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李松儒女士著《戰國簡帛字迹研究:以上博簡爲中心》出版
在 2015/8/28 8:56:45 发布

李松儒女士著《戰國簡帛字迹研究:以上博簡爲中心》出版

鍾馨

 

吉林大學李松儒女士著《戰國簡帛字迹研究:以上博簡爲中心》於20157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平裝32開,定價65元。

 

書影

 

目錄

 

前言

 

上編  戰國簡帛字迹研究

 

第一章  古文字字迹研究的歷史及現狀

第一節  秦漢時代筆迹研究

第二節  古文字材料字迹研究

第三節  關於簡帛字迹研究方法的總結

第四節  利用現代筆迹學原理研究戰國簡帛字迹的可行性

 

第二章  戰國簡帛字迹的書寫情況

第一節  書寫工具

第二節  書寫載體(書寫材料)

第三節  書寫者

 

第三章  戰國簡帛字迹特徵分類概述及研究方法

第一節  概貌特徵

第二節  用字寫法特徵

第三節  形態特徵

第四節  錯字特徵

第五節  搭配比例特徵

第六節  運筆特徵

第七節  標識符號特徵

 

 

第四章  戰國簡帛字迹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  利用字迹特徵對竹簡進行分篇編聯

第二節  利用字迹特徵對殘簡進行拼合

第三節  利用書手的個體書寫特徵來考察文字使用現象

第四節  利用書手的字迹特徵對文字進行考釋

第五節  通過抄手的書寫特徵來考察先秦古書傳抄的過程

第六節  對先秦書法史的研究

第七節  利用字迹特徵對竹簡進行辨僞

 

下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九)字迹研究

 

第一章  《孔子詩論》、《魯邦大旱》、《子羔》字迹研究

 

第二章  衣》、《彭祖》、《競公瘧》、《吴命》字迹研究

第一節  衣》、《彭祖》、《競公瘧》、《吴命》字迹特徵

第二節  上博三《彭祖》簡4的歸屬

第三節  上博七《吴命》字迹研究

第四節  《孔子詩論》、《子羔》、《魯邦大旱》與《彭祖》、《競公瘧》、《吴命》等篇字迹對比

 

第三章  《性情論》字迹研究

 

第四章  《民之父母》、《武王踐阼》、《顏淵問於孔子》字迹研究

第一節  《民之父母》、《武王踐阼》、《顏淵問於孔子》字迹特徵

第二節  上博七《武王踐阼》字迹研究

 

第五章  《從政》字迹研究

 

第六章  《昔者君老》、《內豊》字迹研究

第一節  《昔者君老》、《內豊》字迹分析

第二節  上博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6的歸屬

 

第七章  《容成氏》字迹研究

 

第八章  《周易》、《卜書》字迹研究

 

第九章  《中弓》字迹研究

 

第十章  《亙先》字迹研究

 

第十一章  《采風曲目》字迹研究

 

第十二章  《逸詩》字迹研究

 

第十三章  《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字迹研究

第一節  《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Snap1》字迹特徵

第二節  《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Snap1》與《昔者君老》、《內豊》

字迹對比

 

第十四章  《柬大王泊旱》字迹研究

 

第十五章  《相邦之道》字迹研究

 

第十六章  《曹沫之陳》字迹研究

 

第十七章  《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字迹研究

 

第十八章  《季庚子問於孔子》字迹研究

第一節  《季庚子問於孔子》字迹研究

第二節  《內豊》附簡的字迹歸屬

第三節  港簡568的歸屬

 

第十九章  《姑成家父》字迹研究

 

第二十章  《君子爲禮》、《弟子問》字迹研究

第一節  《君子爲禮》與《弟子問》字迹特徵

第二節  《弟子問》簡3歸屬

第三節  《弟子問》簡24及港簡7的字迹特徴

第四節  上博一《孔子詩論》中介紹的兩枚簡的歸屬

 

第二十一章  《三德》字迹研究

 

第二十二章  《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李頌》、《蘭賦》字迹研究

第一節  《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李頌》、《蘭賦》字迹研究

第二節  《李頌》字迹研究

 

第二十三章  《孔子見季子》、《史蒥問於夫子》字迹研究

第一節  《孔子見季子》字迹研究

第二節  《史蒥問於夫子》字迹研究

 

