217貯簋字,《圖集》釋“貯”,而學界多認同李學勤先生釋“賈”[8]02336毛公旅鼎字,《圖集》釋為“弘”,學界多讚成于豪亮先生釋“引”[9]01448伯鼎字,《圖集》釋“”,王獻唐《山東古國考》釋為“華”[10],而實際上此字釋“”,讀為“萊”似乎更加準確,這與出土地山東黃縣萊陰也相合,此字學者也多有釋“萊”者。

除了銘文方面的問題外,《圖集》在圖版的選擇使用和著錄的引用上也有疏忽,我們在校勘的時候發現了不少圖版及引用著錄方面的問題,如:

10341313473(銘文圖版重複)

兩者銘文拓本分別為,經過重合比對完全相合。《圖集》03413稱栩簋誤,此器實為方彝。方彝現藏故宮博物院,根據博物院王文昶先生的研究,方彝(王文稱朷方彝)的器與器銘皆為商代無疑,蓋為偽造[11]。《圖集》記載栩簋無收藏地、尺度重量等信息,僅有《三代》等著錄,但《三代》稱彝,《集成》稱器,《總集》稱簋,並不統一,故著錄書所載的拓片應皆是方彝的,只是著錄書作者誤認為是鼎之銘文,因此03413應刪除,著錄皆應移於13473方彝下。

    201058010590106001061(器物、銘文圖版重複)

我們懷疑01059銘文即01058蓋銘。0105919723月出現於英國倫敦富士比拍賣行,高29.7釐米,而01058現藏美國紐約賽克勒氏,高30釐米。兩器器形、紋飾、大小、銘文均相同。

                  

01058上腹獸面紋帶)(01059上腹獸面紋帶) 01058銘文) 01059銘文)

01059很可能是1972年英國倫敦富士比拍賣行拍賣后輾轉流入賽克勒美術館。兩器圖版的質量差別較大,但所展現的腹部及足部的角度基本相同,只是器和蓋放的位置不同,01059蓋上的三個鳳鳥形扁鈕均能看見,而01058則有一個看不見。從腹部的烈旗脊獸面紋帶來看,01058有白色痕跡的位置與01059同,左側的一隻獸眼均已發白,而右側獸眼旁邊的三角形痕跡也很相似。此外,足與腹相接觸的位置靠左均有一條近似長條形的痕跡。

                    

01058花紋)  01059花紋)  01058足部)    01059足部)

01060,此器銘文應是01058的器銘,經過拓片比對,兩者能夠重合。且“彝”字的寫法,兩者幾無差別。01060除銘文拓片著錄外,無其他介紹信息,崎川隆先生認為:“東周以前鑄造銘文的資料中基本不見完全重合的例子。”[12]0105801060的年代均為西周早期,故極有可能兩者為一器之拓本。

01061,《圖集》載:據《綜覽》來看器蓋同銘,懷疑與01060為一器之二拓,但因未見器形,暫分為兩器。然將此器與01060作重合比對,除01060銘文拓片上部模糊外,兩器字體極為相近。前文已經說明,0106001058的器銘,我們將01061銘文與01058之蓋銘作比對,發現兩者亦能重合,故我們相信0106001061為一器之器銘和蓋銘,即01058器,這與《綜覽》及《三代》的記載也是相合的。

綜上所述,01058010590106001061應為一器,01059的銘文為01058的蓋銘,01060的銘文即01058的器銘,01061的銘文即01058的蓋銘。

30293602937(銘文圖版相混)

02936,《圖集》記載M乙:4,但銘文拓片經核查是M乙:5的,與02937恰恰相反,故兩者銘文拓片和著錄均應交換。

404753047540475504756(銘文圖版相混)

《圖集》引用著錄正確,但銘文拓片混用。經核查原著錄可知:《圖集》04753的銘文拓片實際應為《集成》03796,而非《圖集》著錄的《集成》03793,故應換成《圖集》04756蓋銘和04754的器銘拓片;04754的銘文拓片應換成《圖集》04755的銘文拓片;04755的銘文拓片應換成《圖集》04754的蓋銘和04756的器銘拓片;04756的銘文拓片應換成《圖集》04753的銘文拓片。

505025050260502705028(器銘、蓋銘相混)

幾件器物應是一墓同出,但是《圖集》的記載有問題。《圖集》0502605027 兩者器物圖版有痕跡的地方相同,垂耳處的痕跡也一樣,雖來源不同,實為一器之圖版,為湖北省博物館所藏的曾伯文簋,即05027,故05026應無器物圖版。

