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李亦安:英國國家圖書館藏《蒼頡篇》殘簡拼綴五則
在 2015/6/16 11:07:32 发布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蒼頡篇》殘簡拼綴五則

(附存疑三則)

(首發)

 

李亦安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1](下文簡稱爲“《英藏》”)所公佈的殘斷簡牘(絕大多數是削杮)中,有不少《蒼頡篇》的零散文字,其中有一些可以綴合。胡平生、汪濤二位先生在《英藏》釋文的注釋中已提供了若干例子,此外尚有可拼綴者。本文即對其中的十六支殘簡進行綴合,現分述如下。

 

一、《英藏》2242+《英藏》3543

《英藏》22423543分別作:

2242     3543

其釋文分別爲“/”(2242[2]、“癰痤,賞祿賢[3]/□□□□”(3543)。值得注意的是,前者下端有削薄之處,其邊緣大致如下圖所示:

此二簡字體相同,邊緣相合,當可拼綴。拼綴之後如下圖所示:

從此圖可以看出,《英藏》3543上端茬口與《英藏》2422下端削薄處的邊緣密合,二簡上兩行文字的行款亦基本一致。至於二簡顏色不一致,應當是保存情況、拍照時光照角度不同等原因造成的。據此拼綴,此二簡釋文當改爲“〉癰痤。賞祿賢/□□□□□”(2242+3543)。《英藏》3176、《英藏》3382、阜陽漢簡C007[4]等《蒼頡篇》簡均有“癰痤”之語,可資對照。

胡、汪二位先生曾指出《英藏》2873與《英藏》2874可綴合。[5]綴合後如下圖所示:

其中,兩支殘簡同樣由於削薄而有所重疊,這可以與本條拼綴相對照。

 

二、《英藏》2522+《英藏》3561

《英藏》25223561分別作:

2522     3561

其釋文分別爲“宜,益就獲得”(2522)、“[6]勦向尚,馮亦〔青〕”(3561)。值得注意的是,《英藏》2522末端因拗折斷裂,形成一個M形的凹陷處,其邊緣大致如下圖所示:

此二簡字體相同,字間距一致,邊緣相合,當可拼綴。拼綴之後如下圖所示:

從此圖可以看出,《英藏》3561上端凸出之處與《英藏》2522下端凹陷之處正相吻合。綴合後,此二簡釋文當改爲“宜。益就獲得。賓勦向尚。馮亦〔青〕”(2522+3561)。《英藏》2873+2874得,賓[7]”、阜陽漢簡C009“益就獲得。賞勦向尚”[8]等《蒼頡篇》文句可作對照。

 

三、《英藏》2884+《英藏》3171

《英藏》28843171分別作:

2884     3171

其釋文分別爲“〈酢〉醬□”(2884)、“〔魚〕酯馬酭(醢)[9]葱橿(薑)□”(3171)。按《英藏》2884“醬”下仍有殘字,作,對比《英藏》3633“魚”字作可知,此字亦當爲“魚”字之殘,只是其上部兩筆連作一筆寫而已,其中部靠右的方折筆畫比較清楚,再下的橫筆亦約略可辨。值得注意的是,《英藏》3171上端有削薄之處,其邊緣大致如下圖所示:

此二簡字體相同,字間距一致,邊緣大致相合,當可拼綴。拼綴之後如下圖所示:

其中,此二簡的“魚”字殘筆可以相互對應、遙接。此外,此二簡文字之“酉”旁寫法相同,亦可爲此拼綴提供佐證。綴合後,此二簡釋文當改爲“〈酢〉醬。魚酯馬酭(醢)。葱橿(薑)□”(2884+3171)。白軍鵬先生將《英藏》中有關簡文聯綴作“紅〈酢〉醬〔魚〕酯馬醢葱橿(薑)□”,[10]可資對照。

 

四、《英藏》3175+《英藏》3701

《英藏》31753701分別作:

3175     3701

其釋文分別爲“〔夜〕勿置苟務”(3175)、“成史計”(3701)。按“苟”字作,字从“竹”,當隸定作“笱”,讀爲“苟”。值得注意的是,《英藏》3175下端有削薄之處,其邊緣近似於略微傾斜的直綫,大致如下圖所示:

此二簡字體相同,字間距一致,邊緣相合,當可拼綴。拼綴之後如下圖所示:

從此圖可以看出,《英藏》3701上端邊緣與《英藏》3175下端削薄處邊緣密合。綴合後,此二簡釋文當改爲“〔夜〕勿置。笱(苟)務成史。計”(3175+3701)。《敦煌漢簡》[11]1459A+1459B1460A+1460B1461A+1461B、《居延新簡》[12]EPT50.1A+EPT50.1B等《蒼頡篇》簡亦有“晝夜勿置。苟務成史”之語,可資對照。

 

五、《英藏》3446+《英藏》3122

《英藏》34463122分別作:

3446     3122

其釋文分別爲“服逋”(3446)、“恌〈逃〉隱〔匿〕”(3122)。值得注意的是,《英藏》3122上端有削薄之處,其邊緣大致如下圖所示:

此外,從《英藏》3446的照片可以看出,其右側面下端收縮,可見其背面此處亦有削薄之處。《英藏》3446“服”、“逋”二字字體似有所不同,這可能是習字者使用不同字體或不同人書寫所致;不過,二字的彎筆寫法仍然比較一致,字體的差別也不是很大。但無論如何,“逋”字與《英藏》3122字體卻是相同的。此二簡邊緣相合,當可拼綴。拼綴之後如下圖所示:

從此圖可以看出,《英藏》3446下端與《英藏》3122上端削薄處邊緣密合。《英藏》3122“恌”字上方仍有一筆殘筆,這似乎是此拼綴的反證;但該筆畫墨跡很淡,又位於削薄處,當是簡面的墨跡滲透而成,拼綴之後這些筆跡亦與《英藏》3446“逋”字之左下方筆畫相重疊,這反而爲此拼綴提供了佐證。此外,由於同簡內“服”、“逋”二字字體的不同,其字間距與《英藏》3122“逋恌〈逃〉隱〔匿〕”字間距有別亦在情理之中。綴合後,此二簡釋文當改爲“服。逋恌〈逃〉隱〔匿〕”(3446+3122)。“行步駕服,逋逃隱匿”之語爲《蒼頡篇》文句,已見前文所引,可資對照。

 

上述五則拼綴,在字體、文例、茬口(邊緣)等方面的證據相對比較充足。甚至,從照片上看,每則拼綴的兩支簡的木質也是基本相同的。下面再介紹三例缺乏茬口(邊緣)密合的證據、尚可存疑的拼綴,供讀者參考。

 

六、《英藏》2670+《英藏》3140

《英藏》26703140分別作:

2670      3140

其釋文分別爲“步〔駕〕”(2670)、“服,逋恌〈逃〉”(3140)。《居延漢簡》[13]9.1A+9.1C+9.1B、阜陽漢簡C001[14]等《蒼頡篇》簡均有“行步駕服,逋逃隱匿”之語,《英藏》3216亦有類似殘文,可與上引簡文相對照。此二簡字體相近,內容相合,似可遙綴。試綴之後如下圖所示:

若此條拼綴成立,此二簡釋文當改爲“步〔駕〕服。逋恌〈逃〉”(2670+3140)。

 

七、《英藏》3380+《英藏》3378

《英藏》33803378分別作:

3380     3378

其釋文分別爲“〔勞苦〕卒〔必〕有憙〔慤愿〕”(3380)、“□忠信微密□”(3378)。其中,《英藏》3380“慤”字所在位置相比其上諸字已有些左傾,這應當是“憙”字下方的裂痕造成此二字所在木簡略微掀起,與其上諸字未能保持在同一個平面所致。“慤”字右下方、“愿”字大部分筆畫所在的小簡片作:

該小片與該簡其他部分也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更像是搭在該簡上的,其左側中部可能有些許連接。將該小片略作旋轉,作:

這樣更接近原簡的面貌。其中“愿”上部所从之“原”之殘筆聯繫得更爲緊密,也更符合該字筆勢。《英藏》3378“忠”字上部尚有一字,僅存該字末端兩筆殘筆,作。《居延新簡》EPT50.1B有“慤愿忠信。微密倓[15]之語,亦屬於《蒼頡篇》文句。此二簡字體、字間距較爲一致(尤其此二簡上收筆的寫法頗爲一致),內容與上文所引相合,疑可拼綴。在保證《英藏》3378文字與《英藏》3380的“卒〔必〕有憙”等字對齊的前提下,拼綴之後如下圖所示:

其中,二簡左側茬口基本銜接。“愿”字作,上引《英藏》3378殘字左側一筆可視爲“愿”之“广(厂)”形的末筆之殘,右側一筆可視爲“愿”所从之“心”的末筆。《英藏》3359“愿”字作,可資對比。若此條拼綴成立,則此二簡釋文當改爲“〔勞苦〕。卒〔必〕有憙。〔慤愿〕忠信。微密□”(3380+3378)。”

 

八、《英藏》3650+《英藏》3126

《英藏》在3124號簡下注謂:“此片可與3126號簡綴合,但筆畫不能全吻合,蓋兩刀從木觚上削下。”[16]按二者分別作:

3124     3126

其釋文分別爲“幼子〔承〕”(3124)、“〔承詔〕謹慎敬□〔勞苦卒〕□□”(3126),皆屬於《蒼頡篇》首章文句,在出土簡牘中多見,今引用較爲完整者如下: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昭。謹慎敬戒。勉力風誦。晝夜勿置。苟務成史。計會辨治。超等軼羣。出尤別異。《居延新簡》EPT50.1A初雖勞苦。卒必有意。慤願忠信。微密倓[17]《居延新簡》EPT50.1B

據此,《英藏》3126“卒”下的字可補釋爲“必”。從文句上看,《英藏》3124+3126的拼綴似乎是可行的。不過,筆者認爲,該拼綴存在如下三個問題:

首先,二者字體不同。《英藏》3124筆法較爲流暢,而《英藏》3126的筆法則顯得十分樸拙。

其次,二者文字間距不同。《英藏》3124的字間距顯然要比《英藏》3126的大得多。

再次,按照筆者對《英藏》該拼綴的理解,可以製作如下兩張示意圖:

A     B

由於《英藏》3124下端有削薄之處,這導致其“承”字筆畫有所殘缺,因此拼綴時《英藏》3126需要與之部分重疊。此二圖均將《英藏》3126上端的兩筆殘筆視爲“承”上部筆畫,其不同在於“承”字殘筆的位置。圖A是在保證《英藏》3124“幼子承”與《英藏》3126“詔謹慎敬”文字兩邊均對齊的情況下製作的,此圖的問題在於“承”字太寬,尤其是《英藏》3126上端第一筆即較短的殘筆位置太靠左。圖B是將《英藏》3126上端兩殘筆與《英藏》3124“承”字殘筆相銜接,但這樣一來,二者的文字就無法對齊。如果將《英藏》3126上端的兩筆“承”字殘筆視爲“承”左部的“”或下部的“手”旁及其變體,也同樣存在上述文字太寬或無法對齊的問題。上列示意圖不能說是完全符合《英藏》拼綴的本意,但如果要將二者拼綴,似乎也只有上述六種可能,而這六種可能恐怕都無法成立。

基於這些問題,筆者認爲《英藏》3124與《英藏》3126不能拼綴。在此基礎上,本文提供與之有關的另一種拼綴可能。筆者認爲《英藏》3126可以與《英藏》3650拼綴,後者作:

3650

其釋文爲“〔異初雖〕”(3650)。按《英藏》3650“初雖”二字文字較全,可徑釋;“異初雖”一行右側仍有兩字殘筆,其釋文當補作“□□/〔異〕初雖”。《英藏》36503126二觚字體相同(尤其是“異初雖”與“勞苦卒必”更是如此),字間距一致,內容相合,似可拼綴,即:《英藏》3650〔異初雖〕”所在的一面與《英藏》3126□〔勞苦,卒必〕□”所在的一面相綴合;而《英藏》3650□□”所在的一面則與《英藏》3126〔承詔〕謹慎敬”所在的一面相綴合。

由於《英藏》圖版主要展示其中文字較爲清晰完整的一面,對於僅存殘字的側面則未能提供正視圖版,這導致此二簡圖版雖然均爲立體圖,但照片的視角並不一致,所以,對於上述拼綴,在保證觚棱對齊的情況下,只能製作較爲粗糙的示意圖如下:

其中,《英藏》3650正面下端及右側面下端均有削薄之處,其邊緣大致如下圖所示:

因此,《英藏》3126左側面需要向上與《英藏》3650左面有所重疊。拼綴之後,《英藏》3650“雖”字右側一殘筆與《英藏》3126上端二殘筆,可分別視爲“承”之“”形和“手”旁或其變體之下部筆畫。“初”字右側一筆殘筆亦可視爲“幼子”之“子”字末筆。當然,由於圖片信息不足,此條拼綴尚有待進一步檢驗。若此條拼綴成立,此二觚釋文當改爲“〔子承詔〕。謹慎敬/□〔異〕。初雖〔勞苦。卒必〕□”(3650+3126)。

 

通過本文的拼綴,我們可以發現字體對簡牘拼綴的重要性。本文僅僅是對《英藏》中《蒼頡篇》殘簡進行拼綴,相信在不限於《蒼頡篇》的《英藏》殘簡中,還有可以拼綴的簡牘,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

 

 

 



[1] 汪濤主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2] 按:本文所引釋文均據《英藏》,有所改釋者另行注明。爲便於排版,《英藏》釋文根據原簡行款分兩行排列,本文改用“/”表示另起一行;《英藏》據殘字補釋的文字外加“□”,本文改用外加“〔〕”的形式表示。下同。

[3] “祿”、“賢”二字從白軍鵬先生釋,見白軍鵬《〈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的初步整理與研究》,《中國文字》(新39期),藝文印書館2013年,202頁。

[4] 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蒼頡篇〉》,《文物》19832期,25頁。

[5] 《英藏》,30頁。

[6] “賓”,《英藏》釋爲“”,視爲“實”之誤字,此從白軍鵬先生釋,見白軍鵬《〈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的初步整理與研究》,200頁。

[7] “賓”從白軍鵬先生釋,見白軍鵬《〈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的初步整理與研究》,200頁。

[8] 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蒼頡篇〉》,25頁。其中,“賞”此字圖版已模糊不可辨(見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編《中國簡牘集成·二編》(第十四冊·圖版選卷下),敦煌文藝出版社2005年,296頁),摹本作(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蒼頡篇〉》,32頁),此暫從原釋。

[9] “酭(醢)”,《英藏》原作“酪”。白軍鵬先生將之改釋爲“醢”,見上引白軍鵬《〈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的初步整理與研究》,208頁。按其改釋意見是正確的。只是字當隸定作“酭”,讀作“醢”。

[10] 白軍鵬《〈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的初步整理與研究》,208209頁。

[11] 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年。

[12] 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居延新簡》,中華書局1994年。

[13] 中研院史語所簡牘整理小組編《居延漢簡〔壹〕》,中研院史語所2014年。

[14] 阜陽漢簡整理組《阜陽漢簡〈蒼頡篇〉》,23頁。

[15] “倓”二字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釋,見其《讀水泉子簡〈蒼頡篇〉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1111日。

[16] 《英藏》,36頁。

[17] “倓”二字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釋,見其《讀水泉子簡〈蒼頡篇〉札記》一文。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5年6月15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5年6月16日。



点击下载附件:1484李亦安:英國國家圖書館藏《蒼頡篇》殘簡拼綴五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