第二十四章  《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字迹研究

第一節  《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字迹研究

第二節  《志書乃言》簡8的歸屬

第三節  上博六《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的分篇及編聯

 

第二十五章  《慎子曰恭儉》字迹研究

第一節  《慎子曰恭儉》字迹研究

第二節  《凡物流形》甲本簡27的歸屬

 

第二十六章  《用曰》字迹研究

 

第二十七章  《天子建州》甲、乙本字迹研究

第一節  《天子建州》甲、乙本字迹研究

第二節  《天子建州》甲、乙本的傳抄關係

第三節  《天子建州》甲、乙本中一些較爲特殊的文字寫法

 

第二十八章  《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字迹研究

第一節  《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字迹研究

第二節  《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中不同字迹的書寫情況

第三節  《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的抄寫關係

 

第二十九章  《凡物流形》甲、乙本字迹研究

第一節  《凡物流形》甲、本字迹研究

第二節  《凡物流形》甲、乙本字迹對照研究

 

第三十章    《凡物流形》甲本、《天子建州》乙本、《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字迹研究

第一節  《凡物流形》甲本、《天子建州》乙本、《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字迹對比

第二節  《凡物流形》甲本、《天子建州》乙本、《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本傳抄的歷時性

第三節  《凡物流形》甲本與《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中“先”字的釋讀

 

第三十一章  《成王爲城濮之行》字迹研究

 

第三十二章  《鄭子家喪》甲本、《靈王遂申》、《邦人不稱》字迹研究

第一節  《鄭子家喪》甲本、《靈王遂申》、《邦人不稱》字迹研究

第二節  《邦人不稱》簡1的字迹歸屬

第三節  《邦人不稱》簡13的字迹歸屬

 

第三十三章  《鄭子家喪》甲、乙本字迹研究

第一節  《鄭子家喪》乙本字迹研究

第二節  《鄭子家喪》甲、乙本字迹對照研究

第三節  利用字迹研究對《鄭子家喪》進行文字釋讀

 

第三十四章    《子道餓》字迹研究

 

第三十五章    《成王既邦》字迹研究

第一節  《成王既邦》字迹研究

第二節  《成王既邦》簡9121316字迹研究

第三節  《成王既邦》簡4的字迹歸屬

第四節  《成王既邦》簡2的字迹歸屬

第五節  《成王既邦》各簡歸屬及分篇

 

第三十六章   上博九《舉王治天下》字迹研究

第一節  《舉王治天下》字迹研究

第二節  《舉王治天下》簡35字迹特徴

第三節  《舉王治天下》各簡歸屬及分篇

 

第三十七章    《命》、《王居》、《志書乃言》字迹研究

第一節  《命》、《王居》、《志書乃言》字迹研究

第二節  《平王問鄭壽》簡7的歸屬

 

第三十八章    《有皇將起》、《鶹鷅》字迹研究

 

第三十九章    《陳公治兵》字迹研究

 

後記

 

 

前言

 

古文字字迹的研究最早應用在甲骨文上,後來居延、武威漢簡出土,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到漢簡中不同的字迹對應不同抄手的情況。近年來,由於大批戰國簡帛的出土,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戰國文字的字迹開始加以關注。

 

甲骨文字迹的研究起步較早,其發展也較戰國簡帛字迹成熟。戰國簡帛字迹的研究僅處於起步階段,對字迹研究的層面多限於劃分其所對應的書寫者,主要成果限於利用不同抄手所寫的字迹對竹簡進行分篇、編聯及拼合等,研究方法也不成系統。目前,對戰國簡帛字迹(以及其他古文字字迹)進行研究的主要障礙是:對字迹特徵的描述較難,常常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對字迹特徵的描繪性詞語模糊不清,如對字迹的分類常用“風格”、“書風”等詞語;對字迹特徵所對應的抄手的判斷較爲機械。相關討論多在於區別不同抄手對應的不同字迹,但對同一抄手所寫出的不同字迹以及不同抄手所寫的不同字迹之間的關聯則很少有人討論,等等。

 