         

05026                     05027

 

根據《湖北隨縣發現曾國銅器》記載:願出土四器,器形銘文均相同。[13]《曾銅》稱:“湖北省博物館、襄樊市博物館各藏一器,兩件大小相同。”[14]《曾銅》所載的這兩件均有器、蓋,故《圖集》0502705026的收藏地衝突。《圖集》05027載湖北省博物館藏,但著錄和拓片均誤,05026應為隨州博物館藏器丟失的蓋銘,與05027的著錄和拓片相混。《圖集》所載器、蓋銘搭配依《集成》,這與《曾銅》及《文物》的記載矛盾,根據對銘文及著錄的綜合考查,《圖集》所載器物器、蓋銘搭配有誤。我們經過比較后認為,《圖集》05025願採用的蓋銘拓片錯誤,即《集成》04051.1不應為05025的蓋銘,因其與其他銘文拓片皆不同。首先“寶”字的“玉”形在右,而其他拓片(此字貝上為缶)均在左;“年”字下面的“人”形不確,其他銘文拓片的“年”字為;“曾”字無“口”,其他拓片均有;“其”字書寫方式與其他拓片略有不同。故五個銘文拓片中,其他四個拓片是兩件器的蓋、器銘,而《集成》04051.1則不應與之相搭配。故《圖集》05025襄樊博物館藏的蓋銘應是《集成》04052.1,器銘是《集成》04051.2,而05027湖北省博物館藏的曾伯文簋蓋銘應是《集成》04053,器銘應是《集成》04052.2.。另外05026只有蓋銘即04051.1,但無著錄。

《圖集》05026蓋銘,即集成04051.1,“其”字、“永”字、“年”字寫法雖與其他銘文拓片不同,但卻與《圖集》05028載隨州博物館藏的器接近,如等字的字體特點相同。05028只有器銘照片,據介紹蓋已失去,故很有可能兩者為一器之蓋銘、器銘。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襄樊市博物館藏05025,著錄及介紹如《圖集》所載,但銘文拓片應改為《集成》04052.104051.2,《圖集》本身所引的著錄並非其所用的拓片。湖北省博物館藏05027,著錄應採用《圖集》05026的,其他介紹如《圖集》05027,銘文拓片應改為《集成》0405304052.2。隨州市博物館藏器據《圖集》介紹器底銹蝕嚴重、無法施拓,只錄蓋銘,而根據《曾銅》、《文物》的介紹,蓋已經丟失。因此,我們認為《圖集》05026這件器的蓋銘,即《集成》04051.1,很可能就是《圖集》05028隨州市博物館藏器丟失的蓋銘,字體結構、風格也很接近。同墓出土的第四件同銘器早已不知去向,故《圖集》列四件也是有問題的。

60439404573(缺圖版)

04394,《圖集》無器物圖版,《銅全》764有此器的器物照片,可增補照片,《金文通鑒》已增加。04573,《圖集》亦無器物圖版,《蘇士比(New York)》 2013.09.17lot 5有此器照片,此器實為尊,《圖集》器形為簋誤。

7018420218302184(著錄引用錯誤)

01842,《圖集》著錄《隨州》60誤,實際著錄應為《隨州》8002183,《圖集》著錄《銘文選》1.139誤,《銘文選》未著錄此器銘文。02184,《圖集》著錄《銘文選》129誤,實際著錄應為《銘文選》139

 

下面以表格形式將上面的問題列出,其中較為複雜的情況將另文討論:

 

一:器物或圖版重出

器號

重復情況

是否一器

備註

0004800059

銘文拓片重復

 

0008800089

銘文拓片重復

 

0048300487

銘文拓片重復

 

0054000541

銘文拓片重復

00541銘文拓片誤

01058010590106101061

摹本及銘文拓片重復

 

0109701098

銘文拓片重復

01098銘文拓片誤

012280122912095

摹本與銘文拓片重復

01229銘文與12095重合,0122812095蓋銘,兩者皆為彭母壺銘文,非鼎銘

0149701498

器物圖版重復

01497器物圖版誤

0156501566

器物圖版、銘文照片與拓片重復

《金文通鑒》已指出

0163501637

銘文拓片重復

《金文通鑒》已指出

0163601638

銘文拓片重復

《金文通鑒》已指出

0341313473

銘文拓片重合

 

