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呂廟軍:泰山學術論壇“清華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在 2015/5/2 13:24:04 发布

泰山学术论坛:“清华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首发)

 

吕庙军

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2014124日至7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协办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大学举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清华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外,《文物》杂志社李缙云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吴长青主编、《寻根》杂志郑强胜编审、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孙国志主编等期刊、出版社同志莅会。会议由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烟台大学江林昌教授联合召集。开幕式由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主持,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代表学校致辞,指出这次会议是继2010年泰山学术论坛开坛以来又一次由烟台大学承办的论坛。该次论坛将对中华儒家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清华大学赵平安教授受李学勤先生委托代表清华大学致辞,指出自清华简入藏以来,学界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热点,也有亮点,但对清华简的研究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烟台市副市长张广波代表市政府致辞对广大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烟台的历史文化和当今经济发展概况。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达慕思大学艾兰教授、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北京大学董珊教授、山东大学林忠军教授、烟台大学兰翠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众所周知,自2008年清华简入藏清华大学至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已出版了四辑《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而清华简第五辑报告书稿也已交付上海中西书局,大概于20153月底付梓出版。本次会议主要针对清华简第四辑《筮法》、《别卦》与儒家《周易》、《周礼》经典等内容进行专门研讨。来自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多名教授、博士参与了探讨与发言。同时,与会学者还就清华简第一、二、三、五辑的重要历史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除了直接与清华简内容相关的研究外,与会学者还探讨了包括上博简、新蔡简等其他简帛在内的出土文献与古史问题的研究。

会议特邀李学勤先生首先作大会主题报告。李学勤先生首先简要介绍了清华简的发现、内容、时代等学者关注问题,指出清华简出土时间约在2006年左右,由于这批竹简系盗窃,故在何地出土无法知道;清华简的主要内容属于经史类儒家经典,这批竹简共有2388枚,加上小碎片大约2500枚左右,估计地下原有17001800整支;清华简通过考古学、古文字学判定属于战国中期偏晚与晚期之间,经过碳十四测定系公元前305加减30年即前300年左右,与估计时间相当。值得注意的是,清华简的书写年代不等同于简的内容时代。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庄子、屈原三子不曾见面,孟子有可能看到过简的内容。接着,李学勤先生介绍了清华简《筮法》保护和整理情况:清华简最初到达清华,已经散落,可能在地下已散落,也可能在流传过程中散落。恢复原状用了长久时间。其中有一卷筒即筮法简,保存成卷,样子十分宝贵。筮法简非常完整,不存在排次问题,其中发现数字卦、数字符号的卦。与之前在湖北孝感发现的西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安州六器中方鼎相似。上个世纪50年代西周甲骨文也发现数字卦。1978年冬长春召开古文字会议。张政烺的《周文王演周易》提到数字标识,开始正式讨论,唐兰先生认为是文字,我认为与数字有联系。天星观简也有数字卦。张政烺先生结合甲骨、金文、楚简一起研究,指出奇数是阳爻,偶数是阴爻。此后讨论一直不绝。随着材料不断发现,但没有系统的,《筮法》是有系统的材料。此前是学者综合的观点;现在是集体的的观点,不是一人的。最后,李学勤先生就清华简《筮法》研究提出了五点认识与五个问题。五点认识:一是筮法是用蓍草占卜的一种体系;二是筮法数字卦一定表示为两个并列的六画卦,看到的筮例一定是一对,楚简即使窄也要并写,分四个位;三是筮法占筮吉凶、解卦象时与《周易》卦爻辞无关,且无别卦名称;四是筮法八经卦的名称与《周易》不同;五是卦位图是最早的,与后天八卦不同。五个问题:一是看了《筮法》简,问题反倒没有解决,反而更多了。对“商代和西周数字卦与楚简是一脉相承的”观点需要论证,因为其间有明显不一样的地方。二是《周易》卦画是否由数字转变来的?三是卦位图坎离反转,不是画反了。四是商和西周两种占法分有七和无七,数字卦是否继承商、西周的数字卦?为何不用七而用一?五是别卦的卦序有何意义?

本次学术研讨会包括主题学术报告、分组学术讨论、清华简整理团队介绍清华简第五辑内容三个环节。李学勤先生主题学术报告之后,分别由美国达慕思大学艾兰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山东大学林忠军教授、美国达慕思大学邢文教授、北京大学董珊教授、河南洛阳市文物管理局蔡运章教授、台湾东华大学魏慈德教授、美国理海大学柯鹤立教授、复旦大学郭永秉教授、台湾国立清华大学黄冠云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季旭升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范丽梅教授作主题学术报告。

