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总目录
(总第7~12期)
(作者后括号内分别为期号、页码)
·文明探源·
上古地理意识中的“中原”与“四海”……王子今(1·5)
祭祀文化与泰山角色转换……吕书宝(1·12)
论令鼎与燕射礼……袁俊杰(1·16)
大禹治水与早期农业发展略论……王星光(2·35)
关于中国早期冶铜术起源的探讨……王建平 王志强 胥谞(2·41)
由历史记忆的传承再说涉禹三器所述大禹史事的可靠性……宁镇疆(3·45)
“大禹出于西羌”辨……李健胜(3·51)
历史记载与社会重构:夏商之际社会新秩序的建构……张利军(3·59)
中心聚落形态、原始宗邑与酋邦社会的整合研究……王震中(4·5)
先秦时期陶、玉、青铜三大礼器谫论……李玲玲(4·15)
二里头—二里冈时代文化上的早期中国……韩建业(6·5)
略论上古高等级贵族墓地的昭穆规划制度……胡进驻(6·13)
·思想文化·
冯友兰新理学的历史地位与理论局限……段德智(1·22)
论二程对陈白沙儒学体系的影响……刘红卫(1·29)
诸子思辨视野下的孔子形象……杨兆贵 杨宗耀(1·34)
王安石礼治思想的演进……张凯作(1·40)
殷商的祭祀宗教与西周的天命信仰……陈来(2·18)
中国传统礼学资源溯论……关长龙(2·25)
论孟子教育思想的社会性……欧阳祯人(3·28)
率直与正直
——《论语》中“直”及其内涵再探……何善蒙 贡哲(3·33)
晁错及西汉法家的潮起潮落……龚留柱(3·39)
中华礼制的当代价值(4人谈)
中华礼制内在凝聚力的学理资源及现实挑战……葛金芳(4·21)
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与中华礼制的当代位置……汤勤福(4·25)
儒家礼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刘丰(4·28)
切近人伦日用:中国古代曲礼的现代价值……曹建墩(4·31)
《老子》的幸福观与“玄德”思想之间的关系……曹峰(4·35)
孟子思想的当代意义(3人谈)主持人:梁涛(5·5)
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陈来(5·6)
孟子梦助力中国梦……王志民(5·7)
孟子思想三论……郭齐勇(5·9)
大陆当代孟子仁政思想研究述评……王其俊(5·12)
陈寅恪历史隐喻诗学探析……胡继华(6·37)
“养”的意义脉络与诠释维度……夏静(6·45)
·文史论坛·
对“将无同”的真义探讨……朱绍侯(1·47)
《尚书·洪范》时代补正……李若晖(1·51)
“文房四宝”源流考……陈涛(1·57)
宋元人心目中张骞形象及其历史渊源……于洁(1·64)
魏武王铭刻是曹操墓铁证申说……曹定云(3·77)
论徐中舒《战国策》考辨与苏秦史事考订……周书灿(3·84)
今文经学的变异与“古史辨”的兴起……陈壁生(3·90)
从清宫造办处档案看珐琅作工匠组织管理……毕传龙(3·96)
先唐孝治理论考察……张分田 张鸿(4·43)
秦汉祖先神信仰构建与族群文化认同……李秋香(4·51)
“霸王道”的学理形成与学说调适……曹胜高(5·81)
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谢贵安(5·89)
两晋时期的陈郡阳夏谢氏家族……任崇岳 赫德川(5·96)
汉墓胡人戏兽画像与西王母信仰
——亦论汉画像中胡人的意义……王煜(5·102)
地理条件与中原—环渤海地区水运的兴起……陈隆文(6·84)
灾害视阈下的三代更替……刘继刚(6·90)
从律令看汉代对孝文化的推崇……李晓燕(6·96)
·当代文化·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范玉刚(1·70)
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江凌(1·78)
从在线COCA看河南文化在美国社会的接受……张小宁(1·82)
发展并完善文化市场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厉无畏(2·5)
多元文化建设主体与文创产业活力(5人谈)
——“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论坛专题之一
(2·9)
多元文化建设主体与文创产业活力包含的四个要旨……熊澄宇(2·9)
激发多元文化建设主体活力……祁述裕(2·10)
多元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价值……金元浦(2·1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台北经验……李永萍(2·14)
孕育多元文化建设主体的三个关键词……花建(2·16)
区域资源与文化产业功能区(5人谈)
——“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论坛专题之二
(3·23)
关于区域资源和文化产业功能区的几点思考……沈望舒(3·23)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需要的五种要素……宋建明(3·24)
区域文化资源与创新驱动……李国平(3·24)
区域资源的产业转化与文化产业的功能价值……向勇(3·25)
文化形态选择与文化产业的绿色发展……管宁(3·27)
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探析……谢春山 王贺婵(4·73)
中国式文创新镇与国际比较(4人谈)
——“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论坛专题之三……李怀亮 顾江 廖嘉展 王齐国(4·78)
主流价值文化与非主流价值文化论……江畅(5·45)
中国电影的文化记忆考察
——以国际电影节部分获奖影片为视角……李娟(5·53)
河南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析……李德全(5·60)
新媒介视角下的“青春文学”生产机制……童宛村(5·64)
微文化语境下数字媒介的审美转型……何志钧 孙恒存(6·67)
微信朋友圈“点赞”文化与网络情绪传播……魏宝涛 王 爽(6·73)
商品中的文化竞争与文化传播……蒋玉莲(6·80)
·民间文化·
妈祖传说的古代神话模式解析……闫德亮(1·86)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与酋……陈骞 方波(1·92)
道教“长生不死”神话的结构与内涵分析……蔡艳菊(1·97)
商汤祈雨与阳城的求雨文化……邢莉(2·103)
平遥民俗中的卐崇拜现象探析……冯良珍 陈晨(2·109)
当代庙会文化建设刍议……张从军(2·113)
·戏曲与文化·
关于宋杂剧研究问题的思考……赵兴勤(1·102)
元杂剧频以汴梁为故事发生地原因探析……伏涤修(1·107)
五代十国乐官述略……黎国韬(1·113)
·文化札记·
老子的宗教世界……陆建华(1·118)
墨子“南游使卫”略考……郝二旭(1·120)
楚简帛史学价值浅议……杨博(1·122)
春秋时期晋国“大蒐礼”试析……寇占民 万宏亮(1·125)
庄子“鼓盆而歌”与楚文化无涉……张松辉 张景(3·116)
先秦慈善事业的倡导与实施……徐大友(3·120)