0379903800

銘文照片與拓片重合

《金文通鑒》已指出

0387303882

銘文拓片重復

《金文通鑒》已指出

0396503966

器物重復

03965銘文拓片誤,《金文通鑒》拓片重

0408604087

器物圖版及銘文拓片重復

同墓出土兩件型制相同的簋,只有一件有銘文,《圖集》所收兩器實為一器

0409604100

銘文拓片重復

 

041641156011561

銘文拓片重合

參崎川隆《“銘文重合法”對商周青銅器銘文辨偽研究的有效性——以魚尊及相關器物銘文考證為例》

0438404385

蓋銘拓片重復

04384蓋銘拓片誤

0440504406

器物圖版重復

04406器物圖版誤

0451704540

銘文拓片重復

 

0454104542

銘文照片與拓片重合

 

0464804649

器物圖版重復

04649器物圖版誤

0502605027

器物圖版重復

05026器物圖版誤

 

二、器物或銘文圖版誤置或混同

器號

誤置情況

是否一器

備註

0175601757

器物圖版相混

 

0239102392

器物圖版相混

 

0241502416

銘文拓片相混

 

0248402485

銘文拓片相混

 

0293602937

銘文拓片相混

 

0299603001

銘文拓片相混

 

0435304354

器物圖版相混

 

04465

蓋銘、器銘相混

 

04466

蓋銘、器銘相混

 

04467

蓋銘、器銘相混

 

04468

蓋銘、器銘相混

 

04470

蓋銘、器銘相混

 

0465204653

器銘、蓋銘拓片相混

兩器的銘文拓片組合有問題,04652的蓋銘應與04653的器銘組合

04753047540475504756

銘文拓片相混

 

04794

器物圖版誤置

 

04794器物圖版應是04796

05025050260502705028

銘文拓片相混

 

 

 

 

三、為《圖集》補充圖版

器號

《圖集》圖版性質

增補圖版性質

增補圖版

增補圖版來源

備註

00042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辨偽》410

有一足為後來補鑄

00053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謐齋金文拓本》

 

00130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天理大学》9

 

00164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善图》

 

00217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謐齋金文拓本》

 

00255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34

 

00258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臺灣史語所藏拓

 

00259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桓台文物》30頁左上

 

00386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器物拓本

善圖、《北全拓(一)》35

 

00438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善本軸裝》

 

00455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甘肅省博物館》78

 

00541

 

銘文拓本

《新收》246

《圖集》銘文拓片錯誤

00553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辨偽》432

足為後修配

00603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中國青銅器論文集》〈getTTF1[1]冊諸器梳理〉圖2

 

00605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中國青銅器論文集》〈getTTF1[1]冊諸器梳理〉圖3

 

00616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考古》195810期圖版貳:2

 

00705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山東淄博》106

 

00748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00795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玫茵堂》69

 

00816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臺灣史語所網站

 

00829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謐齋金文拓本》

 

00832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頁44

 

00873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39

 

00913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SammlungDr.Eckert》圖版10

 

00916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頁48

 

00988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Frühe Chinesische Bronzen》頁33

 

01098

 

銘文拓本

《集成》01806

《圖集》銘文拓本錯誤

01154

銘文摹本

銘文拓本

《古器款識》

嚴志斌認為銘文系偽造

01238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01257

銘文摹本

銘文拓本

《簠齋積古金文》

 

01284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山東藏品》48

 

01303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01327

蓋銘拓本

蓋銘照片

《隨州》圖版85

 

01344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65

 

01362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賸稿》5

《金文通鑒》已增

01406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善圖》

 

01417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68頁、臺灣史語所藏拓

 

01422

無器銘拓本

器銘拓本

《集成》02067.2

《金文通鑒》已增

01471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楚金》46

《金文通鑒》已增

01494

無器銘拓本

器銘拓本

《集成》02102.2

《金文通鑒》已增

01497

 

器物照片

《銅全》4.22

《圖集》器物照片錯誤

01505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旅順銅》04

 

01514

銘文摹本

銘文拓本、紋飾拓本

《善本軸裝》

 

01544

無器物圖版

器物線圖

《續考》4.13

 

01553

無器物圖版、銘文拓本

器物照片、銘文照片

《平頂山I》彩版四八:3313

《平頂山I20127月出版。《金文通鑒》已增

01572

無蓋銘拓本

蓋銘拓本

《考古》2012737頁圖9.1

《圖集》只有器銘照片。《金文通鑒》蓋、器銘拓片均有

01593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考古學報》19772期圖版叁:3

 

01595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77

 

01656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01704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01760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綜覽》三圖版頁19182

 

