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邵鴻:也談海昏侯墓孔子屏風
在 2016/2/24 16:24:20 发布


也谈海昏侯墓孔子屏风

(首发)

 

邵鸿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屏风,因有孔子画像并涉及孔子生辰问题,各界甚为关注。近期在本网站上,陆续见到王楚宁、恩子健和任和合、曹景年先生的讨论文章 [1],读后颇有获益,但也觉得存在遗憾。故不揣谫陋,草成此文以求教。

 

诸先生所据以讨论的,是媒体刊发的屏风局部照片,仅存六十余字。但他们都忽略了,媒体曾发布过内容更为丰富的屏风资料。今年1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专题报道海昏侯墓,其中有屏风近距离影像 [2]。王仁湘先生在新浪博客发布了有关影像的两幅截图,但不够完整 [3]。根据电视影像,屏风局部存留文字7行,字数超过115个(包括4个合文和若干不能辨认之字,未含根据媒体报道可补入的文字7个)。笔者试释文如下:

第一行:

……人也,曰房(防)叔。房(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颜氏……(野居而生)……

第二行:

……故名丘云,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孔子为皃(兒),作(?)……(七尺九)……

第三行:

……皆闻其贤也。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孔子曰:……

第四行:

……□□□□□自远方多来学焉。孔子弟子:颜回、子……

第五行:

……□之间。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当此之时,周室微,□道□……

第六行:

……人,四□(国?)起兵,强者为右。南夷与北夷交,中国不绝绝……

第七行:

……

这里对部分释文略加说明:

1、“……人也,曰房(防)叔。房(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颜氏……(野居而生)……故名丘云,字中(仲)尼。姓孔,子氏。”

按:原文“房叔”、“伯夏”系重文。《史记·孔子世家》(以下简称《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两相对照,相似显而易见。“叔梁”后可据补“纥”字;另“人也”前当亦可补“宋”字。另据报道,屏风内容有“野居而生”四字,[4] 当在“颜氏”和“故名丘云”之间,亦即第一行后部或第二行前部的缺文中,故据补。

2、“孔子为皃(兒),作(?)……(七尺九) ……”

“皃”,原文清晰。然“为皃(貌)”不辞,《世家》:“孔子为兒,嬉戏常陈俎豆。”故“皃”当为“儿(兒)”之讹写。“作”右部不清,存疑。“七尺九”,据媒体报道的考古人员介绍补入。 [5]此言孔子身高,《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差异较大。

3、“孔子弟子:颜回、子……”

行末“子”字以下损坏,并无“赣”字,先前论者释作“子赣”无据,或因误读前之“子颜”所致。

4、“四□(国?)起兵,强者为右。”

所缺之字,“□”型外框清楚可见,但内部笔画不清。是否“国”字存疑。

5、“南夷与北夷交,中国不绝绝……”

《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汉以来成为习语。屏风显袭《公羊》,唯“北狄”写为“北夷”。此种表述亦见于《汉书·韦玄成传》。“绝绝”,原文较模糊,细审之似是,衍一“绝”字,下应可补“若线”或“如线”二字。

 

根据央视影视资料,屏风文字较先前多出50余字以上,内容丰富了不少。据此,大家最关心的孔子生年这一重要问题,已可以做出结论。

众所周知,史籍中孔子生年有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两种记载,前者见于《公羊传》和《榖粱传》,后者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这两种说法相差不大,古今亦无异词。

然而原屏风文本对孔子生年的记载截然不同,其中有两句要害的话: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

“……六年,孔子六十三”。

依史籍所载,鲁昭公六年(前536年)孔子应为十六、七岁,屏风却说是年孔子“盖卅矣”,则孔子生年为公元前565年左右,与传统说法相去甚远。正因此,屏风一面世就令学术界诧异。有人宣称,迄今为止的孔子系年定论都要重新审视乃至改写;反过来,也有人认为屏风大有问题。而原文中“……六年,孔子六十三”一句,因为缺了最重要的鲁公名号,无法作为内证对“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之言进行研判。显然,如果缺文是鲁定公,定公六年为公元前504年,就和昭公六年孔子三十岁左右大致相合,可以自洽;但如为哀公六年(前489年),则孔子是年应为七十七岁,便与上文陷于自相矛盾。

现在,新出屏风影像中此句清晰完整,作“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此记载与《世家》“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之文完全吻合,也支持了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之说。其充分证明,屏风“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之文是有问题的,“六”字必定有误。曹景年先生提出,“六”当为“十八”之误。[6] 然《世家》有云:“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三十矣”,屏风之文与此句全同,惟纪年不同,故“六”更可能是由“廿”字而误。

因此,认为屏风的出土将动摇传统孔子生年认识之说和有关争论,应可休矣。

 

屏风影像文本的意义,当然并不止于孔子生年问题的讨论。这里仅就屏风文本与《史记》的关系谈一点猜想。

前面的叙述中已可清楚看到,屏风关于孔子家世和生平的记载,与《世家》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很值得注意。这里再举一个颇受关注且有争议的例子。

