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王寧:清華簡三《祝辭》“巟巟”、“堂堂”補說
在 2015/9/6 14:08:36 发布

 

清華簡三《祝辭》“巟巟”、“堂堂”補說

(首發)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簡三《祝辭》云(釋文用寬式):

恐溺,乃執幣以祝曰:“又(有)上巟巟,又下坣坣,司湍彭彭,句茲某也發揚。”【簡1

對於其中的“有上巟巟”,原整理者注云:

“有,此處為句首助詞。《文選·海賦》:‘茫茫積流’,張銑注:‘茫茫,多貌。’”又注“有下堂堂”云:“坣,即‘堂’字,讀為‘湯’,《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孔傳:‘湯湯,流貌。’”[1]

筆者感覺這兩個解釋都不是很妥當。

首先,“有上”和“有下”對文,“有”是用在名詞前的語首助詞,象“有夏”、“有殷”之類的,其實還是“上”、“下”的意思,均為名詞。古書里常把“天”稱為“上天”,把“地”稱為“下地”(《書·金縢》:“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或“下土”(《詩·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上天”、“下地(土)”常對舉,如《山海經·大荒西經》:“帝令重獻上天,令黎卭下地”;《詩·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上天”神格化的身份是“帝”,故又稱“上帝”,殷墟卜辭中已見,周代文獻中“天”、“帝(或上帝)”常互用無別,胡適先生曾經認為“古義‘帝’與‘天’當相同”,[2]雖然二字的古義未必相同,但是在先秦典籍里“天”、“帝”的概念的確是相同的,比如《山海經·大荒西經》說“開(啟)上三嬪(賓)于天”,《楚辭·天問》卻說“啟棘賓啇(啻、帝)”,[3]明白“天”、“帝”是一回事。先秦典籍中“上”、“下”對文的時候,多是指天、地,如《書·堯典》“格于上下”,孔傳釋為“至於天地”是也。《書·呂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詩·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均以“上”、“下”為對文,代指天、地。古人說天、地很多時候不是指實物的天、地,而是指天神和地祇,即天地的神靈,《祝辭》中的“有上”、“有下”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先秦兩漢典籍里說“天”和“帝”時,常加的讚美詞是“皇”,比如“皇天”(《詩·大雅·抑》:“肆皇天弗尚”、《書·召誥》“皇天上帝”)、“皇皇上天”(《春秋繁露·郊祀》)、“皇帝”(《書·呂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皇帝清問下民”),特別是對上天的化身“帝”、“上帝”最喜歡用“皇”或“皇皇”來讚美之,如:

《詩·小雅·正月》:“有皇上帝。”

又《魯頌·閟宮》:“皇皇后帝。”

《論語·堯曰》:“皇皇后帝。”

《逸周書·祭公》:“維皇皇上帝。”

《說苑·權謀》載孔子引《詩》:“皇皇上帝。”

如此等等,可見古人對“天”和“帝”的讚美語就是“皇”或“皇皇”,《爾雅·釋詁》:“皇皇,美也。”《廣雅·釋詁一》:“皇,大也”,即壯美盛大義,《國語·越語下》載范蠡說:“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用“皇皇”形容天道,也是類似的意思。

其次,“巟”這個字在清華簡中多次出現,僅以清華簡三為例:

《周公之琴舞》:“弻敢巟(荒)才(在)立(位)。”【簡11

又曰:“攷(孝)敬肥(非)怠巟(荒)。”【簡13

又曰:“弻敢巟(荒)德。”【簡15

《芮良夫毖》:“恪哉母(毋)巟(荒)。”【簡6

另外就是《赤鵠之集湯之屋》中湯的妻子“紝巟”,此為人名,筆者認為“巟”當讀為“皇”,通“媓”,“紝皇”之名類似於“娥皇”之例。[4]《周公之琴舞》和《芮良夫毖》中都是用“巟”為“荒”,那麼至少可以證明“巟”這個字在清華簡中主要是讀喉牙音而不是讀為唇音字的“茫”。傳世典籍中也有不少“巟”、“荒”通假的例子。[5]《說文》:“巟,水廣也。从川亡聲。《易》曰:‘包巟用馮河。’”段注:“《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傳曰:‘荒,大也。’凡此等皆叚‘荒’爲‘巟’也。荒,蕪也。‘荒’行而‘巟’廢矣。”又於“包巟用馮河”下注云:“《泰》九二爻辭,今《易》作‘荒’,陸云:‘本亦作巟。’”可見“巟”、“荒”古音同通用,後世通用“荒”而“巟”字漸被廢棄不用了。