艾兰教授的《禅让传说的兴起:竹简中的新据》指出新出土的战国竹简并不支持顾颉刚所假设的尧让位舜的传说源自墨家的说法,但竹简提供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禅让传位手段具有广泛兴趣的新的证据,并提出了这种兴趣产生的四种重要因素。夏含夷教授的《筮法还是释法——由清华简<筮法>重新考虑<左传>筮例》认为中国古代不但有《大衍》筮法和清华简《筮法》,而且还有《归藏》或许包括《左传》“某卦之某卦”的筮法。中国先秦时代的几种不同的筮法不一定要完全一致,有的可能彼此矛盾,没有必要一定要找出统一的解释。林忠军教授的《试论清华简<筮法>》重点探讨了清华简《筮法》与《周易》大衍筮法、与早前出土的数字卦、与传世辑本及出土《归藏》之间的相近或密切关系。邢文教授的《清华简与国家精神》指出我们现在整理研究清华简,学习、体悟、反思清华简中相关的儒家经典,不仅在于发掘其现实意义,而且在于探讨、确立与弘扬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的国家精神。董珊教授的《占卜的理论与实践》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占卜理论与实践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蔡运章教授的《清华简<卦位图>哲学思想考辨》指出清华简《筮法》篇的“《卦位图》、《人身图》”受到《说卦传》的深刻影响,展示了《周易》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是先秦易学发展成熟的具体标志、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易学图式。魏慈德教授的《谈<别卦>的卦序与卦名及其与<筮法>的关系》讨论了《别卦》与帛书《周易》的卦序与卦名及其与清华简《筮法》的关系。柯鹤立教授的《巽之祟》主要探讨了巽卦与女性生育的关系及其具有的神力。郭永秉教授的《清华简与古史传说》分别考察了清华简《系年》“帝(禘)帝”、“土帝天神”,《保训》所载尧舜,《良臣》所记舜禹之臣等古史观念和传说。季旭升教授的《从<筮法><周礼>谈占筮“三十三命”》并结合《周礼》之《大卜》、《筮人》与清华简《筮法》之《十七命》综合探讨了“三十三命”的内容。黄冠云教授的《周公、<金縢><鸱鸮>》通过《金縢》的三种文本阐释了《鸱鸮》诗与周公心志的关系。范丽梅教授的《清华简<金縢><祭公>“不豫有迟”的经典意涵》通过语音关系与书写形式的考察,揭示了“有迟”在经典语句中不仅表达缓慢的状态,还形容着先秦思想有关身体、心志、血气修养的状态。“有迟”与“委迟”、“迟迟”等书写形式均表达身心气三位一体样态的“委蛇”与“威仪”的语义场,是立足于深刻的身体思维所作的经典表述。

分组学术讨论分为清华简第四辑《筮法》研究与清华简其他研究两组。

第一组为清华简《筮法》专场。山东大学刘大均《读清华简<筮法>》探讨了清华简《筮法》的时代、性质及其发现学术价值,指出《筮法》应当是战国时代数术之士的作品。上海师范大学刘光胜教授的《清华简<筮法><周易>卦画之谜》指出清华简《筮法》展现了筮数演变为卦画的具体过程,为“卦画源于筮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从爻体生成过程看,八、七才是《周易》卦画的真正前身。山东大学李尚信教授的《关于清华简<筮法>的几处困惑》通过对“六虚”与“五虚”、“参吉同凶”与“众胜寡”、“恶爻”、“乾坤运转”本义等问题的矛盾与困惑的考察,指出清华简《筮法》有伪作的嫌疑。山东大学张克宾教授的《论清华简<筮法>卦位图与四时吉凶》指出清华简《筮法》与《说卦传》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战国中期糅合《归藏》、《周易》以及某些占验之术的产物,其占断方法有些杂乱,理论上不够成熟、完美。山东大学张文智教授的《从清华简<筮法>等出土文献中的相关内容看京房“六十律”及“纳甲”说之渊源》结合秦简《日书》与清华简《筮法》等出土文献中的内容,探讨了京氏“六十律”及“纳甲”说的渊源。山东大学董春博士的《论清华简<筮法>之祟》重点讨论了清华简《筮法》的占祟理论和意义。曲阜师范大学刘彬教授的《清华简<筮法>筮数的三种可能演算》采用数论方法对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根三种蓍草数筮占演算加以证明,并分析了清华简《筮法》六个筮数出现的概率规律和原因。武汉大学黄杰博士的《清华简<筮法>补释》对清华简《筮法》中文字释读、卦象、简文内容进行了研究。福建师范大学蔡飞舟的《清华简<筮法>补释》对六虚、八卦吉凶等进行了考察。清华大学贾连翔博士的《谈数字卦的名称概念与数字卦中的易学思维》探讨了数字卦名称的由来以及易学与数字卦的关系。清华大学程浩博士《辑本<归藏>源流考》认为所谓传世《归藏》的源头是汲冢所出的类似清华简《别卦》、王家台《易占》、北大简《荆决》、清华简《筮法》等易类文献的汇编,其中包含了一种在战国时非常流行的筮占理论体系,但不一定与《周礼》所记《归藏》有实际联系。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高中华博士的《关于清华简<筮法>“雠”命解说的若干问题》指出简帛文献所见《周易》以外的其他《易》类文献多本《诗》语设占,战国时期《诗》、《易》并传,彼此影响之大、浸润之深。北京师范大学李锐教授的《读清华简<筮法>札记》指出清华简《筮法》与包山简等用于解卦的文本有同有异,同大于异;《筮法》并不能完全用于解读甲骨、金文中的数字卦。烟台大学江林昌教授、孙进教授《由清华简论“颂”即“容”及其文化学意义》通过考察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又作《周公之颂诗》),确认“颂”即“容”,表现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构,并阐释了其宗教学和政治学功能,揭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机构与民族精神。