屏风云孔子“姓孔,子氏”,《世家》作“姓孔氏。”粗看起来,两者有重要差别,然而恐怕并非如此。西汉人已经不太清楚上古时期姓氏的实际,所以司马迁才会说出“姓孔氏”这样的话。但这种描述,实际上却很符合当时已普遍以古氏为姓的情形。而屏风写成“姓孔,子氏”,则完全不通。西汉人以氏为姓不足为奇,但同时却将古姓降格为氏却绝无可能。分析此语致误原因,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孔子祖先出于商人,商人子姓,当然可以说孔子氏孔,子姓,此处误倒;二是其本同于《世家》,作“姓孔氏”,因为“孔子”一词极为习用而衍出一“子”字。鉴于前说不见于任何文献,因此后一种可能性最大。王楚宁先生说“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只有孔子屏风“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记录”,[7] 恐非是。有学者因此认为“屏风有诈”,更可不必。如此看来,这是屏风同于《世家》的又一例证。

当然,屏风所记与《世家》也有重要差异,最值得注意的是“野居而生”和“七尺九”两处7字。如果报道不误,这是屏风提供的重要新史料。关于“野居而生”,恩子键、任和合两先生有专文探讨,认为古文字中“合”、“居”二字字形相当接近,故《史记》“野合而生孔子”之载应为后世传抄错误。这一解释似尚有可商,因为汉代以来诸多孔子父母“野合”的文字乃至图像史料,很难说都是后世传抄之误。愚意《史记》“野合”不误,屏风或者写错,或另有所本。承郭永秉先生告:似乎不必认为“居”为“合”字之抄错,“野居”即在野外同居相处,是委婉一些的说法。说亦有理。至于孔子身长“七尺九”之文,则与《史记》相去悬殊,只能是另有来源了。

就屏风与《世家》近似的部分而言,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我们知道,《史记》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记载取材于《春秋》、《左传》、《国语》、《礼记》、《论语》以及《弟子籍》、《弟子问》等,对象颇为广泛,然后自加剪裁而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海昏侯墓已确定是刘贺墓,贺卒于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亦即宣帝即位14年后。从时间上看,屏风文本作者是有可能读到《史记》的。考虑到:西汉皇室严控诸侯王拥有《史记》; [8]战国秦汉时期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文献众多,后出者多有渊源承继;[9] 而且我们也已看到屏风文本确有其他来源,因此无法排除屏风和《世家》拥有共同文本来源的可能。然而屏风和《世家》关于孔子家世和生平的文字近似度如此之高,笔者还是不能不怀疑屏风文本作者利用了《世家》。 如果这一可能性确实存在,不言而喻,其对于西汉中期《史记》流传情况和孔子文献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顺便指出,现在我们确知孔子屏风内容除了孔子画像和小传之外,还包括了孔子弟子的像、传。据了解,其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有近似之处。孔子屏风的学术价值可谓珍贵,笔者由衷希望相关材料能够尽快公布,以利学术研究。

 

 



[1]王楚宁《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释》;恩子健 任和合《海昏侯墓孔子屏风“野居而生”改正千年错误》;曹景年《海昏侯墓出土屏风所载孔子年岁蠡测》。

[2]  此视频见 http://tv.cntv.cn/video/C39278/fed63f919390452d841c7b029f133e28

[3]http://www.cssn.cn/kgx/kgsb/201602/t20160218_2872326.shtml

[4]《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迄今发现最早孔子像》,《新华每日电讯》20151115日。

[5]陈艳伟、吴秀娟《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 专家推算孔子身高1.82米》,http://jx.ifeng.com/news/detail_2015_11/16/4558264_0.shtml

[6]《海昏侯出土屏风所载孔子年岁蠡测》

[7]《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释》

[8]《汉书·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刘宇)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臣闻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谨度,以防危失,而求诸书,非朝聘之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塞阸,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对奏,天子如凤言,遂不与。”

[9]新近关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参考邬可晶《<孔子家语>成书考》,中西书局2015年。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6年2月24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6年2月24日。



点击下载word版:1616邵鸿:也谈海昏侯墓孔子屏风


分享到:
学者评论
  • 若蝶之慕 在 2016/2/25 14:25:06 评价道:第1楼

    关于孔子年谱问题,本人早前已在讨论区发文指出,从屏风“鲁哀公六年,孔子年六十三”来看,孔子年谱与文献记载出入不大。在这里我补充两点:一是作者认为“鲁昭公六年”之“六”为“廿”之误也缺乏说服力。从屏风原文来看,“六”相当清晰。二是屏风给我们提供一条信息,那就是西汉时期可能存在两种“鲁国纪年”的不同说法。当然这一点也需要证据,只能等竹简发布是否相关证据可以得到证实。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859