01814

無器物圖版

器物線圖

《續考》1.18

 

01842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隨州》80

 

01861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126

所附銘文拓片可能不確

01895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考古與文物》19864期頁548.2

 

01987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貞圖》上21

《金文通鑒》已增

02032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94

 

02085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99

 

02093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湖北精華》63

 

02117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商周銅器全形拓本》

 

02167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貞圖》上23

《金文通鑒》已增

02208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旅順銅》11

 

02209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賽爾諾什》8

《金文通鑒》已增

02301

無銘文圖版

銘文拓本

《中原文物》2001363

《金文通鑒》已增

02305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02318

器銘拓本

器銘照片

《江漢考古》2011468頁圖二

《圖集》稱蓋銘

02321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吉金鑄華章》266

 

02399

器銘拓本、蓋銘拓本

器銘照片、蓋銘照片

《故周金》13、台灣史語所提供

 

02448

蓋銘拓本

蓋銘照片

《青銅鑄文明》7

 

02460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南大文物》24

銘文清晰可見,《圖集》器照不見銘文

02477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Museum studies32,1,p.31

 

02496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青銅鑄文明》67

 

02518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故周金》96

 

02717

 

器物照片

綜覽·方鼎89

《圖集》器物照片錯誤。《金文通鑒》已修改

02721

銘文摹本

銘文拓本

《謐齋金文拓本》

 

02728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旅順銅》07

 

02729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私人提供

 

02749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善本軸裝》

 

02767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器物拓本

《善圖》、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史語所藏拓

 

02791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私人提供

 

02890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文物》19811期圖版伍:4

《金文通鑒》已增

02973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賽克勒(1990)》333頁圖30

 

02978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通考》下編167

 

03118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03152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日精華》3.205

 

03180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故宮》14

 

03266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EskenaziNO.10

 

03279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通考》下編189

 

03310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通考》下編192

 

03323

銘文摹本

銘文拓本

《簠齋積古金文》

 

03503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二)》2

 

03531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商周銅器全形拓本》

 

03551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器物拓本

《善圖》、《北全拓(二)》98

 

03569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北全拓(二)》頁4

 

03632

無器物圖版、銘文拓本

器物照片、銘文照片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張光裕先生私人研究檔案

 

03636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通考》下編248

 

03653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玫茵堂》65

 

03709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北全拓(一)》14

 

03804

 

器銘拓本

《善齋》8.55

《圖集》只有蓋銘拓本。《金文通鑒》已增

03828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二)》15

 

03835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二)》22

 

03842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C.C.Wang4

 

03878

無器物圖版

器物線圖

《金索》1.35

 

03992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簠齋積古金文》

 

04019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綜覽·簋》174

 

04051

器物拓本

器物照片

《善圖》

 

04065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私人收藏

 

04086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周原銅》10.2114

 

04104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周原銅》9.1988

 

04133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器物線圖

《文物》19871193頁圖3

 

04144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考古與文物》199117

 

04160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中原文物》2011562頁圖7

 

04169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二)》37

 

04205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善本軸裝》

 

04211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平頂山I》彩版四九:3

《金文通鑒》已增

04294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青銅鑄文明》84

 

04300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甘肅省博物館》82

 

04324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考古研究所藏陳夢家先生銘文照片

 

04330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故周金》23

 

04332

無器物圖版、銘文拓本

器物照片、銘文照片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張光裕先生私人研究檔案

 

04360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清儀》1.34.2

 

04384

 

蓋銘拓本

三代7.16.1

《圖集》蓋銘拓本錯誤

04394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銅全》764

《金文通鑒》已增

04469

 

蓋銘拓本

《新收》19

《圖集》無蓋銘拓本,《金文通鑒》已增

04545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善圖》

 

04554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北全拓(二)》48

 

04573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蘇士比(New York)》 2013.09.17, lot 5

《圖集》器形誤,原器為尊

04581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

《歐精華》2.156

與《圖集》器形有別

04586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吳式芬所藏金石拓片》

 

04591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頁3413

 

04600

無器物拓本

器物拓本

《商周銅器全形拓本》

 

04604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哈佛福格美術館網站

 

04649

 

器物照片

《考古與文物》19831109頁圖一

《圖集》器物照片錯誤

04652

蓋銘拓本、器銘拓本

蓋銘照片、器銘照片

 

《流散歐》104

 

04653

蓋銘拓本

蓋銘照片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網站

 

04671

無器物圖版

器物線圖

《金索》1.40

 

04684

無器物圖版

器物線圖

《金索》1.42

 