《祝辭》中“巟巟”,如果依傳世典籍的讀法當讀為“荒荒”,但是先秦典籍中找不到“荒荒”這個詞語,更找不到用“荒”或“荒荒”修飾“天”或“帝”的例子,那麼最為合理的讀法就是如“紝巟”讀為“紝皇(媓)”之例讀為“皇皇”,為壯美、盛大之貌。“荒”、“皇”古音曉匣旁紐雙聲、同陽部疊韻,讀音最為接近,“有上皇皇”即“皇皇有上”,與“皇皇上天”意同,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那麼,“有下坣坣”的“坣坣”恐怕也不必讀為“湯湯”,“下”是指下地,而“湯湯”是水流浩蕩貌,無用來形容地者,故依字讀“堂堂”即可,先秦兩漢典籍中“堂堂”一詞甚常見,僅以先秦典籍為例:

《論語·子張》:“堂堂乎張也。”

《孫子·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

《晏子春秋·外篇上》:“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

《尉繚子·兵談》:“人人無不騰陵張膽,絕乎疑慮,堂堂決而去。”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美哉,泱泱乎,堂堂乎!”

《廣雅·釋詁四》:“堂,明也”,王念孫《疏證》:“堂之言堂堂也,《論語·子張篇》:‘堂堂乎張也’,鄭注云:‘言容儀盛也。’《廣韻》引《白虎通義》云:‘堂之為言明也,所以明禮義也。’《釋名》云:‘堂猶堂堂,高顯貌也。’”“堂堂”是盛大、顯明之貌,用來讚美地祇也是適當的。

《祝辭》這段是人在游泳時恐怕溺水而向神靈禱告、祈求保佑的禱詞,“有上”謂天神,“有下”謂地祇,“司湍”謂水神,辭言“司湍彭彭”,原整理者讀為“滂滂”,高一致、余朝婷先生認為:

“‘彭彭’或可直讀。《詩·魯頌·駉》:‘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毛傳:‘彭彭,有力有容也。’《廣雅·釋訓》:‘彭彭,盛皃。’彭彭或是譽神之辭,通過讚頌‘水神’司湍的威儀與氣勢,使其庇護落水人不溺。”[6]

筆者認為這是正確的意見,“皇皇”、“堂堂”、“彭彭”其實意思差不多,主要盛大、強大之意,都是對神靈的讚美之詞。末句“句茲某也發揚”,筆者認為“句茲”當讀為“後茲”,意思同於“此後”,此句“就是此後某也振奮精神、奮發向上”之意。[7]

祝辭大意是說在游泳時如果怕溺水,就禱告強大的天神、地祇、水神保佑,加上自己的奮發努力,就不會溺水。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下冊,中西書局2013年。164頁注[][]

[2] 胡適:《論帝天及九鼎書》,《古史辨》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99頁。

[3] “啇”原訛作“商”,朱駿聲、王闿運指出“商”乃“帝”之誤字(游國恩主編:《天問纂義》,中華書局1982年。209-210頁引),是也。出土文獻中多用“啻”為“帝”,後隸寫作“啇”,與“商”形近而訛。

[4] 王寧:《讀清華簡三〈赤鵠之集湯之屋〉散札》,簡帛網2013-01-1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14

[5]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319頁【巟與荒】條。

[6] 高一致、余朝婷:《讀清華簡(叁)〈祝辭〉淺見》,簡帛網2013-04-0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41

[7] 王寧:《清華簡三〈祝辭〉中的“句茲”》,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3-04-10. 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410103132144857756/20130410103132144857756_.html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5年9月6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5年9月6日。



点击下载附件:1523王寧:清華簡三《祝辭》“巟巟”、“堂堂”補說

,,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