河阴之变后北魏洛阳城的佛寺与乡里……黄学超(3·123)
试论王夫之对杜甫诗歌的评价……范春玲 吴中胜(3·125)
读里耶秦简札记(二)……朱红林(5·122)
李白《将进酒》中“五花马”的考古学观察……冉万里(5·126)
·文献研究·
清华简《系年》“莫嚣昜为”考论……李守奎(2·50)
清华简《耆夜》续探……李锐(2·55)
清华简《耆夜》没有确证证明为伪作……周宝宏(2·63)
《尧典》之观象及其传说产生时代……黄怀信(4·98)
谈汲冢《周书》与《逸周书》
——从出土文献研究看古书形成和流传问题……王连龙(4·104)
试论上博简《诗论》“《鹊巢》之归”
——兼论先秦儒家的婚姻观……姜建设 刘承(5·108)
也论清华简《系年》“莫嚣昜为”……苏建洲(5·115)
阮元《孟子注疏校勘记》之校勘疏失……刘瑾辉 吴秋雅(6·115)
晋成公七年扈之会及相关问题新探
——兼谈如何对待《史记》与《左传》的不同之处……孙飞燕(6·122)
·区域文化·
再谈中文化……周昆叔(2·68)
春秋时期中原核心文化区的重构与郑国的兴衰……张渭莲 段宏振(2·72)
汉代河内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崔建华(2·79)
北京审美文化的三边构架与三点轮动……邹华(4·57)
秦汉时期晋文化形态研究……高专诚(4·66)
邹鲁文化品格及其历史地位……杨朝明(6·20)
明代国家意识形态与地域文化构建
——夏邑“十老会”现象解读……彭勇(6·25)
松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田建华 林艳(6·31)
·宋文化研究·
宋代官营盐业生产中的盐户简论……穆朝庆(2·87)
宋代海外蕃客社会权利探析……盖巍(2·95)
略论宋代嵩山的隐士……鲍君惠(2·100)
北宋处士诗人及其诗歌风尚三变
——兼论北宋民间士人创作力量的不断增长……吕肖奂(6·101)
宋代市民文化与曲艺勃兴……鲍震培(6·108)
·文学与文化·
杜甫与唐代中原的“文选学”……葛景春(2·117)
汪静之、傅东华李杜研究之比较……孔令环(2·124)
竹林七贤与玄学艺术化……胡大雷(4·112)
《三侠五义》中的开封元素……程民生(4·119)
《洛阳伽蓝记》里的文学史料……顾农(4·124)
·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修复与维护……乌丙安(3·5)
非遗话语知识生产的中国语境……宣炳善(3·9)
饮食遗产中的礼事与礼性……彭兆荣(3·15)
仪式美术:概念建立与非遗保护……田兆元(3·20)
东亚的端午:以“药物”为中心……周星(5·68)
民间信仰过程事件分析
——以河北安国药王信仰为个案……李向振(5·76)
·生态文化·
明清时期的山林生态环境保护……陈学文(3·66)
生态视域中夏至北宋都城择定与迁移研究……程遂营(3·71)
内在超越与生态文明……卢风(4·82)
明清时期的护生观念与动物保护实践……孙邦金(4·87)
情感知识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与儒家德性精神……方德志(4·94)
·根亲文化·
根亲文化的讨论与思考……张新斌(3·103)
“层累地造成”的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尹全海(3·109)
·“运河—丝路”专题·
后申遗时代运河研究的思考……李德楠(5·19)
西北汉简中的丝绸之路……张德芳(5·26)
丝绸之路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融……杨富学 彭晓静(5·36)
明清商书文献中的运河航路秩序……王日根 曹斌(6·51)
丝绸之路与汉代香料的输入……石云涛(6·59)
·学术讯息·
沉痛悼念崔大华先生(1·128)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13年年会在西安举行(1·50)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六次年会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1·56)
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在郑州成立(1·63)
第二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无锡举行(1·96)
第四届“台湾研究新跨越·台湾文学文化双甲子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1·117)
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举行(2·17)
沉痛悼念高敏先生(2·71)
中南地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2014)暨地方社会科学院深化改革研讨会在郑州举行(3·83)
古典中国哲学的通见、睿智和精义
——纪念张岱年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4·14)
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邹城召开(4·77)
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4·86)
第十二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召开(4·118)
“百家争鸣新论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诸子学论坛在北京召开(5·18)
第二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上海举行(5·35)
“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召开(5·44)
民俗学学科属性与学术范式研讨会在开封召开(5·107)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开封召开(5·121)
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哲学大会暨“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6·66)
第二届环东海论坛暨“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文明重构”研讨会在浙江金华召开(6·95)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昆明召开(6·107)
“濮阳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6·121)
感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齐航福先生惠赐相关资料!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