04707

器物線圖

器物照片、器物拓本

《善圖》、《北全拓(二)》51

 

04714

器物線圖、銘文拓本

器物照片、銘文照片

Orientations 2008.8The Tale of Two Tureens Connoisseurship, Taste and Authenticity〉》圖5、圖5a

 

04723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旅順銅》13

 

04767

蓋銘拓本

蓋銘照片

《故周金》58

 

04777

器蓋線圖

器蓋照片

《夢續》18

 

04779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流散歐》107

 

04796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斷代》771155

 

04797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賽克勒(1990)》頁44657

 

04821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哈佛福格美術館網站

 

04849

無器物圖版

器蓋照片

《斷代》710117

 

04932

無器銘

器銘拓本、器銘摹本

 

《集成》04013.2A2B

 

04947

蓋銘照片、銘文拓本

器物照片、銘文照片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私人提供

 

04974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旅順銅》21

 

04981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荊楚英華》17

 

04991

器物線圖

器物拓本

《北全拓(二)》62

 

05010

無器物圖版

器物照片

《流散歐》111

 

05024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謐齋金文拓本》

 

05025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曾銅》147頁上

 

05027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曾銅》147頁下

 

05033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周原銅》2.226

 

05034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周原銅》2.220

 

05055

銘文拓本

銘文照片

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網站史語所提供

 

05066

無器物圖版

器物拓本

《善本軸裝》

 

05071

器蓋照片

器物拓本

《善齋藏器全形拓本》

《金文通鑒》已增

 

 

 

 

 四、引用著錄錯誤(引用著錄不全的情況我們將另文討論)

器號

著錄錯誤

實際著錄

備註

00059

《殷存》上1.7

《續殷》上4.7

 

00109

《銅全》7.20

《銅全》4.20

 

00147

《貞續》上6.4

《貞續》上7.2

 

00300

《銅全》7.21

《銅全》4.21

 

00310

《集成》01155

《集成》01156

 

00403

《小校》7.56.6

《小校》7.56.6

 

00417

《白鶴選》NO.13

《白鶴選》NO.16

 

00436

《總集》0302

《總集》0303

《金文通鑒》已修改

00506

《總集》03206

《總集》0326

《金文通鑒》已修改

00635

《小校》後誤標《國史金》

《小校》後《國史金》應刪除

 

00641

《總集》0119

《總集》0120

《金文通鑒》已修改

00702

《總集》0530

《總集》0530.1

 

00756

《三代補》718

《三代補》719

 

00787

《總集》0359

應刪除

 

00822

《總集》0373

《總集》0372

 

00823

《總集》0372

《總集》0373

 

00945

《總集》0436

《總集》0438

 

01044

《總集》0477

《總集》0474

 

01045

《總集》0474

《總集》0477

 

01059

《近出》253、《流散歐》52

《近出》251、《流散歐》53

 

01115

《總集》0553

《總集》0554

 

01193

getTTF1[10]墓》上60頁圖7.5

getTTF1[10]墓》上60頁圖47.5

 

01273

《周金》2

《周金》2

《金文通鑒》已修改

01571

《文物》201113頁圖14

《文物》20111113頁圖14

《金文通鑒》已修改

01572

《圖集》備註位置錯誤

備註應移到01571

《金文通鑒》已修改

01667

《文物》201138頁圖6.23

《文物》2011313頁圖一六、23頁圖五三

 

01842

《隨州》60

《隨州》80

 

02183

《銘文選》1.139

應刪

 

02184

《銘文選》129

《銘文選》139

 

02421

《綜覽·鼎》258

《綜覽三》圖版26頁鼎258

《圖集》所引《綜覽》為1984年出版的一、二,《綜覽三》為1989年出版。

02429

《綜覽·鼎》260

《綜覽三》圖版頁27260

 

02435

《綜覽·鼎》212

《綜覽三》圖版頁22212

 

02484

《銘文選》422

《銘文選》422甲簋

 

02485

《集成》02822

《集成》02821

 

02717

《綜覽·鼎》9

《綜覽·鼎》89

 

02864

《銘文選》509

《銘文選》797

 

02865

《銘文選》797

應刪

《銘文選》無此器銘文

03128

《滕州》226頁圖159.2

《滕州》227頁圖160.2

 

03261

《集成》00901

《集成》00902

 

03288

《集成》00902

《集成》00901

 

03351

《考古圖》2.17

《考古圖》2.22

 