在本書中,我們對古文字材料中的字迹研究是借鑒現代筆迹學中對筆迹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而進行的研究。由於古文字材料中的文字符號形象與現代漢字的符號形象有所不同,書寫工具與書寫載體也都有很大差別,這就使得我們對古文字字迹的研究不能完全照搬現代筆迹學的原理,要根據不同書寫工具、不同載體上的文字形象做具體的分析。我們不僅注意區分不同字迹的差異,以此劃分不同抄手,同時也觀察不同字迹相互間的共性,尋找這些不同抄手間的聯繫。我們不僅注意尋找竹簡中的相同字迹,同時也注意觀察同一抄手的字迹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抄手群的共性特徵、抄手的個體特徵、文本抄寫方式進行研究,爲古文字的考釋、先秦典籍的傳抄與流傳的研究提供一個新視角。

 

利用字迹對古文字進行研究,不僅需要對古文字字形熟練掌握,分析這些文字的書寫情況、以及不同載體上的文字形成的不同特徵,同時要對這些載體的材質性能有所瞭解,這些都是影響字迹形態的重要因素。若能結合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字迹在古文字研究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着古文字研究的進步,古文字字迹學將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

 

本書分爲上、下兩編,上編主要是對古文字字迹研究的歷史和發展做了總結,對戰國簡帛字迹的書寫狀況進行了考察,系統地總結出戰國簡帛字迹的特徵和研究方法,以及利用字迹對戰國簡帛進行研究的意義。下編是運用上篇所總結出的戰國簡帛字迹研究方法,對已公佈的上博各篇(一至九冊)竹簡上的字迹特徵進行詳細分析的個案實例。本書所收集的資料截至20131230日。上文已述,由於利用字迹對戰國簡帛進行研究尚屬初級階段,戰國文字異寫現象頻見,一些文字的異寫也許與時代有關,我們還不能通過字迹對這些文字寫法的時間分界綫做出判斷。戰國簡帛文字材料較多,古書類竹簡的字迹情況較爲複雜,至今,我們發現的古書類竹簡均是有所憑依的抄本,這些非自述類字迹很容易受到其所抄寫的底本影響,從而使這些抄本上的字迹特徵發生變化。我們雖然利用字迹的地域特徵對戰國古書類竹簡的底本情況作了分析,但是對這些抄本所憑藉的底本文字情況還不是很瞭解,這裏僅能做一些推測。本文僅是利用字迹對古文字進行的初步整理與研究,必定有許多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拋出這本小書以引各位學者的興趣,爲古文字字迹研究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

 

 

 

後記

 

這本小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除部分章節有所添加修改,主要加入了上博九的各篇字迹分析。我於20126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衷心感謝白於藍、陳偉、陳偉武、李守奎、林澐、劉釗、吴良寶、吴振武、徐在國、徐正考、張世超幾位先生提出的寶貴意見。

 

我自2003年考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讀研,師從吴振武教授,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業上,先生都給予了我莫大的寬容、理解與關懷。我的博士論文中涉及筆迹學原理較多,就必然需要收集各類現代筆迹學著作用以參考,這類書籍想要看到十分不易。除我在中國刑警學院學習時得到部分書籍外,吴老師也費心託人爲我四處收集,先生爲我所借到的筆迹書籍內容詳實、豐富,爲我撰寫相關簡帛字迹理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我讀研期間,馮勝君教授就是我碩士畢業論文的協助指導老師,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就是利用字迹對郭店簡進行的研究,當時尚未有系統的與字迹研究相關的著作,而郭店簡的字迹研究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能做出什麼都是未知數,我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開始了對郭店簡字迹研究的嘗試,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馮師給予了我無限的支持與鼓勵,使我能夠在這一領域得以繼續深入地研究。2007年,我考入馮勝君老師門下攻讀博士學位,並準備做戰國簡帛字迹的相關研究,在與老師的多次討論中,最終確定博士論文將以上博簡字迹爲研究中心。博士論文答辯前夕,正值馮師在美國進行學術交流,馮師無時無刻不關心着這篇小文的進展,我的論文都是用電子版傳給老師審閱的,這類論文在電腦上翻閱是十分不便的,即使這樣,老師對論文還做了逐字逐句的修改,並很快回覆了我。同時,本書也是蒙馮師推薦才得以出版。

 

兩位老師爲我的付出,學生的感激之情已不是隻言片語所能表達。

 

周寶宏老師是我大學本科的老師,是他帶領我進入了古文字的殿堂。

 

程少軒、蘇建洲等先生爲我提供了很多資料。

 

本書受到“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2012BS057)的資助,亦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簡帛學大辭典”(14ZDB027)的階段性成果。特此致謝!

 

感謝李松儒女士惠允發佈書訊!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14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