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研究》出版
在 2015/11/19 16:58:47 发布

 

《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研究》出版

 

由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谢维扬、赵争主编的《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研究——“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研讨会”论文集》于201511月由中西书局出版。全书平装16开,定价75元。

附:书影、目录、序言:

 

K]QR(3V{H20C}85U{{`%JPI

 

目录

序 ………………………………………………………………谢维扬/1

从清华简《耆夜》看古书的形成…………………………………杜勇/1

谈汲冢“《周书》”与《逸周书》

——从出土文献研究看古书形成和流传问题………………王连龙/24

《礼记·丧服四制》篇形成研究

——兼说古书之间“互见”的类型学问题……………………宁镇疆/38

《大学》成书问题新探

——兼谈朱熹怀疑《曾子》十篇真实性的内在思想根源……刘光胜/67

先秦子书的编集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

——以《韩非子》成书过程为例………………………………马世年/85

帛书《系辞》成书问题补议……………………………………赵争/100

从出土文献谈古书形成过程中的“族本”……………………李锐/107

古书成书的复杂情况与传说时期史料的品质 ……………谢维扬/121

从清华简看《书》

——兼说关于古史资料的可信性问题 ……………………黄怀信/141

清华简《系年》体例及相关问题发微………………………罗运环/147

清华简《筮法》与周代占筮系统………………………………程浩/161

“邦风”问题再探: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风》诗的早期形态……王刚/170

由上博简《平王与王子木》与《说苑》比较谈古书流传过程中的文本问题

………………………………………………………………谢科峰/201

战国楚简数字卦与筮法 ……………………………………赖少伟/214

简帛《老子》编述与传布问题宏微观

——兼谈对于出土文献文本研究的几点认识 ……………赵  /233

从竹简《文子》看今本的伪造手法…………………………张固也/263

“太一”臆解

——关于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的一项比较研究……………彭华/278

《礼记》、《论语》文本对读刍议

——以《乐记》篇为例………………………………………吴国武/296

《苍颉篇》的版本、流传、亡佚和再发现…………伏俊琏张存良/311

从“互见”关系看《韩诗外传》的文本特征……………………樊东/330

从盐业考古新发现看《管子·轻重》篇………………………燕生东/341

从语言角度看汉晋孔氏家学群书 …………………………宗静航/364

 

谢维扬

20世纪以来,对于新出土文献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为推动中国古史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至今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北京大学藏汉简在内的一批又一批珍贵资料接连涌现,激发了学术界空前高涨的研究热情,而对于推动相关研究之意义尤为重大。新学问多源于新材料,新出土文献不仅直接促成了成熟的简帛学的形成,更将对古代文献及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与学界同仁长相切磋中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国古史和古代文明进程等领域的研究。2012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博物馆、四川师范大学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诸多同行合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立项。“中国古史研究的史料学问题和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文献学基础”为该项目子课题之一,任务是探讨在新出土文献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中国古代文献问题的新认识及其对古史研究所带来的影响,探讨当代中国古史研究所能依赖的合理的史料学概念。为更好地推动这些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作为该子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步骤之一,2013102627日,上大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历史系与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举办了“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学术研讨会,在对新出土文献及相关传世文献研究基础之上,聚焦于中国古史研究的史料学问题和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文献学基础问题,对古书形成与流传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讨论,尤其是对在中国国家起源研究中合理运用文献资料的正确方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期在探讨建立合理的古史史料学基础方面有新的推进。本书即为此次会议所发表论文的汇集。

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历史研究》等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也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晁福林先生以及复旦大学刘钊先生的贺信。从诸位专家、学者为本次会议所提交的论文情况来看,有关新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古史研究及古史史料学问题,已在相当的范围内引发了持续的关注,诸多研究者不仅对古书成书与流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古史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而且不少研究者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对古书成书及流传过程中更为一般性的规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这其中不仅包括对古书文本本身的体例及演变规律的研究,更包括对与古书成书及流传形态密切相关的古书记述内容的特征及形态的研究。

本书所收论文所体现的上述情形,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界在新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学者们对所讨论的许多具体问题均有各自精辟的见解与合理意见,但在整体上也反映出了一些共识,其中关涉古书成书及古史史料学研究原则性问题经我领会或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古书成书及相关古史史料学研究必须要重视出土文献资料的重要作用,要努力探究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科学的、合理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

二、汉魏以前古书的形成及流传过程往往较为复杂,以较为简单的单线性解释模型很难准确概括其间可能的复杂情形,也很难准确解释和概括古史史料及古史研究中的复杂问题;

三、在对具体资料做大量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古书成书及相关古史史料学研究已经到了需要形成更全面的研究布局,涵盖所有有关资料,包括出土的与传世的,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进行更具综合性的研究的阶段;

四、作为汉魏以前古书的形成及流传过程复杂情形的集中反映,目前普遍存在的诸书互见现象需要对之进行更为细致与深入的研究,其中“纵向比较的”研究——针对不同历史时段的古书成书模式及特点的研究,与“横向比较的”的研究——对不同文本类型所对应的古书成书模式及特点的研究,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研究方向;

五、古书成书研究可与古书体例研究结合进行。古书体例若可概括为古书在形成及流传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时期,在文字和其他表现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特征组合,并且其通常会反映特定时期里古书成书和流传的某些具体做法和过程特点的话,则古书体例无疑是古书成书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应引起研究者高度注意。

很显然,以上这些在此次会议上反映出来的关于古书成书及古史史料学问题的共同认识,鲜明地反映出不断涌现的新出土文献不仅重新激活了我们对相关传世文献的认识,更刷新了我们对古书形成及流传状态的知识和视野。它们无疑是新资料不断涌现与学界对古书成书及古史史料学问题长期探索两个方面相合而成的结果。但要推进整个研究,对每位研究者都应该说还任重而道远。从有关古书成书问题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以往针对古书“真伪”问题的较为简陋、单一的品质判定式的研究方法,正逐渐向基于长时段、动态研究的关于古书成书问题的“古书年代学”及“古书形态学”并重的研究布局转变,这应该反映了对古书成书及古史史料学问题研究思路和视角的提升和转换。与此相应的,古史史料学研究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的问题——早期文献文本之间的关系及古书内容元素来源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已经在理论研究的高度上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取得可喜的研究进展,这些也都是古书成书及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新材料及相关传世文献研究的持续推进,我们对古书成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而更为准确、完整,这将使我们更加逼近建立更为科学的古史史料学理论的目标。

我希望这本论文集将对学术界同仁了解上述的情况有所帮助,也对推进出土文献和古史史料学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此次会议组织及论文集出版等工作均由宁镇疆教授负责实施,本书具体编辑工作由赵争博士负责。本书出版得到中西书局的大力支持,李碧妍女士为本书的编辑工作倾注了巨大精力,在此谨深表诚挚的谢意。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感谢赵争先生惠赐书讯!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