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恩田:清華簡“湯丘”與“湯社”
在 2015/3/5 10:21:14 发布

清华简“汤丘”与“汤社”

(首发)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汤(居)于汤丘”中的“”是“居”字,非“處”。“處”字晚出。沈建华先生认为“汤丘”即周初唐叔虞的始封地“唐”。[1]可信。“汤”是“唐”的借字。“汤”字后起。经籍“成汤”,叔尸钟作“成唐”(《集成》275.2285.5)。“汤丘”即唐叔虞始封地的“唐”。但“唐”究竟在何处,则需要研究。

关于唐叔虞初封地的“唐”,自古至今众说纷纭。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的“唐在河汾之东”说。有班固的“太原晋阳”说《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自注:“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有东汉末年服虔的“汾浍之间”说。有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认为地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和徐才《宗国都城记》(邹引作徐才宗《国都城记》,误)引《地记》“绛州西北一百里的唐城”说等等。

邹衡先生根据考古调查与发掘认定山西翼城县与曲沃县交界的天马——曲村遗址是唐叔虞封唐的早期晋都。[2]

鉴于北赵晋侯墓地年代最早一组的年代不超过周昭王。晋侯墓地中没有唐叔虞的墓,唐叔虞封地“唐”的地理位置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一,“汤丘”即秦灭之汤社。

《史记·秦本纪》:“宁(宪)公二年:宁(宪)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

《集解》:“徐广曰:荡,音汤。社一作杜。”

《索隐》:“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徐广云:一作汤杜,言汤邑在杜县之界,故曰汤杜也 。”

《正义》:《括地志》云:“‘雍州三原县有汤陵。又有汤台,在始平县西北八里。’按:其国盖在三原始平之界矣。”

泷川资言《考证》:梁玉绳曰:“荡即汤,古字通。西戎亳王号汤,汤在杜县,后人以杜字注其下,混入正文,又讹为社。”

按:《索隐》“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的说法是对的。梁玉绳“西戎亳王号汤”之说则不可信。实际情况应是成汤都亳。故“号曰亳王”、《秦本纪》“荡社”之说不误。荡社即汤社。社与杜字形近而讹作杜。梁玉绳杜“又讹作社”之说显然是本末倒置。古代“墓而不坟”。《括地志》“汤陵”说不可信。但说“汤台在始平县西北八里”,则是值得重视的见解。

第二,晋姜鼎“鲁覃京”(《集成》2826)。晋公“冂宅京”(《集成》10342),是说晋人始封君唐公居于京。据克钟“王亲命克遹泾东至于京”(《集成》204208)。京应位于泾水以东。而陕西始平也恰在泾水以东。因此,唐叔虞的始封地京和汤丘(唐丘)应位于今陕西始平与三原的分界处。

第三,“汤丘”的“汤”即武丁卜辞周微四族“微友唐”的唐(《合集》6063反)。周微四族中的“微戈”(《合集》584正),即《高家堡戈国墓地》中位于泾阳一带的“戈国”。如上所证“汤丘”的“汤”位于泾水以东始平、三原一带,应该不是偶然的巧合。卜辞“微友唐”和“微戈”的微,均属卜辞的“周微”[3]。微即参加武王伐纣八国联军中的微。微通魏,即《左传·昭公七年》周人“西土”的魏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姬姓的“魏”。[4]

综上所证,“汤丘”即“汤社”,“汤社”即晋国始祖唐叔虞所分封的“唐”,位于今陕西泾水以东的始平、三原一带。

 

 

 

 

 

 

 

 

 

 



[1] 沈建华《略说清华简<汤處于汤丘>》,《<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儒学经典专题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烟台),201412月。

[2] 邹衡《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文物》19827期;《晋始封地考略》,《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2152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论早期晋都》,《文物》19941期;《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280326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

[3] 王恩田《释——兼说畀、字形,《古文字研究》25辑,中华书局,2004年。

[4] 王恩田《周微四族戈、唐、化、角考》待刊。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5年3月4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5年3月5日。



点击下载附件:1428王恩田:清華簡“湯丘”與“湯社”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王寧 在 2015/3/5 22:41:06 评价道:第1楼

