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介”當為“銀錢”之誤
(首發)
詹健
內容提要:沈璟《博笑記》第十三出中的“背看銀介”之“銀介”實為“銀錢”之誤,因為“錢”的俗字與“介”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很容易混訛,文章結合一些實例或旁證進行了相應的辨考。
關鍵詞:銀介 銀錢 俗寫
有學者總結了我國文字發展的大致脈絡:“中國‘草根階層’自古就寫簡體字、同音字,商代甲骨文,兩周金文,戰國竹簡,秦漢帛書,六朝碑別字,唐人卷子,宋元明清小說、戲劇皆然。”[1]正是提挈了這條綱領,筆者最近一二年逐漸將學術興趣轉移至俗文字學上,前賢時彥這方面的專著也算讀過一些,單篇論文也陸續從各種渠道下載之後再仔細閱讀,從中的確可以獲得不少啟迪,比如近日讀到一篇署名曾良、林鷺兵撰寫的大作《略談明清古籍俗字的釋讀》[2](以下簡稱“曾、林一文”),獲益匪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該作卻另有一處文字引錄失誤,今結合自己掌握的相關知識、拼合相關材料,特意提取出來加以辨證,希望得到包括二位先生在內的廣大讀者諸君的批評指正:
曾、林一文中引述了明沈璟《博笑記》第十三出的一段內容:“[小丑]哥哥,拿出財禮銀來八刀。[丑]曉得了。[背看銀介]你的造化,恰好有八兩一包在此。[小丑]八刀是分字,怎麼只分這些與我。[丑]我道八刀,是八兩的意思。你小廝家要銀子何用?也罷,再與你二兩,去藏好了。”以此文中的“八刀”一詞作為俗字辨識推考釋讀的語料,頗見功底,然而仔細閱讀所引原文則不難發現“背看銀介”中的“銀介”一詞殊不可解,查閱相關權威辭典、請教相關內行專家皆未果,故此筆者懷疑二位先生引述或有舛誤,後偶然檢閱自己之前做過的讀書筆記,想到“銀介”應為“銀錢”誤識誤錄所致,頓然有豁然開朗之感,茲考辨如次:
首先,“錢”字俗寫與“介”極其相似。《省文纂考》:“,錢。俗作~。見《篇海》。”[3]《四聲篇海·艸部》解釋“”云:“伹先切,與錢義同,俗同。”[4]另《古今雜劇》、《三國志平話》、《太平樂府》、《金瓶梅詞話》、《元刊雜劇三十種》等通俗刊本中還可見“”、“”等字形[5],其實它們均為“錢”之俗寫字,而它們正好能和“介”發生混訛,蔣冀騁先生認為:“‘錢’俗書作‘’,尚見于中醫處方,其形與隸書的‘介’和草書的‘介’都相似,故相混。然‘錢’俗書何以作‘’,尚有待研究。頗疑‘錢’俗省作‘戔’,‘戔’的草書作‘’,進一步訛變,則為。”[6]推厥“錢”之俗寫作上揭各形,應為“先將‘錢’的偏旁‘釒’省略,然後把剩下的‘戔’字用草書體簡寫。”[7]
正是由於“錢”有如許的不為廣知的俗寫才導致一些影響巨大的辭書或著作引錄失誤,如《漢語大字典》將清梁同書《直語補記》有句“国、、齐、斎、斈,今市儈書之,皆起於宋,見孫奕《示兒編》云”中的“”誤引作“孑”[8];再如《敦煌變文集》将“维摩诘经讲经文”有句“赎香錢減兩三支”中的“錢”誤錄作“分”[9]。再說到“錢”之俗寫誤作“介”之例:《抱樸子內篇·論仙》中的“滑錢”也有誤識作“滑介”者[10],真可謂無獨有偶——然而這也反映出“介”與“錢”之俗寫極易相亂,稍不仔細就會看朱成碧,錯把馮京當馬良。劉正燁先生指出:“為了書寫、鑄造的方便,‘’字在民間廣為使用。但是,其俗體易與其他字混淆,形成字形偶合或相近的現象,如‘介’字的草書寫法:(趙構),還有‘分’字的草書體:(祝允明)、(歐陽詢)。可能由於字形上容易混淆的緣故,才使‘’字沒有作為正字繼續地流傳下去。”[11]所論可稱的當,可予信採。
其次,“銀錢”於典籍中熟見,意為“錢財”,如《紅樓夢》:“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第五回)、同前:“劉姥姥只管千恩萬謝,拿了銀錢,隨周瑞家的出來”(第六回)、同前:“凡出入銀錢、衣履、什物等事也甚煩瑣。”(第七十七回)沈從文《阿金》:“他預備的是用值得六只牯牛的銀錢,換一個身體肥胖胖白蒙蒙的,年紀二十二歲的婦人。”而“銀錢”用諸此處——沈璟《博笑記》中正是合情合理,密切無誤。
2014年10月7日23:14草創于簡出居
2014年10月12日15:27修訂于簡出居
[1] 梅節:《海角紅樓——梅節紅學文存》,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第359頁。
[2] 曾良、林鷺兵:《略談明清古籍俗字的釋讀》,載《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3] [日]松本愚山:《省文纂考》,植村藤右衛門·北村莊助版,1830年,第132頁。藏于國立國會圖書館龜田文庫。
[4] 金·韓道昭《成化丁亥重刊改並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續修四庫全書》第229冊影印明成化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97頁。
[5] 劉複、李家瑞編:《宋元以來俗字譜》,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1930年,第九七頁。
[6] 蔣冀騁:《評<漢語俗字研究>》,載《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4期。
[7] 劉正燁:《<省文纂考>俗字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15頁。“然後”原文中作“讓後”,今校正之。
[8]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177-178頁。
[9] 劉顯:《<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偽條目考辨十則》,載《電影評介》2008年第21期。
[10]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163-164頁。
[11] 劉正燁:《<省文纂考>俗字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16頁。“易與”原文作“與易於”,今校正之。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5年12月4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5年12月5日。
点击下载附件:
“介”是戲曲劇本中常見術語,指示角色動作等,丑角“背看銀/介”,本無問題。
【“介”是戲曲劇本中常見術語,指示角色動作等,丑角“背看銀/介”,本無問題。】这个说法看起来更符合实际,是我考虑欠周,多谢指教!
先生文中的“钱”字的写法实际上在老中医开方子中常见,可以找一下有关这方面的实物资料,一看便知。这里还是释作“介”才好,明清传奇常见,可参看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2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