03604

《考古》2009947頁圖8.1

《考古》2009946頁圖7.2

 

03742

《錄遺》120

《錄遺》129

《金文通鑒》已修改

03920

《總集》1908

應刪

 

04078

《集成》0511.2

《集成》05112

《金文通鑒》已修改

04122

《文物》2007823頁圖38.2

《文物》2007823頁圖38.1

 

04148

《總集》2130

《總集》2133

 

04300

《考古學報》19772107頁圖8.14

《考古學報》19772108頁圖8.14

 

04330

《新收》665

《新收》1665

《金文通鑒》已修改

04353

《琉璃河》147頁圖90b.3

《琉璃河》200頁圖479頁圖3

 

04354

《琉璃河》147頁圖90b.4

《琉璃河》200頁圖379頁圖4

 

04358

《考古與文物》2007823頁圖38.3

《考古與文物》2007823頁圖38.2

 

04465

《新收》16

《新收》20

 

04466

《新收》17

《新收》16

 

04467

《新收》18

《新收》21

 

04468

《新收》19

《新收》18

 

04469

《新收》20

《新收》19

 

04470

《新收》21

《新收》17

 

04542

《文物》2010833頁圖8.2

《考古》2010833頁圖8.2

 

04655

《小校》7.81.2

《小校》7.81.3、《小校》7.81.4

 

04684

《金索》1.31

《金索》1.42

 

04700

《總集》2404

《總集》2405

 

04723

《小校》7.86.27.86.3重出)、《總集》24152416重出)

《小校》7.86.3、《總集》2416

 

04836

《夢續》1

《夢續》19

 

04841

《銘文選》532

《銘文選》531

 

04854

《集成》03899.1

《集成》03899.2

 

04858

《三代》7.43.1

應刪

《金文通鑒》已修改

 

引書簡稱及新增圖版可參考《圖集》、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青銅器數位典藏資料庫等引用書目、圖版的相關信息

 

注釋:

 



[1] 馬超,《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一冊札記》,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5期,35頁、48頁。

[2] 孫合肥,《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札記》,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48月。

[3] 石偉,《<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7冊校讀劄記》,首都教育學報,20134期,143-144頁。

[4] 嚴志斌,《<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可疑銘文芻議》,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輯,中華書局,152-155頁。

[5] 趙平安,《釋甲骨文中的》,文物,20008期,63頁。後收入《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2月,9頁。

[6] 徐寶貴,《甲骨文“犁”字及相關問題研究》,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0/4/8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25

[7] 王文昶編著,《青銅器辨偽三百例》,紫禁城出版社,200912月,456頁。

[8] 李學勤,《魯方彝與西周商賈》,《史學月刊》,19851期,32頁。

[9] 于豪亮,《說“引”》,《考古》19775期,340頁。

[10] 王獻唐,《山東古國考》,齊魯書社,198311月,135頁。

[11] 7

[12] 崎川隆,《“銘文重合法”對商周青銅器銘文辨偽研究的有效性——以魚尊及相關器物銘文考證為例》,會議論文,未刊稿。

[13] 鄂兵,《湖北隨縣發現曾國銅器》,《文物》19735期,21頁。

[14]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曾國青銅器》,文物出版社,2007年,144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4年11月11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4年11月12日。



点击下载附件:1373隋倫:《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部分圖版及著錄問題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垂天之雲 在 2014/11/12 20:55:21 评价道:第1楼

    洋洋大觀!為作者提供了很好的修訂參考。

  • 問道 在 2014/11/13 9:46:52 评价道:第2楼

    《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似應改作《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

  • suilun 在 2014/11/13 10:19:35 评价道:第3楼

    感謝問道老師的提醒,書名的商周誤寫成殷周卻不應該,馬超、孫合肥、嚴志斌先生文章原文書名也是商周,本文亦誤寫成殷周。另外,補充圖版中01154後備註;嚴志斌認為銘文系偽造。嚴先生原文疑偽的是01153,而01154所補充的銘文是偽造的為筆者觀點。文末青銅器數位典藏資料庫應該為青銅器拓片數位典藏資料庫。小文成稿較為匆忙,未能詳細的檢查核對,希望其中一二能為吳先生繼續完善大作有一絲幫助,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 admin 在 2014/11/13 11:36:57 评价道:第4楼

    書名的錯誤已更正,多謝提醒!

    十分抱歉,我們發稿的時候沒有注意到。

  • 柴夫 在 2014/11/18 10:14:04 评价道:第5楼

    崎川先生之文脉,后继者之绎绎,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