第二组为清华简其他研究。山东理工大学郭丽教授《<良臣>:文本结构及思路蠡测》对清华简《良臣》中天子与良臣、诸侯与良臣、卿大夫与良臣的行文结构和安排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程薇《传世古文尚书<说命>篇重审——以清华简<傅说之命>为中心》详细梳理了传世古文尚书《说命》与清华简《傅说之命》成篇源流及其过程,指出传世《说命》是后人对先秦秦汉文献中有关傅说记载材料进行重新编写创作而成,其本身并非先秦《说命》的旧貌,而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才是战国时代的三篇《说命》的真实面貌。潍坊市博物馆孙敬明研究员的《清华简及齐史札》对清华简及典籍“师尚父”西周金文“齐师”与齐国长城进行了考证。河北师范大学何艳杰教授《清华简、禹会祭祀遗址与河图的关系初探》通过禹会祭祀遗址有关考古资料与河图的文献研究成果认为清华简《保训》之“中”是上古数术的文献泛称。邯郸学院吕庙军教授《清华简<金縢>与武王克殷在位年数研究》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关于武王克殷在位年数的诸多记载与考证,认为武王克殷后在位二年、三年或四年的说法可以并存。清华大学沈建华《略说清华简<汤处于唐丘>》对清华简第五辑中《汤处于唐丘》重要历史记载及商族起源研究的考古价值、历史意义进行了讨论。山东大学武树臣教授《甲骨文的“仁”与太极图的起源——兼及古代法的伦理基因》对甲骨文中“仁”字与太极图的渊源及其远古法的伦理主义特征作了细致考察。河南博物院曹汉刚研究员《利簋为成王世作器考证》通过对利簋记载内容重新考释认为,利簋铭文分别记载了武王征商与成王赐右史利铜两件史事,利簋铸造时间在成王亲政以后。清华大学陈颍飞博士《清华简<良臣>散宜生与西周散氏》以清华简《良臣》为切入点,结合传世文献及金文,对西周世族散氏作了历史考察。南京大学范毓周教授《上博楚简<恒先>新释及其简序与篇章结构新探》重新对上博简做了文字考释和释文,并对其简序与篇章结构进行了通盘思考。清华大学陈瑶《上博简“诗亡隐志”与先秦楚地诗学抒情传统》从上博简《孔子诗论》“诗亡隐志”与楚辞创作之间的联系,考察了先秦时期楚地的诗学抒情传统。安徽大学刘信芳教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与相关简帛释读》通过简帛文献中与孔子所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命题相关内容的讨论,对亲亲相隐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中国人民大学赵容俊博士《巫者的神判活动与先秦法律的起源》通过多种文献记载探讨了中国古代巫者的神判活动及先秦时期法律的起源问题。

清华简整理小组成员介绍清华简第五辑内容。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李均明、沈建华、李守奎、刘国忠、赵平安、赵桂芳六位专家先后向与会者介绍和回答了有关问题。李均明教授对清华简五收入的《殷高宗问于三寿》的文本形态、时代特征、主要内容等进行了介绍;沈建华教授对清华简第五辑收入的《汤处于唐丘》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进行了揭示;李守奎教授对清华简五《汤在啻门》文本特点、主要内容及思想观念进行了阐释;刘国忠教授对清华简五收入的《命训》通过与《逸周书·命训》的比较,对其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进行了解读;赵平安教授对清华简五收入的《厚父》的性质及其蕴含的夏代历史文化进行了考察;赵桂芳研究员对清华简等简牍的保护、监测、保养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该次泰山学术论坛是一次高规格、高质量、高效率的成功的国际学术盛会。整个会议过程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前沿的学术动态、民主的和谐气氛以及开放包容的学术气象。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5年5月2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5年5月2日。



点击下载附件:1468呂廟軍:泰山學術論壇“清華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zjdds 在 2015/5/2 16:24:36 评价道:第1楼

    分享:《“<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已经发表在《周易研究》2015年第2期,作者:代生。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