    筆者曾作《清華簡“湯丘”為“商丘”說》(本網站2015/2/22發佈),認為“湯丘”即“商丘”,今讀王先生此文,很受教益和啟發。然仍覺得將“湯丘”釋為“唐”或“唐杜”有問題,故茲復討論如下:

    關於唐、唐杜、蕩社及秦寧公所滅之亳的問題,淸代學者孫詒讓在《唐杜氏考》一文中作過詳細的考證和分析,孫氏認為唐叔虞所封之唐在晉陽,唐杜之唐在杜陵,亦稱杜,故曰“唐杜”,二者非一;蕩社即蕩杜,亦即唐杜;杜陵之亳乃與唐杜接壤之國,與湯都之亳無關。(說詳見孫氏《籒䯧述林》卷一)

    按:孫氏之說可謂塙矣!唐杜為帝堯之後所封之祁姓國,與商人無涉。而唐若唐杜無“唐丘”之名,遍考古籍亦不見有商湯曾都唐之說,言湯所居之湯丘為唐實為鑿空。

    《書序》云:“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偽《孔傳》云:“契父帝嚳都亳,湯自商丘遷焉,故曰從先王居”《孔傳》雖偽,而其言則多有所本。王國維《說“自契至於成湯八遷》以為孔甲自殷遷商丘為七遷,至湯居亳為八遷,是湯本居商丘,后遷於亳也。王國維《說亳》又謂湯所遷之亳即北亳,亦即景亳、蒙亳,在今山東曹縣南,云:“然則亳於湯之世,居國之北境,故湯自商丘徙此,以疆理北方,逮北伐韋顧,遂及昆吾,於是商境始北抵河,王業之成,基於此矣。”此亦是湯本居商丘,後徙於亳也。實與山西之唐與陝西之唐杜無關。

    蕩社或蕩杜與湯亦無關,孫詒讓指出:《封禪書》云:“於社亳有三社主之祠(孫氏原注:“社,《漢書•郊祀志》作杜,三作五。案此杜亳亦因二國接壤,故連言”),社主,故周之右將軍”,顏師古《漢•郊祀志》注引《墨子》謂杜主即杜伯,《漢•地理志》亦云“京兆尹杜陵,故杜伯國,有周右將軍杜主祠四所”。寧按:蕩杜有社是矣,所祀為其先君杜伯。古者“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蕩社之社為祁姓之後所祀,胡得謂與商人、與商湯有關乎?

    或曰《秦本紀》之亳因為曾為湯所都之亳而得名,是又不然!考《孟子·滕文公下》:“湯居亳與葛為鄰”,葛國在今河南寧陵,古今無異辭,若湯所居亳在陝西杜陵,二者相距1200余里,其間跨國幾何?可得言“為鄰”乎?故湯始居之亳必如王國維所言,在曹縣南之景亳,與寧陵相距不過百里,商丘與寧陵相距不過50余里,則商、葛接壤為鄰可知矣。陝西之亳國雖不能詳知其得名所自(《史記索隱》云“盖成湯之胤”,此說若然,則當為商人之一支遷徙於此,以先王之舊都名為國名),然其與湯當時所都之亳無關亦可知矣。

    故竊意清華簡《湯居於湯丘》之“湯丘”仍當為“商丘”,湯本居此,娶於有莘、啟用伊尹均在此,有莘氏故國在今山東曹縣北,與商丘亦相近;後圖天下,乃北遷之景亳以征四方,此與《孔傳》之說及王國維之考證若合符節,恐非偶然。

    故言湯丘是在山西之唐與陝西唐杜之唐,均可商也。

  • 亦晓 在 2015/3/11 15:59:18 评价道:第2楼

             甲骨文中有“商”,而无“商丘”。“商丘”初见于泰安龙门口出土的商丘叔簠,证明“商丘”氏在山东泰安,而不在河南商丘。美国哈佛大学张光直先生相信汤都在河南商丘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河南商丘经过6年的考古钻探,所发现的古城是东周时期的。证明汤都不在河南商丘,“汤丘”即“商丘”说恐怕难以成立。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